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风格独特灵活自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风格独特灵活自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7 12:1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请同学们准备好课本、学案和双色笔
精神饱满、坐姿端正
准备课前默写、提问
默写
提问
《经济体制改革》
1、中国梦指什么?基本内涵是什么?
2、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是什么?
3、两个100年分别指什么?
4、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5、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何时实现?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分别指什么?
6、新发展理念指什么?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1、“两个一百年”指哪两个一百年?两个一百年分别
要达到什么目标?
2、新发展理念是什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2年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今年初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正是民族团结一心奋发有为的真实写照。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含义
民族团结是指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协调、联合,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今天的任务
整体感知
模块一 :政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模块二:经济
共同繁荣发展
学以致用
中考真题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模块一:政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长期以来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形成了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利益上一致。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原因
模块一:政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大团结》
一、依据材料,归纳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历史传统:
经济文化:
近代政治:
现实原因:
概括:
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含义
模块一:政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大团结》
二、依据教材P58,指出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解读
模块一:政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大团结》
三、依据材料,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实施地区、设置方法以及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前提:
(2)实施范围:
(3)设置方法:
(4)核心: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自治区→州→县)
行使自治权→立法、经济文化管理、交通执行权
地位
模块一:政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大团结》
四、依据教材,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如何?并概括其确立过程。
地位:
确立过程: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49
1954
198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制度化
法律化
实施
模块一:政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大团结》
五、依据教材P60,指出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哪几个层次(级别)?每个级别的设置情况如何?我国设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哪年哪个自治区?
层次(级别):
设置情况: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
意义
模块一:政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大团结》
六、依据教材P61,归纳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研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
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
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
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 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
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 行
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
材料研读P61
模块一:政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大团结》
阶段小结
民族区域自治
含义及解读
地位
实施
意义
由于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又实行了什么政策?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模块二:经济
共同繁荣发展
背景
模块二:经济
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大团结》
一、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P62,概括我国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政策的背景。(2分)
民族 经济状况
回族、壮族、满族、 蒙古族、维吾尔族等 与汉族地区大体相同
藏族、傣族 农奴制经济
彝族 奴隶制经济
傣族、景颇族、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 保留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
居住在山区的少数民族 有的地方还在使用木器、石器,经济落后,粮食产量很低,人民长期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措施
模块二:经济
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大团结》
二、1、依据教材P62第二段,归纳我国为了实现各民族繁荣发展在哪领域(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6分)
政治
领域:
措施:
意义:
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新生的西藏
农奴制下西藏人民的悲惨生活
西藏百万农奴翻身纪念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措施
模块二:经济
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大团结》
二、2、依据教材P62第三段,归纳我国为了实现各民族繁荣发展在哪领域(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6分)
经济
领域:
措施: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资金、人力支持经济建设
医疗支援
教育支援
孔繁森
活菩萨
我们共产党员无论在哪里工作都是党的干部。越是边远贫穷的地方,越需要我们为之去拚搏、奋斗、付出,否则,就有愧于党,有愧于群众。
措施
模块二:经济
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大团结》
二、2、依据教材P62第三段,归纳我国为了实现各民族繁荣发展在哪领域(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6分)
经济
领域:
措施:
意义: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措施
模块二:经济
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大团结》
二、3、依据教材P62第4段,归纳我国为了实现各民族繁荣发展在哪领域(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6分)
文化
领域:
措施:
意义: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传承和发展了少数民族文化
措施
模块二:经济
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大团结》
二、4、依据教材P63第1段,归纳我国为了实现各民族繁荣发展在哪领域(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6分)
国家战略(发展战略)
领域:
措施:
①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青藏铁路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国家在西部地区建成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批重点工程;修建了一批机场、铁路、公路、水利枢纽等基础设施。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西藏交通落后的状况,使西藏与内地之间有了一条经济、快速、全天候的运输通道,为西藏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措施
模块二:经济
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大团结》
二、4、依据教材P63第1段,归纳我国为了实现各民族繁荣发展在哪领域(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6分)
国家战略(发展战略)
领域:
措施:
意义:
①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②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
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了历史机遇
②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阶段小结
共同繁荣发展
政策背景
领域
措施
意义
模块二:经济
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大团结》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
地位
实施
意义
共同繁荣发展
背景
措施
意义
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课堂小结
解读
领域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进一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中共十九大报告》
结合本课所学,谈谈青少年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考真题
B
1.(2022年四川自贡)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与某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为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中考真题
2. (2022年广西梧州)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B
中考真题
A
3.
(2022年广东)如下表。这表明,20世纪60年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工业发展情况 工业总产值 1957年工业总产值为29.5亿元,1965年为66.8亿元,增长133.2%。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1963年同1958年相比,发电量增长2.5倍,钢产量增长3.5倍,棉纱产量增长2倍,化肥产量增长20多倍。
A.工业取得较大成就 B.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C.彻底摆脱贫困落后 D.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中考真题
A
4.导致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水平总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②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③改革开放的推动 ④“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2021·海南)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B
6.(2021·黑龙江龙东)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