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7 18:0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骆驼祥子》重点知识检测练习
一、基础检测
知识填空
1.作者: ,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 ,字舍予。满族。他曾考上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 ”爆发后他辞去待遇优厚的职位,1924年赴英国伦敦任教。
2.《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 的辛酸故事。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 、 、 (例举几个重要角色)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3.祥子是农村人,后来到城市谋生。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 、 、 市底层老百姓常见的职业—— ,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一开始 、 、 ,(写出三个重点性格)最大的梦想是 ,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 、 、 (写出三个重点性格)的行尸走肉。
4.祥子的悲惨遭遇,揭露了 ,表达作者对 深切同情。
5.祥子一生命运的三部曲是:精进向上— —自甘堕落,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杨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6. 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她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7.祥子周围的人
①残忍霸道的车主( )
②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的( )
③有知识、讲道理、服装淡雅、活泼大方的( )
④一步步走向毁灭的( )
⑤与祥子有着一样悲惨遭遇的车夫( )
⑥祥子第一次拉包月、对祥子很不好的主人( )
⑦不给仆人饭吃的( )
⑧诈骗祥子买车钱的( )。
8.在《骆驼祥子》中, 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
阮明因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告发了 。
9.以下是《骆驼祥子》前五章的简介,请你补充完整。
章节 情节概括
第一章 初到( ),祥子攒钱买车
第二章 ( ),牵上( )逃跑
第三章 卖掉( ),重新开始
第四章 重回( ),攒钱买车
第五章 拼命拉车,( )
10.祥子共有三次买车的经历,根据你了解的内容填写下来。
买车经历 资金来源 结果
第一次 自己拉车所得 。
第二次 没买成车,钱被孙侦探抢走。
第三次 虎妞出资 买了车,( ),卖车葬虎妞。
选择巩固
1.关于《骆驼祥子》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骆驼祥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B.《骆驼祥子》是一部充满京味的小说
C.《骆驼祥子》的语言俗白、亲切。
D.《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2.以下有关《骆驼祥子》的讲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讲述旧北京人力车夫的心酸故事。
成功塑造了代表社会底层人物的人力车夫祥子、剥削阶级的虎妞等艺术形象
创作背景是在20世纪19年代的旧北京。
当时正值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人民在黑暗中过着贫苦的生活。
3.下面与《骆驼祥子》有关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祥子的原型是老舍朋友讲起的一位经三起三落还被军队抓去的车夫。
1937年1月,《骆驼祥子》小说连载在《宇宙风》。
小福子的自杀,使得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的火焰。
《骆驼祥子》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京味儿”描写真实生动,亲切随和。
4. 以下关于《骆驼祥子》的情节不匹配的一项是( )
A.第七章--曹宅拉车,不慎摔车受伤
B.第八章--热心高妈,虎妞C来访
C.第九章--虎妞假孕,祥子落入陷阱
D.第十章--曹宅遇险,孙侦探敲诈
5.在小福子去世后,祥子就自甘堕落了,他最后出卖了以下哪个人物( )
A.刘四爷 B.老马
C.阮明 D.曹先生
