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小说专题训练是否同意某种说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小说专题训练是否同意某种说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7 15:0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是否同意某种说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山黑水
揭方晓
白山黑水间,一座小屯子。炊烟悄无声息地升起,越来越浓,越来越暖。
今天是大年三十,晚上,再忙碌的人也得回家。便衣队大队长二虎这天也回来了,腰挎崭新盒子炮,在这偏僻地儿,格外显眼。
二虎掀开门帘,亲热地叫道:“姐,我回来了。”
大妮的声音从厨房里飘来:“二虎,你先坐会儿,饭马上就好。”
家里只有大妮和二虎。好多年前,父母拖儿带女从山东逃荒来到这里。路上,又惊又累,还得忍饥挨饿,二妮、三妮、大虎相继饿死。到这屯子不久,因水土不服,加之伤心过度,父母又陆续亡故,只留下大妮和二虎姐弟俩相依为命。
大妮比二虎大十岁,从此扛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担,东家要,西家讨,拉扯着二虎长大成人。因此,两人名为姐弟,实际情如母子。
不一会儿,一盆小鸡炖蘑菇,一盘红烧鲤鱼,一碟酸菜,一齐端了上来。瞬间,香气就在这有些空荡的桦树房里飘散开了,原本清冷的家多了些过年的喜庆。
“姐,你哭了?谁欺负你的,你跟我说,我弄死他!”大妮红肿的双眼,没能逃过二虎的眼睛。二虎将盒子炮往桌上一拍,低低地吼道。
大妮吓了一跳:“没谁欺负我,我……我只是想爹娘了。”
二虎沉默了。他伸手拿过汤勺,去舀那小鸡炖蘑菇,却被大妮拦住了。
“上午,我去送隔壁赵大爷最后一程了。”大妮低着头说道。
二虎非常不满:“他一抗联乱党,你还去送他,不是给我添乱吗?”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什么乱党,我只知道,当年我们快要饿死时,是赵大爷用家里最后一把米,熬了两碗粥送我们。否则,我们早冻死饿死了。”大妮抬起了头。
成人后的二虎不愿吃苦,整日吊儿郎当,靠东摸西抢过日子,成为屯子里人人厌恶的二混子。为这事,大妮没少求他,骂他,甚至打他。可他当面说改,转眼就忘个一干二净。日本兵来了,听说到了那边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二虎想都没想,就投了过去。起初,只是个小兵,架不住他狗运好,接连立功,不多久就升为便衣队大队长了。
前些天,二虎带人端了抗联一地下联络站,发现赵大爷也在,本想悄悄地放了,可眼见其他抗联战士逃的逃、死的死,唯有这赵大爷是个活口,一旦放了,日本兵怪罪下来,吃罪不起。再说了,抓住一抗联战士,有二十块大洋的赏金呢。二虎没再犹豫,将赵大爷干脆利落地交给了日本兵。日本兵一通审问,十八般酷刑都用上了,赵大爷牙根紧咬,就是不开口,最后竟被活活折磨而死。
大年三十,屯子里人多方疏通,才将赵大爷的尸体从日本兵那要了回来,一卷薄席,埋在了屯子后面的林子里。大妮去送赵大爷最后一程时,屯子里的人,老老少少都黑着脸,有的还大声诅咒着二虎。大妮不知说什么才好,一个劲地哭。
二虎从怀里摸出一布袋,扔在桌上,哗啦作响:“这是二十块大洋,你拿着。姐,我不会再让你忍饥挨饿了。”说罢,伸手拿过汤勺,去舀那小鸡炖蘑菇。
却又被大妮拦住了:“慢着,我问你,你还当我是姐不?”
“咋不当啊,你永远都是我姐呢。那年,我们一起去乞讨,地主家放出了恶狗,你死命挡在我面前,自己却被咬得鲜血淋漓。前些年,多少小伙子上门求婚啊,可你一直没点头,不就是因为有我这‘拖油瓶’吗?害你现在都三十多岁了,还没嫁出去。没事,姐,以后就咱俩过,我会让你享福的。”二虎眼圈瞬间红了。
大妮盯着二虎的眼睛,说:“那好,你就听姐一句,咱不当这便衣队的,行不?”
