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测试题 (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三上·杭州期中)盐穴是古人利用水溶开采方式在地下较厚的盐层或盐丘中采矿后形成的地下洞穴,体积巨大密封性好,具有将裂缝自动愈合的特点。它可用于支撑电网削峰填谷、也可用于为电网提供备用电源。其运行原理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时间( )
A.用电低谷时耗电放气 B.用电低谷时充电充气
C.用电高峰时发电充气 D.用电高峰时发电放气
2.盐穴空气储能电站( )
A.西北分布较广 B.能源浪费降低
C.占用土地较多 D.投资成本较高
【答案】1.D
2.B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盐穴空气储能电站的优点及意义:①盐穴密闭性强,强度大,提高了储气的安全性,降低了技术成本;②电能转换效率高,提高了发电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③电能转换速度快,对用电高峰的反应及时,降低能源成本。④我国盐穴资源丰富,对促进我国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支撑我国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
1.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时间应当是:用电低谷时耗电充气,用电高峰时放气发电,以支撑电网削峰补枯,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2.结合材料信息分析,盐穴是古人利用水溶开采方式在地下较厚的盐层或盐丘中采矿后形成的地下洞穴,位于地下,所以盐穴空气储能电站,可以利用废弃空间,减少对地面空间的占用,降低投资成本,CD错;由于盐穴体积巨大、密封性好、具有将裂缝自动愈合的特点,故用盐穴储能,电能转换效率高,能源浪费降低,B正确;盐穴储能项目是储能领域“前沿中的前沿”,目前盐穴空气储能电站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故盐穴空气储能电站在西北分布较广的结论不正确,A错。故答案为:B。
3.(2021高三上·浙江期中)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藏身于页岩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分类,页岩气资源属于( )
A.清洁能源 B.可再生资源
C.非可再生资源 D.矿产资源
【答案】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分析】从资源属性看: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从资源性质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非可更新资源)。按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分可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故本题选D。
【点评】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自然资源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
(2022高三下·辽宁开学考)2011-2020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温和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多,石油进口多来自沙特、西非、俄罗斯、伊拉克和其它中东国家。中国石油2021年6月18日宣布,塔里木油田又添新发现---10亿吨级超深大油气区,钻井深度达8470米,创造了塔里木盆地大沙漠区最深出油纪录。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4.同西非和中东国家相比,塔里木盆地油气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开采技术落后,勘探能力不足 B.油气品质差,后备储量不足
C.油气埋藏深,开采成本高 D.油气产量低,对外依存度高
5.当前经济环境下,应对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石油能源危机,以下达不到良好效果的是( )
A.大力限制国外石油进口数量,降低国际石油依赖度
B.加强国内石油的勘探开发,尤其是西部和海上油气勘探
C.积极开发水电、核电等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D.积极拓展石油供应渠道,保障石油运输安全
【答案】4.C
5.A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
(1)分析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类型、分布状况:主要是分析区域的背景条件,包括区位条件、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等。
(2)评价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特点、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其区域开发的条件,注意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3)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在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如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多有过衰落经历,原因大体相同,即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品成本上升或市场需求量下降,或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加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原因。
(4)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主要有两大途径:①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4.根据材料“塔里木油田又添新发现—10亿吨级超深大油气区,钻井深度达8470米,创造了塔里木盆地大沙漠区最深出油纪录”可知,同西非和中东国家相比,塔里木盆地油气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油气埋藏深,开采成本高;我国开采技术已经比较先进,勘探能力不是开采面临的问题,油气品质和后备储量与开采无关,里木油田储量大,油气产量不低,油气产量和对外储存度与开采面临的困难无关。C正确,故答案为:C。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力限制国外石油进口数量,降低国际石油依赖度不可取,会影响经济发展;加强国内石油的勘探开发,尤其是西部和海上油气勘探,增加国内石油自给程度,积极开发水电、核电等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程度,积极拓展石油供应渠道,保障石油运输安全,都符合当前经济环境下,应对石油能源危机的措施。A正确,故答案为:A。
(2022高二下·宁波期末)目前我国已建成舟山、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石油储备基地。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目的是( )
A.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B.加快石油加工链发展
C.保障我国原油持续供给 D.平抑国际油价的波动
7.镇海、舟山成为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主要原因是( )
A.油气资源开采规模大 B.港口运输能力强
C.油气资源利用技术高 D.距离消费市场近
【答案】6.C
7.D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石油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现已是一个石油进口大国,石油安全和油价对我国经济和国家安全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来降低石油带来的风险。储备库的石油大部分来自海外进口,因此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选址,海运条件便利的地方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也要考虑接近市场,减少二次运输距离。
6.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目的是保障我国原油持续供给,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C正确;无法平抑国际油价的波动,只能平抑国内油价的波动,D错误;不会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A错误;加快石油加工链发展不是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目的,B错误。故答案为:C。
