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07 06:0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共48分)
绿潮是世界许多沿海国家近海发生的一种海洋生态灾害。自2007年至2018年,浒苔爆发形成的绿潮在黄海连年暴发。研究发现,浒苔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5℃,其生长消亡与盐度、营养盐、水温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2009年5~8月黄海南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与营养盐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年度5月出现大量浒苔,7月最多,8月大量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水的( )
A. 盐度 B. 密度 C. 温度 D. 营养盐
2. 浒苔暴发的源地是苏北浅滩,集结地却位于山东半岛沿海。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绿洲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河西走廊的某绿洲和沙漠的气温观测发现,在7-8月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出现“绿洲冷岛效应”。下图示意该绿洲和附近沙漠7月某日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6时相比,该日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的变化趋势为( )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4. 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地表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 B. 地表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
C. 地表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 D. 地表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
5. “绿洲冷岛效应”对绿洲农业的有利影响是( )
①抑制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节约农业灌溉用水
②夜间气温低,抑制作物呼吸,减少有机质消耗,有利于提高产量
③增强光合作用,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④利于呼吸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④
左图为福建海坛岛局部图,东北部分布着一座长有稀疏植被的巨大沙丘,上面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右图为该岛的风向频率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海坛岛的盛行风向以及当地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是( )
A. 东北风春夏 B. 西南风春夏 C. 东北风冬春 D. 西南风冬春
7. 海坛岛上巨大沙丘的形成过程是( )
A. 海浪搬运——海浪沉积——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
B. 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C. 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海浪搬运—一海浪沉积
D. 风化作用—一流水侵蚀一一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
某水系发源于祁连山,流经山前冲积扇时,受地表物质组成的影响,由常年河转变为时令河,在扇缘向下游再次涌出成为常年河,最终消失于沙漠中的尾闾湖泊。下图示意该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河流在甲处由常年河转变为时令河,主要是因为( )
A. 蒸发旺盛 B. 水流不畅
C. 补给水源减少 D. 河水下渗
9. 自甲处流向乙处的地下径流( )
A. 水质变差 B. 埋深变浅 C. 流速变快 D. 水量骤减
10. 该水系上游山区长期加强水土保持,可能会引起( )
①分界点甲向下游移动 ②分界点乙向上游移动
③甲、乙间时令河河段延长 ④尾闾湖泊面积扩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
A 减弱大气辐射 B. 减弱大气逆辐射 C. 增强太阳辐射 D. 增强地面辐射
12. 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 )
A. 甲、乙打开,丙、丁关闭 B. 乙、丁打开,甲、丙关闭
C. 甲、丁打开,乙、丙关闭 D. 乙、丙打开,甲、丁关闭
13. 与上海相比,该地节能房光伏发电效率更高,主要是因为拉萨( )
A. 纬度较低 B. 气温较高 C. 昼长较长 D. 大气稀薄
14. 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规定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值称为“气温直减率”。对流层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65℃/100M。下图为秦岭南、北坡1-12月份气温直减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题。
①坡夏季气温直减率高的原因是( )
A. ①坡夏季背风坡,焚风效应 B. ①坡夏季为迎风坡,降水丰富
C. ①坡夏季为向阳坡,光照强 D. ①坡夏季为阴坡,光照弱
读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少③距海远,降水少④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16. 此时,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 南极科考昆仑站日出日落正南方 B. 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C. 乙地可观测到太阳黑子数目增多 D. 澳大利亚北部火灾频发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海一气相互作用异常的表现。读“南美洲不同年份某季节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海域形成大渔场主要原因是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海域表层海水的盐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