二虎赶紧摇头:“这哪行啊,我现在也是堂堂便衣队大队长了,到手的好日子,咋能说不要就不要?再说了,上贼船易,下贼船难,我如果不干,日本兵会饶过我?姐,你莫多想,我会让你享福的。”
大妮笑了,笑里带着泪花。“嗯,我听我弟的,跟我弟好好享福。”说罢,拿过汤勺,给自己和二虎每人舀了一碗小鸡炖蘑菇。
两人香香地吃着。突然间,二虎惊叫道:“姐,你怎么眼睛里、鼻子里都在流血。”
大妮惨笑着说:“你也是。”
屋外,过年的鞭炮声零零星星地响起。
(节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有人说二虎良知犹存,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恋
邓洪卫
秦皮从30岁开始,好上了酒。一喝即醉,醉了爱说事。说什么事儿?说风花雪月的事儿。对谁说?对他的女人说。
叶儿呀,你过来一下。秦皮说。女人知道他又要说事了,女人就倒一杯水,坐在床边。秦皮抓住女人的手,说,叶儿呀——目光里柔情似酒,醇厚。
那时候,我们都还小,五年级吧。我要到县里参加少儿故事比赛。先在班上讲,又在全校讲。老师同学们都说好,我的心里甜呀,得意呀。可是那天早上,我上学校。我总是第一个到校的。我是班长,我要开教室的门。可那天早上,我一进校门,就见你站在教室的门口,你穿着一件蓝花上衣,是不是?你眨着黑眼睛,说,你的故事讲得好哇,要是讲话的速度再慢一点儿就更好啦。我想了想,真是有点快了呢。我就调整了语速。结果到县里一讲,第一名,第一名啊!
女人说,喝水。秦皮就咕咚喝了一口水。喝了水,清了清嗓子,秦皮接着说。每说完一段,总要握着女人的手,摇。情真意切。
秦皮40岁,仍然爱喝酒。喝了醉,醉了爱说事。说风花雪月的事,对他的女人说。
叶儿呀,秦皮说,记不记得,高考结束那天晚上,我们到校园后面的响水河堤上散步?那天晚上,我们谈了好久。我说我没考好,你说你也没考好,作文还跑了题。你骗我呀。你的作文根本没跑题,得了个满分。跑题的作文能得满分吗?嗯?我们互相宽心,宽着宽着,我们的眼神就有点儿飘忽忽的。我们就手拉着手了。我到现在也分不清是你先伸的手,还是我先伸的手。那是我第一次拉女人的手呀。软软的,暖暖的,多复杂的感觉呀。是这感觉不,叶儿?
是呀,软软的,暖暖的。女人说。
那咱们学着再拉一个。秦皮把手往女人伸过去。女人有些犹豫,但还是别过脸,伸了出去。
唉,找不着当初的感觉了。秦皮拍着脸,怅然若失,掉头睡去。
秦皮50岁,越发爱喝酒,三天两头地,醉握着女人的手,说风花雪月的事儿。
叶儿呀,你后来怎么就做医生了呢?而且还分在一个乡医院。那天晚上,我去看你,正好该你值班。真是个小医院,一晚上没一个病人。值班室也不大,一张帘子隔开来,外面是桌子,里面支张小沙发。我们先在外面说话。后半夜,好冷,你就坐进了沙发,盖上我的军大衣。你让我坐在外面。我坐了一会儿,也冷不住,撩起帘子,挤进大衣里。衣服小,冷风顺着缝隙直往里钻,咱俩也就挤在一块儿了,越挤越拢,越挤越暖和啊。诶,后来那事儿你还记得不?我俩当时困着困着刚要睡着,就赶来一病人。外面的门被捶得咚咚响。你赶紧跑出去。隔一会看完病回来,我们都乐坏了。原来,你竟穿着我的军大衣出去了,大衣的角还拖在地上呢。嘿嘿,你说好不好玩?你说呀。
好玩。女人挤着笑容。
秦皮60岁了,仍然是酒不离口,醉眼迷蒙地对女人说事。女人真是好性子,仰着皱皱的脸儿,听。有人对女人说,老醉鬼瞎绕绕,别睬他。
女人就笑,他高兴说,我也高兴听呢!
