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3课《癞蛤蟆与小青蛙》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3课《癞蛤蟆与小青蛙》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4-07 09:3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内容 《癞蛤蟆与小青蛙》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乐曲充分感受作品中自带的情境创设,体会歌曲的趣味性; 2.通过律动、声势、听辨、演奏、演唱、创编等方式在课堂中多做、多看、多演进行技能上的提升; 3.根据小青蛙与癞蛤蟆的故事,在课堂中演绎迷你音乐剧模式;
教学重点 用歌声、表演、旁白来表达情境,用力度、音色塑造角色。
教学难点 主题节奏型的学习与准确表现,力度记号的把握。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节奏导入,感知音乐 教师用鼓打恒拍,请学生跟着鼓声走。 拍主题节奏xxx xx|x 0|。“听到这个节奏,请你停下来。” 播放歌曲伴奏,并拍鼓,学生和着音乐来进行律动。 “有鼓声的地方请你停下来” 教师拍节奏,学生模仿。 这遍请你仔细听我的鼓拍了什么? 播放伴奏,教师和学生一起在xxx xx|x 0|拍手。 播放伴奏,学生自己找到节奏并准确拍出。 情境创设,角色扮演 念白“西边有只癞蛤蟆”,再拍鼓。请学生做一个癞蛤蟆的动作。念白“东边有只小青蛙”再一个做小青蛙的动作。 (ppt显示两只小动物) 教师清唱,并引导学生在节奏处拍手。 变化癞蛤蟆节奏部分的声势。 “癞蛤蟆部分给我一个更有气势的动作。” 再次演唱请学生在xxx xx|x 0|部分,分别做癞蛤蟆和小青蛙的声势。 歌曲学唱,剧情演绎 1、教师清唱演绎,出示节奏部分的歌词。 “他们讲了什么?” (ppt上显示两只动物之间带节奏的对话) 2、“请你来演一演”教师唱,学生做念白部分。 3、引导学生一起唱 4、“故事转折”教师唱“两个跳到……” (ppt显示他们认错了) 引导学生在“两个跳到月光下……”时做动作,教师一起念白。 “到你们”只有学生念白,教师演唱其他部分。 “一起来”学生和老师一起唱,一起念白。 演唱教学,难点解决 师生合作,歌曲接唱。注意歌曲中的大跳。(补充) 教师钢琴伴奏,强调癞蛤蟆的气势,小青蛙的可爱。 力度记号中弱中强的演绎。 播放伴奏,学生完整演唱。 整体演绎,完整呈现 一起来演一个音乐剧,教师讲剧情,学生来演绎。 设立配器组分发蛙鸣筒 大蛙鸣筒——癞蛤蟆 小蛙鸣筒——小青蛙 情境:“池塘周围有住着许多癞蛤蟆和小青蛙。他们正在说话听他们发生了什么” 教师演唱,并引导学生做动作。 第二遍学生一起唱。 “小青蛙癞蛤蟆继续寻找啦”手势给配器组起。 教师“他就是我娃娃”并做静音的动作。速度加快演唱歌曲到第一段,第二段引导学生唱第二段 教师渐弱减慢重复最后一句。再引导所有蛙鸣筒演奏,再渐弱直至消失。 “小青蛙、癞蛤蟆开心的回到了家” 结束语:音乐中的情境丰富多彩,一首歌一个故事。在优美的旋律中,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跟鼓声走恒拍 在主题节奏xxx xx|x 0|处停下来。 和着伴奏走恒拍,鼓声处停止行动 学生用拍手模仿鼓的节奏 在伴奏中和教师一起拍节奏 自己找节奏,并拍出来 根据教师的念白分别做癞蛤蟆或小青蛙的动作。 在演唱的的地方用主题节奏回应 节奏放到身体上,确定演绎癞蛤蟆的声势。 学生在念白处用身势做回应 聆听教师演唱,学习念白 用念白回应教师 学生和教师一起唱第一段音乐 这段做往前跳的动作。 学生念白 师生合作一起演唱第二段 接唱完整的歌曲。 合着钢琴完整演唱歌曲 请学生模仿教师的中弱,中强。 完整演唱,加入之前的创编动作将整首歌曲演绎出来。 分成两组,听到教师说癞蛤蟆和小青蛙的时候刮蛙鸣筒回应 其余学生分成小青蛙和癞蛤蟆来演绎前面的歌曲情境。 几位学生刮奏蛙鸣筒,表现他们继续寻找 听教师演唱,并接唱第二段将“他不是我娃娃/爸爸”改为“他就是我娃娃/爸爸” 刮蛙鸣筒做渐弱直至消失。 学生完整演绎,小青蛙和癞蛤蟆之间发生的故事。 建立学生的恒拍感,熟悉主题节奏。并在静止的情况下听的更加仔细。 熟悉完整音乐,并在音乐中寻找节奏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 主题节奏的熟悉和演绎,清楚歌曲中那些地方出现了这些节奏。 编创歌曲动作,为后面的演绎做铺垫。 用不同的音色来演绎不同的角色 学习念白,并了解歌曲描绘的故事情节 将角色扮演中的环节做衔接并在情境中潜移默化的学唱歌曲 歌曲分段学习,故事情境转折明确,歌曲学习更细致。 处理歌曲难唱的部分,强调 将歌曲中的中强中弱用歌声表现出来。 学生刮蛙鸣筒营造氛围 完善歌曲情境,将故事和音乐结合,将表演和演唱融合。让学生在小音乐剧的表演过程中知道“音乐中的情境丰富多彩,一首歌一个故事。在优美的旋律中,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