(3)表示厄尔尼诺年份的是 _____ (填“A”或“B”)图,判断的理由是 _____ 。该现象发生时,①海域海一气相互作用发生的变化主要有 _____ 。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浩翰的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四大沙漠,这里降水量只有80毫米,蒸发量却有3000多毫米,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均匀地分布着113个海子(湖泊),而且无论冬夏水位不增不减,且冬季不结冰。经测定该区域湖泊水的矿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沙漠东南缘和南缘山区的大气降水具有同源性。调查资料也表明,南部湖泊水位高度普遍高于北部湖泊,也高于其南部河西走廊的地下水位。
材料二: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地理位置示意图。
(1)概括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的水文特征。
(2)描述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的水循环过程。
(3)比较巴丹吉林沙漠南、北部湖泊盐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4)有人提出,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源来自祁连山区冰雪融水。请你说出不可能的理由。
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48分)
绿潮是世界许多沿海国家近海发生的一种海洋生态灾害。自2007年至2018年,浒苔爆发形成的绿潮在黄海连年暴发。研究发现,浒苔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5℃,其生长消亡与盐度、营养盐、水温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2009年5~8月黄海南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与营养盐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年度5月出现大量浒苔,7月最多,8月大量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水的( )
A. 盐度 B. 密度 C. 温度 D. 营养盐
2. 浒苔暴发的源地是苏北浅滩,集结地却位于山东半岛沿海。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答案】1. C 2.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5-6、7-8月黄海海域的盐度变化很小,由此可排除A选项;7-8月份表层海水的密度差别不大,由此可排除B项;黄海海域的营养盐在5月份含量最多,但是浒苔数量7月份最多,由此可排除D选项。浒苔最适生长温度为15~25°C,2009年5月份黄海海域表层海水均温约15°C,南黄海海域开始出现浒苔,6月和7月表层海水平均温度为上升,黄海海域浒苔数量最多;8月份表层海水温度为最高,超过适宜生长的为15~25°C,浒苔数量开始减少。故温度是影响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浒苔在苏北浅滩发育群体孕育和发展,并在东南风和由南向北黄海表层流的作用下分散,而逐步漂向黄海中部,黄海表层流遇到山东半岛阻挡,表层流和沿岸流交汇在山东半岛沿海,从而使山东半岛沿海成为最有利于浒苔集结的水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浒苔的生长与移动,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和应用。解题关键是对图表信息读懂,通过盐度和营养盐的变化,推断出这两者与浒苔大量出现无关,而主要受温度的影响有关。
“绿洲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河西走廊的某绿洲和沙漠的气温观测发现,在7-8月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出现“绿洲冷岛效应”。下图示意该绿洲和附近沙漠7月某日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6时相比,该日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的变化趋势为( )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4. 15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地表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 B. 地表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
C. 地表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 D. 地表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
5. “绿洲冷岛效应”对绿洲农业的有利影响是( )
①抑制植物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节约农业灌溉用水
②夜间气温低,抑制作物呼吸,减少有机质消耗,有利于提高产量
③增强光合作用,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④利于呼吸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3. A 4. D 5. B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6时绿洲和沙漠温差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小;由6时到15时的过程中,温差逐渐变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风力变大,A正确。故选A。
