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件)-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7 12: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文人史家中的大宋风华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先生
在中国文化史上,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但都得数到宋朝。——国学大家钱钟书
宋朝吧,与唐汉明清相比,宋代虽不太强大,但是个有幸福感的朝代。——作家吴晓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
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宋人的幸福指数
一、去哪玩::观城市之变
1.繁华的大都市
2.娱乐的大市场
二、何时玩——赏传统节日
三、玩什么——感文史之变
一、去哪玩::观城市之变
宋朝到底有多潮?
南宋临安
(人口约124万)
元朝大都
(人口约110万)
北宋开封
(人口约150万)
1、繁荣的大都市
2. 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1)原因: 随着城市的繁荣,_______________的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2)表现:
①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__________。每月举办多次 。进行各种 交易,还有各种表演。
②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业的场所,叫作“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的圈子,称为“ ”。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十分热闹。北宋开封的 十分兴盛,不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
③南宋临安的 业更为发达。
宋代市民阶层
大相国寺
庙会
商品
瓦子
勾栏
夜市
文化娱乐
自主研学:阅读课本p54-55,填充基础知识。
东京到底有多繁华?
问题思考:观看视频,简述瓦子和勾栏的含义。
瓦子
勾栏
瓦子: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其中勾栏:
专供商业演出的戏台
勾栏
勾栏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表演的圈子,称为“勾栏”。
瓦子/瓦肆
栏杆
戏台
观众席
勾栏形制示意图
勾栏
瓦子内说书
傀儡戏
蹴踘图
杂技
在勾栏里都有哪些表演呢?
二、啥时候玩——传统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宋·欧阳修
元旦
中秋
元宵节
民间习俗·传承至今
春节:燃放鞭炮、相互拜年
元宵节:挂彩灯、划旱船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一一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
——宋·晏殊
端午节
【自学检测】
【连一连】
宋词?
三、玩什么——感文史之变
问题思考:宋元时期的文学形式有什么变化?
可以唱的文学形式,可以演的文学形式
大众化、通俗化
唐诗
宋词
元曲
北宋词人——苏轼
两宋之交——李清照
南宋词人——辛弃疾
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关汉卿
(约1220年─1300年)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窦娥冤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横渠语录》
2.元曲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杂剧形成于宋,兴盛于元。
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吹口哨
舞蹈
吹排箫
吹笛子
击鼓
书名 作者 朝代 记载内容 体例
《资治通鉴》
《史记》
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
司马光
西汉
北宋
编年体通史
叙述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3、史学——《资治通鉴》
探究:宋元都市生活和文化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了和平局面。……北宋都城开封城内坊区街道开满店铺,甚至在宫城和寺庙附近,也是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夜市尤其著名。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刻》
材料二:两宋都城汴京和临安人口都过百万,这些大中城市中,人口的主体是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有一定的财力去消费适合自己审美趣味的文化形式。……宋代城市文艺由此蓬勃兴起。
——梅国宏《都市文化视域中的宋词研究》
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商业繁荣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物质生活好
世俗文化繁荣
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商业繁荣
市民阶层壮大,物质生活丰富
城市商业化
世俗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