这一天,秦皮又跟一伙老朋友在外面耍闹。中午,聚在小酒馆喝酒。还没喝几杯,有人慌慌张张地来了,叫,秦皮,快回家!你女人喝醉了,躺在院子里,吐了一地。
秦皮扔了酒杯,跑到家里。女人已经被人扶在自家床上,歪着脖子,神志不清。
女人一把抓住秦皮的手臂,摇。
女人说,阿毛呀,你爱打架,成绩又最差,老师和同学都避着你,只有我喜欢你,跟你在一起玩。我考上了省城师范,家里没钱啊。你东跑西凑给我几百块钱,送我上了学。你什么也没考上,你就到省城做小工,挣的钱你舍不得花,给我买书、买衣服。我想好了,一毕业,就跟你结婚。可是,等我毕业后,你却瞒着我跟另一个女人结婚了,并且去了一个遥远的城市。你说你配不上我,希望我能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真心对我好的。我后来就找了秦皮。
女人摇着秦皮的手,说,阿毛呀,秦皮是个好人哪,对我也不错。可是他有一个毛病,爱喝酒。喝就喝呗,一喝就醉。醉就醉呗,可他爱说事。说就说呗,可尽说他以前的风花雪月的事。他把我当做他以前的恋人了呀。我每次强作笑容,心都要碎了,碎了呀。30年了,他讲了上百次了,我只好耐着性子听,我怕他不高兴呀。今天,他又出去喝酒了,一会儿回来,还得讲那些酸事儿,我真想拿胶布把他嘴粘上,粘上!
女人说,阿毛,你当初为什么要离开我呀?为什么呀?你知道我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吗?我苦哇。呜呜!
秦皮木木地坐着,任女人的手在他的手臂上,一下下地击打。
秦皮的眼里汪着泪,秦皮说,小苏呀!
60岁的秦皮戒酒了,这是谁也没想到的事。
每到黄昏,小街上会出现一对老人相拥的身影。
有人喊,秦皮,喝酒。
秦皮转身微笑,说,谢了。
那人又喊,这老东西,老了老了还浪漫了。
秦皮说,我们在恋爱呢。恋爱,你懂吗?
(有删改)
2.有人说,秦皮和女人各自心中都不忘初恋,所以他们的婚姻是失败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是战友
石钟山
一年前他从军人转改成了文职人员。脱下军装,换成了文职人员制服。为了军队改革,他知道必须做出某些选择。
每天上班,脱掉外套,换成医生的白大褂时,才发现陪伴自己多年的军装没有了,闲下来时,经常走神,总是想起自己穿军装时的样子。
再有病人热情地称他为“杜军医”时,虽然他仍然点头微笑,却还是有些不习惯,在心里说:我已经不是军医了,是文职人员。虽然身份有了转变,但岗位和职责都没有变。
他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验证。
这个春节他本想回老家,高铁票已经订好,回老家的年货也准备好了。以前,每当过年过节,他都会被列入值班名单中,其他人放假,军人就要值守在最需要的地方。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军人的职责,名正言顺。这是他改成文职人员后,第一次休春节假期。就在他刚准备出发,衣服已经换好,正准备在手机上叫出租车时,突然一条短信石破天惊地出现在他手机屏幕上:接到短信的战友,十分钟后在医院会议室集合。这是命令,他看到短信那一刻身体一抖,下意识立正站好,就像在军人的队列里。命令就是命令,他从手机中退出打车软件,快速地下楼,向医院奔去。
命令终于下达,所有接到短信的战友,几个小时后在机场集合,奔赴抗疫前线。命令十万火急、刻不容缓,在机场专机前,他看到了几家军队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在朝着这里集结,一队队、一列列,所有人都穿着统一的作训服。抗疫前线就是医护人员牺牲奉献的地方,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人的身影。这是登机前院政委简短的动员。他站在队伍里热血贲张,就像一名随时准备冲锋的勇士。
来到抗疫前线,马不停蹄。培训,接管医院。当他穿上防护服走进病区的那一刻,他变成了战士,一个个倒下的病人,就是负伤的战友,身边就是炮火连天的阵地。防护服变成了战士冲锋陷阵时的盔甲。后背上有他的名字:某某医院,杜守方。父亲是名军人,虽早已离队,但军人的情愫却伴随了父亲大半辈子。他出生时,父亲刚从部队转业,希望他也能成为一名军人,守卫四方。于是便有了守方这个名字。后来他如愿地成为一名军医。