【4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15时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差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风力加强,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由材料“绿洲冷岛效应”指干旱地区的绿洲区域,夏季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湿度比周边大的特殊气象效应,冷岛效应使绿洲附近地区温度降低,湿度提高,能减少植物蒸腾作用和水分蒸发,①正确;夜间气温较低,植物呼吸作用弱,能减少植被有机质的消耗,提高作物产量,②正确;光合作用受光照影响,与温度湿度无关,③错误;温度降低使呼吸作用减弱,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使地面冷热不均,两地近地面温差增大会增加两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加大两地间的风力。
左图为福建海坛岛局部图,东北部分布着一座长有稀疏植被的巨大沙丘,上面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右图为该岛的风向频率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海坛岛的盛行风向以及当地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是( )
A 东北风春夏 B. 西南风春夏 C. 东北风冬春 D. 西南风冬春
7. 海坛岛上巨大沙丘的形成过程是( )
A. 海浪搬运——海浪沉积——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
B. 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C. 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海浪搬运—一海浪沉积
D. 风化作用—一流水侵蚀一一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
【答案】6. C 7. A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东北方向上风频高,可判断该地常年盛行东北风,冬春季节,温差大,气压差大,东北风强劲,携带岛屿东北部海滨沙滩的沙尘吹向西南方向,在西南方向上山体的阻挡下,风力减弱,沙尘沉积下来形成沙丘,故C正确,ABD错。故选C。
【7题详解】
结合上题的分析,首先海岛的海滨沙滩是由海浪搬运沙体,在海岸堆积形成的,再受盛行东北风的影响,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沙尘,遇到山体的阻挡,风力减弱,沙尘原地堆积,最终由风力堆积逐渐形成巨大沙丘,故A正确,BCD错。故选A。
【点睛】风成地形,分布地区一定要有风。除了风之外,另外需配合当地地表植被状况。 风成地形分为二大类:风蚀地形、风积地形。风成堆积即风积地形,乃沙粒藉由风力搬动,风力减弱时所携带的沙粒便停止运动,在他处堆积而形成风积地形。
某水系发源于祁连山,流经山前冲积扇时,受地表物质组成的影响,由常年河转变为时令河,在扇缘向下游再次涌出成为常年河,最终消失于沙漠中的尾闾湖泊。下图示意该水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河流在甲处由常年河转变为时令河,主要是因为( )
A. 蒸发旺盛 B. 水流不畅
C. 补给水源减少 D. 河水下渗
9. 自甲处流向乙处的地下径流( )
A 水质变差 B. 埋深变浅 C. 流速变快 D. 水量骤减
10. 该水系上游山区长期加强水土保持,可能会引起( )
①分界点甲向下游移动 ②分界点乙向上游移动
③甲、乙间时令河河段延长 ④尾闾湖泊面积扩大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8. D 9. B 10. B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由题干信息“该河流流经山前冲积扇时,受地表物质组成的影响,由常年河转变为时令河”可知变化原因是由地表物质引起的,甲处与区域其他地区蒸发差异小,A错误;甲处位于冲积扇扇顶,位于出山口处,水流畅通,B错误;流经甲处补给水源并未减少,C错误;冲积扇扇顶颗粒物较大,孔隙度高,地表水容易下渗,转化为地下水,由常年河转化为时令河。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由于处在地下,自甲处流向乙处的地下径流较少受到污染,因此水质较好,A错误;一般情况下冲积扇顶部地下水埋藏较深,向扇缘处埋深越来越浅,最终自然出露,B正确;冲积扇扇体越向下游,落差越小,流速越慢,C错误;地下水蒸发损失量少水量变化不大且乙处由于受地下水补给范围较大,地下水水量可能较多;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上游山区加强水土保持,岩体、土体的侵蚀减级,冲积扇发育变慢,逐渐萎缩扇顶的位置受地形束缚总处在出山口位置,变化不大扇缘的位置向上游推移,故①错误②正确;加强水土保持使得上游山区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时令河河段缩短,常年河河段延长,尾闾湖泊面积扩张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水循环的原理其实质是水循环的环节的具体应用,水循环的环节主要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将这些环节结合当地具体的地理环境中进行分析归纳。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大量渗入地下,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因此利用水循环的原理,要从水循环环节角度考虑,另外泉水是地下水的出露。所以整体思路应为西北地区的地表水转成地下水,再出露成泉。
节能建筑是指冬暖夏凉,通风日照合理,从能源使用上耗电、耗气更少,还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图示意拉萨某地节能房(图中甲、乙、丙、丁为可控开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白天,节能房中鹅卵石可以( )
A. 减弱大气辐射 B. 减弱大气逆辐射 C. 增强太阳辐射 D. 增强地面辐射
12. 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冬季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 )
A. 甲、乙打开,丙、丁关闭 B. 乙、丁打开,甲、丙关闭
C 甲、丁打开,乙、丙关闭 D. 乙、丙打开,甲、丁关闭
13. 与上海相比,该地节能房光伏发电效率更高,主要是因为拉萨( )
A. 纬度较低 B. 气温较高 C. 昼长较长 D. 大气稀薄
【答案】11. D 12. B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鹅卵石比热容较小,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升温快,能够增强地面辐射,给房内空气供给更多热量,增强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从而加强保温作用,D选项正确,AB选项错误;鹅卵石位于节能房地面,无法影响太阳辐射,C选项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冬季气温低,为了减少屋内耗能,应使屋内热气流入、冷气流出。白天鹅卵石升温快,气流受热上升至丙,应关闭丙、打开乙,让热气流入屋内;同时关闭甲,减少室内热气流失;打开丁,让屋内较冷气流流出补充鹅卵石上方流失气流,气流再受热上升至乙,形成热力环流,减少屋内耗能。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13题详解】
