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三课中古时期的欧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0分)
1.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诸多国家,其中法兰克王国逐渐发展壮大。800年,查理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其时他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大致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合。据此可知,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 )
A.抛弃了日耳曼人的部落传统 B.全面继承了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
C.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 D.利用了罗马帝国时兴起的宗教力量
2.12世纪初,法国琅城居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城市自治权。但是,高德理又要重新统治琅城。1112年,琅城居民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颁发特许状,承认琅城自治。由此可知( )
A.天主教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B.市民采取多种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C.法国封君封臣制度逐步瓦解 D.城市自治得益于王权与教权斗争
3.中世纪早期,法国国王的收入主要来自王室领地。中世纪晚期,向臣民征收的国家赋税取代封建赋税成为法国君主收入的主要来源,国王从“靠自己活”转向“靠臣民活”。这一变化说明法国( )
A.庄园经济瓦解 B.封建王权不断强化 C.等级君主制建立 D.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4.公元800年,查理把教皇利奥三世送回罗马,将反对教皇的贵族处以重刑。作为回报,教皇利奥三世为其加冕,并高声祝贺说:“上帝为查理皇帝加冕,这位伟大的和带来和平的罗马人皇帝,万寿无疆和永远胜利。”这说明( )
A.基督教会的权力和权威从此衰弱 B.查理大帝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皇帝
C.世俗王权加强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D.世俗王权和教会权力的并立合作
5.在中世纪西欧的社会活动中,当王权与教权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双方主要从保护自己利益的角度而非取代或推翻对方的角度出发,采取谈判、法庭斗争、货币赎买,甚至是战争威胁等手段,使彼此达成一种妥协,建立一种新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做法( )
A.助推封君封臣制的形成 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C.为城市自治提供了借鉴 D.限制了贵族权力的滥用
6.恩格斯说过:“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一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他们成为神学的科目。”这并不代表所谓“中世纪把现代文明一扫而空”。“文明世代保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里,这远比保留在可以被烧毁的书籍中更稳同。”恩格斯意在( )
A.强调中古时期的基督教影响欧洲社会各个方面 B.闸释中古时期的基督教内容广泛
C.痛斥基督教对人类世俗生活的破坏 D.肯定基督教在文明传承中的作用
7.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指出:“在政治上,基督教致力于把统治者从一个部落首领改变成一个国王。一旦皈依基督教,国王就不再只是代表其部落的诸神:他成了一个帝国的首脑。”该材料可以佐证中世纪的西欧( )
A.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B.世俗王权开始兴起
C.教会对王权的制约 D.宗教伦理意识淡化
8.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让罗马教会必须要适应新的环境,寻求新的政治保护和依靠,以振昔日的权势。而法兰克王国从克洛维到查理大帝,为了巩固统治和进行扩张,也深知需要罗马教会这样一个有力的精神工具。这表明,法兰克王国时期( )
A.教会的权力大于世俗王权 B.基督教控制了西欧精神世界
C.国王利用教会扩大了疆域 D.教会与王权相互需要与利用
9.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下列关于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B.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C.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D.基督教会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
10.在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制度有它的合理性,土地分封是社会的基础。但分裂状态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于是就需要走向统一,民族国家成为趋势,这就要求出现强大的中央集权。下列关于英法加强王权的史实,正确的是( )
A.都铎王朝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加强王权
B.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与教皇对抗
C.15世纪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
D.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专制王权达到顶峰
11.中古前期,法国国王的收入只限于王室领地。从14世纪中叶开始,来自赋税的收入超过传统收入,成为法国王室的主要收入,传统常规收入所占比例从1202-1203年的80%下降至1483年的不足2%。上述变化得益于法国( )
A.法律不断完善 B.王权逐步加强 C.市民阶层壮大 D.商品经济发展
12.1302年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除了一、二等级的教俗大封建主的代表参加外,还有作为第三等级的市民代表参加,此时君主已能在全国范围内征税,教俗贵族独立的行政、司法、铸币等特权被剥夺。据此可知 ( )
A.封君封臣制度确立 B.王权与教会分庭抗礼
C.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D.国王的权力大为提升
13.13 世纪的拜占庭帝国,是西方学者和有识之士崇尚的文化中心,许多意大利和西欧的学生不远千里来君士坦丁堡就读.学者们热衷于古典学、修辞学、语言学和诗歌的研究,探讨和发掘古代文化传统毫不倦怠。这种现象( )
A.极大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B.推动帝国文化的持久性繁荣
C.有助于推进欧洲思想近代化 D.密切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4.公元360年落成的索菲亚大教堂,是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教堂正厅之上覆盖着一个巨大的中央圆顶。15世纪中期此教堂转为清真寺,并加上了四座伊斯兰建筑“叫拜楼”。推动其建筑风格演变的原因是( )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阿拉伯帝国推动文化交流
C.奥斯曼帝国扩张 D.新航路开辟带来文明交融
15.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着希腊罗马文化。14世纪时,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入侵,使拜占庭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由此可见( )
A.基督教文化受到批判和改造 B.奥斯曼帝国兴起使文化中心转移
C.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文化发展
16.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1.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法兰克建立者克洛维为巩固统治,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自己的亲兵和官吏,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并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使得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根据材料信息“800年,查理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其时他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大致与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相合。”