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羊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学情检测
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在科学的发展历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 开普勒以行星运动定律为基础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
B. 伽利略在前人基础上通过观察总结得到行星运动三定律
C. 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 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 )
A. 距地面的高度变大 B. 向心加速度变大
C. 线速度变大 D. 角速度变大
3. 1980年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一颗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2001年12月21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若将地球和“ 钱学森星”绕太阳的运动都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运行轨道如图所示。已知“钱学森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3.4年,设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则“钱学森”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 )
A. R B. R C. R D. R
4. 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弹簧一直保持竖直,空气阻力不计,那么小球从接触弹簧开始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球动能一直减小 B. 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C. 克服弹力做功大于重力做功 D. 最大弹性势能等于小球减少的动能
5.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对接前“天和核心舱”的运行轨道高度约为390km,“神舟十三号”的运行轨道高度约为373km。它们的运行轨道均可视为圆周,对接前在各自轨道运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和核心舱”比“神舟十三号”周期长
B “天和核心舱”比“神舟十三号”线速度大
C “天和核心舱”比“神舟十三号”角速度大
D. “天和核心舱”比“神舟十三号”加速度大
6. 如图所示,质量为m=2 kg的木块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 m/s2,则前2 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和2 s末的瞬时功率分别为( )
A. 48 W 24 W
B. 24 W 48 W
C. 24 W 12 W
D. 12 W 24 W
7. 水上乐园有一末端水平的滑梯,质量为的儿童从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后落入水中。如图所示,滑梯顶端到末端的高度,末端到水面的高度,重力加速度g取,该儿童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儿童的落水点到滑梯末端的水平距离为,则该儿童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
A. B.
C. D.
8. 如图所示,摆球质量为m,悬线的长为L,把悬线拉到水平位置后放手。设在摆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f的大小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做功为mgL B. 悬线拉力做负功
C. 空气阻力做功为 fL D. 空气阻力f做功为
9. 2020年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超难模式下,中国航天不断创造奇迹。其中嫦娥五号完美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最复杂任务后于2020年12月17日成功返回,最终收获1731克样本。图中椭圆轨道Ⅰ、100公里环月轨道Ⅱ及月地转移轨道Ⅲ分别为嫦娥五号从月球返回地面过程中所经过的三个轨道示意图,下列关于嫦娥五号从月球返回过程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轨道Ⅱ上运行时的周期小于轨道Ⅰ上运行时的周期
B. 在轨道Ⅰ运行时的加速度大小始终大于轨道Ⅱ上时的加速度大小
C. 在N点时嫦娥五号经过点火加速才能从Ⅱ轨道进入Ⅲ轨道返回
D. 在地月转移轨道上飞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受万有引力的瞬间
10. 如图所示,一个长为L,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从木板的左端滑向另一端,设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当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时,物块仍在长木板上,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d,木板相对地面的位移为s,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此过程中( )
A. 摩擦力对物块做功为
B. 摩擦力对木板做功为
C. 木板动能的增量为
D. 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二、非选择题:共5题题,共60分。其中第12题~第15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时,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钩码和小车(含砝码)组成的系统的“功能关系”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挡板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1)平衡摩擦力时,________(填“要”或“不要”)挂上钩码;
(2)如图乙是某次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O、A、B、C为4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通过测量,可知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同学经过认真、规范的操作,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小车开始运动时打下的点记为O,再依次在纸带上取等时间间隔的1、2、3、4、5、6等多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打下各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如图丙是根据这些实验数据绘出的图象,已知此次实验中钩码的总质量为0.15kg,小车中砝码的总质量为0.50kg,取重力加速度,根据功能关系由图象可知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k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研究实验数据发现,钩码重力做的功总略大于系统总动能的增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钩码的重力大于细线的拉力
B.未完全平衡摩擦力
C.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
D.交流电源实际频率大于50Hz
12. 质量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力的作用下,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求:
(1)力在内对物体所做的功
(2)力在内对物体所做功的平均功率
(3)在末力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
13. 质量为1.0×103kg的汽车,汽车发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为5.6×104W,沿倾角为30°的斜坡由静止开始从坡底向上运动,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阻力大小恒为2000N,开始时以a=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g=10m/s2)求:
(1)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持续的时间t1;
(2)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率;
(3)若斜坡长143.5m,且认为汽车达到坡顶之前,已达到最大速率,则汽车从坡底到坡顶需多少时间?
14. 一颗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其轨道半径为r=2R(R为地球半径),卫星的转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已知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0,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该卫星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
(2)该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角速度;
(3)若某时刻卫星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正上方,求它下次通过该建筑物上方需要的时间。
15. 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始终保持的速率运行,现把一质量为的工件(可看作质点)轻轻放在皮带的底端,经过时间,工件被传送到的高处,取,求
(1)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电能。
宿羊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学情检测
物理试卷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5题题,共60分。其中第12题~第15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时,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题答案】
【答案】 ①. 不要 ②. 0.72 ③. 0.85 ④. BD
【12题答案】
【答案】(1)96J;(2)24W;(3)48W
【13题答案】
【答案】(1)7s;(2)8m/s;(3)22s
【14题答案】
【答案】(1);(2);(3)
【15题答案】
【答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