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全册综合测试题 (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全册综合测试题 (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8 20:48:24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全册综合测试题 (B卷)
一、单选题
(2022高二下·绍兴期末)锆是中国的一种战略性矿产,广泛用于陶瓷、化工、精密铸造、航空航天、原子能等各产业领域。全球锆储量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2020年探明储量6400万吨、产量140万吨。下图是2014-2020年我国锆矿产量及需求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全球资源的现状是(  )
A.品位高 B.消费强 C.产能弱 D.储量少
2.针对锆资源现状,我国急需(  )
A.加大开采力度 B.加强国际合作
C.寻找替代产品 D.改善矿区生态
【答案】1.C
2.B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矿产资源及其分类;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解析】【点评】2021年全球锆矿储量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与南非,分别占比71.5%和8.4%,我国储量为50万吨,占比仅0.7%。我国是世界上锆资源消费大国,也是锆资源进口大国。国内经济的强劲发展使得中国在未来十几年内对锆资源有着极大的需求。
1.当前,全球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能源供给矛盾突出,由于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全球资源目前品位参差不齐,A选项错误。全球资源储量较大,但分布不均,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的开采能力无法满足当下对资源的需求,其产能相对较弱,消费状况不是资源的特点,C选项正确,排除BD选项。故答案为:C。
2.从我国锆矿产量及需求量变化图可以看到,我国对锆矿需求量一直较高,但其资源的年产量却非常低。从材料中可知该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地区,针对目前我国对锆矿资源的需求,我国应加强与该资源主要出口国合作,购买此类资源,以满足我国对此类资源的需求,B选项正确。锆矿资源在我国的储量相对较少,故无法加大开采来满足我国对此类资源的需求,A选项错误。无法从材料当中获知能够替代此类产品的矿产资源,C选项排除。从材料可知目前我国对此类资源的需求较大,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与满足我国此类资源的需求并无直接关联, 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下·枣庄期末)“滨海草带”是在不适宜生产粮食的滨海荒地建立牧草生产体系,发展畜牧业生产。目前,我国还有大面积的滨海荒地尚未被开发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滨海草带”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必须同时具备的特征是(  )
A.耐盐和耐涝 B.耐涝和抗风 C.抗风和耐旱 D.耐旱和耐盐
4.我国适宜大规模开发“滨海草带”的地区是(  )
A.台湾西部沿海 B.浙闽沿海
C.珠江三角洲 D.环渤海地区
5.通过建设“滨海草带”,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其原因是“滨海草带”(  )
①不与粮食生产争地②有利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
③通过退耕还草,减少水土流失④缓解大豆进口增长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A
4.D
5.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解析】【点评】盐碱化土壤改良措施:(1)物理改良:平整土地、深耕晒垡、及时松土、抬高地形、微区改土。(2)水利改良:灌排配套、蓄淡压盐、灌水洗盐、地下排盐。(3)化学改良: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殖酸、泥炭、醋渣等。 如施用石膏及其它化学改良物可收到较好效果。如碱化土壤或碱土中含有大量苏打及代换性钠,致使土壤分散,呈强碱性,引起土壤物理性状不良,改良这类土壤除了消除多余的盐分外,主要应降低和消除土壤胶体过多的代换性钠和强碱性。(4)生物改良:种植水稻、种植耐盐植物田箐等,使用微生物菌肥等。植树造林对改良盐土有良好的作用,林带可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低风速,增加空气温度,从而减少地表蒸发,抑制返盐。
3.根据材料可知,“滨海草带”是在不适宜生产粮食的滨海荒地建立牧草生产体系,发展畜牧业生产。滨海地区地下水盐度较高,土地盐碱化严重,滨海地区海拔低,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易发生涝渍,不适宜生产粮食,所以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必须同时具备耐盐和耐涝才能在这里正常生长,A正确;滨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大,降水较多,并不干旱,牧草品种不必具备耐旱特征,C、D错误;一般草类植株都不是很高,并且牧草会定期收割,不必具备抗风特征,B错误。故答案为:A。
4.环渤海滨海地区位于我国北方,是半湿润地区,降水相对较少,蒸发强烈,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土地容易盐碱化,盐碱地分布特别的广泛,不适宜生产粮食,适宜大规模发展“滨海草带”,D正确;台湾沿海地区、浙闽沿海地区和长江入海口地区都位于我国南方,是湿润地区,降水相对较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土地不容易盐碱化,盐碱地分布较少,适宜生产粮食,优先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不适宜大规模发展“滨海草带”,ABC错误。故答案为:D。
5.我国耕地资源有限,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耕地利用要优先用于发展粮食生产,能用于种植饲草的耕地少之又少,土地利用效率是影响中国粮食供给安全的重要因素,这就决定了饲草、饲料种植不能与粮争地,①正确;材料中提到“建设滨海草带”,即在东部滨海地区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有利于丰富饲草来源,减少对大豆的需求量,缓解大豆进口增长压力,④正确;发展畜牧业生产,可以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肉蛋奶在膳食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的需求,②正确;“滨海草带”是在不适宜生产粮食的滨海荒地建立牧草生产体系,发展畜牧业生产,没有退耕还草,③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②④组合正确,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下·南阳期末)煤铝镓共生复合矿产(或称为高铝煤炭资源)由晚古生代煤层赋存的大量一水软铝石和高岭石等富铝矿物以及镓、钛等稀有元素构成,在火力发电厂燃烧后形成的粉煤灰中氧化铝含量高达40%。内蒙古自治区以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为核心,结合特高压外送电源建设,将高铝煤炭资源就近定点燃烧,构建我国特色的“煤炭—电力—有色冶金—化工—造纸—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材料中的高铝煤炭资源属于(  )
①矿产资源 ②清洁能源 ③非可再生资源 ④可再生资源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现阶段我国对高铝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可以反映出我国尚处于(  )
A.后煤炭时期 B.农业社会阶段
C.工业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答案】6.A
7.C
【知识点】区域的发展阶段;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点评】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到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二、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可更新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二是可更新资源,指生物、水、土地资源等,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再现;三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如风力、太阳能等,被利用后不会导致贮存量减少。自然保护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增殖(指可更新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继续利用的能力,求得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6.根据材料,煤铝镓共生复合矿产(或称为高铝煤炭资源)由晚古生代煤层赋存的大量一水软铝石和高岭石等富铝矿物以及镓、钛等稀有元素构成,说明高铝煤炭资源属于矿产资源,非可再生资,①③正确,④错误;高铝煤炭资源,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等, ②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7.根据材料,将高铝煤炭资源就近定点燃烧,构建我国特色的“煤炭—电力—有色冶金—化工—造纸—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布局,反映出我国还处在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时期,A错误;同材料可知,产业链延长了,形成了循环经济,不可能处在农业社会阶段,B错误,C正确;后工业化社会是由商品生产经济变为服务经济、是专业和技术阶级处于优先地位且是创造新“知识技术”的社会,由材料无法得出我国处在后工业化阶段,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下·郴州期末)贵州省是西南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域,土壤类型丰富,山地丘陵面积高达92.5%,坡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2.90%,是贵州省农产品主要生产用地。下图示意贵州省花溪区不同土壤类型中坡耕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在花溪区各类土壤类型中,坡耕地占其比重最大的是(  )