与上海相比,拉萨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更多,光伏发电效率更高,D选项正确;两地纬度相当,A选项错误;拉萨海拔高,年均温较低,B选项错误;相较上海,拉萨地势高,昼长略长一点,但对光伏发电效率影响不大,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热力环流是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多的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热少的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14. 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规定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值称为“气温直减率”。对流层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65℃/100M。下图为秦岭南、北坡1-12月份气温直减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题。
①坡夏季气温直减率高的原因是( )
A. ①坡夏季为背风坡,焚风效应 B. ①坡夏季为迎风坡,降水丰富
C. ①坡夏季为向阳坡,光照强 D. ①坡夏季为阴坡,光照弱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迎风坡空气抬升,水蒸气凝结,释放热量,直减率较小,反之背风坡直减率较大。由图可知,①坡夏季直减率较高,冬季直减率较低,故①坡夏季风背风坡,A对,B错。阳坡、阴坡对气温直减率没有影响,C、D错。故选A。
【点睛】焚风常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
读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少③距海远,降水少④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16. 此时,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 南极科考昆仑站日出日落正南方 B. 地球自转速度加快
C. 乙地可观测到太阳黑子数目增多 D. 澳大利亚北部火灾频发
【答案】15. C 16. A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地的纬度为北纬30度附近,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故①正确,该纬度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故②正确,图中无经度信息,无法判断距海的远近和海拔高度,故③④错,本题选A,BCD错。
【16题详解】
乙地位于北极附近,没有太阳辐射,说明出现了极夜现象,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去南极科考的时间是12月--2月,昆仑站在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日出日落都在正南方,故A正确,地球自转速度基本不变,故B错,乙地可观测到极光,无法观察太阳黑子数目,故C错,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北部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带来丰沛的降水,火灾少,故D错。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是: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1、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2、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海一气相互作用异常的表现。读“南美洲不同年份某季节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海域形成大渔场的主要原因是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海域表层海水的盐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
(3)表示厄尔尼诺年份的是 _____ (填“A”或“B”)图,判断的理由是 _____ 。该现象发生时,①海域海一气相互作用发生的变化主要有 _____ 。
【答案】 ①. ①受上升流影响营养物质丰富 ②. ②①③④ ③. A ④. 信风减弱,来自赤道海域的暖海水向东、向南扩展,秘鲁沿岸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洋水温升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增多 ⑤. 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蒸发量增大,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水汽增多;上升气流增强,大气降水增多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渔场成因、海水盐度、厄尔尼诺
【详解】(1)从图中看,①海域的渔场为秘鲁渔场,成因是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2)从纬度位置分析,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高纬和低纬海域递减,因此①②两海域海水盐度高于③④两海域;②海域有巴西暖流经过,①海域有秘鲁寒流经过;温度高,盐度也较高,因此②海域海水盐度高于①海域。④海域位于亚马孙河口,淡水注入多,海水盐度最低。四地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②①③④。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图A信风弱表示厄尔尼诺年份。厄尔尼诺是指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湿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图中①海域位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地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温水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大,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