7.我国石油需求量大,要大量进口,镇海、舟山没有大规模开采油气资源,A错误;大连、黄岛的港口运输能力也强,B错误;油气资源的利用技术全国不同地区差异不大,C错误;镇海、舟山距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近,距离消费市场近,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高三上·保定期末)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位于浙江省舟山市香山岛,其储备的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拉丁美洲和俄罗斯,且以中东地区为主。香山岛有良好的深水岸线资源,可利用岸线约2.2km。该基地是首批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之一,另外3个分别位于浙江宁波镇海、山东青岛和辽宁大连。下图为香山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首批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有2个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考虑的是( )
A.人工成本低 B.交通便利 C.市场需求大 D.距产地近
9.香山油库可与相距不远的镇海油库实现管网互联,这样做是( )
A.调配库存 B.扩大市场
C.增加就业机会 D.控制油价
【答案】8.C
9.A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保障战略性金属矿产有效供给:稳定国内铁矿供应能力;适度扩大铜铝镍等矿产开发规模;适当控制钼矿产开发利用强度;鼓励锂能源金属矿产开发利用;保护性开发锡钨锑等矿产;鼓励金矿产勘查开发;有序开发稀土资源。推进战略性非金属矿产合理开发利用:稳定磷、钾等重要农用矿产资源供给,鼓励萤石矿产规模开发、绿色开发。
8.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和地价成本都高,人工成本高,A错误;四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都位于沿海,交通都便利,因此2个选址长三角不是主要考虑交通因素,B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是主要考虑因素,C正确;由材料“其储备的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拉丁美洲和俄罗斯,且以中东地区为”可知,距产地远,D错误。故答案为:C。
9.岙山油库可与相距不远的镇海油库实现管网互联,这样做是为了调配库存,保证市场供应,A正确;二者市场都是面向长江三角洲,两地管网互联不能扩大市场,B错误;管网互联,能过管道调配石油库存,与增加就业机会无关,C错误;油价是由国际市场为主要调控,二者管网互联达不到控制油价的作用,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二下·洛阳期末)近年来,我国石油供给的对外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了保障石油供给,浙江规划到2030年形成1亿吨油品储备规模,届时,浙江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石油储备基地。与我国相比,日本更加重视石油储备,目前储备量居世界第一,其石油储备的形式多样,有地下岩洞油库,有埋设在半地下的储油罐,还有海上储油基地,据此完成下题。
10.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在浙江的优势条件是( )
①海运便利②占地较少 ③温差较小 ④市场广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与浙江相比,日本陆上石油储备基地遇到的最大威胁是( )
A.地震灾害多 B.港口数量少
C.受台风影响大 D.距离产地远
【答案】10.C
11.A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区位优势主要考虑交通、资源、市场、存储空间等方面。
10.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且有海港,海运交通便利;另外浙江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工业发达,能源需求大,①④正确;据材料“届时,浙江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石油储备基地。”可知,石油储备基地占地面积较大,②错误;温差大小对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影响较小,③错误;故答案为:C。
11.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频繁,A正确;港口数量日本占优势,B错;浙江和日本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C错;石油运输多为海运,速度慢,距离产地远近对其影响不大,D错;故答案为:A。
(2022高三上·西山月考)耕地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物质基础作用。对于农户来说,增加农用化学品投入仍是保证粮食产出的主要选择,特别是化肥、农药、农用柴油以及农用薄膜的投入。我国的粮食耕作面积和农用化学品投入重心迁移(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粮食耕作面积重心向西北迁移的原因有( )
①全球变暖②南方粮食作物的单产高
③北方自然灾害少④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在粮食耕作面积重心向西部移动的同时,地膜投入重心向西移动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农业技术水平更高
B.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土壤贫瘠、肥力较差
C.地膜产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D.西部地区热量不足
14.柴油投入重心向西北移动的速度低于粮食耕作面积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柴油使用少
B.西部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C.东部柴油丰富,油价低
D.中东部粮食耕作面积减少
【答案】12.D
13.B
14.B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1.耕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木保障。
2.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1)确保耕地数量。(2)提高耕地质量。(3)防止耕地污染。(4)提高耕种积极性。(5)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12.全球变暖使适宜农作物种植的界限北移,①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南方产业结构调整,使粮食种植面积减少,④正确;北方与南方自然灾害相差不大,③错误;2005年以后北方粮食作用单产量高于南方,②错误。故答案为:D。
13.地膜具有良好的保水增温作用,而西部地区干旱少雨、早晚温差大,相比中东部地区,地膜技术在西部地区应用十分广泛,东部地区农业技术水平更高,A错误;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土壤贫瘠、肥力较差,会加大更多的化学品投入,地膜可以保水保肥,B正确;地膜产地主要分布在东部,C错误;西部地区光照热量条件充足,D错误。故答案为:B。
14.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农用柴油主要用于农业机械,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未能跟上粮食种植调整速度,B正确,A错误;油价不是主要影响重心移动的因素,C错误;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减少,而中部、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多,重心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下·清远期末)南非的农业具有二元结构:一是少数农场主经营的高度商品化的大农场,产出粮食占南非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部分粮食出口到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中国;二是非洲当地人仅能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下图示意南非主要农业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我国大多数地区相比,南非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①地区差异显著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生产规模大 ④劳动力投入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为应对国际环境变化,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应该( )
①藏粮于地 ②扩大粮食进口 ③藏粮于技 ④藏粮于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5.B
16.B
【知识点】农业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不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区域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途径和方式不同,不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正确理解和区分“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区位条件”。
