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输血与血型-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讲课件(人教版)(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4.4 输血与血型-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讲课件(人教版)(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07 06:2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想一想
滴血认亲真的靠谱吗?
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血量与输血
成年人:约4200~4800毫升(占体重的7% ~ 8%)
人体的总血量
如果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会头晕、心跳加快、出冷汗等不适症状。
如果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会发生生命危险。
17世纪以前,人们对输血几乎没有什么概念,但人们视血液为人体内神圣的物质,甚至认为它能治百病。1492年,罗马教皇生了病,他接连喝了三个孩子的血,结果教皇的病非但没有治愈,反而连他在内的四个人全部送了命。
1667年,法国人丹尼斯首次把羊血输给一个贫血病人,病人的病情似乎好转了。后来,他又把羊血输给其他病人,结果病人死亡了。
1818年,英国妇产科医生布伦德尔成功地用输血救活了一名产后大出血的产妇,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成功输血。 然而,在大量的输血临床实践中,事故却接连发生:有的病人在接受输血后,会突然出现发冷、发热、头痛、胸闷、呼吸紧迫和心脏衰竭等状,严重的甚至会死亡。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正式宣布:人类有三种血型(A\B\O),不同血型的红细胞和血清相混而发生的凝集,是导致输血反应的真正原因。两年后他的学生发现了第四种血型(AB)
1930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授予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
凝集素
A凝集原
抗B凝集素
B凝集原
抗A凝集素
A凝集原、B凝集原


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
二、血型
血型不相同的两个人的血混合,红细胞表面凝集原与其相对应的凝集素结合,发生的红细胞聚集成簇的现象。
红细胞凝集
红细胞凝集有什么危害?
凝集成团的血细胞堵塞血管,导致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如何安全进行输血?
三、安全输血
②少量输血时:
可以按要求输特定异型血,少量且缓慢。
③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实验。
①大量输血时:必须输同型血。
当没有同型血可用时,怎么办?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
凝集素
A凝集原
抗B凝集素
B凝集原
抗A凝集素
A凝集原、B凝集原


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
三、安全输血
③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实验。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
凝集素
A凝集原
抗B凝集素
B凝集原
抗A凝集素
A凝集原、B凝集原


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
三、安全输血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
凝集素
A凝集原
抗B凝集素
B凝集原
抗A凝集素
A凝集原、B凝集原


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
三、安全输血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
凝集素
A凝集原
抗B凝集素
B凝集原
抗A凝集素
A凝集原、B凝集原


抗A凝集素、抗B凝集素
三、安全输血
三、安全输血
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B
AB
O
“万能受血者”
“万能输血者”
A、O
A、AB
B、O
B、AB
A、B、AB、O
AB
O
A、B、AB、O
原则:
输同型血
紧急情况下可以缓慢、少量的输入其他血型!
一定要输全血吗?
成分输血
20世纪50年代以后,医学家发明了成分输血技术。通过离心机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根据病人的需要分别输给不同的病人。
缺啥补啥
大面积烧伤
贫血
血流不止
严重大失血
输全血
输血浆
输红细胞
输血小板
还有Lewis血型系统、Kell血型系统、Ok血型系统等等。
其他血型
1998年10月1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2020年1月底前,北京等15个省市将全面实现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在省内医院用血费用直接减免。这是记者前天从国家卫健委获悉的。
——北京日报2019年9月25日
18~55岁健康成年人,200~400毫升。
体重:男性≥50公斤,女性≥ 45公斤。
四、倡导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推崇的献血形式。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做到了临床用血来自无偿献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献血人数占一国人口总数的4%,即能满足全国临床用血的需要。
世界献血者日:兰德斯坦纳的生日6月14日。
1、在献血前必须进行相关检查项目,证明身体是健康的。另外,献血的时候必须要保证生命体征是平稳的。
2、献血前避免食用高脂、高蛋白食物,比如油条、肥肉等,要以清淡饮食为主,可以给予稀饭、馒头、鸡蛋等食用。适当的补充水分,避免因为献血而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
3、献血前不要紧张,要心情愉悦,因为有些人可以因为紧张而出现紧张性休克的发生。
4、献血前一天要休息好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做好洗澡,做好卫生工作,不要饮酒,不要吸烟,也不要剧烈的运动。如果出现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最好避免献血。
1、无偿献血,是将身体凝血抽出身体外面,刺激身体造血细胞,使造血细胞更加活跃,生成新鲜的血液,加速血细胞的生成,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另外,由于骨髓造血系统受到刺激,就会保持较旺盛的新陈代谢功能,不断产生更具生命活力的新鲜细胞。
2、无偿献血能降低或者延缓疾病的发生,因为科学家已经研究,献血的人群得疾病的几率低于非献血人群。
3、无偿献血者平均寿命高于未献血者。除了生理性的好处外,还有社会的效应,可以增加对社会的贡献,增加无私奉献的精神。
输血

血型
血量: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血型
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
安全输血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成分输血
无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血型的发现者: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
本节小结
1、发现和进行血液分类的科学家是( )
A. 威廉 哈维 B.孟德尔 C.罗伯特 虎克 D.卡尔 兰德斯坦纳
2、关于输血和血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年人体内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B.安全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不能输入异型血
C.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D.某些病人只是因为血液中缺少某种成分,可采用成分输血
D
B
随堂练习
3、人体失血过多时需要及时输血。下列关于输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量输血时应输同型血
B O型血的人不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C AB型血的人可以输入AB型和少量O型血以及少量A型或B型血
D 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B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