6.不属于祥子早期形象特点的是( )
A.有理想、有目标,勤劳
B.身体健壮、有力气
C.沉默但朝气蓬勃,充满干劲
D.好占便宜,节省,比较懦弱
7.以下情节不是发生在第二章的一项是( )
A.祥子被抓后决定带上骆驼逃命
B.祥子牵着骆驼来到村庄,贩卖骆驼给老人
C.祥子卖了骆驼得到三十五元钱,得到一身干净的衣服和食物
D.祥子病倒了说胡话,有了“骆驼祥子”的绰号。
以下《骆驼祥子》的情节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刘四爷在生辰上与虎妞断绝的关系,虎妞死后才悔不当初。
祥子在被抓后趁乱逃跑,还牵走了三匹骆驼。
二强子买了新车后想着多赚钱来换酒喝就做起了买卖货物,赚了点钱都拿来喝酒了。
为了赚钱再买辆车,祥子在杨宅拉起了包月,但是雇主很抠门。
以下哪写人物在《骆驼祥子》是反面角色。( )
高妈、刘四爷 B.二强子、刘四爷
C.曹先生、杨先生 D.虎妞、小福子
祥子从正直可爱的人变成行尸走肉的原因是( )
黑暗社会对祥子的剥削压迫、祥子的个人性格、理想的破灭。
虎妞死后,小福子也自尽了,他的爱情被摧毁了。
祥子始终在个人奋斗,而不是劳苦大众的奋斗,他不够努力。
被军阀多次的欺凌,祥子失去生活的信仰。
二、阅读提升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有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⑦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1.这是出自《骆驼祥子》的第 章《 》
2.《骆驼祥子》通过叙述一个 祥子的生活,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在
和 统治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挣扎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 。
3.老舍曾经说自己开始写作是写着玩儿,有人认为,老舍因快乐而写作,但写出的却是一片灰色。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的?结合《骆驼祥子》一文说一说。
(二)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走一会儿,坐一会儿,他始终懒得张罗买卖。一直到了正午,他还觉不出饿来。想去照例地吃点什么,可是看见食物就要恶心。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地响,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动。
正在午后一点的时候,他又拉上个买卖。这是一天里最热的时候,又赶上这一夏里最热的一天。刚走了几步,他觉到一点凉风,就像在极热的屋里从门缝进来一点凉气似的。他不敢相信自己;看看路旁的柳枝,的确微微地动了两下。街上突然加多了人,铺子里的人争着往外跑,都攥着把蒲扇遮着头,四下里找。“有了凉风!有了凉风!凉风下来了!”大家都嚷着,几乎要跳起来。路旁的柳树忽然变成了天使似的,传达着上天的消息。“柳条儿动了!老天爷,多赏点凉风吧!”
1.写出下列词语拼音。
攥( ) 嚷( )
2.文段中的他是( ),人物出自 写的《骆驼祥子》。
3.文中的他曾在暴雨和烈日下艰苦拉车?试试分析原因。(人物塑造)
4.写出关于他的两个悲惨的遭遇。
(三)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在他醉了的时候,他一点情理不讲。在他清醒的时候,他顶爱体面,他往往摆起穷架子,事事都有个谱儿。买了新车,身上也穿得很整齐,他觉得他是高等的车夫,他得喝好茶叶,拉体面的座儿。他能在车口上,亮着自己的车,和身上的白裤褂,和大家谈天,老不屑于张罗买卖。他一会儿啪啪的用新蓝布掸子抽抽车,一会跺跺自己的新白底双脸鞋,一会儿眼看着鼻尖,立在车旁微笑,等着别人来夸奖他的车,然后就引起话头,说上没完。他能这样白“泡”一两天。及至他拉上了好座儿,他的腿不给他的车与衣服作劲,跑不动!这个,又使他非常的难过,一难过就想到女儿,只好去喝酒。这么样,他的钱全白垫出去,只剩下那辆车。
1.文段中的他是( ),人物出自《骆驼祥子》一书。
2.文段中所讲到的新车是怎么得来的。
3.在自暴自弃一段时间后,他放弃了拉车是去做什么事情了?
4.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和本文主人公有什么相同之处?
(四)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祥子没了主意。对于钱,他向来是不肯放松一个的。可是,在军队里这些日子,忽然听到老者这番诚恳而带有感情的话,他不好意思再争论了。况且,可以拿到手的三十五块现洋似乎比希望中的一万块更可靠,虽然一条命只换来三十五块钱的确是少一些! 就单说三条大活骆驼,也不能,绝不能,只值三十五块大洋!可是,有什么法儿呢!
1.“三条大活骆驼”和“三十五块大洋”怎样来的 请简述与此相关的故事情节。
2.明明祥子心里认为“就单说三条大活骆驼,也不能,绝不能,只值三十五块大洋!”为什么35块钱这样的价钱,祥子能接受?
