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叫咯咯》
目标:1.能用自然的歌声演唱歌曲《母鸡叫咯咯》,并在歌声中体验、表现喜悦的情绪。
2.认识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演奏方法,创造性地为歌曲伴奏。
重难点:用喜悦的心情演唱、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公鸡母鸡》《母鸡叫咯咯》音乐,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说说在歌曲《母鸡叫咯咯》中听到了什么声音?
(2)启发学生说一说你对“鸡”这种动物的了解。
二、感受体验,理解表现。
引导谈话:今天这堂音乐课,老师要带着你们去参观养鸡场,让我们排好队伍出发吧!
1.播放《母鸡叫咯咯》的伴奏音乐,带领学生作走步律动。
边听音乐边按“X X”节奏走步律动。
2.再次播放《母鸡叫咯咯》伴奏音乐,带领学生做小跑步律动。
边听音乐边按“X X X X”节奏小跑步律动。
3.多层生态练习。
(1)引入:公鸡早早地起床了,迎接我们的到来。
模仿公鸡叫声:X — | X — |
喔 喔
(2)引入:公鸡的叫声把大母鸡给唤醒了!它是怎么叫的呢?
模仿母鸡叫声: X X X | X X X |
咯咯 哒 咯 咯 哒
(3)引入“公鸡母鸡的叫声吵醒了睡觉的小鸡,他们忙着找鸡妈妈。
模仿小鸡急切的叫声:X X X X | X X X X |
叽 叽 叽 叽 叽 叽 叽 叽
(3)母鸡一家热情的欢迎我们。
进行三声部的生态模拟:X X X X | X X X X |
叽 叽 叽 叽 叽 叽 叽 叽
X X X| X X X |
咯咯 哒 咯咯 哒
X — | X — |
喔 喔
4.语言节奏练习。
(1)引入:今天,母鸡特别热情,忙带着我们去参观她的家,并向我们报喜呢!
(2)出示: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
引导学生说一说,读一读,然后编一编体态律动。
三、学唱歌曲,情感体验。
引入:母鸡带我们来到“储藏室”,让我们分享它的喜悦吧,来看看她下的又大又多的蛋吧!
1.初听歌曲
看画面,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旋律的起伏与节奏的变化。
2.听师范唱,找一找旋律相同的两个乐句。
3.学唱歌曲
(1)随琴轻声哼唱
(2)师生接龙唱
(3)分组讨论:怎样演唱最好听?为什么?(突出对第三乐句的处理)
4.歌表演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地创编简单形象的动作,边唱边演,表现喜悦的情绪。
四、探究学习,表现歌曲。
1.用响板给歌曲伴奏。
(1)出示响板,引导学生探索响板的演奏方式。(四人小组讨论)
(2)师讲解并示范演奏响板的正确知识:响板也称舞板,打击乐器的一种,原是西班牙的一种小型的木制乐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拉丁美洲国家。响板是将两片贝壳形状的木片用细绳固定而成。
演奏时:①将响板放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击拍。
②将细绳套在中指上,与其他手指的力量撞击两片木片。可一只手演奏,也可双手同时演奏两个响板。(现在乐队中使用的响板加装了木柄,用手摇动就可以了)
(3)用响板给歌曲《母鸡叫咯咯》伴奏。
(只要合上节拍的节奏都可,如一拍击一次、击后半拍、在“叫咯咯”处按语言节奏击拍等。)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唱边用响板伴奏。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