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石壕吏
诗圣笔下的“世上疮痍”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他目睹一段战乱频发的历史,历经一种颠沛流离的人生,胸怀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写就一部彪炳史册的诗歌。
朱德赞他道: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郭沫若称颂: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他是谁?
听描述,猜人物
杜甫,字 , 代伟大的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世称“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
代表作
“三吏”:《 》《 》《 》
“三别”:《 》《 》《 》 著有《 》。
忆作者,知生平
杜甫,字 子美 ,唐 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 诗人,他的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诗圣”。因一度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少陵野老 ”,世称“ 杜少陵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为“ 杜工部 ”。
代表作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著有《 杜工部集》。
忆作者,知生平
学习目标
一.初读诗,感诗韵;
二.再读诗,理诗意;
三.品读诗,悟诗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杜甫
lì
yú
shù
yù
yè
初读诗,感诗韵
再读诗,理诗意
暮投( )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 )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 )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 )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
急应( )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 )与老翁别。
投宿
越过
跑
多么
上前
说话
最近
苟且地活着
吃奶的孩子
老妇
应征
能够
断绝
只
译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再读诗,理诗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杜甫
再读诗,理诗意
沉重、悲哀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再读诗,理诗意
夜
石壕村
差役、老妇、老翁
捉人应役
这首诗,叙述官府差吏乘夜到石壕村捉人,连衰老的妇人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苦”
品读诗,悟诗情
找到文中与老妇有关的语句,用一个词语形容老妇的生活
老妇的“苦”有哪些?
品读诗,悟诗情
——老妇之“苦”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年丧子之苦
------生活困窘之苦
------体衰应征之苦
怜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_______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________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汝家有男丁否
尚有他人否
内室是何人
一定还有人!
还有他人否
品读诗,悟诗情
“石壕吏”形象:面目狰狞、蛮横跋扈、
如狼似虎、凶狠残暴。
诗人为何不直接描写“石壕吏”,而是通过老妪的致词来表现石壕吏的形象?
——官吏之“横”
反衬手法
愤
品读诗,悟诗情
面对老妇的陈情为何不能让他们动容?他们为何会如此无情
将这一幕悲剧尽收眼底的诗人,作为朝廷命官,他当时在做什么?
品读诗,悟诗情
他为何不能上前劝阻呢?是诗人无情还是他也有自己的苦楚呢?
——诗人之“痛”
品读诗,悟诗情
忧
一方面赞美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希望唐王朝平定战乱,取得最后的胜利,国家安定下来;
(忧国)
另一方面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又是他难以接受的。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对差役残暴愤恨。
杜甫思想上的矛盾:
(忧民)
“安史之乱”是一场叛乱,
人民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都来自残酷的战争。
这首《石壕吏》,不仅仅是一家人的悲剧,更是这个时代的悲剧,那造成这个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品读诗,悟诗情
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来到“安史之乱”那个“有吏夜捉人”的夜晚,你最想采访谁?你准备问什么问题?
友情提醒:老妇、老翁、小吏、杜甫.......
访人物,悟诗情
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我们才真正读懂了“诗史”的含义;读杜甫,要读到悲天悯人、忧患苍生的情怀,我们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份量!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课文、对杜甫的理解,再一次诵读课文。
品读诗,悟诗情
齐读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男齐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女齐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齐读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唐.杜甫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