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乐成寄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衢州市乐成寄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08 16: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乐成寄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某同学经常头晕,经检查发现血红蛋白含量偏低,被诊断为贫血,医生建议该同学补充( )
A. Fe2+ B. Mg2+ C. K+ D. Ca2+
2. 我国南方地区的主食是大米,大米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
A. 水 B. 糖类 C. 蛋白质 D. 油脂
3. 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 伞藻 B. 蓝细菌 C. 洋葱 D. 黑藻
4.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特定的结构,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都由两条及两条以上肽链组成
B. 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脱去的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 不同肽链的差别在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
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稳定,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俄国科学家埃利·梅奇尼科夫发现了动物体内的“吞噬细胞”,建立了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吞噬学说”、并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吞噬细胞”在识别到外来入侵者(如细菌)后会将其吞噬进细胞内形成吞噬泡,再通过某种细胞器将其“消灭”。
5.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消灭”外来入侵者细胞器是( )
A. 液泡 B. 内质网 C. 溶酶体 D. 高尔基体
6.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吞噬细胞”在吞噬过程中( )
A. 需要消耗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 细胞膜的面积会变大,是因为形成了吞噬泡
C. 细胞发生了形变,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需要对吞噬对象进行识别,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
7. 下图为某些细胞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B. 乙是进行细胞呼吸的必要结构
C. 丙膜上可能附着有核糖体
D. 甲、乙、丙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8. 人体细胞中有许多可以提供能量的物质,下列物质中可为细胞直接提供能量的是( )
A. 淀粉 B. 油脂 C. 葡萄糖 D. ATP
9. 下图所示为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进行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细胞中1、2、3处溶液浓度相等
B. 甲图细胞必须置于清水中才能转变为乙图状态
C. 甲图细胞可以转变为乙图细胞,说明其仍具有活性
D. 若乙图细胞液泡不再增大,则不再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10. 下图为细胞某种物质转运方式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转运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转运方式为主动转运,可逆浓度梯度转运物质
B. 该转运方式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C. 该转运方式须有能量的协助,载体蛋白才能发挥功能
D. 该转运方式可转运水、各种离子及大分子物质
11. 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无)氧的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均能生存。某同学从以下备选试剂材料中选择部分以验证酵母菌厌(无)氧呼吸可产生CO2和酒精,备选试剂材料:干酵母菌粉,5%葡萄糖溶液,澄清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10%NaOH溶液,花生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5%葡萄糖溶液须煮沸并冷却后使用
B. 花生油覆盖在葡萄糖溶液表面可创造无氧环境
C. 可选用澄清石灰水或10%NaOH溶液检测CO2
D. 可选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12. 线粒体是需(有)氧呼吸的重要场所,以下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的是( )
A. 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B. 丙酮酸分解成CO2
C. [H]与O2结合生成水 D. 丙酮酸生成乳酸
13. 水被认为是生命的摇篮,下列关于水分子的特性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内能形成氢键
B. 属于非极性分子
C. 可作为良好的溶剂
D. 氢键形成会吸收热量,所以能调节温度
14. 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而在左上角,该怎么移动装片( )
A. 向左上角移 B. 向右上角移
C. 向左下角移 D. 向右下角移
15.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揭示生物界存在一定亲缘关系 B. 为达尔文进化论奠定了基础
C. 揭示了细胞结构的多样性 D. 将动物和植物统一起来
16.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活动中,利用透析膜模拟细胞膜进行了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和淀粉均不能透过透析袋
B. 装有淀粉的透析袋内的水分子没有透过透析袋
C. 装有淀粉的透析袋外侧溶液中加入碘液,只有外侧溶液呈现蓝色
D. 平衡后,两组装置各自透析袋内外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都一致
17. 紫甘蓝的叶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若将紫甘蓝叶片放在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若对其进行加热,随着水温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成蓝色,其原因是( )
A. 花青素在水等无机溶剂中难以溶解 B. 水温升高使花青素的溶解度增大
C. 加热使细胞壁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D. 加热使叶肉细胞的生物膜被破坏
18. 如图四个方框代表乳酸菌、衣藻、蓝细菌和酵母菌,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结构或物质。阴影部分可能包含( )
A. 染色体 B. 核膜 C. RNA D. 糖原
19. 真菌分泌的植酸酶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可提高饲料利用率。科研人员对真菌产生的两种植酸酶在不同pH条件下活性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酸酶只能在活细胞中产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B. 真菌合成的植酸酶需要经高尔基体参与,才能转运到细胞外
C. 植酸酶A的最适pH为2或6,植酸酶B的最适pH为6
D. 两种酶相比,植酸酶A更适合添加在家畜饲料中
20.下列物质进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是( )
A.氧气 B.乙醇 C.甘油 D.葡萄糖
21.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下列分离装置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2.下图是酵母菌细胞中ATP-ADP循环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可发生在线粒体和细胞溶胶中
B.②过程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同时释放出能量
C.在缺氧条件下,①过程进行的同时伴随着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D.①②过程的快速进行使细胞能贮存大量的ATP以满足生命活动所需
23.伞藻是海生的单细胞藻类,可分为伞帽、伞柄和假根三个部分,细胞核位于假根中。下图表示伞藻的嫁接实验,该实验说明( )
A.伞藻的细胞核和细胞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伞藻的细胞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物质是DNA
C.伞藻新长出的“帽”的形状与假根的种类有关