A.黄壤 B.水稻土 C.石灰土 D.紫色土
9.花溪区坡耕地分布最为集中成片的是(  )
A.黄壤 B.水稻土 C.石灰土 D.紫色土
10.为确保区域粮食安全,贵州省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坡耕地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兴修农田水利设施 D.增加经济作物比重
【答案】8.B
9.A
10.C
【知识点】认识土壤;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一、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土壤由矿物质(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又称无机盐)、有机物质(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生物(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很大,1克土壤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水分(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含有水分)、空气(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等5种物质组成。
二、粮食安全的应对措施:
1.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粮食生产布局。
2.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科技兴粮步伐。
3.保护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
4.调整农业保护政策,给予农业以符合国际多边协议的有效保护。
5.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以密切注意国际粮食市场动态及我国粮食安全状况。
8.阅读图文材料可知,在四种土地类型中,坡耕地占比重最大的是水稻土,黄壤的面积数量和水稻土持平,但是黄壤的土地面积更大,因此占比较小,故A错误,B正确;图中显示的石灰土的坡耕地面积占比较小,紫色土中坡耕地几乎没有,故CD错误。答案选择B。
9.根据题意,结合上右图中信息可知,花溪区坡耕地分布中,黄壤的斑块平均面积最高,其坡耕地破碎的程度最小,因此黄壤最为集中成片,故A正确;水稻土斑块平均面积较黄壤小,且坡耕地破碎度较高,故B错误;石灰土的斑块平均面积较黄壤稍低,且坡耕地破碎度较黄壤坡耕地破碎度高一点,因此集中成片较黄壤小,故C错误;紫色土的坡耕地破碎程度最高,因此其分布集中成片程度最小,故D错误。答案选择A。
10.贵州石灰岩广布,水易发生渗透,导致耕地种植缺水,因此应兴修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用水,故C正确;坡耕地的面积不断扩大,将破坏生态坏境,导致环境恶化,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故A错误;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之上,地表崎岖不平,土地较为破碎,且多为坡耕地,提高机械化水平对保障粮食安全作用较小,故B错误;粮食安全保障,应保障粮食种植,增加经济作物比重不能保障粮食生产,故D错误。答案选择C。
(2022高二下·榆林期末)返青期是指植物的幼苗移栽或越冬后,由黄色变为绿色,并恢复生长的一段时间。下图为西藏地区高原植被返青期距平和春季气温距平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根据材料推测,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西藏地区气候的变化趋势是(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12.图示要素的变化,可导致西藏地区青稞(  )
A.种植海拔下降 B.种植范围缩小
C.品质下降 D.产量增加
【答案】11.A
12.D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1.从图中看出植被返青期距平数值波动下降,表明返青期整体提前,而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温度和水,说明未来西藏地区气候将会变得相对温暖湿润。春季气温距平数值波动上升,表明气温波动上升,气候变暖,A正确。排除B、C、D选项。故答案为:A。
12.根据上题结论,西藏地区气温将变得相对温暖湿润,因此种植海拔将上升,A错误。原来冷的地区现在变得相对温暖了,故种植范围将变大,B错误。而品质往往与青稞本身品种有关系,与气候变化无关,C错误。种植范围变大,同时暖湿利于青稞的生长,产量增加,D正确。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下·泰州期末)溶解有机碳(DOC)代表的是水体溶解有机碳物质的总和,主要来自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搬运。北极河流有机碳输出的季节性通常用春(5~6月)、夏(7~10月)、冬(11~次年4月)三季来表征,下图为2004~2017年西伯利亚河流溶解有机碳(DOC)季节输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三大河流溶解有机碳(DOC)的输出,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季大于其他季节 B.夏季差异最大
C.总量从西向东递增 D.冬季差异明显
14.该河流中溶解有机碳的主要来源可能有(  )
①枯枝落叶腐烂生成②冻土中储存③河流上游携带而来④苔原植被腐烂生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5.勒拿河总有机碳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草类生长更旺盛,提供有机碳多
B.径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携带有机碳多
C.结冰期较短,径流时间长,溶解有机碳多
D.冻土更广布,阻碍有机碳溶解
【答案】13.C
14.A
15.B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碳循环
【解析】【点评】河流水体溶解性有机碳的来源主要包括内源和外源2个部分,土壤有机质的侵蚀、陆生植物残体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排放的有机物等是外源有机碳的主要来源;而内源DOC主要源于河流中植物叶绿体光合作用、细菌及其分泌物等。
13.读图可知,鄂毕河春季溶解有机碳(DOC)的输出小于夏季,A错误。读图可知,三条河流溶解有机碳(DOC)的输出春季差异最大,冬季差异不明显,BD错误。读图,经过计算可知,三大河流溶解有机碳(DOC)的输出总量从西向东递增,C正确。故答案为:C。
14.根据材料“溶解有机碳(DOC)代表的是水体溶解有机碳物质的总和,主要来自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搬运”可知,河流中溶解有机碳与河流侵蚀搬运有关。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河流主要流经亚寒带针叶林带,林区土壤中的有机碳因枯枝落叶腐烂生成,为河流中溶解有机碳的主要来源,①正确。因流经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多冻土发育,春夏季气温升高,冻土融化。结合所学可知,该区河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夏季节气温升高,河流流量增加,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会被河流侵蚀搬运,河流中溶解有机碳增加,②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三条河流上游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少雨,植被覆盖率低,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少,③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苔原带位于三条河下游,苔原带面积小,植被覆盖率不高,且河流下游流速慢,侵蚀搬运能力弱,因苔原植被腐烂生成的河流中溶解有机碳来源不多,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答案为:A。