(1)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所要求的所有因素,若要求分析某种人类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解答时就要完整地罗列出影响其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因素,也就不会有该种人类活动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新疆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西藏河谷农业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城郊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等。
(3)限制性因素:某种人类活动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特别要注意的是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各种气象灾害等也都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4)区位条件对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
15.南非国土面积较小,纬度差异较小,东西跨度较小,地区差异较小,①错误;南非农业多为高度商品化的大型农场,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②③正确;地广人稀,劳动力投入量小,④错误。故答案为:B。
16.藏粮于地是指保护耕地,保障耕地的数量和质量,①正确;扩大粮食进口,依赖进口,增大粮食安全风险,②错误;藏粮于技是指粮食产量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来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③正确;藏粮于仓是存储粮食,存储粮食并不能保障粮食安全,④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下·肇庆期末)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生产力下降耕地占总耕地面积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生产力下降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比重( )
A.黄淮海地区平原大于山区 B.全国山区大于平原
C.南方地区平原与山区差异大 D.西北地区山区小于平原
18.山区耕地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土地沙化 B.草原退化 C.水土流失 D.土壤污染
19.为了恢复耕地生产力,可采取的长效措施是( )
A.种植绿肥植物,改善耕地性状
B.增施复合肥料,提高耕地肥力
C.推广农、牧业相结合的经营方式
D.推广免耕、少耕、轮耕耕作技术
【答案】17.B
18.C
19.D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解析】【点评】土地生产力亦称“土地潜力”。土地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达到的生产水平。既反映土地质量的好坏,又表明土地的生产能力。可以表示为在相应条件下和改变某种条件后的两种生产能力。利用土地应达到何种集约度,其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土地生产力。制约土地生产力的因素很多,除土地本身的质量以外,主要是合理利用、改良和保护土地。
17.据图分析可知,就平均情况而言,全国八个地区中基本为山区大于平原,故B正确。黄淮海地区山区大于平原,故A错, 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原与山区差异不大,故C错, 甘新地区山区大于平原,故D错,故答案为:B。
18.山区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使耕地肥力下降,生产力下降,故C正确。土地沙化、 草原退化、 土壤污染都能导致耕地生产力下降,但不是所有山区耕地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故ABD错,故答案为:C。
19.恢复耕地生产力的长效措施是免耕和少耕相结合,休耕与轮耕相结合,给耕地休养生息的机会,故D正确,综合应用绿肥种植、 秸秆还田、 增施有机肥等培肥措施,土壤有机质含量稳步提升,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单独种植绿肥植物或增施复合肥料,都不是长效措施,故AB错, 农、牧业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受到区域差异的影响,不能广泛推广,故C错,故答案为:D。
20.(2022·天津)粮食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图是1983~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和自给率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据图分析,近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变化的原因( )
A.城镇化速度加快,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B.人口增长速度快,对粮食需求量增加
C.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品种需求多样化
D.近年气象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幅度大
【答案】C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分析】A、我国耕地面积受到国家政策保护,粮食生产面积有保障,A错误;
B、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慢,B错误
C、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品种需求多样化增加,导致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加,自给率有所下降,C正确。
D、由图可知,我国粮食总产量呈现上升趋势,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耕地保护粮食安全
1.保障粮食数量安全
(1)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复种指数等。
(2)保护耕地的措施:必须坚持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2.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1)粮食质量安全依赖于耕地质量安全。
(2)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3)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
三大支柱 主要措施
“藏粮于民” 要调动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保护粮食生产政策体系,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藏粮于技” 要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的激励机制,加快新品种繁育
“藏粮于地” 要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合理轮作,提升耕地质量
二、图文分析题
21.(2023·郑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约旦(图)地处西亚,国土面积8.9万平方千米,人口约900多万,是世界上油页岩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国内约96%的能源依赖进口。油页岩热值低,开发利用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水,从油页岩开采到电能输出,技术要求很高。2020年由中国设备、中国技术、中国金融集合支持建设的阿塔拉特油页岩电站项目建成运营。电站位于首都安曼南部约110公里的油页岩矿区,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年供电量达37亿千瓦时,可以满足约旦10%-15%的用电需求,被誉为建在戈壁滩上的"希望工程"。未来,项目周边将逐步崛起一座沙漠新城。
(1)推测约旦能源高度依赖进口的原因。
(2)指出中国积极承建该项目的原因。
(3)分析阿塔拉特油页岩电站项目对沙漠新城崛起的推动作用。
【答案】(1)约旦经济技术水平低,油页岩开采和加工能力较差;气候干旱,国内水资源短缺;油页岩热值低,电能输出率较低;约旦国内人口相对较多,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缺口严重。
(2)中国油页岩开发技术先进;可以带动国内油页岩设备等相关加工产业的发展;加强我国与西亚地区的国际合作。
(3)提供充足的电力,满足沙漠新城的用电需求;电站项目能够完善基础设施,吸引相关产业流入;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人口流入。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约旦油页岩储量丰富,但油页岩开采要求技术较高,约旦经济技术水平低,油页岩开采和加工能力较差,能源不能从油页岩获取,依赖进口;油页岩开发利用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水,约旦气候干旱,国内水资源短缺,不能大量生产;油页岩热值低,电能输出率较低,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有限;约旦国内人口相对较多,能源需求量大,现有国内的能源生产不能满足其需求,能源缺口严重。
