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最苦与最乐》 课件 (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最苦与最乐》 课件 (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7 17:4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有人说:“快乐和痛苦都是生活的孩子,他们是形影不离的一对,我们都是在快乐和痛苦的交织中感受着生活。”那么,在这悲喜交织、苦乐参半的人生路上,究竟何为最苦,何为最乐?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梁启超(1873—1929)
监督

赔礼
恩惠
契约
卸却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赔( )
赔偿
péi
陪( )
陪伴
péi
倍( )
加倍
bèi
焙( )
烘焙
bèi
卸( )
卸车
xiè
御( )
防御

契( )
契约

楔( )
楔子
xiē
锲( )
锲而不舍
qiè
huì
shì
péi


mǐn
lǎn
xiè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而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文体知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引论)
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本论)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结论)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①找出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内容。
②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
③体会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学习目标:
①运用读关键句的略读方法,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内容。
②运用有侧重点的略读方法和带着问题的略读方法,理解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
③运用精读文章语句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自学方案:
运用读文章关键句的略读方法,略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的关键句,找出作者认为的人生最苦与最乐的事情,并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任务提示
表达观点的句子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作者的
主要观点
背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到责任。
第二部分(第4段):论述人生最乐的事是尽到了责任。
第三部分(第5、6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担负责任,不应该逃避责任。
文章的结构层次
梁启超告诉我们人生最苦和最乐的事都与责任有关,那作者认为人的责任到底是什么?运用有侧重点的略读方法,找出文中有关人的责任的语句,看看作者列举了哪些责任?
任务提示
①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②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③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④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关于责任的语句
第①-④句列举普通常人的责任,是与自己有关的事
⑤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⑥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⑦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关于责任的语句
第⑤-⑦句列举圣人君子、仁人志士的责任,是为国为民的事。
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责任。
医护人员
警务人员
惩治犯罪,维护治安是我们的责任。
科研人员
尊重科学,求真务实是我们的责任。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我们的责任。
志愿者们
社区工作者
扶残助困,服务社区是我们的责任。
保洁人员
清扫污秽,环境保洁是我们的责任。
对家庭负责——尊老爱幼、孝敬父母;
对他人负责——尊重和接受他人,富有爱心与合作精神;
对集体负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履行自己义务,承担并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
对社会负责——对社会有强烈责任感,对祖国有历史使命感。
在社会的舞台上,每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
①开篇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不算最苦。

知足
失意
安分
老病死
达观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论述: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
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正面论述
反面论述
最苦的原因
③举例论证: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
举例论证——列举承诺未兑现、欠钱未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未赔礼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具体情况,使读者易于理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③举例论证: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
先写最苦,论述“背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列出________________)
后写最乐,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古语、俗语、名言)
再写责任与苦乐的联系,论述“人应当勇于负责任,不应逃避责任”。(事例+引用)
摆事实
讲道理
____阐述
具体生活情境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正反
全文阐述了责任与苦乐之间的辩证关系
作者首先联系生活情境,通过摆事实论述了未尽责任之苦;接着引用古语、俗语、名言,通过讲道理论述了尽责任之乐;最后通过引用孟子、曾子的话,举圣贤豪杰、仁人志士和两三岁小孩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了责任与苦乐的辩证关系,有力地论证了“人应当勇于负责任,不应逃避责任”的观点。
论证方法 特征及好处
举例论证 通过列举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 用熟知的事物做比喻,将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易于接受。
对比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物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突出论点。
道理论证 引用名言、俗语,或公认的道理、定理、公式等,说服力强。
本文语言既庄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分析: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一分庄重。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
举例:第3段“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这两句话非常深刻,读来使人感到教诲颇深。
语言庄重
分析:本文语言灵动,主要表现在多种句式的综合运用、引用的表达形式的变换、语气词的运用上。
举例:①就句式而言,本文运用了设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肯定句和否定句,主动句和被动句。多种句式的变换使文章显得不单调,语言生动活泼。
②就引用而言,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的是”。
③“为什么呢?……责任还没有解除呀!”“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从这些句子中的语气词可见轻灵之气。
语言轻灵
分析:本文的语言十分流畅。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行文气势的流畅,衔接词使文章过渡自然、文脉贯通。
举例:①文中的排比句很多,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得罪了人没有赔礼”等。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这一句过渡语,紧承上文,并顺势引出下文的论述。
语言流畅
分析:本文语言十分精练简洁。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和对偶句。
举例:①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等成语形象地表现出责任尽完之后无比放松和快乐的心情。
②用对偶句“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概括了世间伟人所尽的大责任。
语言简洁
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要勇于负责。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负责。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了责任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更要有一颗负责任的心,“你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获得多大的成功”。
最苦

最乐
人生最苦事:背负责任
事未办、钱未还、恩未报、礼未赔
尽责任
享至乐
对他人、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
人生最乐事:尽责任
处处尽责任,处处快乐
时时尽责任,时时快乐
人应当勇于负责任
正面:责任越大,快乐越大
反面:躲避责任,自投苦海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正反对比
1.完成分层作业。
2.自行整理与文中观点句意思相近的名言等,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
3.用略读的方法课外阅读梁启超的《为学和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