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与 反 思
学 科 小学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师
所在学校
版本、册数 课 目 名 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年级上册 《小青蛙找家》
教学目标 通过听、看、模仿等活动认识青蛙,了解青蛙的特点 通过倾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 根据图谱,完成声势动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学会使用乐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学生根据青蛙特点,自主创编舞蹈动作,参与到音乐会的表演 设计歌曲不同的表演方式,满足各层次学生,随音乐表演
学习者分析 孩 孩子们都为中重度智障,主动学习、主动参与都比较欠缺,他们的参参与度主要取决于无意识性和趣味性,因此,需调动其有意注意、丰富课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学习,在音乐中享受快乐。
教学重点 内容 措施 白板应用策略
1、1、通过学唱歌曲,掌握重点节奏:跳跳 呱呱2、学会使用乐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3 3、学生根据青蛙特点,自主创编舞蹈动作,参与到音乐会的表演 小步子,多重复 引导启发
教学难点 内容 措施 白板应用策略
2、1、学会使用乐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3 2、学生根据青蛙特点,自主创编舞蹈动作,参与到音乐会的表演 口令带动 播放青蛙的视频,让学生模仿创编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创设情境 12 34 5— 师:同学 们 好 54 32 1— 生:老师 您好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把眼睛闭上,我们先一起来听一听,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它们是谁? 师播放音频:青蛙的叫声 师:它们是? 生:青蛙(师出示PPT,青蛙图片) 师:它们的叫声是? 呱 呱 师:它们是怎么移动的呢?跳 跳。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只小青蛙今天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播放PPT背景 师:这几只小青蛙在池塘里面玩耍,他们在荷叶上跳来跳去,他们玩得很开心,渐渐地,天黑了,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伤心的哭了起来,乌龟伯伯看见了,告诉他们,你们只要完成一条任务,就能回到家了,那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青蛙找到了自己的家,为了感谢你们,它们教你们唱一首好听的歌曲,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 通过听来引出主人公 通过故事情节引入内容的学习 跳跳 呱呱 跳跳 呱呱 跳跳 跳 呱呱 呱 跳跳 跳 呱呱 呱 发放头饰 师生问好,建立师生之间的联系 掌握青蛙的特点:声音(呱) 动作(跳) 完成歌曲第二、第三乐句的节奏学习 活动准备:生坐在板凳上,围成半圆,桌子搬出教室
感受歌曲情绪 四、学唱歌曲 五、乐器伴奏 六、音乐舞会 快乐选择轮:我是小明星 播放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听了这首歌,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好听、中速、着急、天真、轻快 歌词认读:带领学生读一遍歌词 学唱歌曲:跟唱、齐唱 2、根据图谱在第二、第三乐句完成声势动作 出示双响筒,师示范,生跟做: 跳跳:敲打 呱呱:用小棒挂双响筒 师:刚刚我们进行了乐器大合奏,现在我们要去参加舞会啦!可是···我们没有舞蹈动作,怎么办呢?我请同学们来创编舞蹈。 想一想:青蛙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啊,好啦,那我们现在要去参加舞会了,参加完舞会之后,就要请各位小青蛙们找到青蛙的家。 感受歌曲 鼓励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手脚并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学生自主创编,学生创编的动作给予肯定 培养学生安静地聆听音乐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舞蹈情景再现,青蛙找到了自己的家
七、音乐放松 《青蛙音乐会》 八、快乐选择轮:我是小明星 九、总结下课 师:小青蛙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刚刚我们参加了乐器合奏,还参加了舞会,同学们都累了吧,我们在小青蛙的家里休息一下吧! (
唱歌
)师:刚刚我们在青蛙的家里做客,现在小青蛙们要邀请同学们来表演节目啦!老师这里有一个选择轮,你们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 总结:今天我们帮助小青蛙找到了自己的家,小青蛙也邀请我们一起学习了《小青蛙找家》这首歌,我们和青蛙成为了好朋友,同学们开心吗?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我们要和小青蛙们说再见啦! 下课,同学们再见! 场景布置:青蛙的家 适当放松,调节情绪 环境:关灯 (
乐器伴奏
) (
拍手跺脚
) (
跳舞
) 通过自主选择,再进行表演,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垫子提前准备,情景创设
教学反思 本节课环节设计较为丰富,整节课采用情景式教学,以故事环节来贯穿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跃。采用劳逸结合,学生状态好。但课堂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反思如下: 在讲解节奏时。应对 X X 和XX X进行区分练习后,再完成整条节奏的练习,效果会更好 在最后的“我是小明星”环节,学生自由选择表演方式后,应对学生进行一个队形的调整,所有同学站起来表演,应让表演变得正式、让学生有舞台感。 3、教师口头语言“好不好”问得太多 4、“呱呱”练习时,只对中间的“呱”进行了练习,歌词中的“呱”未练习。
注:可另附页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