(2)开发油页岩需要较高的技术,中国油页岩开发技术先进,可以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国外承接相关项目,拉动相关产业需求,可以带动国内油页岩设备等相关加工产业的发展;通过与约旦的油页岩项目,打开西亚市场,加强我国与西亚地区的国际合作。
(3)沙漠新城集中人口和产业,油页岩电站可以提供充足的电力,满足沙漠新城的大量的用电需求;电站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完善基础设施,吸引相关产业向沙漠新城流入;油页岩电站项目需要劳动力较多,可以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人口流入,扩大沙漠新城的人口规模。
【点评】矿产资源开发对当地的影响:有利影响: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吸引人口迁入,促进矿业城市的形成;带动与矿产资源开发相关的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等。不利影响:开挖地表,破坏植被;破坏地下水系统,导致荒漠化的发生频率多;产生扬尘,污染大气;消耗大量水资源,污染水源,加剧当地用水紧张状况等。
22.(2022高二下·山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并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面临严重倒退,国际形势和贸易环境复杂多变。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20年成品油需求大幅下降,但成品油产能过剩持续扩大,石油行业供过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下图为我国2003-2019年石油供需趋势示意图。
(1)指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变化状况及主要原因。
(2)说明我国石油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简述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石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措施。
【答案】(1)变化状况: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原因: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石油需求量大;石油总储量丰富,但可开采量相对较少;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老油田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逐年递减等。
(2)石油炼化能力不断提升,结构性过剩问题突出;原油对外依存度高,石油安全风险加大;成品油流通渠道有待拓宽等。
(3)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石油加工、转换的技术水平,降低石油生产环节的消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缓解炼油供需矛盾;适度加大国产原油开采力度,提高战略储备,减少对外依赖;积极拓宽海外石油供应来源;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加速石油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等。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成为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需求量大,石油总储量丰富,但可开采量相对较少,尤其是东北华北的老油田已经进入开采的后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逐年递减。
(2)据材料可知,随着我国石油炼化能力不断提升,成品油需求大幅下降,成品油产能过剩持续扩大,石油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灾出,原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石油安全风险不断加大,成品油销售市场还有待扩大,流通渠道有待拓宽。
(3)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石油行业应首先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研发,不断提高石油加工、转换的技术水平,降低石油生产环节的消耗,提高石油利用率;进行设备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炼油质量,缓解炼油供需矛盾;适度加大国产原油的勘探、开采力度,提高战略储备,减少对外依赖;拓宽石油进口渠道,保证石油安全;加速石油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适度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等。
【点评】我国保障石油安全的主要措施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使用多种能源,有效开发替代能源;尽快建立石油安全储备战略体系,增加安全系数;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应体系等。
23.(2022高三上·景德镇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被誉为全营养食物,除淀粉外,蛋白质、维生素、钾和钙等含量也很丰富,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它还是高附加值食品、医药制品和其它工业品的原料,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作为主粮的存在感低,马铃著“主粮化”势在必行。下图示意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左图)及我国马铃薯消费构成(右图)
(1)简述我国马铃薯种植优势区域分布的特点。
(2)推测马铃薯生长的气温和土壤条件。
(3)描述我国马铃薯的消费结构特点。
(4)分析我国计划实施马铃薯“主粮化”的依据。
【答案】(1)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分布在二三阶梯过渡地带(中、东部地区)。
(2)喜温凉,不耐高温;适合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
(3)以食用为主,作为蔬菜消费为主:其次为畜牧业饲料和加工原料:损耗较大。
(4)种植范围广,产量大,但“主粮化”水平低:淀粉含量高,营养全面,适合作为主粮;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较大;能缓解粮食安全问题。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分析】(1)读左图可知,我国马铃薯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区以及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2)读左图,马铃薯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区以及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多分布在土地后备资源较为丰富、土地质量等级较低的地区。由以上可知马铃薯这种作物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结构疏松的土壤为最佳,排水条件较好的土壤。
(3)读“我国马铃薯消费构成”(右图),在我国马铃薯消费构成中食物占59.73%,马铃薯的消费以食用为主;饲料占23.07%,加工占8.74%,马铃薯的消费其次为畜牧业饲料和加工原料;损耗占5%,由此可知损耗较大。
(4)由材料“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作为主粮的存在感低,”可知,我国马铃薯种植范围广,产量大,但“主粮化”水平低;由材料“马铃薯被誉为全营养食物,除淀粉外,蛋白质、维生素、钾和钙等含量也很丰富,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它还是高附加值食品、医药制品和其它工业品的原料”可知,马铃薯淀粉含量高,营养全面,适合作为主粮;另外我国人口较多,对粮食的需求较大;马铃薯产量高,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
类型 生产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夏季(全年)降水少,干旱,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冬温夏凉,降水比较均匀) 利于牧草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 雨天多,日照不足,
不利于农作物成熟
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多种气象灾害(寒潮、台风、干旱、暴雨洪涝等)影响农业生产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光热水充足,
利于生产 ——