3.祥子牵着骆驼从兵营里逃出来,下面说法与原著不符的是( )
A.虽然祥子拉惯了车,很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可是当他把骆驼拉起来,就弄不清哪儿是哪儿了。他觉得既是拉着骆驼,便须顺着大道走,不能再沿着山坡儿。
B.祥子担心路上遇到人被当成逃兵,他把军衣脱下来扔到的路边的草丛里。把裤子也挽高一块,至少不完全像个逃兵了。
C.四周一片寂静,黑暗连着黑暗,他有些恍惚,倦意袭来几欲睡去,他嘱咐自己不能闭上眼睛,可不知不觉,他还是坐下了,不知睡了多久。
D.“为什么不去卖了它们,再买上一辆车呢 ”想到这,祥子的精神壮了起来,身上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了。
4.说一说为什么作者要把小说命名为《骆驼祥子》。
(五)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甲】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
【乙】她今天也异样,不知是电灯照的,还是擦了粉,脸上比平日白了许多;脸上白了些,就掩去好多她的凶气。嘴唇上的确是抹着点胭脂,使她也带出些媚气。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不小心跌伤了杨先生,祥子提出用工钱做赔偿,但他并没有扣祥子的钱。
B.乙文的她假装有孕了,就逼迫祥子和自己结婚,于是和父亲刘四爷闹翻,与祥子出走。
C.选段【一】连用三个“那么”,可以看出祥子对新车的欢喜之情和实现愿望的兴奋。
D.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切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
2.选段【二】中的人物是大胆泼辣、粗俗又有点变态的( )。
3.你觉得虎妞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一下。
(六)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
1.文段出自《骆驼祥子》,刘四爷是主角祥子的 ,也是 的父亲。
2.本文段有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3.如何评价刘四爷这一人物的塑造。
参考答案:
一、
(一)1.老舍、舒庆春、五四
2.人力车夫、祥子、虎妞、刘四爷、
3.拉洋车、老实,健壮,坚忍、拥有自己的洋车、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
4.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对劳动者的
5.不甘失败
6.小福子
7.刘四爷、虎妞、曹先生、小福子、车夫老马、杨先生、杨太太、孙侦探
8.虎妞、曹先生
9.北平、 连人带车被抓、骆驼、骆驼、车厂、怒辞杨宅
10.买了车,却被敌兵所抢 卖骆驼及拉车攒钱 虎妞死后
(二)
1.A 2.C 3.A 4.D 5.C
6.D 7.D 8.C 9.B 10. A
二、(一)
1.第十八章、《在烈日和暴雨下》
2.人力车夫、帝国主义和军阀,深切同情
3.老舍因快乐写作是因为写作的动机只是单纯地“写着玩儿”,并不是想当大作家,而且只想记录在故乡老北京的所见所闻,以此来缓解思乡之情。但当时老舍所处的旧中国国民贫穷而羸弱,国民性格普遍有怯懦、不负责任、敷衍等致命的弱点,导致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祥子也避免不了这种性格。他刻画的民族性格中的种种丑陋,以及祥子最终的悲剧收场,都让《骆驼祥子》整部作品显得压抑又灰暗。
(二)
1.zuàn nāng
2.祥子,老舍
3.因为祥子像骆驼一样坚韧不拔,执着,平实,有着骆驼的毅力。 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表现了祥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4.祥子连人带车被的大兵带走,孙侦探骗走了祥子所有的钱,虎妞难产、祥子卖车。
(三)
1.二强子
2.将女儿嫁给一个军官得了200个二百块钱,然后购置了新车。
3.四十多了,打算不再去拉车。于是买了副筐子,弄了个杂货挑子,货很齐全。因为别人赊账赔钱,最后又干回拉车。
4.总的来说是一个好吃懒做的车夫,年轻时有正义感有自尊心,他争强好胜,曾经有过风光露脸的时候。但是生活的重压和打击扭曲了他的性格,使他变得落魄潦倒、冷漠无理、自暴自弃,和后来的祥子一样。
(四)
1.祥子攒钱买了第一辆车,北平城外军阀混战,他被大兵抓进营地
做苦力,车也被没收了。他趁着大兵打败仗偷跑出来,顺手牵走
2.第一他想愿快点办完;第二他不相信能这么巧再遇上买主儿。
3.B
4.祥子逃出来之后就病了,人们听见他在睡梦中老是叨叨骆驼,于是送他个外号叫“骆驼祥子”。此外,祥子是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却憨厚、勤劳、踏实肯干,为了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连命都可以豁出去。祥子于黑暗的旧社会正相当于骆驼于无垠的沙漠,是坚韧不拔的精神所在。
(五)
1.A 2.虎妞 3.一个非常矛盾的人物,身上有很多阶级剥削的色彩,虎妞突破了传统中国女性的形象,强悍、能干、又自主;既有许多旧社会恶俗,也是旧社会的牺牲品。
(六)
1.老板
2.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诙谐
3.刘四爷受封建社会的影响,为人苛刻,比较好面子,是个“土混混”,喜欢压榨穷苦的车夫,属于典型的地痞流氓。同时老舍先生也正是通过对刘四爷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也是对社会制度的一种不满和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