15.结合所学可知,三条河流都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流经地区的自然带差异不大,三条河流森林草类生长差异不大,提供有机碳差异不大,A错误。勒拿河主要流经东西伯利亚山地,海拔较高,积雪较多,径流量较大,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较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携带有机碳多,B正确。因勒拿河流域海拔更高,结冰期较长,C错误。冻土更广布,阻碍有机碳溶解,总有机碳少,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下·宿迁期末)近年来,碳排放空间重塑成为低碳发展研究的新方向。左图为“广东省行政区划图”,右图为“2001~~2017年广东省各市工业碳排放转移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2001~2017年广东省工业碳排放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粤西地区工业碳排放转移量最大
B.粤东地区呈现工业碳排放转入趋势
C.珠三角各市均为工业碳排放转出区
D.粤北地区工业碳排放转移总体变化显著
17.广东省工业碳排放转移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规模缩减 B.生产技术革新
C.产业结构调整 D.环境污染加重
【答案】16.B
17.C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产业转移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对转入地来说,利:加速当地企业转型,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弊: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对转出地来说,利: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弊:失业率增加,导致社会问题。
16.读图可知,2001~2017年广东省工业碳排放转移中,工业碳排放转移量最大的是珠三角地区,尤其是江门、佛山、广州等城市工业碳排放转移量大,A错误;珠三角各城市中不都是工业碳排放转出区,佛山在2009—2017年就是碳排放转入区,C错误;粤东地区的汕尾、揭阳、潮州、汕头碳排放转移量呈正值,说明呈现工业碳排放转入趋势,B正确;工业碳排放转移总体变化显著的是珠三角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B。
17.广东省工业碳排放转移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碳排放量大的工业由珠三角地区向粤北、粤西等地转移,C正确;与工业规模缩减、生产技术革新、环境污染加重关系不大,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下·岳阳期末)青藏高原西北角分布有密集的湖泊群,被称为“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高原湖区”(简称喀西昆仑湖区)。读“喀西昆仑湖区不同时期湖泊数量统计表”和“全新世西昆仑山冰川消融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湖泊面积 ≥1平方公里 大于等于50平方公里
20世纪80年代 50个 12个
2018年 73个 14个
喀西昆仑湖区不同时期湖泊数量统计
18.下列关于全新世(距今1万年来)西昆仑山冰川消融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距今8500年,西昆仑冰川消融量约3860万吨
B.距今1300-500年,西昆仑地区气候偏冷偏湿
C.全新世早期夏季温度较高
D.全新世以来,冰川消融量呈波动上升趋势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喀西昆仑湖区湖泊数量增多,原因是(  )
A.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水增多
B.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强,湖水下降
C.地壳运动导致湖泊分离
D.降水量增多
20.在全球变暖趋势下,从长远来看,喀西昆仑湖区周边的高寒草甸可能(  )
A.向荒漠转变 B.向耕地转变 C.向灌从转变 D.不发生转变
【答案】18.C
19.A
20.A
【知识点】冰川地貌;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2)对农业的影响
18.读图可知:距今8500年,西昆仑冰川消融量约3500万吨,A错误;距今1300-500年,此时期只是冰川消融量少,比平均值少而已,无法证明气候偏湿,B错误;全新世早期西昆仑山冰川消融量大,说明夏季温度较高,C正确;在这幅图里,横轴的数值越大代表距现在越远,所以全新世以来,冰川消融量呈波动下降趋势,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使得冰川消融量在现代有所增加,D错误。故答案为:C。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水增多,使得喀西昆仑湖区湖泊数量增多,A正确;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喀西昆仑湖区湖泊数量增多而且面积增大,由此可以看出,湖泊数量的增多不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强,湖水下降,B错误;地壳运动一直存在,不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导致湖泊分离,湖泊数量增多,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喀西昆仑湖区湖泊水的来源是高山冰雪融水,而不是大气降水,所以降水量增多不是喀西昆仑湖区湖泊数量增多的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A。
20.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冰川消融量增加,热量条件有所改善,短期来看,喀西昆仑湖区周边的高寒草甸可能向灌丛转变,C错误;随着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强,冰川逐渐消失,消融量减少,从长远来看,喀西昆仑湖区周边的高寒草甸可能向荒漠转变,A正确;温度有所升高,但由于海拔高热量条件仍然不足以满足耕作的需求,B错误;由此可以看出,不发生转变是不可能的,D错误。故答案为:A。
二、图文分析题
21.(2022高二下·安徽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宁电入湘”是将宁夏的电能通过特高压电路价送到湖南,线路全长1467千米,建成后年输电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其中煤电400万千瓦,光伏9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
材料二:湖南是电荒重灾区,2020年冬天,湖南电网再次突破电力供应极限,全省最大负荷达到3093万千瓦,只能再次限电,湖南多地每天用电时间只有5个半小时。
(1)分析湖南冬季闹电荒的主要原因。
(2)简述煤电+新能源电组合输电的积极意义。
(3)简析宁夏建风能电站的自然优势。
(4)分析“宁电入湘”对宁夏的积极影响。
【答案】(1)经济发展速度,能源需求量大;水能开发殆尽或冬季枯水期,水量少;冬季天气较冷,空调取暖用电量大。
(2)新能源比重较大,清洁无污染;新能源不稳定,通过煤电补充,使电力供应稳定。
(3)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能资源丰富;以荒漠草原为主,土地租金低。
(4)将煤炭、太阳能及风能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风能及太阳能等新能源上下游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1)湖南冬季闹电荒的主要原因从能源需求、使用、供给角度分析,从能源需求角度,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能源需求量大;从能源使用角度,冬季天气较冷,空调取暖用电量大,能源需求量增多;从能源供给角度,水能开发殆尽或冬季枯水期,水量少,水能能源供给少。
(2)煤电+新能源电组合输电的积极意义从煤电与清洁能源的特点入手,从煤电角度,煤电污染较大,清洁能源比重较大,能够减少煤电产生的污染;从新能源角度,新能源发电不稳定,通过煤电补充,能够稳定运输电量,保证供电稳定。
(3)宁夏建风能电站的自然优势:从气候条件,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靠近冬季风源地,风能资源丰富;从地形角度,以荒漠草原为主,地形平坦,面积广阔,土地租金低,适宜大规模建设风能电站。
(4)能源调配对宁夏的积极影响,从经济发展角度,将煤炭、太阳能及风能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产业发展角度,发展新能源能够带动风能及太阳能等新能源上下游制造产业的发展;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能源产业发展能够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点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对调入地:有利:(经济)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生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对调出地:有利:(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改善当地大气环境质量。不利:可能造成生态破坏。
22.(2022高二下·运城期末)锂矿是制造锂电池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战略资源。全球锂矿集中分布在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构成的“锂三角”地区(图)。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数百万年前,“锂三角”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伴随安第斯山脉的隆起,该地区与海洋分离。周边山区富锂岩石分布广,“锂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众多富锂盐湖、盐沼。