地形 (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土壤 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水源 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1 / 1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测试题 (B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三上·杭州期中)盐穴是古人利用水溶开采方式在地下较厚的盐层或盐丘中采矿后形成的地下洞穴,体积巨大密封性好,具有将裂缝自动愈合的特点。它可用于支撑电网削峰填谷、也可用于为电网提供备用电源。其运行原理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时间( )
A.用电低谷时耗电放气 B.用电低谷时充电充气
C.用电高峰时发电充气 D.用电高峰时发电放气
2.盐穴空气储能电站( )
A.西北分布较广 B.能源浪费降低
C.占用土地较多 D.投资成本较高
3.(2021高三上·浙江期中)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藏身于页岩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分类,页岩气资源属于( )
A.清洁能源 B.可再生资源
C.非可再生资源 D.矿产资源
(2022高三下·辽宁开学考)2011-2020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温和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多,石油进口多来自沙特、西非、俄罗斯、伊拉克和其它中东国家。中国石油2021年6月18日宣布,塔里木油田又添新发现---10亿吨级超深大油气区,钻井深度达8470米,创造了塔里木盆地大沙漠区最深出油纪录。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4.同西非和中东国家相比,塔里木盆地油气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开采技术落后,勘探能力不足 B.油气品质差,后备储量不足
C.油气埋藏深,开采成本高 D.油气产量低,对外依存度高
5.当前经济环境下,应对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石油能源危机,以下达不到良好效果的是( )
A.大力限制国外石油进口数量,降低国际石油依赖度
B.加强国内石油的勘探开发,尤其是西部和海上油气勘探
C.积极开发水电、核电等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D.积极拓展石油供应渠道,保障石油运输安全
(2022高二下·宁波期末)目前我国已建成舟山、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石油储备基地。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目的是( )
A.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B.加快石油加工链发展
C.保障我国原油持续供给 D.平抑国际油价的波动
7.镇海、舟山成为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主要原因是( )
A.油气资源开采规模大 B.港口运输能力强
C.油气资源利用技术高 D.距离消费市场近
(2021高三上·保定期末)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位于浙江省舟山市香山岛,其储备的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拉丁美洲和俄罗斯,且以中东地区为主。香山岛有良好的深水岸线资源,可利用岸线约2.2km。该基地是首批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之一,另外3个分别位于浙江宁波镇海、山东青岛和辽宁大连。下图为香山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首批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有2个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考虑的是( )
A.人工成本低 B.交通便利 C.市场需求大 D.距产地近
9.香山油库可与相距不远的镇海油库实现管网互联,这样做是( )
A.调配库存 B.扩大市场
C.增加就业机会 D.控制油价
(2021高二下·洛阳期末)近年来,我国石油供给的对外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了保障石油供给,浙江规划到2030年形成1亿吨油品储备规模,届时,浙江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石油储备基地。与我国相比,日本更加重视石油储备,目前储备量居世界第一,其石油储备的形式多样,有地下岩洞油库,有埋设在半地下的储油罐,还有海上储油基地,据此完成下题。
10.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在浙江的优势条件是( )
①海运便利②占地较少 ③温差较小 ④市场广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与浙江相比,日本陆上石油储备基地遇到的最大威胁是( )
A.地震灾害多 B.港口数量少
C.受台风影响大 D.距离产地远
(2022高三上·西山月考)耕地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物质基础作用。对于农户来说,增加农用化学品投入仍是保证粮食产出的主要选择,特别是化肥、农药、农用柴油以及农用薄膜的投入。我国的粮食耕作面积和农用化学品投入重心迁移(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粮食耕作面积重心向西北迁移的原因有( )
①全球变暖②南方粮食作物的单产高
③北方自然灾害少④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在粮食耕作面积重心向西部移动的同时,地膜投入重心向西移动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农业技术水平更高
B.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土壤贫瘠、肥力较差
C.地膜产地主要分布在西部
D.西部地区热量不足
14.柴油投入重心向西北移动的速度低于粮食耕作面积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柴油使用少
B.西部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C.东部柴油丰富,油价低
D.中东部粮食耕作面积减少
(2022高二下·清远期末)南非的农业具有二元结构:一是少数农场主经营的高度商品化的大农场,产出粮食占南非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部分粮食出口到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中国;二是非洲当地人仅能维持生计的传统农业。下图示意南非主要农业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我国大多数地区相比,南非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①地区差异显著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生产规模大 ④劳动力投入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为应对国际环境变化,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应该( )
①藏粮于地 ②扩大粮食进口 ③藏粮于技 ④藏粮于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22高二下·肇庆期末)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生产力下降耕地占总耕地面积比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生产力下降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比重( )
A.黄淮海地区平原大于山区 B.全国山区大于平原
C.南方地区平原与山区差异大 D.西北地区山区小于平原
18.山区耕地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土地沙化 B.草原退化 C.水土流失 D.土壤污染
19.为了恢复耕地生产力,可采取的长效措施是( )
A.种植绿肥植物,改善耕地性状
B.增施复合肥料,提高耕地肥力
C.推广农、牧业相结合的经营方式
D.推广免耕、少耕、轮耕耕作技术
20.(2022·天津)粮食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图是1983~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和自给率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据图分析,近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变化的原因( )
A.城镇化速度加快,耕地面积持续减少
B.人口增长速度快,对粮食需求量增加
C.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品种需求多样化
D.近年气象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幅度大
二、图文分析题
