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部编版四下 语文园地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部编版四下 语文园地七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9 15:2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七 单元 7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下
学习目标 一、文化自信:从语言交流中,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语言运用:在认读7个描写人物的词语中认识9个生字;交流、总结怎样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三、思维能力:学习一组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能仿照例句写一组连续的动作。四、审美创造:从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人物的品质心情,积累表现人物的品质心情的词语。
重点 1.积累古人求学的成语,感受人物品质。2.学写一组连续的动作。3.积累名人名言,了解大意。
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平台 一、要素总结师:课文是怎样表现人物特点的呢?预设1:我从《“诺曼底号” 遇难记》“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可贵品质。 预设2:《黄继光》中“啊! 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的动作描写表现了黄继光视死如归、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预设3:我在课外阅读的时候非常注意人物描写的句子,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这些描写往往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师: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同时也要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思考 、回答、讨论
识字加油站 二、基础知识(一)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识字加油站”,边识字边学词,认识一组描写人物的词语。1.多种方法识字词。(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①师引导: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借助拼音,自己认读“识字加油站”中的9个生字,看看能否把字音读正确。②生自由练习后小组内交流。③课件出示生字。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2)认读词语。①师引导:哪位同学已经会认读这些词语了,并愿意领着大家读一读?(师指两名学生领读)②课件依次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③师指名认读;生开火车认读;全班齐读。④师引导: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这些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分别可以描写人物的什么。(生交流)⑤师归纳:“慷慨、贤惠、临危不惧”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的品质;“和蔼、彬彬有礼”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的神态;“焦躁不安、心急如焚”可以用来描写人物的心情。⑥生齐读词语。(3)拓展这样描写人物心理状态或人格品质的词语还有很多。心如刀绞 忧心忡忡 归心似箭 温文尔雅 奋不顾身 无所畏惧 卧薪尝胆 光明磊落
词句段运用 (二)词句段运用1.师:想一想我们用过的修改符号都有哪些?2.预设:删除号、改正号、增补号、对调号等。师生共同回顾: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对调号:用于相邻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增补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师: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本上这段话,并找出错误之处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②.小组讨论交流你都知道哪些修改病句的知识。③.教师出示课件归纳如:(1)修改病句的原则:原意要保,改动要小,改法要巧。(2)修改病句的步骤: a.读(读原句);b.找(找病因); c.改(对症改);d.查(改后查)。(三)仿照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句子。课件出示:(2)生自由读句子,读正确、读通顺。(3)师指名朗读句子,加点词语重读,边读边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明确:一系列的动词,有序展开,错落有致,犹如一连串的音符给我们生动的展现了当时的场景,活跃了画面。(4)师表演连续动作,引导练习说话。(5)拓展练习。(出示课件)课件出示: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现在请大家任意选择一种情况,想象画面,写一组连续的动作。②生练习仿写,师巡视指导。③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蝴蝶飞舞”的两个片段,让学生谈感受。 让学生真正弄懂修改的方法和要求。在实际练习中熟练应用这些修改符号和方法。让学生动手写,参与其中,然后进行比赛,增加他们的兴趣。
日积月累 三、学习“日积月累”栏目(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内容。(2)生自由朗读。(3)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4)了解句意。①师引导:读了这些句子,结合课前预习时查的资料,你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了吗?②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意思)③师引导生归纳名言的共同点。(示例:都是关于人物精神品质或处世态度的)(5)反复诵读,积累背诵。2.拓展积累(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2)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荀子》(3)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 ——《韩非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