“锂三角”地区锂矿储量约2903万吨,占全球各种类型锂矿总储量的76.1%。该地区盐湖卤水中锂离子的浓度较高,镁等伴生元素较少,易于开发利用。截至2018年末,“锂三角”地区锂矿产量约2.13万吨,开发程度非常低。
2020年我国超过70%的锂矿来自进口。预计到2025年“锂三角”地区锂资源产能约33万吨,将超过澳大利亚成为我国锂矿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1)说明“锂三角”地区富锂盐湖的形成过程。
(2)概括“锂三角”地区锂矿开发的有利资源条件。
(3)说出我国从“锂三角”地区进口锂矿的意义。
【答案】(1)地壳抬升,未退却的海水在洼地积水形成内陆盐湖;周边富锂岩石被风化、侵蚀,径流将锂盐带入盐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锂盐不断富集。
(2)锂矿储量大;质量好;分布集中;开发难度小;开发潜力大。
(3)开辟国际锂矿供应市场;保障供给,满足我国锂矿需求;加强我国锂矿资源储备;保障资源领域的国家安全。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矿产资源及其分类;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1)富锂盐湖的形成过程包含两个方面,首先形成盐湖,然后湖中富集锂,根据材料该地区原为海洋,后安第斯山脉隆起将该地区和海洋分离,低洼处形成盐湖;周边山区富锂岩石分布广泛,经风化、侵蚀,部分含锂岩从山区脱落,经流水搬运作用,在湖区沉积;该地区纬度较低,地形闭塞,降水少,蒸发量大,锂盐不断富集。
(2)锂矿开发的有利资源条件可从储量、分布特点、开发难度、开发潜力等方面作答;根据材料该地区锂矿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76.1%,储量丰富;盐湖卤水中锂离子浓度较高,伴生元素少,开发提纯难度小;目前产量低,开发程度低,所以开发潜力大。
(3)我国进口锂矿的意义可从满足供给、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加强战略储备、保障资源源安全等方面分析。我国从该地区进口锂矿,增加了资源进口渠道,缓解锂矿资源不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减少了我国锂矿资源的开采,增加锂矿资源储备;保障国家锂矿资源安全。
【点评】“锂三角”是全球锂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资源禀赋好,生产成本低,是全球矿业公司投资的热点地区。这个“锂三角”地区在全球锂矿资源产业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盐湖提锂技术的不断成熟,生产成本低、竞争力强等优势的不断增强,未来“锂三角”在全球锂资源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将更加凸显。
23.(2022高二下·成都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被2000多米的冰层覆盖,人烟稀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格陵兰岛海洋捕捞业发达,海产品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大量出口创汇。受岛屿周边海域封冻、风浪等影响,海洋捕捞活动主要在7、8月,集中于西南部海域。下图示意格陵兰岛的位置、居民点及捕捞区。
(1)说明格陵兰岛居民点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的自然原因。
(2)分析格陵兰岛海产品在国外市场价格高的原因。
(3)说明全球变暖对格陵兰岛海洋捕捞业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答案】(1)纬度较低,且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作用,气候比较温暖。西部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2)纬度较高,海洋生物生长缓慢,产量较低。人类活动少,海水洁净、污染少,海产品品质优。远离国际市场,运输成本高。
(3)有利:渔场面积扩大,鱼类生长加快,渔获量增加。不利:鱼类种类减少。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格陵兰岛居民点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与自然资源的角度来分析。从气候的角度来说,西南地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多,并且沿岸有暖流流过,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气候相对来说较为温暖。从自然资源的角度来说,由于西部地区有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因此渔业资源丰富,所以格陵兰岛居民点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
(2)格陵兰岛海产品在国外市场价格高的原因主要从产量,品质和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从产量的角度来说,由于格陵兰岛纬度较高,因此水温较低,所以海洋生物生长速度较慢,产量较低。从品质的角度来说,由于格陵兰岛纬度较高,人口数量较少,所以人类活动较少,因此海水比较洁净,海水污染较少,所以海产品的品质优良。从成本的角度来说,由于格陵兰岛纬度较高,远离国际市场,因此运输成本较高,所以格陵兰岛海产品在国外市场价格高。
(3)全球变暖对格陵兰岛海洋捕捞业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来分析。从有利的角度来说,由于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因此会导致海水水位上升,从而使格陵兰岛的渔场面积扩大,并且由于全球变暖会导致格陵兰岛附近海域的海水水温升高,从而促进鱼类生长速度加快,导致渔获量增加。从不利的角度来说,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格陵兰岛附近海水的水温发生了变化,很多鱼类无法适应变化的水温会导致死亡,因此鱼类的种类会减少。
【点评】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3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等。
24.(2022高二下·东营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受其影响,陆地相对海洋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更高,欧亚大陆高纬度地区相对低纬度地区气候变暖的程度更高。下图示意1969~2005年我国不同季节平均地面风速的时间演变。
(1)描述1969~2005年我国平均地面风速的变化特征。
(2)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平均地面风速减弱的原因。
(3)研究发现,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风速未来可能会保持降低趋势。简述其对我国风电开发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1)1969~2005年我国四个季节平均地面风速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
(2)全球变暖,冬季温暖偏高,大陆温度偏高,亚洲高压强度减小,与同纬度海洋低压气压差减小,风力减小。
(3)不利影响:地表最高风速的持续下降,意味着风力发电量将显著减少,风电开发将缩小规模;
有利影响:促进风电技术的更新升级, 研究发展低风速风电;
小型风电数量开始增多,平原地区也会开始布局风电。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四个季节的风速在1969~2005年间,整体呈现下滑趋势,05的年的风速已经不如69年的。
(2)地面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受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相应的高空则形成高气压,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相应的高空则形成低气压。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热力环流。冬季亚洲大陆冷却,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温度偏高,形成低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如果全球变暖,会导致冬季温度偏高,亚洲大陆温度偏高,亚洲高压强度减弱,与同纬度海洋低压气压差减小,风力也会减弱。
(3)风速降低对于原来的风电产业来说,将会是重大的打击,风力减弱,风吹不动叶片,发电量会减少;为了应对风速减弱,风电产业如果想继续发展,将要进行技术更新,研发低风速风电。而且风速降低,风电规模会减小,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由于布局的区位条件放缓,小型风电数量会增多,低风速风电在平原地区也会有布局。
【点评】一、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受热的地方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空气的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而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空气发生水平运动,最终形成热力环流。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②导致全球冷暖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各地经济结构的变化;
③危害人体健康;
④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⑤影响工农业生产。