21.(2023·郑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约旦(图)地处西亚,国土面积8.9万平方千米,人口约900多万,是世界上油页岩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国内约96%的能源依赖进口。油页岩热值低,开发利用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水,从油页岩开采到电能输出,技术要求很高。2020年由中国设备、中国技术、中国金融集合支持建设的阿塔拉特油页岩电站项目建成运营。电站位于首都安曼南部约110公里的油页岩矿区,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年供电量达37亿千瓦时,可以满足约旦10%-15%的用电需求,被誉为建在戈壁滩上的"希望工程"。未来,项目周边将逐步崛起一座沙漠新城。
(1)推测约旦能源高度依赖进口的原因。
(2)指出中国积极承建该项目的原因。
(3)分析阿塔拉特油页岩电站项目对沙漠新城崛起的推动作用。
22.(2022高二下·山西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并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面临严重倒退,国际形势和贸易环境复杂多变。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20年成品油需求大幅下降,但成品油产能过剩持续扩大,石油行业供过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下图为我国2003-2019年石油供需趋势示意图。
(1)指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变化状况及主要原因。
(2)说明我国石油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简述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石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措施。
23.(2022高三上·景德镇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被誉为全营养食物,除淀粉外,蛋白质、维生素、钾和钙等含量也很丰富,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它还是高附加值食品、医药制品和其它工业品的原料,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作为主粮的存在感低,马铃著“主粮化”势在必行。下图示意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左图)及我国马铃薯消费构成(右图)
(1)简述我国马铃薯种植优势区域分布的特点。
(2)推测马铃薯生长的气温和土壤条件。
(3)描述我国马铃薯的消费结构特点。
(4)分析我国计划实施马铃薯“主粮化”的依据。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点评】盐穴空气储能电站的优点及意义:①盐穴密闭性强,强度大,提高了储气的安全性,降低了技术成本;②电能转换效率高,提高了发电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③电能转换速度快,对用电高峰的反应及时,降低能源成本。④我国盐穴资源丰富,对促进我国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支撑我国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
1.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时间应当是:用电低谷时耗电充气,用电高峰时放气发电,以支撑电网削峰补枯,D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2.结合材料信息分析,盐穴是古人利用水溶开采方式在地下较厚的盐层或盐丘中采矿后形成的地下洞穴,位于地下,所以盐穴空气储能电站,可以利用废弃空间,减少对地面空间的占用,降低投资成本,CD错;由于盐穴体积巨大、密封性好、具有将裂缝自动愈合的特点,故用盐穴储能,电能转换效率高,能源浪费降低,B正确;盐穴储能项目是储能领域“前沿中的前沿”,目前盐穴空气储能电站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故盐穴空气储能电站在西北分布较广的结论不正确,A错。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分析】从资源属性看: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从资源性质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非可更新资源)。按能源与环境的关系分可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故本题选D。
【点评】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自然资源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
【答案】4.C
5.A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
(1)分析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类型、分布状况:主要是分析区域的背景条件,包括区位条件、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等。
(2)评价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特点、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其区域开发的条件,注意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3)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在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如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多有过衰落经历,原因大体相同,即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品成本上升或市场需求量下降,或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加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原因。
(4)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主要有两大途径:①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4.根据材料“塔里木油田又添新发现—10亿吨级超深大油气区,钻井深度达8470米,创造了塔里木盆地大沙漠区最深出油纪录”可知,同西非和中东国家相比,塔里木盆地油气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油气埋藏深,开采成本高;我国开采技术已经比较先进,勘探能力不是开采面临的问题,油气品质和后备储量与开采无关,里木油田储量大,油气产量不低,油气产量和对外储存度与开采面临的困难无关。C正确,故答案为:C。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力限制国外石油进口数量,降低国际石油依赖度不可取,会影响经济发展;加强国内石油的勘探开发,尤其是西部和海上油气勘探,增加国内石油自给程度,积极开发水电、核电等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程度,积极拓展石油供应渠道,保障石油运输安全,都符合当前经济环境下,应对石油能源危机的措施。A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6.C
7.D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石油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现已是一个石油进口大国,石油安全和油价对我国经济和国家安全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来降低石油带来的风险。储备库的石油大部分来自海外进口,因此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选址,海运条件便利的地方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也要考虑接近市场,减少二次运输距离。
6.我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目的是保障我国原油持续供给,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C正确;无法平抑国际油价的波动,只能平抑国内油价的波动,D错误;不会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A错误;加快石油加工链发展不是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目的,B错误。故答案为:C。
7.我国石油需求量大,要大量进口,镇海、舟山没有大规模开采油气资源,A错误;大连、黄岛的港口运输能力也强,B错误;油气资源的利用技术全国不同地区差异不大,C错误;镇海、舟山距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近,距离消费市场近,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8.C
9.A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保障战略性金属矿产有效供给:稳定国内铁矿供应能力;适度扩大铜铝镍等矿产开发规模;适当控制钼矿产开发利用强度;鼓励锂能源金属矿产开发利用;保护性开发锡钨锑等矿产;鼓励金矿产勘查开发;有序开发稀土资源。推进战略性非金属矿产合理开发利用:稳定磷、钾等重要农用矿产资源供给,鼓励萤石矿产规模开发、绿色开发。
