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请同学们准备好课本、学案和双色笔
精神饱满、坐姿端正
准备课前默写、提问
默写
提问
《民族大团结》
1、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哪?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何时确立的 ?
4、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5、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6、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在文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7、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在国家战略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七子之歌·香港
闻一多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今天的任务
整体感知
模块一 :统一之因
弱肉强食千古恨
模块二:统一之策
一国两制开新篇
模块三:统一之实
灯火阑珊港澳归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模块四:统一之果
港澳繁荣创辉煌
学以致用
中考真题
“
材料:
金庸回忆道:“她希望我支持英国不归还香港给中国,但被我拒绝。第一,香港本身是中国的,当然该还。第二,你签条约99年,现在到期,你怎可不守信用!”
撒切尔夫人
金庸
模块一 :统一之因
弱肉强食千古恨
由来1
模块一:统一之因
弱肉强食千古恨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一、香港问题由来
1、割占香港的侵略者是谁?
2、依据右图,指出香港由哪三部分组成?并根据图片信息,指出英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割占这三个地区的?
3、依据所学,分析近代英国为什么能割占香港?
1842年《南京条
约》割占香港岛
英 国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
1898年强租新界99年
当时清朝经济总量占世界1/3,仍然丢掉了香港。
?
由来2
模块一:统一之因
弱肉强食千古恨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二、澳门问题由来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氹仔岛和路环岛。
澳门紧邻广东珠海,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三部分组成。
性质
模块一:统一之因
弱肉强食千古恨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三、港澳问题的性质(本质)是什么?(2分)
历史遗留问题、外交问题、主权问题
方式
模块一:统一之因
弱肉强食千古恨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四、你认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不同的方式有什么结果?
战争方式:
1.有伤于两地的血脉亲情
2.不利于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
3、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
和平方式:
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
阶段小结
统一之因
香港、台湾
问题由来
问题
性质
模块一:统一之因
弱肉强食千古恨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我多年以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统一的问题...好多问题不能用老办法,就要用新办法...好好了解研究一下我们对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方法,总要从死胡同里找个出路。”
—— 《邓小平选集》,第三卷
邓小平
模块二:统一之策
一国两制开新篇
提出
一、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解决统一问题的政策是什么?是谁提出来的?最早针对解决哪的问题提出的?
模块二:统一之策
一国两制开新篇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1984年)
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美日在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会见缅甸总统吴奈温时的谈话》(1978年)
政策:
提出者:
最早解决:
一国两制
邓小平
台湾问题
解读
二、依据教材P65第2段,完成一国两制相关信息。
模块二:统一之策
一国两制开新篇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提出时间:
出发点(目的):
前提:
“一国”:
“两制”:
地位:
改革开放后
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国家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材料一:“一国两制”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能够行得通的。这件事情会在国际上引起很好的反应,而且为世界各国提供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范例。” ——邓小平
意义
三、依据材料,概括“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意义?
模块二:统一之策
一国两制开新篇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③为国际上解决类似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阶段小结
一国两制
提出者
针对问题
解读
意义
模块二:统一之策
一国两制开新篇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这是国际条约,你们不能推翻。”
“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是说中国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的问题,是不能谈判,不管用什么方式。”
模块三:统一之实
灯火阑珊港澳归
努力
一、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材料二表明中国政府态度如何?
模块三:统一之实
灯火阑珊港澳归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北洋政府: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提出收回香港
南京国民政府:
曾三次要求收回香港
态度:维护主权,坚决收回
材料一:
材料二: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
拒绝、不予考虑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
我们始终坚持主权问题不
容谈判,主权和治权不能
分离,这是不能动摇的!
如果你们同意1997年后由
我们来继续管治香港,我们
可以考虑你们提出的主权问题?
三个不平等条约有效
中国收回的是新界
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
的问题.中国将收回是整
个香港!
艰难的谈判
努力
模块三:统一之实
灯火阑珊港澳归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结果
模块三:统一之实
灯火阑珊港澳归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二、依据教材,指出中英、中葡谈判的结果如何?