三、防治措施: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 ④调整产业结构; 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⑥加强国际合作; ⑦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
1 / 1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全册综合测试题 (B卷)
一、单选题
(2022高二下·绍兴期末)锆是中国的一种战略性矿产,广泛用于陶瓷、化工、精密铸造、航空航天、原子能等各产业领域。全球锆储量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2020年探明储量6400万吨、产量140万吨。下图是2014-2020年我国锆矿产量及需求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全球资源的现状是(  )
A.品位高 B.消费强 C.产能弱 D.储量少
2.针对锆资源现状,我国急需(  )
A.加大开采力度 B.加强国际合作
C.寻找替代产品 D.改善矿区生态
(2022高二下·枣庄期末)“滨海草带”是在不适宜生产粮食的滨海荒地建立牧草生产体系,发展畜牧业生产。目前,我国还有大面积的滨海荒地尚未被开发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滨海草带”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必须同时具备的特征是(  )
A.耐盐和耐涝 B.耐涝和抗风 C.抗风和耐旱 D.耐旱和耐盐
4.我国适宜大规模开发“滨海草带”的地区是(  )
A.台湾西部沿海 B.浙闽沿海
C.珠江三角洲 D.环渤海地区
5.通过建设“滨海草带”,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其原因是“滨海草带”(  )
①不与粮食生产争地②有利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
③通过退耕还草,减少水土流失④缓解大豆进口增长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高二下·南阳期末)煤铝镓共生复合矿产(或称为高铝煤炭资源)由晚古生代煤层赋存的大量一水软铝石和高岭石等富铝矿物以及镓、钛等稀有元素构成,在火力发电厂燃烧后形成的粉煤灰中氧化铝含量高达40%。内蒙古自治区以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为核心,结合特高压外送电源建设,将高铝煤炭资源就近定点燃烧,构建我国特色的“煤炭—电力—有色冶金—化工—造纸—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材料中的高铝煤炭资源属于(  )
①矿产资源 ②清洁能源 ③非可再生资源 ④可再生资源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现阶段我国对高铝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可以反映出我国尚处于(  )
A.后煤炭时期 B.农业社会阶段
C.工业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2022高二下·郴州期末)贵州省是西南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域,土壤类型丰富,山地丘陵面积高达92.5%,坡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2.90%,是贵州省农产品主要生产用地。下图示意贵州省花溪区不同土壤类型中坡耕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在花溪区各类土壤类型中,坡耕地占其比重最大的是(  )
A.黄壤 B.水稻土 C.石灰土 D.紫色土
9.花溪区坡耕地分布最为集中成片的是(  )
A.黄壤 B.水稻土 C.石灰土 D.紫色土
10.为确保区域粮食安全,贵州省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坡耕地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兴修农田水利设施 D.增加经济作物比重
(2022高二下·榆林期末)返青期是指植物的幼苗移栽或越冬后,由黄色变为绿色,并恢复生长的一段时间。下图为西藏地区高原植被返青期距平和春季气温距平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根据材料推测,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西藏地区气候的变化趋势是(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12.图示要素的变化,可导致西藏地区青稞(  )
A.种植海拔下降 B.种植范围缩小
C.品质下降 D.产量增加
(2022高二下·泰州期末)溶解有机碳(DOC)代表的是水体溶解有机碳物质的总和,主要来自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搬运。北极河流有机碳输出的季节性通常用春(5~6月)、夏(7~10月)、冬(11~次年4月)三季来表征,下图为2004~2017年西伯利亚河流溶解有机碳(DOC)季节输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三大河流溶解有机碳(DOC)的输出,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季大于其他季节 B.夏季差异最大
C.总量从西向东递增 D.冬季差异明显
14.该河流中溶解有机碳的主要来源可能有(  )
①枯枝落叶腐烂生成②冻土中储存③河流上游携带而来④苔原植被腐烂生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5.勒拿河总有机碳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草类生长更旺盛,提供有机碳多
B.径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携带有机碳多
C.结冰期较短,径流时间长,溶解有机碳多
D.冻土更广布,阻碍有机碳溶解
(2022高二下·宿迁期末)近年来,碳排放空间重塑成为低碳发展研究的新方向。左图为“广东省行政区划图”,右图为“2001~~2017年广东省各市工业碳排放转移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2001~2017年广东省工业碳排放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粤西地区工业碳排放转移量最大
B.粤东地区呈现工业碳排放转入趋势
C.珠三角各市均为工业碳排放转出区
D.粤北地区工业碳排放转移总体变化显著
17.广东省工业碳排放转移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规模缩减 B.生产技术革新
C.产业结构调整 D.环境污染加重
(2022高二下·岳阳期末)青藏高原西北角分布有密集的湖泊群,被称为“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高原湖区”(简称喀西昆仑湖区)。读“喀西昆仑湖区不同时期湖泊数量统计表”和“全新世西昆仑山冰川消融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湖泊面积 ≥1平方公里 大于等于50平方公里
20世纪80年代 50个 12个
2018年 73个 14个
喀西昆仑湖区不同时期湖泊数量统计
18.下列关于全新世(距今1万年来)西昆仑山冰川消融曲线,说法正确的是(  )
A.距今8500年,西昆仑冰川消融量约3860万吨
B.距今1300-500年,西昆仑地区气候偏冷偏湿
C.全新世早期夏季温度较高
D.全新世以来,冰川消融量呈波动上升趋势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喀西昆仑湖区湖泊数量增多,原因是(  )
A.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水增多
B.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强,湖水下降
C.地壳运动导致湖泊分离
D.降水量增多
20.在全球变暖趋势下,从长远来看,喀西昆仑湖区周边的高寒草甸可能(  )
A.向荒漠转变 B.向耕地转变 C.向灌从转变 D.不发生转变
二、图文分析题
21.(2022高二下·安徽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宁电入湘”是将宁夏的电能通过特高压电路价送到湖南,线路全长1467千米,建成后年输电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其中煤电400万千瓦,光伏9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
材料二:湖南是电荒重灾区,2020年冬天,湖南电网再次突破电力供应极限,全省最大负荷达到3093万千瓦,只能再次限电,湖南多地每天用电时间只有5个半小时。
(1)分析湖南冬季闹电荒的主要原因。
(2)简述煤电+新能源电组合输电的积极意义。
(3)简析宁夏建风能电站的自然优势。
(4)分析“宁电入湘”对宁夏的积极影响。
22.(2022高二下·运城期末)锂矿是制造锂电池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战略资源。全球锂矿集中分布在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构成的“锂三角”地区(图)。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数百万年前,“锂三角”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伴随安第斯山脉的隆起,该地区与海洋分离。周边山区富锂岩石分布广,“锂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众多富锂盐湖、盐沼。
“锂三角”地区锂矿储量约2903万吨,占全球各种类型锂矿总储量的76.1%。该地区盐湖卤水中锂离子的浓度较高,镁等伴生元素较少,易于开发利用。截至2018年末,“锂三角”地区锂矿产量约2.13万吨,开发程度非常低。
2020年我国超过70%的锂矿来自进口。预计到2025年“锂三角”地区锂资源产能约33万吨,将超过澳大利亚成为我国锂矿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1)说明“锂三角”地区富锂盐湖的形成过程。