【点睛】厄尔尼诺是指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湿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太平东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答案】(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2)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堆积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冲积扇以沙砾为主,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故在此沉积的砾石分选较好,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对水中的砾石有磨蚀作用,故沉积在此的砾石有一定的磨圆度。由图可知,山坡以角砾为主,表层有沙、粉沙,该处位于较陡的山坡,砾石主要由重力作用在此堆积,故砾石分选较差,未经流水的磨蚀,故磨圆度较差。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势较低,来自山坡和冲积扇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均在此汇集,地下水容易出露,为冲积平原提供水源;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表主要由粉沙、黏土组成,颗粒较细,利于保水;该区域冬季寒冷,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土壤水分不易被蒸发,利于蓄水。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浩翰的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四大沙漠,这里降水量只有80毫米,蒸发量却有3000多毫米,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均匀地分布着113个海子(湖泊),而且无论冬夏水位不增不减,且冬季不结冰。经测定该区域湖泊水的矿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沙漠东南缘和南缘山区的大气降水具有同源性。调查资料也表明,南部湖泊水位高度普遍高于北部湖泊,也高于其南部河西走廊的地下水位。
材料二: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地理位置示意图。
(1)概括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的水文特征。
(2)描述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的水循环过程。
(3)比较巴丹吉林沙漠南、北部湖泊盐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4)有人提出,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的水源来自祁连山区冰雪融水。请你说出不可能的理由。
【答案】(1)水位(水量)稳定/季节变化小水温较高/无结冰期、矿化度高/盐度高。
(2)南部山区大气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地下水沿断层上升补给湖泊水,湖泊水主要通过蒸发排泄。
(3)南部湖泊盐度低于北部湖泊。南部湖泊靠近山地,大气降水外给多于北部湖泊;南部湖泊水位高于北部湖泊,南部湖泊水补给北部湖泊水的同时会带人可溶些离子(盐分),加之,地下水补给北部湖泊水的路程更长,带人的盐分更多。
(4)祁连山区冰雪融水首先补给河西走廊的地下水,而河西走廊的地下水位却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南部湖泊水位,不可能补给湖泊水。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丹吉林沙漠为背景,考查了陆地水体间相互关系、水循环、盐度等相关知识。
【详解】(1)概括水文特征首先要分析出其补给类型。从图中可看出,巴丹吉林沙漠位于祁连山的北侧,且有断裂带,可推测出该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河流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渗入断裂带形成地下水,在北部沙漠中地势较低的断层处出露地表,形成泉水,汇集成湖;由材料“沙漠中的湖泊竟然多达100多个,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五个,冬季不结冰”可推测,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冬季严寒,湖水不结冰,说明其补给主要来自水温较高的地下水;由材料“而且无论冬夏湖泊水位基本不增不减”可推测,湖泊水位冬夏变化小,符合地下水补给稳定的特点;由材料“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80毫米左右”可知,该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河流水补给很少。地下水补给的湖泊水水位(水量)稳定/季节变化小水温较高/无结冰期、矿化度高/盐度高。
(2)水循环过程主要从水循环的环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描述,根据材料可知南部山区大气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地下水沿断层上升补给湖泊水,湖泊水主要通过蒸发排泄。
(3)比较湖泊盐度的高低主要是从降水量、蒸发量、有无河流注入、流出等因素分析,由图可知南部湖泊盐度低于北部湖泊。南部湖泊靠近山地,大气降水外给多于北部湖泊;南部湖泊水位高于北部湖泊,南部湖泊水补给北部湖泊水的同时会带人可溶些离子(盐分),加之,地下水补给北部湖泊水的路程更长,带人的盐分更多。
(4)有题第一问可知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的水源是地下水,从图中可知祁连山区冰雪融水首先补给河西走廊的地下水,而河西走廊的地下水位却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南部湖泊水位,不可能补给湖泊水。
【点睛】湖泊的补给类型有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永久性冰雪融水,地下水,河流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