8.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和地价成本都高,人工成本高,A错误;四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都位于沿海,交通都便利,因此2个选址长三角不是主要考虑交通因素,B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是主要考虑因素,C正确;由材料“其储备的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拉丁美洲和俄罗斯,且以中东地区为”可知,距产地远,D错误。故答案为:C。
9.岙山油库可与相距不远的镇海油库实现管网互联,这样做是为了调配库存,保证市场供应,A正确;二者市场都是面向长江三角洲,两地管网互联不能扩大市场,B错误;管网互联,能过管道调配石油库存,与增加就业机会无关,C错误;油价是由国际市场为主要调控,二者管网互联达不到控制油价的作用,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0.C
11.A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区位优势主要考虑交通、资源、市场、存储空间等方面。
10.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且有海港,海运交通便利;另外浙江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工业发达,能源需求大,①④正确;据材料“届时,浙江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石油储备基地。”可知,石油储备基地占地面积较大,②错误;温差大小对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影响较小,③错误;故答案为:C。
11.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频繁,A正确;港口数量日本占优势,B错;浙江和日本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C错;石油运输多为海运,速度慢,距离产地远近对其影响不大,D错;故答案为:A。
【答案】12.D
13.B
14.B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1.耕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木保障。
2.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1)确保耕地数量。(2)提高耕地质量。(3)防止耕地污染。(4)提高耕种积极性。(5)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12.全球变暖使适宜农作物种植的界限北移,①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南方产业结构调整,使粮食种植面积减少,④正确;北方与南方自然灾害相差不大,③错误;2005年以后北方粮食作用单产量高于南方,②错误。故答案为:D。
13.地膜具有良好的保水增温作用,而西部地区干旱少雨、早晚温差大,相比中东部地区,地膜技术在西部地区应用十分广泛,东部地区农业技术水平更高,A错误;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土壤贫瘠、肥力较差,会加大更多的化学品投入,地膜可以保水保肥,B正确;地膜产地主要分布在东部,C错误;西部地区光照热量条件充足,D错误。故答案为:B。
14.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农用柴油主要用于农业机械,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未能跟上粮食种植调整速度,B正确,A错误;油价不是主要影响重心移动的因素,C错误;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减少,而中部、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增多,重心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5.B
16.B
【知识点】农业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不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区域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途径和方式不同,不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正确理解和区分“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区位条件”。
(1)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所要求的所有因素,若要求分析某种人类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解答时就要完整地罗列出影响其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因素,也就不会有该种人类活动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新疆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西藏河谷农业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城郊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等。
(3)限制性因素:某种人类活动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特别要注意的是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各种气象灾害等也都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4)区位条件对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
15.南非国土面积较小,纬度差异较小,东西跨度较小,地区差异较小,①错误;南非农业多为高度商品化的大型农场,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②③正确;地广人稀,劳动力投入量小,④错误。故答案为:B。
16.藏粮于地是指保护耕地,保障耕地的数量和质量,①正确;扩大粮食进口,依赖进口,增大粮食安全风险,②错误;藏粮于技是指粮食产量要向科技要单产,要效益,用现代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来强化粮食安全的支撑,③正确;藏粮于仓是存储粮食,存储粮食并不能保障粮食安全,④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7.B
18.C
19.D
【知识点】荒漠化及其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解析】【点评】土地生产力亦称“土地潜力”。土地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达到的生产水平。既反映土地质量的好坏,又表明土地的生产能力。可以表示为在相应条件下和改变某种条件后的两种生产能力。利用土地应达到何种集约度,其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土地生产力。制约土地生产力的因素很多,除土地本身的质量以外,主要是合理利用、改良和保护土地。
17.据图分析可知,就平均情况而言,全国八个地区中基本为山区大于平原,故B正确。黄淮海地区山区大于平原,故A错, 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原与山区差异不大,故C错, 甘新地区山区大于平原,故D错,故答案为:B。
18.山区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使耕地肥力下降,生产力下降,故C正确。土地沙化、 草原退化、 土壤污染都能导致耕地生产力下降,但不是所有山区耕地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故ABD错,故答案为:C。
19.恢复耕地生产力的长效措施是免耕和少耕相结合,休耕与轮耕相结合,给耕地休养生息的机会,故D正确,综合应用绿肥种植、 秸秆还田、 增施有机肥等培肥措施,土壤有机质含量稳步提升,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单独种植绿肥植物或增施复合肥料,都不是长效措施,故AB错, 农、牧业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受到区域差异的影响,不能广泛推广,故C错,故答案为:D。
20.【答案】C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分析】A、我国耕地面积受到国家政策保护,粮食生产面积有保障,A错误;
B、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慢,B错误
C、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品种需求多样化增加,导致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加,自给率有所下降,C正确。
D、由图可知,我国粮食总产量呈现上升趋势,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耕地保护粮食安全
1.保障粮食数量安全
(1)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复种指数等。
(2)保护耕地的措施:必须坚持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2.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1)粮食质量安全依赖于耕地质量安全。
