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因数与倍数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因数与倍数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4-07 08:3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因数与倍数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那么最小是(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还是3的倍数,最小是( )。
A.6;10 B.10;30 C.15;30 D.30;6
2.A÷B=15(A、B都是大于1的自然数),那么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 )。
A.A B.B C.15 D.A × B
3.在一条72米的长廊的一侧,每隔4米挂一个红灯笼,共挂了19个。现在要将每两个灯笼之间的间隔改为6米,共有( )个灯笼不要移动。
A.4 B.5 C.6 D.7
4.有3个连续的奇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a,最大的一个是( )。
A.a+1 B.a+2 C.a+3 D.a+4
5.在下面各组数中,哪一组都是质数?( )
A.11、21、31 B.17、27、37 C.13、23、43 D.19、29、39
6.一张长48厘米、宽36厘米的长方形彩纸。边长是( )的小正方形无法正好铺满这张彩纸。
A.2厘米 B.3厘米 C.8厘米 D.12厘米
二、填空题
7.20以内的自然数中,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是(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是( )。
8.把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填在括号里。
①(7,9)=( ) ②(16,48)=( ) ③(35,14)=( )
9.如果a和b是不为0的自然数,若,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若,那么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10.按要求选择下面的数填入括号里。
27 23 48 1 19 41 2 91 18
(1)质数有( )。
(2)偶数有( )。
11.有一箱苹果大约在50个左右,如果4个4个地数余1个,如果7个7个地数余4个,这箱子苹果有( )个。
12.在5、46、2、15、51、24、47、30中,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奇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是( )。
13.在下边的计数器上,如果要表示5的倍数,在个位上至少再拨入( )颗珠;如果要表示3的倍数,至少再拨入( )颗珠。
14.张明电脑的登录密码是由六个数字组成的(如图所示),“*”表示的数字既是质数又是偶数,张明设置的六位登录密码是( )。
三、判断题
15.6是因数,30是倍数. ( )
16.2是偶数也是合数.( )
17.20以内最大的质数乘10以内最大的奇数,积是171.( )
18.一个自然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都是14,这个数是14. ( )
19.一个因数乘以2,另一个因数也乘以2,则积也乘以2 ( )
四、计算题
20.求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5和9 18和27 26和39 6和18
21.找出下列数中的合数,并把它们分解质因数。
20 29 47 53 91
五、解答题
22.两根铁丝分别长85厘米和68厘米,用一把尺子分别去量它们,都恰好量完且没有剩余,这把尺子最长是多少?
23.把一张长15厘米、宽9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的正方形。如果要求纸没有剩余,裁出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一共可以裁出多少个?(先画一画,再解答)
24.一根长100米的木棍,先每隔4米做个红标记,每隔5米做个黄标记,最后把所有有标记的地方都锯断,问:这根100米长的木棍被锯成了多少段小木棍?
25.小张、小马、小王三人共有180元,已知小张的钱数是小马的3倍,小王的钱数是小马的2倍,三人各有多少元?
26.小青和小丽经常到游泳馆游泳,下面是他们各自去游泳馆的日程安排,
小青 6月4日 6月10日 6月16日
小丽 6月6日 6月10日 6月14日
根据已知数据请把表格补充完整,小青和小丽还会同时去游泳馆吗?如果会,下一次是几月几号?
27.小明有39颗糖果和40块巧克力,要把糖果和巧克力分给若干个小朋友,每人分的糖果和巧克力一样多。结果糖果多了3颗,巧克力少了2块。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颗糖果,几块巧克力?
参考答案:
1.B
【分析】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5、0的数是5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的数是3的倍数,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那么的个位上是0,则十位上最小是1,所以最小是10;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还是3的倍数,个位上是0,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则十位上最小是3,所以最小是30。
故选择:B
【点睛】此题考查了2、3、5的倍数特征,要学会灵活灵活运用。
2.A
【分析】A÷B=15(A、B都是大于1的自然数),那么A与B成倍数关系,较大数就是最小公倍数。据此选择。
【详解】A÷B=15(A、B都是大于1的自然数),那么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A。
故答案:A。
【点睛】当两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数就是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最小公倍数。
3.D
【分析】由每隔4米挂一个灯笼,改为每隔6米挂一个灯笼,不需要移动的灯笼有:间隔为4和6的公倍数处的灯笼及首尾处的灯笼;据此解答。
【详解】4=2×2
6=2×3
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2×3=12
72÷12=6(个)
6+1=7(个)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树问题和公倍数问题的综合应用,解题时注意“单边植树(两端都植):距离÷间隔数+1=棵数”。
4.D
【分析】因为相邻的两个奇数相差2,最小的一个奇数是a,则中间的奇数为a+2,最大的奇数是a+2+2;据此解答。
【详解】三个连续的奇数,最小的一个是a,最大的一个是a+4。
故答案为:D
【点睛】解答此题应明确相邻的两个奇数相差2。
5.C
【分析】在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没有别的因数的数为质数,据此解答。
【详解】A.11、21、31中,21是合数;
B.17、27、37中,27是合数;
C.13、23、43中,三个数都是质数;
D.19、29、39中,39是合数。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质数意义,根据质数意义解答问题。
6.C
【分析】边长是48和36的公因数的小正方形可以正好铺满这张彩纸,据此解答。
【详解】48和36的公因数有:1、2、3、4、6、12。
边长是8厘米的小正方形无法正好铺满这张彩纸。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了公因数的实际应用,明确小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长、宽的公因数是解题关键。
7. 9、15 2
【分析】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别的因数的数为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为合数;能被2整除的数为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为奇数,根据以上定义对20内的数进行分类即可。
【详解】20以内的自然数中,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是9和15,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是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定义。
8. 1 16 7
【分析】根据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两个数的共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为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如果两个数位倍数关系,较小的数为最大公因数;据此解答。