(2)概括“锂三角”地区锂矿开发的有利资源条件。
(3)说出我国从“锂三角”地区进口锂矿的意义。
23.(2022高二下·成都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被2000多米的冰层覆盖,人烟稀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格陵兰岛海洋捕捞业发达,海产品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大量出口创汇。受岛屿周边海域封冻、风浪等影响,海洋捕捞活动主要在7、8月,集中于西南部海域。下图示意格陵兰岛的位置、居民点及捕捞区。
(1)说明格陵兰岛居民点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的自然原因。
(2)分析格陵兰岛海产品在国外市场价格高的原因。
(3)说明全球变暖对格陵兰岛海洋捕捞业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24.(2022高二下·东营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受其影响,陆地相对海洋气候变暖的响应程度更高,欧亚大陆高纬度地区相对低纬度地区气候变暖的程度更高。下图示意1969~2005年我国不同季节平均地面风速的时间演变。
(1)描述1969~2005年我国平均地面风速的变化特征。
(2)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冬季平均地面风速减弱的原因。
(3)研究发现,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风速未来可能会保持降低趋势。简述其对我国风电开发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矿产资源及其分类;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解析】【点评】2021年全球锆矿储量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与南非,分别占比71.5%和8.4%,我国储量为50万吨,占比仅0.7%。我国是世界上锆资源消费大国,也是锆资源进口大国。国内经济的强劲发展使得中国在未来十几年内对锆资源有着极大的需求。
1.当前,全球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能源供给矛盾突出,由于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全球资源目前品位参差不齐,A选项错误。全球资源储量较大,但分布不均,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的开采能力无法满足当下对资源的需求,其产能相对较弱,消费状况不是资源的特点,C选项正确,排除BD选项。故答案为:C。
2.从我国锆矿产量及需求量变化图可以看到,我国对锆矿需求量一直较高,但其资源的年产量却非常低。从材料中可知该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地区,针对目前我国对锆矿资源的需求,我国应加强与该资源主要出口国合作,购买此类资源,以满足我国对此类资源的需求,B选项正确。锆矿资源在我国的储量相对较少,故无法加大开采来满足我国对此类资源的需求,A选项错误。无法从材料当中获知能够替代此类产品的矿产资源,C选项排除。从材料可知目前我国对此类资源的需求较大,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与满足我国此类资源的需求并无直接关联, 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3.A
4.D
5.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解析】【点评】盐碱化土壤改良措施:(1)物理改良:平整土地、深耕晒垡、及时松土、抬高地形、微区改土。(2)水利改良:灌排配套、蓄淡压盐、灌水洗盐、地下排盐。(3)化学改良: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殖酸、泥炭、醋渣等。 如施用石膏及其它化学改良物可收到较好效果。如碱化土壤或碱土中含有大量苏打及代换性钠,致使土壤分散,呈强碱性,引起土壤物理性状不良,改良这类土壤除了消除多余的盐分外,主要应降低和消除土壤胶体过多的代换性钠和强碱性。(4)生物改良:种植水稻、种植耐盐植物田箐等,使用微生物菌肥等。植树造林对改良盐土有良好的作用,林带可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低风速,增加空气温度,从而减少地表蒸发,抑制返盐。
3.根据材料可知,“滨海草带”是在不适宜生产粮食的滨海荒地建立牧草生产体系,发展畜牧业生产。滨海地区地下水盐度较高,土地盐碱化严重,滨海地区海拔低,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易发生涝渍,不适宜生产粮食,所以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必须同时具备耐盐和耐涝才能在这里正常生长,A正确;滨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大,降水较多,并不干旱,牧草品种不必具备耐旱特征,C、D错误;一般草类植株都不是很高,并且牧草会定期收割,不必具备抗风特征,B错误。故答案为:A。
4.环渤海滨海地区位于我国北方,是半湿润地区,降水相对较少,蒸发强烈,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土地容易盐碱化,盐碱地分布特别的广泛,不适宜生产粮食,适宜大规模发展“滨海草带”,D正确;台湾沿海地区、浙闽沿海地区和长江入海口地区都位于我国南方,是湿润地区,降水相对较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土地不容易盐碱化,盐碱地分布较少,适宜生产粮食,优先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不适宜大规模发展“滨海草带”,ABC错误。故答案为:D。
5.我国耕地资源有限,要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耕地利用要优先用于发展粮食生产,能用于种植饲草的耕地少之又少,土地利用效率是影响中国粮食供给安全的重要因素,这就决定了饲草、饲料种植不能与粮争地,①正确;材料中提到“建设滨海草带”,即在东部滨海地区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有利于丰富饲草来源,减少对大豆的需求量,缓解大豆进口增长压力,④正确;发展畜牧业生产,可以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肉蛋奶在膳食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的需求,②正确;“滨海草带”是在不适宜生产粮食的滨海荒地建立牧草生产体系,发展畜牧业生产,没有退耕还草,③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②④组合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6.A
7.C
【知识点】区域的发展阶段;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点评】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到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二、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可更新资源,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化石燃料等,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二是可更新资源,指生物、水、土地资源等,能在较短时间内再生产出来或循环再现;三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如风力、太阳能等,被利用后不会导致贮存量减少。自然保护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增殖(指可更新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继续利用的能力,求得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6.根据材料,煤铝镓共生复合矿产(或称为高铝煤炭资源)由晚古生代煤层赋存的大量一水软铝石和高岭石等富铝矿物以及镓、钛等稀有元素构成,说明高铝煤炭资源属于矿产资源,非可再生资,①③正确,④错误;高铝煤炭资源,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等, ②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7.根据材料,将高铝煤炭资源就近定点燃烧,构建我国特色的“煤炭—电力—有色冶金—化工—造纸—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布局,反映出我国还处在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时期,A错误;同材料可知,产业链延长了,形成了循环经济,不可能处在农业社会阶段,B错误,C正确;后工业化社会是由商品生产经济变为服务经济、是专业和技术阶级处于优先地位且是创造新“知识技术”的社会,由材料无法得出我国处在后工业化阶段,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8.B
9.A
10.C
【知识点】认识土壤;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一、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土壤由矿物质(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又称无机盐)、有机物质(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生物(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很大,1克土壤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水分(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含有水分)、空气(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等5种物质组成。
