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案
教学背景分析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认识国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二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三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余自然地理的联系。四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新课标提出地理课程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性之一,它帮助我们解决“在哪里”的问题,区域认知是我们分析、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的重要思想和方法,通过区域所处位置,再来判断判断大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体现了综合思维的能力。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让学生形成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的观念。
教学目标
1. 对照地图和课文,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并学会在地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 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其优劣势。学会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人口特点。 3. 对照印度的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找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 4. 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线索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1. 印度传统服饰:纱丽。 2. 印度美食:印度飞饼。 3. 恒河沐浴场景。 4. 泰戈尔诗句节选。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图。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教师可以顺便引入一些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问题1:飞饼,据说是来自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独特风味食品,是主食中的明星。飞饼是由什么粮食作物制作的?印度和东南亚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粮食作物为什么有差异? 问题2. 来恒河沐浴的人多不多?为什么选择来恒河沐浴? 学生:结合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说出印度的粮食作物小麦。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思考印度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人多;来恒河沐浴是因为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 教师:以学生回答为依据,简单说明印度的粮食作物种类,有水稻和小麦;通过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引导出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通过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所学,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环节二 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 借助地图来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 教师:出示印度在世界的位置图和印度地形图, 布置学习任务(分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 男生组: 在图中找到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女生组:找出印度的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学生:阅读地图,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同学之间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可适当提醒,如有没有特殊的纬线穿过印度?)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讲解,板书总结印度的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邻国。 引导学生通过之前学习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来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分组,让学生运用区域定位的一般方法,带着问题自主读图,探究得出印度的位置及邻国。
环节三 印度的人口 1. 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2. 印度人口这么多,政府是否采取措施? 教师:出示数据图,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及人口数量;中国与印度近10年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印度、日本、中国三国人口密度数据。 布置学习任务: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特点? 学生:阅读数据的读取,得出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进一步总结出印度人口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完善。 教师可适当拓展人口增长模式,印度目前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印度的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教师:让学生结合《教材》P32-33活动题,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控制人口数量? 学生:总结出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印度政府通过生育计划来控制人口数量。 通过给定的数据,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得出印度人口数量的庞大。再结合课本的活动题让学生自主探讨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环节四 印度的农业 1. 印度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 2. 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结合新课导入的图片印度飞饼和印度咖喱炒饭) 教师:出示印度或亚洲气候类型图、孟买气候资料图(多年平均个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提问:印度绝大部分地区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气候特点是什么? 学生:看图总结印度气候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 热带沙漠地区(回归线穿过的西北部地区) 结合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得出季风具有不稳定的特点——水旱灾害频发 教师:补充水寒灾害相关图片 出示印度小麦、水稻分布图,及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印度地形图。 问题1:认识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区域。 问题2:联系印度水旱频繁,认识印度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性。 问题3:联系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及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思考印度为保障粮食生产,采取了哪些措施? 可结合教材P34阅读材料“绿色革命” 学生: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1. 主要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 水稻喜温喜湿,分布在降水较多的恒河下游地区及半岛沿海两侧。小麦喜温良且耐寒,分布在降水较少的恒河上游、的干高原西北部地区。 2.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加之季风的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导致粮食生产不稳定。 3. 措施:两次“绿色革命” 教师:可补充 1. 印度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和黄麻 棉纺织中心——孟买 麻纺织中心——加尔各答 2. 印度的“白色革命”——印度政府希望用全民引饮用牛奶的方式改变印度国民的身体素质。 引导学生探讨粮食生产与降水和地形的对应关系。
环节五 印度的经济 为什么称印度为“世界办公室”? 教师:出示“金砖四国”引入 巴西“世界原料基地” 俄罗斯“世界加油站” 中国“世界工厂” 印度“世界办公室” 解释服务外包产业:印度信息技术发展较早,具备技术优势,且软件市场供大于求,有向国外市场发展的迫切需求。而此时,部分美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愿意把非核心的软件研发业务承包出去。这两种需求直接促成了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为促进本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努力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制定产业政策,努力保护知识产权。印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要用教育和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口号,逐渐形成了“全民学软件”的风尚,培养了一大批被世界誉为“一高一低”型的“软件蓝领”。“一高”指专业素质高,“一低”指工资需求低。由于英语的普及,印度软件学生一出学校就已具备较全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问题1: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 问题2:印度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 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及课本分析总结。 引导学生读取文字材料,总结印度的经济发展。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