【详解】①(7,9)7和9是互质数,7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1;
②(16,48),16和48是倍数关系,16和48的最大公因数是16;
③(35,14),35=5×7;14=2×7;35和14的最大公因数是7。
【点睛】本题考查最大公因数的求法,根据求最大公因数的求法进行解答。
9. b ab
【分析】(1)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之间,互为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如果a和b是不为0的自然数,若,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
(2)根据分析可知,若,那么a和b是相邻自然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a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0. 23、19、41、2 48、2、18
【分析】(1)根据质数的意义:一个自然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据此解答;
(2)偶数的意义: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据此解答。
【详解】(1)质数有:23、19、41、2
(2)偶数有:48、2、18
【点睛】本题考查质数、偶数的意义,根据它们的意义进行解答。
11.53
【分析】4个4个地数余1个,即4个4个数少3个; 同理得出7个7个地数少3个。由此可知:这箱苹果的数量比4和7的接近50的公倍数少3个。
【详解】4×7=28(个)
28×2=56(个)
56-3=53(个)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苹果的数量是4和7的接近50的公倍数少3个。
12. 46,2,24,30 5,15,30 5,15,51,47 5,2,47 46,15,51,24,30 30
【分析】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个位是0,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据此解答。
【详解】在5、46、2、15、51、24、47、30中,2的倍数有46,2,24,30;5的倍数有5,15,30;奇数有5,15,51,47;质数有5,2,47;合数有46,15,51,24,30;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是30。
【点睛】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3. 3 2
【分析】根据5的倍数特征,个位是5或0的数就是5的倍数。根据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据此解答。
【详解】计数器上的数的个位是2,这个数要成为5的倍数,在个位上至少再拨入3颗珠子;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5+3+2=10,再拨入2颗珠子,就是3的倍数。
【点睛】掌握5和3的倍数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751482
【分析】“*”表示的数字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符合这个条件的数字只有2。据此解答。
【详解】因为2既是质数又是偶数,所以张明设置的六位登录密码是751482。
【点睛】明确自然数中只有2既是质数是偶数,是解答本题关键。
15.×
【详解】略
16.×
【详解】略
17.√
【详解】略
18.×
【详解】略
19.×
【详解】略
20.1、45;9、54;13、78;8、18
【详解】略
21.合数有20、91;20=2×2×5;91=7×13
【分析】首先根据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是合数,找出这些数中的合数,并根据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把它们分解质因数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合数有20、91;
20=2×2×5;
91=7×13
【点睛】本题考查了合数的认识及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分解质因数可以用“短除法”比较好用。
22.17厘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求出85和68的最大公因数即为这把尺子最长的长度。
【详解】85=5×17
68=4×17
85和68的最大公因数是17,即这把尺子最长是17厘米。
答:这把尺子最长是17厘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学生要熟练掌握。
23.3厘米;15个
【分析】根据题意,裁成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多少,是求15和9的最大公因数,求至少可以裁成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用这张纸的面积除以正方形面积;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画图如下:
15=3×5
9=3×3
15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3
15×9÷(3×3)
=135÷9
=15(个)
答:裁出的正方形边长最大是3厘米,至少可以裁成15个这样的正方形。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能够根据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4.40段
【分析】先计算4米的红色标记,一共100÷4-1=24个标记,再计算5米的黄色标记,一共100÷5-1=19个标记;4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每隔20米处的标记重合,有100÷20-1=4个标记;一共标记数是24+19-4=39个,共剪成39+1段;据此解答。
【详解】100÷4-1=24(个)
100÷5-1=19(个)
100÷20-1=4(个)
24+19-4=39(个)
39+1=40(段)
答:这根100米长的木棍被锯成了40段小木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树问题与公倍数问题的综合应用,解题时注意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
25.小张有90元,小马有30元,小王有60元
【分析】设小马的钱数为x,则小张的钱数为3x,小王的钱数为2x,根据三人的钱数和是180元,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小马的钱数为x,则小张的钱数为3x,小王的钱数为2x,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x+3x+2x=180
6x=180
x=30
则小张有:30×3=90(元)
小王有:30×2=60(元)
答:小张有90元,小王有60元,小马有30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应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1)
小青 6月4日 6月10日 6月16日 6月22日
小丽 6月6日 6月10日 6月14日 6月18日
(2)会,6月22日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青每6天去一次,小丽每4天去一次,据此可以先把表格填写完整。再找出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由于6月10日同时去了,所以下一次同时去是10+12=22,即6月22日。
【详解】(1)16+6=22
14+4=18
所以表格如下:
小青 6月4日 6月10日 6月16日 6月22日
小丽 6月6日 6月10日 6月14日 6月18日
(2)6的倍数:6、12、18、24、30……
4的倍数:4、8、12、16、20、24、28……
所以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
10+12=22
答:会同时去,下一次同时去是6月22日。
【点睛】此题重点考查利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过列举找出几个数的公倍数,再在公倍数中找出最小的那一个。
27.6个;6颗;6块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把多的3颗糖减去,把少的2块巧力加上就可以完全分完,并且每个人分的糖和巧克力一样多。恰巧分完就表示小朋友的人数是糖块颗数和巧克力块数的公因数,求最多,再找出最大公因数即可。
【详解】39-3=36(颗)
40+2=42(块)
36=2×3×2×3
42=2×3×7
则36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所以最多可以分给6个小朋友
39÷6=6(颗)……3(颗)
40÷6=6(块)……4(块)
答:最多可以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6颗糖果,6块巧克力。
【点睛】此题重点考查最大公因数,灵活利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