二、粮食安全的应对措施:
1.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粮食生产布局。
2.加大农业科研力度,加快科技兴粮步伐。
3.保护农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
4.调整农业保护政策,给予农业以符合国际多边协议的有效保护。
5.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以密切注意国际粮食市场动态及我国粮食安全状况。
8.阅读图文材料可知,在四种土地类型中,坡耕地占比重最大的是水稻土,黄壤的面积数量和水稻土持平,但是黄壤的土地面积更大,因此占比较小,故A错误,B正确;图中显示的石灰土的坡耕地面积占比较小,紫色土中坡耕地几乎没有,故CD错误。答案选择B。
9.根据题意,结合上右图中信息可知,花溪区坡耕地分布中,黄壤的斑块平均面积最高,其坡耕地破碎的程度最小,因此黄壤最为集中成片,故A正确;水稻土斑块平均面积较黄壤小,且坡耕地破碎度较高,故B错误;石灰土的斑块平均面积较黄壤稍低,且坡耕地破碎度较黄壤坡耕地破碎度高一点,因此集中成片较黄壤小,故C错误;紫色土的坡耕地破碎程度最高,因此其分布集中成片程度最小,故D错误。答案选择A。
10.贵州石灰岩广布,水易发生渗透,导致耕地种植缺水,因此应兴修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用水,故C正确;坡耕地的面积不断扩大,将破坏生态坏境,导致环境恶化,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故A错误;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之上,地表崎岖不平,土地较为破碎,且多为坡耕地,提高机械化水平对保障粮食安全作用较小,故B错误;粮食安全保障,应保障粮食种植,增加经济作物比重不能保障粮食生产,故D错误。答案选择C。
【答案】11.A
12.D
【知识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1.从图中看出植被返青期距平数值波动下降,表明返青期整体提前,而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温度和水,说明未来西藏地区气候将会变得相对温暖湿润。春季气温距平数值波动上升,表明气温波动上升,气候变暖,A正确。排除B、C、D选项。故答案为:A。
12.根据上题结论,西藏地区气温将变得相对温暖湿润,因此种植海拔将上升,A错误。原来冷的地区现在变得相对温暖了,故种植范围将变大,B错误。而品质往往与青稞本身品种有关系,与气候变化无关,C错误。种植范围变大,同时暖湿利于青稞的生长,产量增加,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3.C
14.A
15.B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碳循环
【解析】【点评】河流水体溶解性有机碳的来源主要包括内源和外源2个部分,土壤有机质的侵蚀、陆生植物残体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排放的有机物等是外源有机碳的主要来源;而内源DOC主要源于河流中植物叶绿体光合作用、细菌及其分泌物等。
13.读图可知,鄂毕河春季溶解有机碳(DOC)的输出小于夏季,A错误。读图可知,三条河流溶解有机碳(DOC)的输出春季差异最大,冬季差异不明显,BD错误。读图,经过计算可知,三大河流溶解有机碳(DOC)的输出总量从西向东递增,C正确。故答案为:C。
14.根据材料“溶解有机碳(DOC)代表的是水体溶解有机碳物质的总和,主要来自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搬运”可知,河流中溶解有机碳与河流侵蚀搬运有关。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河流主要流经亚寒带针叶林带,林区土壤中的有机碳因枯枝落叶腐烂生成,为河流中溶解有机碳的主要来源,①正确。因流经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多冻土发育,春夏季气温升高,冻土融化。结合所学可知,该区河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夏季节气温升高,河流流量增加,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会被河流侵蚀搬运,河流中溶解有机碳增加,②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三条河流上游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少雨,植被覆盖率低,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少,③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苔原带位于三条河下游,苔原带面积小,植被覆盖率不高,且河流下游流速慢,侵蚀搬运能力弱,因苔原植被腐烂生成的河流中溶解有机碳来源不多,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答案为:A。
15.结合所学可知,三条河流都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流经地区的自然带差异不大,三条河流森林草类生长差异不大,提供有机碳差异不大,A错误。勒拿河主要流经东西伯利亚山地,海拔较高,积雪较多,径流量较大,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较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携带有机碳多,B正确。因勒拿河流域海拔更高,结冰期较长,C错误。冻土更广布,阻碍有机碳溶解,总有机碳少,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6.B
17.C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解析】【点评】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产业转移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对转入地来说,利:加速当地企业转型,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弊: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对转出地来说,利: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弊:失业率增加,导致社会问题。
16.读图可知,2001~2017年广东省工业碳排放转移中,工业碳排放转移量最大的是珠三角地区,尤其是江门、佛山、广州等城市工业碳排放转移量大,A错误;珠三角各城市中不都是工业碳排放转出区,佛山在2009—2017年就是碳排放转入区,C错误;粤东地区的汕尾、揭阳、潮州、汕头碳排放转移量呈正值,说明呈现工业碳排放转入趋势,B正确;工业碳排放转移总体变化显著的是珠三角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B。
17.广东省工业碳排放转移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碳排放量大的工业由珠三角地区向粤北、粤西等地转移,C正确;与工业规模缩减、生产技术革新、环境污染加重关系不大,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8.C
19.A
20.A
【知识点】冰川地貌;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点评】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2)对农业的影响
18.读图可知:距今8500年,西昆仑冰川消融量约3500万吨,A错误;距今1300-500年,此时期只是冰川消融量少,比平均值少而已,无法证明气候偏湿,B错误;全新世早期西昆仑山冰川消融量大,说明夏季温度较高,C正确;在这幅图里,横轴的数值越大代表距现在越远,所以全新世以来,冰川消融量呈波动下降趋势,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使得冰川消融量在现代有所增加,D错误。故答案为:C。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水增多,使得喀西昆仑湖区湖泊数量增多,A正确;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喀西昆仑湖区湖泊数量增多而且面积增大,由此可以看出,湖泊数量的增多不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强,湖水下降,B错误;地壳运动一直存在,不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导致湖泊分离,湖泊数量增多,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喀西昆仑湖区湖泊水的来源是高山冰雪融水,而不是大气降水,所以降水量增多不是喀西昆仑湖区湖泊数量增多的原因,D错误。故答案为:A。
20.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冰川消融量增加,热量条件有所改善,短期来看,喀西昆仑湖区周边的高寒草甸可能向灌丛转变,C错误;随着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强,冰川逐渐消失,消融量减少,从长远来看,喀西昆仑湖区周边的高寒草甸可能向荒漠转变,A正确;温度有所升高,但由于海拔高热量条件仍然不足以满足耕作的需求,B错误;由此可以看出,不发生转变是不可能的,D错误。故答案为:A。
21.【答案】(1)经济发展速度,能源需求量大;水能开发殆尽或冬季枯水期,水量少;冬季天气较冷,空调取暖用电量大。
(2)新能源比重较大,清洁无污染;新能源不稳定,通过煤电补充,使电力供应稳定。
(3)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能资源丰富;以荒漠草原为主,土地租金低。
