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6 21:4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教师择选材料,创设教学情境,设立适当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探究。
2.以史料实证为支撑,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局限、失败原因作出历史解释。
3.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主共和的意义,感悟革命党人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与奋斗精神。
【教学内容】
重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
难点:
辛亥革命评价的多元视角。
【教学过程】
共和未竟——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出示材料1:在中国,不懂得皇帝的权威,就不会懂得辛亥革命打到皇帝的伟大历史意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的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民主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出示材料补充关于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的多元认识。
[历史纵横]结束帝制于中国的意义
针对有人贬低辛亥革命“不过是赶跑了一个皇帝”,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过去皇帝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至高无上的,如今皇帝都可以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旧腐朽的东西不能丢掉呢?
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出示材料2: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朱汉国主编《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补充民主共和观念传播的渐进性。
[历史纵横]辩证看待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多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和“民国”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民国三年,戴季陶在乡村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中华民国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何成刚等《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是不同的,在近代中国城市农村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下,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一个开端。
出示材料3:鲁迅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感谢辛亥革命,就是因为从此可以不用带着辫子而自由自在……辫子比皇帝更直接地使每个普通老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废缠足
晚清上海地方衙门断案现场,百姓跪官。
——《1860-1930英国藏中国照片》
  1922年9月,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上海寓所接见美国新闻记者希尔等人。当时,握手已成为一种重要礼节。
——《孙中山图典》
通过上述材料,学生可以得出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观念、社会风俗的新变化的结论。
补充材料,让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对思想观念、社会习俗的影响并非一蹴而就的。
[历史纵横]从“剪辫”看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1911年12月29日傍晚,沪宁铁路车站的出口挤满了翘首以盼的人群。一辆本应于5时15分到站的列车结果至6时半才抵达。误点的原因竟然与剪辫有关。原来,6名革命军士兵在南京登上火车,他们上车后,不由分说就动手剪起乘客的辫子来。整整一车人数以千计,一大半都留有辫子,士兵们的鲁莽行为招致公愤,有的还公开与士兵叫板。就这样,车厢里乱作一团,以致影响了列车的正常运行。
——张姚俊《档案中的上海剪辫往事》
出示图文材料: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袁乃局部接受以换取日本支持。1915年12月12日,袁宣布接受“民意”复辟帝制,取国名为“中华帝国”,于次年登基,改元“洪宪”。
引导学生得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反帝反封建),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两半社会)。
最后,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形成总体认识。
[深入认识]革命尚未成功,吾等仍需努力
1911年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民国,颁布了宪法。“革命给了国人世界上最先进的一个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
诚然,如同结束君主专制一样,不是一部约法就能奏效的,改头换面的君主仍旧可以出现。人权也不是一部宪法能实现的,其实现依赖于法治和普遍的公民意识。正如康德所言:“革命可能废除专制和牟利。但它本身不能革新思维方式。”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出示[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