(2)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3)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
三大支柱 主要措施
“藏粮于民” 要调动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完善保护粮食生产政策体系,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藏粮于技” 要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的激励机制,加快新品种繁育
“藏粮于地” 要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合理轮作,提升耕地质量
21.【答案】(1)约旦经济技术水平低,油页岩开采和加工能力较差;气候干旱,国内水资源短缺;油页岩热值低,电能输出率较低;约旦国内人口相对较多,能源需求量大,能源缺口严重。
(2)中国油页岩开发技术先进;可以带动国内油页岩设备等相关加工产业的发展;加强我国与西亚地区的国际合作。
(3)提供充足的电力,满足沙漠新城的用电需求;电站项目能够完善基础设施,吸引相关产业流入;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人口流入。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约旦油页岩储量丰富,但油页岩开采要求技术较高,约旦经济技术水平低,油页岩开采和加工能力较差,能源不能从油页岩获取,依赖进口;油页岩开发利用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水,约旦气候干旱,国内水资源短缺,不能大量生产;油页岩热值低,电能输出率较低,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有限;约旦国内人口相对较多,能源需求量大,现有国内的能源生产不能满足其需求,能源缺口严重。
(2)开发油页岩需要较高的技术,中国油页岩开发技术先进,可以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国外承接相关项目,拉动相关产业需求,可以带动国内油页岩设备等相关加工产业的发展;通过与约旦的油页岩项目,打开西亚市场,加强我国与西亚地区的国际合作。
(3)沙漠新城集中人口和产业,油页岩电站可以提供充足的电力,满足沙漠新城的大量的用电需求;电站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完善基础设施,吸引相关产业向沙漠新城流入;油页岩电站项目需要劳动力较多,可以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人口流入,扩大沙漠新城的人口规模。
【点评】矿产资源开发对当地的影响:有利影响: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吸引人口迁入,促进矿业城市的形成;带动与矿产资源开发相关的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等。不利影响:开挖地表,破坏植被;破坏地下水系统,导致荒漠化的发生频率多;产生扬尘,污染大气;消耗大量水资源,污染水源,加剧当地用水紧张状况等。
22.【答案】(1)变化状况: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原因: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石油需求量大;石油总储量丰富,但可开采量相对较少;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老油田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逐年递减等。
(2)石油炼化能力不断提升,结构性过剩问题突出;原油对外依存度高,石油安全风险加大;成品油流通渠道有待拓宽等。
(3)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石油加工、转换的技术水平,降低石油生产环节的消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缓解炼油供需矛盾;适度加大国产原油开采力度,提高战略储备,减少对外依赖;积极拓宽海外石油供应来源;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加速石油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等。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成为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需求量大,石油总储量丰富,但可开采量相对较少,尤其是东北华北的老油田已经进入开采的后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逐年递减。
(2)据材料可知,随着我国石油炼化能力不断提升,成品油需求大幅下降,成品油产能过剩持续扩大,石油行业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灾出,原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石油安全风险不断加大,成品油销售市场还有待扩大,流通渠道有待拓宽。
(3)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石油行业应首先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研发,不断提高石油加工、转换的技术水平,降低石油生产环节的消耗,提高石油利用率;进行设备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炼油质量,缓解炼油供需矛盾;适度加大国产原油的勘探、开采力度,提高战略储备,减少对外依赖;拓宽石油进口渠道,保证石油安全;加速石油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适度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等。
【点评】我国保障石油安全的主要措施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使用多种能源,有效开发替代能源;尽快建立石油安全储备战略体系,增加安全系数;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应体系等。
23.【答案】(1)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分布在二三阶梯过渡地带(中、东部地区)。
(2)喜温凉,不耐高温;适合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
(3)以食用为主,作为蔬菜消费为主:其次为畜牧业饲料和加工原料:损耗较大。
(4)种植范围广,产量大,但“主粮化”水平低:淀粉含量高,营养全面,适合作为主粮;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较大;能缓解粮食安全问题。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分析】(1)读左图可知,我国马铃薯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区以及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2)读左图,马铃薯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区以及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多分布在土地后备资源较为丰富、土地质量等级较低的地区。由以上可知马铃薯这种作物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结构疏松的土壤为最佳,排水条件较好的土壤。
(3)读“我国马铃薯消费构成”(右图),在我国马铃薯消费构成中食物占59.73%,马铃薯的消费以食用为主;饲料占23.07%,加工占8.74%,马铃薯的消费其次为畜牧业饲料和加工原料;损耗占5%,由此可知损耗较大。
(4)由材料“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作为主粮的存在感低,”可知,我国马铃薯种植范围广,产量大,但“主粮化”水平低;由材料“马铃薯被誉为全营养食物,除淀粉外,蛋白质、维生素、钾和钙等含量也很丰富,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它还是高附加值食品、医药制品和其它工业品的原料”可知,马铃薯淀粉含量高,营养全面,适合作为主粮;另外我国人口较多,对粮食的需求较大;马铃薯产量高,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
类型 生产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夏季(全年)降水少,干旱,水源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冬温夏凉,降水比较均匀) 利于牧草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 雨天多,日照不足,
不利于农作物成熟
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多种气象灾害(寒潮、台风、干旱、暴雨洪涝等)影响农业生产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光热水充足,
利于生产 ——
地形 (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土壤 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水源 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