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摩擦力》(二)
【学习目标】:
1.复习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能举例说明摩擦的利、弊,
3.能举例说明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具体方法
【任务一】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在科学课上,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素有关的实验给小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放学后,他用盒装牛奶和弹簧测力计在家做起了实验,并有了新的发现。
(1)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着一盒、两盒、三盒牛奶,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并记录下了如表l中的数据。
表1 表2
压力/牛 摩擦力/牛
一盒牛奶 3 0.6
两盒牛奶 6 1.2
三盒牛奶 9 1.8
压力/年 摩擦力/牛
一盒牛奶 3 0.9
两盒牛奶 6 1.8
三盒牛奶 9 2.7
小明对表l中的测量数据的大小进行了认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分析,惊奇地发现:在接触面相同的情况下,越大,摩擦力 ,而且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比值是_______的。
(2)为了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小明按图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方法在较粗糙的水平水泥地面上又进行了一次实验,记下如表2的数据。分析表2中的数据,你认为小明的发现是________(填“正确的”或“错误的”)。
(3)综合分析比较两次的实验数据和接触面的情况,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接接触面
有关,接粗面越 ,摩擦力越大。
(4)你认为摩擦力与压力的比值的大小反映了___ _____。
【任务二】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 ,如
2、增大 ,如
说说书本115图
3、减小 ,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
4、减小
(1)加润滑油
(2)气垫
(3)磁悬浮
3.用 代替 来减小摩擦,如
3.6 《摩擦力》课堂练习(二)
1.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A.轮胎上刻有花纹; B.车轮做成圆形;C.塑料套紧套在车把上; D.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E.脚踏板凹凸不平;F.刹车时用力捏闸;G.车轴处装有滚珠;H.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请回答问题:
(1)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__ ___(填字母,下同);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_ __;通过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而减小摩擦的是___ ____;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开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 ___。
(2)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摩擦力的方向朝_____ __(填“前”或 “后”)。
(3)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用如图3.6—1甲、乙、丙所示的步骤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实验中,他应将弹簧测力计沿____ ___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__ _____,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步骤_______与 _______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比较步骤甲与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____ ___有关,且接触面越____ _ __,摩擦力越大。
(3)小明在实验中还发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木块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木块为止。该现象表明:物体在静止时也可能受到__ _____的作用,且该力的大小与_____ __力的大小有关。
(4)上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汽车陷进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泥坑里,司机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出了泥坑,这是利用增大___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
3.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字母)
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C.不受力
(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为________。
(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为________。
(3)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