D.伞藻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假根
24.某同学进行有关酶的实验:( )
组1 2mL H2O2+2滴蒸馏水→极少量气泡
组2 2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大量气泡
组3 2mL H2O2+少许二氧化锰→少量气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组实验应置于室温下进行 B.本实验的因变量是H2O2的分解速率
C.组1和组2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 D.组2和组3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比组1低
25.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 )
A.贮藏种子时保持低温、低氧、干燥条件,以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B.利用牛奶发酵产生酸奶时,应通入足够的空气以使乳酸菌快速繁殖
C.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防止剧烈运动产生的酒精对细胞造成损害
D.温室种植蔬菜时,夜晚应该适当升温以促进植物细胞生命活动
26.研究人员发现北欧鲫鱼在缺氧条件下体内存在如下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③中没有ATP的产生
B.过程①②③均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C.鲫鱼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D.过程①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27.将甲、乙两种植物的幼苗,分别置于相同的两个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0~10min期间,乙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大于甲
B.0~10min期间,甲植物中有机物积累的速率先快后慢
C.10~20min期间,适当升温可使甲植物吸收CO2的速率升高
D.20~30min期间,甲乙植物均不进行光合作用
28. 最大光合速率对应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  )
A. 光合速率 B. 光补偿点
C. 光饱和点 D. 全日照
29. 下列能判断某人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发生厌氧呼吸依据是(  )
A. O2吸收量 B. CO2呼出量
C. 乳酸积累量 D. O2吸收量与CO2呼出量的差值
30. 1879年,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染色质,发现它是由很多串珠状结构聚合在一起形成。用DNA酶(可水解DNA)处理,发现“珠子”间的连线消失了,但“珠子”还在;用蛋白酶处理,“珠子”消失了,但连线还在。该实验不能说明(  )
A. 染色质和染色体可以相互转化 B. “珠子”间连线组成成分含有DNA
C. 染色质组成成分含有DNA和蛋白质 D. DNA酶和蛋白酶有专一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40分)
31.(10分)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表示某些物质或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细胞膜的脂质成分主要有: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 ▲ 和位于B的疏水环境中的 ▲ 分子。
(2)C指 ▲ 分子,与细胞的 ▲ 功能密切相关。A是 ▲ 蛋白,若该蛋白质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2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而成,则该蛋白质含有 ▲ 个肽键。
(3)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 ▲ ,然后经过 ▲ 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4)图中跨膜运输方式为简单扩散的是 ▲ (用图中符号表示),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是 ▲ (用图中符号表示)。
32. 下图是某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
(1)区分动植物细胞的主要依据是图中的 ▲ (它能支持和保护细胞)结构。
(2)太阳能通过图中结构[ ] ▲ 中进行的光合作用后,才能进入生物界。
(3)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 ▲ 。
(4)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 ] ▲ 供给。
(5)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可能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 ▲ ,它与有丝分裂有关。
(6)细胞质是由细胞器和[ ] ▲ 组成,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 内(填标号)
(7)含有 RNA 的细胞器有⑥ ▲ 、 ▲ 。(填序号,不考虑细胞核)
(8)用 14C 标记葡萄糖培养去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细胞内含14C 量最多的细胞器可能是 ▲ (填名称)。
33. 某学习小组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将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的黑藻分别装入6个含等量1%NaHCO3溶液的广口瓶中,并连接U型管(管中装入一定量的水),装置如下图,用不同瓦数的LED光源进行实验,观察U形管右侧液面变化,得到下列结果如表所示:
不同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作用的影啊
LED灯瓦数/W 0 3 5 7 9 12
液面上升高度/cm·h-1 -0.21 0.65 1.27 1.67 1.90 1.93
-0.19 0.63 1.30 1.70 1.88 192
-0.22 0.67 1.28 1.72 1.87 1.90
液面上升高度平均值/cm·h-1 -0.21 0.65 1.28 1.70 1.88 1.92
注: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温度、气压等变化对气体体积的影响
(1)实验中1%NaHCO3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 ▲ 参与碳反应合成三碳糖,光反应为该过程提供 ▲ ,合成的三碳糖离开叶绿体后主要转变成 ▲ ,供植物体细胞利用。
(2)不同光照强度下U型管液面变化有差异是因为各组 ▲ 的不同,LED灯为5W时,黑藻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光合作用强度为 ▲ cm·h-1(用液面上升高度平均值表示)。
(3)LED灯为9W时, ▲ (填“达到”或“未达到”)达到黑藻的光饱和点,依据是 ▲ 。
(4)若要进一步研究NaHCO3溶液浓度对黑藻光合速率的影响,可在瓶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相同时间后,记录比较各组液面高度变化。
①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 ▲ (至少答出1个)。
②实验结果显示,NaHCO3溶液浓度高于一定值后,液面上升高度反而随NaHCO3溶液浓度升高而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 。
34. 过氧化氢酶(CAT)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氧和水的酶,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体内。水杨酸(SA)和多效唑(PP333)参与植物的许多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研究发现 SA 和 PP333 能提高玉簪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为了验证此结论,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列材料进行了实验:(说明:协同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共同作用,其效果比每种物质单独起作用的效果还要大的现象。)
实验材料:玉簪叶片若干,SA(100mg/L),PP333(100mg/L),蒸馏水,毛笔等。实验共分 4 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甲 玉簪叶片+SA ++++
乙 玉簪叶片+PP333 +++


请回答下列问题:注“ + ”表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小
(1)表中丙、丁两组的实验处理分别是: ▲ 、 ▲ 。
(2)为提取玉簪叶片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可对其进行 ▲ 处理,说明酶在细胞外 ▲ (能或否)发挥作用。
(3)过氧化氢酶作用的强弱可以用 ▲ 表示。例如,1g过氧化氢酶1min内 ▲ 消耗量(g)或 ▲ 的生成量(g)来表示。
(4)预测实验结果并用坐标柱状图表示 ▲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