(1)中英谈判: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中葡谈判: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光辉时刻
模块三:统一之实
灯火阑珊港澳归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香港正式回归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紫荆花代表香港
“不变”?
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法律基本不变。
生活方式不变。
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
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派干部。
变与不变
模块三:统一之实
灯火阑珊港澳归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变”?
主权
三、依据一国两制的政策,指出香港回归前后的
变与不变。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经济特区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不 同 点 目的
地区
社会制度
权限
对外经济,加快现代化建设
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为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深、珠、厦、汕等
少数民族聚居区
港澳台地区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民族自治权,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
对比
模块三:统一之实
灯火阑珊港澳归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材料: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中葡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③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原因
模块三:统一之实
灯火阑珊港澳归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四、依据材料,概括港澳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根本原因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材料一: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扬眉吐气的时刻到来了! 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 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有着非凡的意义。 ——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香港、澳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使海峡两岸的人民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增加了信心和希望。 ——《共和国史》
材料三:香港回归中国之际,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香港的“一国两制”方式与英国和平解决马岛主权问题。
①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②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③为国际上和平解决争端创立了典范。
意义
模块三:统一之实
灯火阑珊港澳归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五、依据材料,概括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阶段小结
港澳回归
一国两制
最先实践
时间
原因
意义
模块三:统一之实
灯火阑珊港澳归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启示
模块四:统一之果
港澳繁荣创辉煌
材料一:1995年,《财富》杂志曾撰文《香港之死》。2007年出版的《时代》周刊,以整整25页的篇幅承认杂志《财富》当年报道错误,更承认香港比从前更有活力。
材料二: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回归后始终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并连续多年被有关国际机构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地区。
——李燕《回归 20年:香港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香港之死”的预言是否正确?
事实说话
模块四:统一之果
港澳繁荣创辉煌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2007 《哎呀 香港根本死不了》
1995年,西方《财富》预言“香港已死”
1999年,澳门人均GDP仅1.5513万美元。
2019年,澳门的人均GDP达到了9.2492万美元,位列世界第二。
2018年,香港机场吞吐量创记录,货运居世界第一;“政府效率”保持全球第一,“营商效率”排名第二;外资流入地,香港居全球第三,对外投资,香港全球第四。
繁荣辉煌
模块四:统一之果
港澳繁荣创辉煌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香港之死”的预言是否正确?
至2018年澳门GDP增长8倍,人均GDP全球第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
2003年香港出现非典疫情
中央政府全力支援香港抗击非典
港珠澳大桥
英文名: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全长:55公里
设计寿命:120年
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
开工时间:2009年12月15日
通车时间:2018年10月24日
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
澳门回归20年成就
2001-2018年澳门GDP情况
(亿澳门元)
港珠澳大桥开通的意义?
缩短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推动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快速发展。
祖国统一
旅大
1997
香港
九龙
台湾
1930
1945
1950
澳门
1999
广州湾
威海卫
港澳俱已回归,台湾仍在路上
和平统一
课堂小结
提出
邓小平,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
一国:一个中国,指的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
两制:两种社会制度,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内容
地位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实践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
回归原因
1、综合国力增强(根本)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回归意义
1、标志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2、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国两制
中考真题
C
(2022年湖南湘潭)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称赞邓小平,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
A.“求同存异”方针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一国两制”构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考真题
D
(2022年辽宁营口)2022年5月3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推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主题曲——《前》。歌曲呈现出香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繁荣局面。使香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人民共同心愿
C.科技发展进步 D.实行“一国两制”
(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中考真题
C
(2021·广西中考真题)有专家指出,香港、澳门实现了和平回归,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势。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史实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C.“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
C
中考真题
(2021·广西中考真题)1984年,邓小平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时指出:“就香港问题而言,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国两制’,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说明
A.“一国两制”是仅就香港问题提出的
B.“一国两制”吸收了历史上的成功经验
C.“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D.香港的稳定取决于资本主义制度
C
中考真题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外交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一国两制。
中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