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猫》 课件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猫》 课件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6 20:5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郑振铎
1.了解作者作品,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感受爱心所带来的和谐境界,学会关爱动物,珍视生命。
学习目标
我会认
虑 职 屏 蹭
稿 腔 殃 折
shé

cèng
zhí
bǐng
gǎo
qiāng
yāng
我会写
忧虑 贪玩 尽职 屏息
蹭饭 稿纸 腔调 解闷
青蛇 遭殃 花盆 生气勃勃
多音字
折本 绳子折了
折断 折桂
折腾 折跟头

shé
shé
zhé
zhé
zhē
zhē
多音字
屏幕 屏风
屏退 屏息

píng
píng
bǐng
bǐng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绫:一种丝织品。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悲楚:悲伤凄楚,悲苦。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理解词义
郑振铎(1898-1958),,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他的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
作者简介
读了课文后,关于猫,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大猫 性格古怪
小猫 淘气可爱
合作读课文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凭什么说它乖呢,举个例子,有时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又很贪玩,凭什么说它贪玩呢,举个例子,有时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可是,它又很尽职,凭什么说它尽职呢,举个例子,有时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会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凭什么说它温柔呢,举个例子,有时它会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再举个例子,有时它会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再举个例子,有时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再举个例子,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合作读课文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凭什么说它勇猛呢,举个例子,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
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凭什么说它们淘气呢,举个例子,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凭什么说它们淘气呢,再举个例子,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把老舍举的例子集中起来读一读。
有时,猫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有时,猫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猫听到老鼠的 一点儿响动,会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有时,猫会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有时,猫会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有时,猫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有时,猫不高兴了,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小猫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小猫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你读出了老舍对猫的什么情感?
整体感知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隔壁要来的
活泼
很受喜爱
病死
舅舅家抱来的
浑身黄色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老鼠。
受宠爱
丢失
流浪猫
毛色花白,不好看,又很瘦
不活泼,忧郁,懒惰
不为大家喜欢,若有若无
含冤而死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朴实的风格,思考这篇文章应该用什么基调朗读。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猫?这几只小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各自最后的结局如何?
来历 外形 性情 在家中地位 结局
第一只猫 从隔壁要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很活泼 宠物(为它买铜铃) 病死
第二只猫 舅舅家抱来的 浑身黄色的 更有趣,更活泼 宠物(为它担心) 被一个过路人捉去了
第三只猫 张妈捡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不活泼,忧郁、懒惰 若有若无,家人不喜欢,不大注意它 被我打伤致死
通过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第一只小猫的 表现了小猫怎样的特点
作者主要是从外形和动作这两方面来描写第一只小猫的。(1)外形。“花白的毛”写小猫的毛色;“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小猫圆滚滚的体型。(2)动作。在“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表现了小猫的好动、有趣。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细节,抓住小猫的典型特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猫的活泼、有趣。
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作者从猫“刚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 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品味第一部分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
“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品味第二部分
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 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 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不但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更表达了对第二只猫的喜爱和因猫丢失而心中产生的痛惜。
判断丑猫吃了芙蓉鸟,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
不确凿。“我” 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三次养猫,“我”心情有何不同?
(1)第一次养猫:
快乐
酸辛
(2)第二次养猫:
更加快乐
时时担心
怅然、愤恨
(3)第三次养猫:
不喜欢
愤怒
忏悔
如何理解文末“我”的忏悔之情?
“我”为什么忏悔?
由于“我”的武断,认定鸟是第三只猫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害它含冤而死。
为什么“我”会冤枉猫?
因为这只猫确有不少不讨人喜欢的地方;
猫常常望着鸟笼,就断定小鸟一定是被猫咬死的。
“我”和猫有什么区别?
“我”能说话,猫不能说话;“我”是强者,猫是弱者;“我”是施暴者,猫是受虐者。
三次写“我”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哪几次是略写?这样安排有何道理?
写三次养猫,详略程度是递进的,第二次比第一次详细,第三次比第二次详细。
其中,第三次养猫与文中的表达中心有直接关系。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如何理解第二只猫的丢失?
张妈的诉说证明了第二只猫亡失的事实,“过路的人”表现了一种世态,代表损人利己之人。
三妹对小猫的亡失很不高兴,甚至指责别人不阻止。“他们”指看见猫被路人却不制止的人,也就是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他们”可以视作那些损人利己之人的帮凶。
“我”怅然、愤恨,表现了“我”对这类不顾别人利益、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和控诉。
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主旨分析
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显示出“我”对三只猫截然不同的态度,以致造成第三只猫含冤而死。
让“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不公平的,会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
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公平公正,讲求实事求是,不可主观臆
测,妄下断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伤害无辜。
作业:
你能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任选一题):
1.猫很尽职。
2.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