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3综合强化2
、选择题
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扔出手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 )
A.重力 B.重力和手对铅球的推力
C.手对铅球的推力 D.不受任何力
流速为5千米/时的河流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棒,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速流、顺流而行,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A.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 B.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
C.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 D.无法确定
关于“g=9.8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A.9.8N等于1Kg
B.9.8Kg等于1N
C.质量为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
D.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无损,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的力更大,石头受到的力较小
C.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一样大,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鸡蛋是受力物体而石头是施力物体
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如图所示,在B处有一观察者,他和山崖CD间的A处有一爆破点A。当A处发生爆炸,观察者看到爆炸闪光后经过1.5秒听到了第一次爆炸声,又过了2秒听到了第二次爆炸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则( )
A.BD间距离为850米 B.AB间距离为255米
C.BD间距离为1190米 D.AD间距离为680米
一物块沿斜面匀速下滑,下面关于该物块受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
A.“歼-10”战斗机 B.地面上的房屋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重力对人类非常重要,如果重力消失,那么下列哪种现象是不会发生的 ( )
A.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B.运动员举杠铃不必用力
C.人与地面成任何倾角都不会摔倒
D.用弹簧秤测拉力,其读数为0
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小猫。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与速度图像,根据图像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
、填空题
2022年5月以来,随着上海疫情的好转,一批批援沪医疗队陆续凯旋,如图是某医疗队乘专车返丽时沿途拍摄的图片,请回答:
(1)专车向东行驶过程中,若医疗队员以车作参照物,看到路边限速牌(如图)是向 运动的;
(2)专车过丽青路时实时监控拍到的时间是下午1点56分35秒,过人民路实时监控拍到的时间是下午2点02分35秒,从地图上查得两测速点间的距离2千米。由此可知,该车 (填“超速”或“没有超速”)。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如图所示,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拉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所示的形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 。
打篮球是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我们投篮时,投出去的篮球撞到篮板会反弹回来,这是因为物体间 ,同时这也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篮球最终落在地面上,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
如图实验中,甲图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有关、乙图所示用扳手拧螺钉,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扳手的中部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有关.
、实验题
如图(a)所示,将一根原长为L0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分别用大小或方向不同的力作用在弹簧的另一端,实验现象如图(b)、(c)、(d)、(e)所示;
(1)分析比较图 可知,当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分析比较图(c)和(d)可知,当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时,力的 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3)分析比较图(b)和(c)可知: 。
(4)能不能比较(b)和(e),为什么? 。
、解答题
如图重为6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现给你一块长木板、一个小木块、一颗小钢珠、两块磁铁、两个小车、两个皮球,请你从中任选器材设计几个实验,说明以下力学知识:
(1)两个互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1-3.3综合强化2答案解析
、选择题
A
【解析】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扔出手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它只受到重力作用;
故选A。
由于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若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所以铅球在飞行过程中,能够确定其一定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C
【解析】甲船逆流而行,实际速度为船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乙船顺流而行,实际速度为船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木桶自由漂浮,其速度等于水流的速度,根据以上分析利用速度公式解答即可。【解答】由图可知,v甲船=v乙船=30km/h,
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
则甲船的实际速度v甲实=v甲船-v水=30km/h-5km/h=25km/h,
乙船的实际速度v乙实=v乙船+v水=30km/h+5km/h=35km/h,
木桶的速度v木桶=v水=5km/h,
根据可得,甲船、乙船和木桶1h通过的距离分别为:
s甲船=v甲实t=25km/h×1h=25km,
s乙船=v乙实t=35km/h×1h=35km,
s木桶=v木桶t=5km/h×1h=5km,
所以,1小时后甲、乙船离木桶的距离分别为:
s甲船′=s甲船+s木桶=25km+5km=30km,
s乙船′=s乙船-s木桶=35km-5km=30km。
故选C。
D
【解析】9.8N和1Kg分别是力和质量的数值,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不会相等,A是错误的;同理B也是错误的;根据g的表达式,C是错误的。选D。
对物理常数不仅要记住数学形式,更需要从物理本质上去了解。本题考查的是重力。
C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就是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解答】“鸡蛋碰石头”时,鸡蛋给石头一个力,石头也给鸡蛋一个力,这对力称为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关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鸡蛋破而石头完好无损主要是因为石头与鸡蛋的坚硬程度不同,相比之下石头更硬,所以出现题中现象,C选项正确。
故选C
A
【解析】【解答】解:小婷坐在电动自行车座位上,妈妈的意思是让她相对于座位没有位置的变化,即相对静止.
