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临阵磨枪”专题训练(十八):溶解度与曲线【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临阵磨枪”专题训练(十八):溶解度与曲线【word,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07 10:2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小明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颗粒中按如图方式加水,充分搅拌。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图可能合理的是(  )
A. B.
C. D.
2.在一定温度下,小明用KNO3晶体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如图所示,则如图溶液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物质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的物质为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1g的物质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为难溶物质。
查阅资料可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0℃时可以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3.3%的硝酸钾溶液
B.20℃时硝酸钾是可溶物质
C.在0﹣10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4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4.根据图示实验、部分记录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判断a中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B.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
D.用降温的的方法可获得大量氯化钠晶体
5.小明在学习溶液知识之后,进行了下列实验。
(1)小明向各盛有等量70℃水的烧杯①,②,③中,分别加入20克X、Y、Z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其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烧杯是    。
(2)若Y为硝酸钾,则②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下列可以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
6.如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
D.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等
7.20℃时,在各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g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8.小金在配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 100 40 140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9.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一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10.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②溶液
11.如表是NaCl、NH4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_。
(2)40℃时,将40.6g 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3)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__________。
1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____。
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2)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水的体积为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蒸发掉较多水的是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4)按图2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可能的组合是____。
选项 x y
A 水 氧化钙
B 水 硝酸铵
C 浓硫酸 水
D 稀盐酸 镁
13.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 13.3 20.9 31.6 45.8 63.9
(1)1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20℃时,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如图是硝酸钾溶液的变化情况,请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操作方法。(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及解析
1.BD
解:由图可知,第一次加水后和第二次加水后的溶液中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丙溶液中没有晶体存在,可能是该温度下恰好饱和的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前二者相等;也可能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丁溶液中又加入了25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减小了。
观察图像,BD关系图合理。
故选:BD。
2.B
解:由图可知往①烧杯中加入100g 20%KNO3溶液后,烧杯内剩余20gKNO3晶体可知:100g 20%的 KNO3溶液溶解20gKNO3 晶体恰好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在配制过程各阶段的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有②③;
故选:B。
3.C
解: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3.3g,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1.7%,所以不可以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3.3%的硝酸钾溶液,故A错误;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是易溶物质,故B错误;
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在0﹣10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
D、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4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还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4.C
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约是36g,因此20g水最多溶解7.5g,因此a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c中烧杯底部还有固体,仍是饱和溶液,因为10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约是40g,因此20g水最多溶解8g氯化钠,c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8.6,因此33.3%错误;故B错误;
C、b中溶液在加热过程中始终为饱和溶液正确,因为烧杯底部始终有固体;故C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获得氯化钠晶体常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D错误。
故选:C。
5.解:(1)烧杯①和烧杯③中都有未完全溶解的晶体存在,所以二者均为饱和溶液,而烧杯②中的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答案为:①③;
(2)若为7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这一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变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且不变,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这一过程硝酸钾溶解度不断变小,浓度不断变小,达到30℃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符合题意;若为7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这一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若过程中会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当保持在30℃不变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再改变,故A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
6.B
【解析】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液是不饱和溶液。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大于B。
7.A
【解析】图所示,甲剩余最多,乙全部溶解,丙有较少剩余,所以甲、丙的溶液一定饱和,乙的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其中乙的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大,甲的最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丙>甲。未明确甲、乙、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无法确定升温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8.D
【解析】A.根据①可知,硝酸钾溶解的质量为:120.9g-100g=20.9g,因此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20.9g,因此此时它的溶解度为20.9g,故A错误;
B.根据②中数据可知,此时硝酸钾全部溶解,没有任何信息能够说明此时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因此无法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故B错误;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那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了,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加热前变大了,故C错误;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溶质的质量会由40g变为20.9g,根据可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D正确。
9.D
【解析】根据蒸发原理分析,蒸发溶剂有恒温蒸发和升温蒸发,无论哪一种,溶剂都会减小,但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可能不变。
在①→②过程为恒温蒸发,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增大,错误;
B、在②→③过程中,加热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蒸发过程保持温度不变,则溶解度也保持不变,错误;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错误;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正确。
10.C
【解析】A、比较溶解度时,要规定一定温度,且这里所给信息不足无法判断甲、乙溶解度的大小,A错误;
B、 ①②两溶液 ,原来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判断为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甲溶解度增大,乙溶解度减小,所以乙肯定仍是饱和溶液,而甲无法判断,B错误;
C、升高温度后, ① 甲溶解度增大,所以固体会继续溶解,溶液质量增加, ② 乙溶解度减小,晶体会析出,溶液质量减少,C正确;
D、因为题中信息不足,无法比较出 ①溶液 和 ②溶液 质量分数的大小,D错误。
11.NH4Cl 136.6 26.5%
【解析】(2)4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6g,40℃时,将40.6g NaCl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最多能溶解36.6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6.6g+100g=136.6g。(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
12.D 16g 84 40g 乙 AD
【解析】 (1)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溶质,如盐酸的溶质是气体,酒精溶液的溶质是液体,氯化钠溶液的溶质是固体。(2)100g×16%=16g,水的质量=100g-16g=84g,水的体积==84cm3=84mL。(3)t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蒸发掉较多水的是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因为该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4)按图2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说明试管内温度升高或反应生成气体,则可能的组合是AD。
13.(1)20.9
(2)20%
(3)方法一:设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
100克×10%+x=(100克+x)×25%x=20克
答:可向烧杯中加入20克硝酸钾。
方法二: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
100克×10%=(100克-y)×25% y=60克
答:可蒸发60克水。
【解析】(1)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克,则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 20.9克;
(2)20℃时,硝 酸钾溶解度为31.6克,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只能溶解12.64克,所以将10克硝酸钾加入40克水中能全部溶解,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溶解度与曲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