在重症监护室一张病床前,一位中年男人握住了他的手,虽然隔着手套,但仍能感受到中年男人的热情,病人气喘着说:“杜军医,看到战友们增援,我有希望了。”病人断续地告诉他,自己曾经是名军人,不料被疫情击倒了。病人颤颤地举起手在病床上向他敬礼,他立在床前给病人还礼。那一瞬,在他护目镜后面泪水模糊了双眼。
十多天后这位战友出院了,他们医护人员为出院的病人送行。昔日的战友,又举起了手向他们敬礼,所有人排成一列向他还礼。战友含着泪道:“我虽然看不清楚你们的模样,但我知道你们是我的战友。”一句话让所有送行的人泪目。
又一次,他见到一位大妈似乎要在病床上挣扎着坐起来,他忙扶住她,问她有什么需要。大妈半抬着手,泪水突然浸湿了眼睛,半晌,大妈哽着声音道:“杜军医,能让我摸一下你吗?”他怔了一下,小心地低下头,大妈的手颤颤地隔着防护服在他后脑勺温柔地抚摸了片刻。大妈说:“看到你就想起我的儿子,我儿子也是名军人,他是名战斗机飞行员。”大妈拭着自己的泪。他想起了等他回家过年的母亲,真想热热地叫声:“妈!”大妈拭了泪,瞬间又刚强起来:“我没告诉儿子我病了,他是军人,国家需要他,不能让他分心。”他向大妈敬礼,代替她的儿子。
几天后,大妈病危,他们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还是没能挽救回大妈的生命。在最后时刻,大妈的眼睛微微张开了一条缝,似乎不甘,又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他跪在大妈床前连叫了三声“妈”。这是他老家的习俗,呼叫亲人是为了留住亲人的魂。儿子不在,他替代了。
一批批病人转到医院,他们生命垂危,挣扎在死亡线上。当接诊的人员告诉这些病人,是由某某部队医院负责救护他们时,几乎所有的病人都露出微笑和放松的表情,这是他们对军人的信任和期待。
一个日夜又一个日夜的奋战,疫情终于在他们的手里和眼前退却了,他们胜利了。当专机接他们凯旋时,机场跑道边打开一条横幅:战友们接你们回家。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让所有人忍不住又一次模糊了视线。
终于回来了,刚到医院门前,他们便被一面面插在医院大门口两侧的军旗震撼了。军旗在风中猎猎飘扬,留守的全体人员列队欢迎他们,正中一条横幅上写着:热烈欢迎战友们凯旋。战友,这一声普通的称谓,此时,在他心里有如一团烈火,在心头燃烧。
(节选自《解放军报》2020年4月17日,有删改)
3.有人认为,小说的题目换成“战友”言简意赅,也更有韵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不同意这个说法。理由:①二虎长大后不愿吃苦,整日吊儿郎当,东摸西抢,屡经教育而不知悔改,可见品质低劣;②二虎加入便衣队,“接连立功”,是日本人忠实的走狗,尤其是“干脆利落”地出卖了救命恩人赵大爷,可见毫无良知;③二虎面对大妮的挽救、苦劝,始终执迷不悟,一心贪图富贵,可见不可救药。正因二虎的良知完全泯灭,让大妮仅存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所以大妮才不得已大义灭亲。
2.示例一:同意。①夫妻人各自都没能和初恋在一起,是婚姻中的遗憾。②二人几十年的婚姻质量并不高,算不上特别幸福美满。
示例二:不同意。①夫妻二人在婚姻中相安无事生活几十年,并不失败。②妻子多年始终耐心体贴对待丈夫,而秦皮断然戒了上瘾30年的酒,都展现了爱的力量,并不失败。③妻子和秦皮在知晓对方的初恋故事后,都选择理解和宽容,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珍贵品质。④最后夫妻二人重新找到爱情真谛,生活甜蜜,弥补了之前婚姻平淡的遗憾。
3.不同意。原因如下:①从情节安排看,小说描述“他”从脱下军装开始的“不习惯”到战“疫”以战士形象展现自我,并被病员视为战友,凯旋时受到战友欢迎,彰显的是永远的战友情;②从人物刻画看,小说描写的人物无论是父亲、中年病人,还是部队医院政委、“他”及战友大妈儿子,都曾经或正在承担着军人职责是名副其实的永远的战友。③从主题揭示看,小说借战“疫”故事,凸显在军队改革背景下,广大文职人员识大体顾大局,脱下了军装,但永葆军人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言近而旨远。④而以“战友”为题,仅仅交代了人物的彼此关系,远不及“永远是战友”来得肯定;以“战友”为题虽然基本切合小说情节,但远不及“永远是战友”的感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