(4)将煤炭、太阳能及风能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风能及太阳能等新能源上下游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1)湖南冬季闹电荒的主要原因从能源需求、使用、供给角度分析,从能源需求角度,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能源需求量大;从能源使用角度,冬季天气较冷,空调取暖用电量大,能源需求量增多;从能源供给角度,水能开发殆尽或冬季枯水期,水量少,水能能源供给少。
(2)煤电+新能源电组合输电的积极意义从煤电与清洁能源的特点入手,从煤电角度,煤电污染较大,清洁能源比重较大,能够减少煤电产生的污染;从新能源角度,新能源发电不稳定,通过煤电补充,能够稳定运输电量,保证供电稳定。
(3)宁夏建风能电站的自然优势:从气候条件,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靠近冬季风源地,风能资源丰富;从地形角度,以荒漠草原为主,地形平坦,面积广阔,土地租金低,适宜大规模建设风能电站。
(4)能源调配对宁夏的积极影响,从经济发展角度,将煤炭、太阳能及风能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产业发展角度,发展新能源能够带动风能及太阳能等新能源上下游制造产业的发展;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能源产业发展能够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点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对调入地:有利:(经济)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生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对调出地:有利:(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态)改善当地大气环境质量。不利:可能造成生态破坏。
22.【答案】(1)地壳抬升,未退却的海水在洼地积水形成内陆盐湖;周边富锂岩石被风化、侵蚀,径流将锂盐带入盐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锂盐不断富集。
(2)锂矿储量大;质量好;分布集中;开发难度小;开发潜力大。
(3)开辟国际锂矿供应市场;保障供给,满足我国锂矿需求;加强我国锂矿资源储备;保障资源领域的国家安全。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矿产资源及其分类;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1)富锂盐湖的形成过程包含两个方面,首先形成盐湖,然后湖中富集锂,根据材料该地区原为海洋,后安第斯山脉隆起将该地区和海洋分离,低洼处形成盐湖;周边山区富锂岩石分布广泛,经风化、侵蚀,部分含锂岩从山区脱落,经流水搬运作用,在湖区沉积;该地区纬度较低,地形闭塞,降水少,蒸发量大,锂盐不断富集。
(2)锂矿开发的有利资源条件可从储量、分布特点、开发难度、开发潜力等方面作答;根据材料该地区锂矿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76.1%,储量丰富;盐湖卤水中锂离子浓度较高,伴生元素少,开发提纯难度小;目前产量低,开发程度低,所以开发潜力大。
(3)我国进口锂矿的意义可从满足供给、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加强战略储备、保障资源源安全等方面分析。我国从该地区进口锂矿,增加了资源进口渠道,缓解锂矿资源不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减少了我国锂矿资源的开采,增加锂矿资源储备;保障国家锂矿资源安全。
【点评】“锂三角”是全球锂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资源禀赋好,生产成本低,是全球矿业公司投资的热点地区。这个“锂三角”地区在全球锂矿资源产业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盐湖提锂技术的不断成熟,生产成本低、竞争力强等优势的不断增强,未来“锂三角”在全球锂资源产业链中的战略地位将更加凸显。
23.【答案】(1)纬度较低,且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作用,气候比较温暖。西部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2)纬度较高,海洋生物生长缓慢,产量较低。人类活动少,海水洁净、污染少,海产品品质优。远离国际市场,运输成本高。
(3)有利:渔场面积扩大,鱼类生长加快,渔获量增加。不利:鱼类种类减少。
【知识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格陵兰岛居民点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与自然资源的角度来分析。从气候的角度来说,西南地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多,并且沿岸有暖流流过,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气候相对来说较为温暖。从自然资源的角度来说,由于西部地区有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因此渔业资源丰富,所以格陵兰岛居民点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
(2)格陵兰岛海产品在国外市场价格高的原因主要从产量,品质和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从产量的角度来说,由于格陵兰岛纬度较高,因此水温较低,所以海洋生物生长速度较慢,产量较低。从品质的角度来说,由于格陵兰岛纬度较高,人口数量较少,所以人类活动较少,因此海水比较洁净,海水污染较少,所以海产品的品质优良。从成本的角度来说,由于格陵兰岛纬度较高,远离国际市场,因此运输成本较高,所以格陵兰岛海产品在国外市场价格高。
(3)全球变暖对格陵兰岛海洋捕捞业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来分析。从有利的角度来说,由于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因此会导致海水水位上升,从而使格陵兰岛的渔场面积扩大,并且由于全球变暖会导致格陵兰岛附近海域的海水水温升高,从而促进鱼类生长速度加快,导致渔获量增加。从不利的角度来说,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格陵兰岛附近海水的水温发生了变化,很多鱼类无法适应变化的水温会导致死亡,因此鱼类的种类会减少。
【点评】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3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等。
24.【答案】(1)1969~2005年我国四个季节平均地面风速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
(2)全球变暖,冬季温暖偏高,大陆温度偏高,亚洲高压强度减小,与同纬度海洋低压气压差减小,风力减小。
(3)不利影响:地表最高风速的持续下降,意味着风力发电量将显著减少,风电开发将缩小规模;
有利影响:促进风电技术的更新升级, 研究发展低风速风电;
小型风电数量开始增多,平原地区也会开始布局风电。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四个季节的风速在1969~2005年间,整体呈现下滑趋势,05的年的风速已经不如69年的。
(2)地面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受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相应的高空则形成高气压,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相应的高空则形成低气压。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热力环流。冬季亚洲大陆冷却,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温度偏高,形成低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如果全球变暖,会导致冬季温度偏高,亚洲大陆温度偏高,亚洲高压强度减弱,与同纬度海洋低压气压差减小,风力也会减弱。
(3)风速降低对于原来的风电产业来说,将会是重大的打击,风力减弱,风吹不动叶片,发电量会减少;为了应对风速减弱,风电产业如果想继续发展,将要进行技术更新,研发低风速风电。而且风速降低,风电规模会减小,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由于布局的区位条件放缓,小型风电数量会增多,低风速风电在平原地区也会有布局。
【点评】一、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受热的地方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空气的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而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空气发生水平运动,最终形成热力环流。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②导致全球冷暖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各地经济结构的变化;
③危害人体健康;
④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⑤影响工农业生产。
三、防治措施: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 ④调整产业结构; 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⑥加强国际合作; ⑦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