可见,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利用了罗马帝国时兴起的宗教力量,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查理时期的法兰克王国抛弃了日耳曼人的部落传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兰克王国政治制度的内容,排除B项;“彻底消除”此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琅城居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城市自治权”和“琅城居民起义”等信息可知市民采取多种方式维护自身权益,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琅城居民为自治做的多种努力,和天主教统治受到冲击无关,排除A项;根据材料“路易六世颁发特许状,承认琅城自治”可知体现了封君封臣制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琅城居民为自治做的多种努力,不是王权与教权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中世纪早期,法国国王的收入主要来自王室领地,中世纪晚期,则主要来自向臣民征收的国家赋税。结合所学,中世纪早期,国王对地方的控制较弱,没有建立稳固健全的国家赋税制度,中世纪晚期,王权得到强化,加强了对地方和臣民的控制,税收制度也得以完善,B项正确;国王从“靠自己活”转向“靠臣民活”是因为之前只能控制自己的领地,后来加强了全国的控制,与庄园经济瓦解关系不大,排除A项;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材料内容不涉及等级代表会议,排除C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与材料涉及的王权加强和赋税制度的完善结合不够紧密,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800年,查理把教皇利奥三世送回罗马,将反对教皇的贵族处以重刑。作为回报,教皇利奥三世为其加冤,并高声祝贺”可知,在中古西欧国家,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体现的是世俗王权和教会权力的并立合作,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基督教会的权力和权威从此衰弱,排除A项;查理大帝成为西罗马帝国的皇帝,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国家形成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材料中体现了王权与教权产生冲突时的处理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城市自治过程中,城市市民与封建主进行一定的妥协,通过战争、赎买或者谈判的方式,实现了一定的自治,这是借鉴的结果,C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是国王或封建主将土地进行分封,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中世纪西欧处于封建社会时期,这种权利义务关系与民主无关,排除B项;材料的主体为王权与教权,并不体现对贵族权力的限制,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文明世代保存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里,这远比保留在可以被烧毁的书籍中更稳固”可知,恩格斯肯定基督教在文明传承中的积极作用,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中古时期的基督教影响欧洲社会各个方面,排除A项;材料没有闸释中古时期的基督教内容广泛,排除B项;材料没有痛斥基督教对人类世俗生活的破坏,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根据题干基督教通过“把统治者从一个部落首领改变成一个国王”的方式,使得世俗王权必须经过教会的承认,可以佐证中世界西欧教会对王权的制约,C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项;题干强调教权对王权的制约,排除B项;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由题干材料可知,在法兰克王国时期,教会需要王权的保护,国王也需要教会的精神支持,这表明二者的关系是相互需要、相互利用,D项正确;教会的权力大于世俗王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B、C两项都较为片面,不能涵盖整个材料信息,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9.D
【详解】关于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相关表述,中世纪领主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中世纪教会有权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颁布教会法,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基督教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基督教会在中世纪覆盖了普通欧洲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基层治理中有重要作用,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分裂状态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于是就需要走向统一,民族国家成为趋势,这就要求出现强大的中央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的分裂割据不利于法国王权的加强,因此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与教皇对抗,B项正确;金雀花王朝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加强王权,排除A项;15世纪亨利八世授意国会通过《至尊法案》,排除C项;法国路易十四时期专制王权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据题意可知,法国国王的赋税收入逐渐超过传统的地租收入,赋税收入的增长则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样国王才能征收更多的赋税,D项正确;法律不断完善、王权加强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在14世纪中叶以前就已经出现,不是赋税收入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据材料“1302年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除了一、二等级的教俗大封建主的代表参加外,还有作为第三等级的市民代表参加,此时君主已能在全国范围内征税,教俗贵族独立的行政、司法、铸币等特权被剥夺”可知,1302年法国君主腓力四世“已能在全国范围内征税,教俗贵族独立的行政、司法、铸币等特权被剥夺”,这说明这一时期法国君主与封君封臣制下有限王权相比权力得到扩大,D项正确;大约在公元10世纪中叶,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已经基本定型,排除A 项;B项“王权与教会分庭抗礼”,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6--19世纪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根据“许多意大利和西欧的学生不远千里来君士坦丁堡就读.学者们热衷于古典学、修辞学、语言学和诗歌的研究,探讨和发掘古代文化传统毫不倦怠”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现象将拜占庭保存的古希腊罗马文明传播到欧洲,为后来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说明有助于推进欧洲思想的现代化,C项正确;这种现象并不能打击天主教会的权威,排除A项;这种现象主要是促进文化交流,和推动帝国文化的持久性繁荣、经济交流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中期此教堂转为清真寺,并加上了四座伊斯兰建筑“叫拜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中期,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拜占庭帝国,建筑也由教堂变为清真寺,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与土耳其建筑风格变化无关,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所述,拜占庭帝国信仰东正教并传承希腊文化,但是随着14世纪时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迫使拜占庭学者逃往西欧避难,在那里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这种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西欧广泛传播,表明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了文化发展,D项正确;材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变化,不是天主教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文化中心是否转移,排除B项;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不是材料信息表达的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材料“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反映的是阿拉伯文化对于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的重要性,对助推欧洲社会转型发挥了巨大作用,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错在“决定”,排除;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是间接性的,排除B项;材料与沟通东西方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