小婷相对于树木、迎面的行人、超越的汽车都有位置的变化,即都是运动的,B、C、D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参照物,即事先被选定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别动”的意思是小明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A
【解析】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直接从A点到B点的,根据s1=v1t1计算出AB之间的距离;第二次听到的声音从A到D再到B,首先根据s2=vt2计算出声音传播的路程,再减去AB得到2DA,进而得到AD之间的距离,最后用AD+AB计算出DB的距离。
【解答】AB之间的距离:s1=v1t1=340m/s×1.5s=510m,故B错误;
第二次声音传播的路程:s2=vt2=340m/s×(2s+1.5s)=1190m;
AD的距离:,故D错误;
BD的距离:BD=DA+AB=340m+510m=850m,故A正确,C错误。
故选A。
D
【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物块在斜面上匀速下滑,它受到平衡力,即物体受到与斜面垂直且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下的重力。由于物体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还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故D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D。
B
【解析】判断物体的运动需要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一切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参照物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一但被选为参照物的物体是静止的,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改变的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改变的物体即是静止的。
【解答】由题意可知,空中加油时“歼—10”与加油机以同样的速度进行运动,两者保持相对静止,所以A、C、D为参照物时,加油机都是静止的,“歼—10”与加油机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加油机是运动的,B选项正确。
故选B
D
【解析】本题考查重力的概念,需要学生对重力有基本的理解,难度不大。
选项中ABC三者都是需要重力参与才能发生的现象,但是选项D则只是在用弹簧秤测重力时才有重力参与,测其他情况的力,其读数不会是零,所以答案选择D。
D
【解析】根据图像提取信息,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8:27时车速迅速减小,应该是遇到小猫紧紧刹车,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且速度为60km/h,故B正确不合题意;
C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km/h,而平均速度肯定小于60km/h,故C正确不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填空题
(1)西
(2)没有超速
【解析】(1)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解答;
(2)根据公式计算,然后与限速比较即可。
【解答】(1)专车向东行驶过程中,若医疗队员以车作参照物,路边的限速牌在向西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即限速牌向西运动。
(2)该车的行驶时间t=2:02:35-1:56:35=6min=0.1h;
那么该车的速度为:。
那么该车没有超速。
64.00;0.02
【解析】【解答】(1)观察图甲和图乙可知,小车运动到的时间为32s;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路程为64.00cm;
(2)小车平均速度v===0.02m/s.
故答案为:64.00;0.02.
(1)根据图甲和图乙读出小车的运动时间和运动的路程;
(2)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据此计算出平均速度,注意路程和时间的对应.
(1)甲、乙
(2)甲、丙
(3)甲、丁
【解析】根据控制变量法设置对照实验可知,研究某一因素时需要控制研究的因素不同,而使其他因素不同,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研究的这一因素有关。(1)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时,控制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相同,而使力的大小不同;(2)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时,控制力的大小和力的作用点相同,而使力的方向不同;(3)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时,控制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相同,而使力的作用点不同。
【解答】(1)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时,控制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相同,而使力的大小不同。题图中甲与乙力的方向相同、力的作用点也相同,力的大小不同,所以甲与乙可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可填甲、乙;
(2)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时,控制力的大小和力的作用点相同,而使力的方向不同。题图中甲与乙丙的作用点相同、力的大小也相同,力的方向不同,所以甲与丙可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可填甲、丙;
(3)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时,控制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相同,而使力的作用点不同。题图中甲与丁力的方向相同、力的大小也相同,力的作用点不同,所以甲与丁可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可填甲、丁。
故答案为:(1)甲、乙;(2)甲、丙;(3)甲、丁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方向/运动状态;重力
【解析】(1)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解答;
(2)地面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因此都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据此分析解答。
(1)打篮球是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我们投篮时,投出去的篮球撞到篮板会反弹回来,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这也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篮球最终落在地面上,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方向;作用点
【解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据此回答即可。
【解答】甲图中一个向下压弹簧,一个向上拉伸弹簧,两个力的方向不同,因此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方向有关。用扳手拧螺钉,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扳手的中部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答案为:方向;作用点
、实验题
(1)(c)和(e)
(2)作用点
(3)当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大小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4)不能,有两个变量
【解析】(1)探究力的方向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而改变力的方向,据此选择对照实验;
(2)分析c和d两图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比较b和c两个实验哪个因素不同,哪些因素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
(4)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一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分析比较图(c)和(e)可知,当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分析比较图(c)和(d)可知,当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时,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3)分析比较图(b)和(c)可知:当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大小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4)(b)和(e)中,拉力的方向不同,且拉力的大小不同,因此不能比较二者,因为有两个变量。
、解答题
解:设标度为3N,重心在物体的中心上,从中心开始,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两段等长的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下图.
【解析】 画力的图示要确定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并选择合适的标度.
(1)解:一颗小钢珠、一块磁铁,相隔一定距离。看到小钢珠被磁铁吸过去,说明两个互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或两个小车、两块磁铁,每个车上放一块磁铁,相隔一定距离。小车相互靠拢或相互远离。)
(2)解:两个皮球,向中间挤压。两球均变形,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解:一个皮球,用力捏,球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解:颗小钢珠、一块磁铁。将钢珠放在离磁铁一定距离处,放手,小钢珠向磁铁滚去。小钢珠从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析】(1)磁力就是不需要相互接触就能产生的力,可以借助钢珠和磁铁,或者两块磁铁设计这个实验。
(2)皮球受到挤压后形变非常明显,只要它发生形变,就说明它受到力的作用,可以借助两个皮球完成这个实验。
(3)皮球受力后很容易发生形变,;
(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方向改变和速度大小改变,据此选择一个内容设计实验。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