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讲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7 09:0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12讲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理知识体系
背史论术语
(1)“光荣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政权,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2)在英国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
(3)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掌握实权,权力至高无上,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创新的开始。
自主学习
互动课堂
随堂训练
自主学习
一、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历史传统:13世纪设立议会,开始有限制王权的习惯。
(2)经济基础:17世纪初,英国________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3)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______,发展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
王权
2.历程
(1)内战阶段:1640~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进行了两次内战。
(2)独裁阶段: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后,________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
(3)复辟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4)“光荣革命”:_____年,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为英国国王。
3.意义: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克伦威尔
1688
[教材补缺] 中世纪以来英国的议会政治传统
(1)13世纪后半期,英国的议会制度开始萌芽。以后议会逐渐定型为上下两院。国王必须通过议会征收赋税,制定法律。
(2)等级代表制的封建君主政体对国王权力有所制约。在反对封建国王专制集权的斗争中,封建贵族、高级教士、城市商人等联合起来斗争,迫使国王坐下来,与他们商讨有关征税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使封建王权受到制约。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二、过程——渐进的民主改革
1.限制王权的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2)内容
①《________》: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②《__________》: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权力掌握在议会手里。
(3)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___________的法律基础。
权利法案
王位继承法
君主立宪制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
(1)历程
①“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
②“光荣革命”后,______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③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④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内容
①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②国王“________”,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3)影响:英国成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国家。
内阁
统而不治
[易错辨析] 
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虽然是虚君,但仍然有某些名义上的权力,如是国家的元首,有宣布媾和与开战、颁布法律、任命首相等权力,首相解散议会和进行议会选举都要经过国王同意。
3.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
(1)背景
①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②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以及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进行的积极斗争。
(2)内容
①降低城市与农村居民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
②取消“衰败选区”,减少小选区的选举名额,并将空出的席位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
(3)影响
①____________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②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工业资产阶级
[知识拓展]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代议制的发展完善相互推动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兴起,推动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英国代议制不断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完善,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议会中的“第三院”——内阁权力的膨胀
(1)表现:内阁取得了一部分立法权、立法提案权和财政权;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加强。
(2)影响:内阁被称为议会中的“第三院”,体现了19世纪末的政治发展趋向。19世纪70年代以后,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
三、意义
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加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涌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5.世界:为世界许多国家树立了民主政治的楷模,君主立宪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形式。
[教材补缺] 英国的文官制度
19世纪英国进行文官任用制度改革。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反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对官吏的任免制度进行改革。1870年6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文官制度的改革,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保证了一定的效率;文官不随内阁更迭而更换,有利于政策的连续性和政局的稳定,也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互动课堂
考点一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演变
(一)历史概念——“代议制”“责任内阁制”“内阁集体负责”“政党政治”
1.代议制
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
2.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3.内阁集体负责制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制度之一,而内阁集体负责制则是责任制内阁中使内阁(政府)团结一致面对国王、议会和人民的重要机制。内阁集体负责制加强了首相的政治权利和权力,因为它强调内阁制政府的集体特征而不强调内阁成员个人负责。
4.政党政治
(1)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组织国家政权的形式。
(2)政党政治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它起源于英国。早在“光荣革命”之前的1679年,英国议会内部就出现托利党和辉格党两大政治派别,到19世纪30年代产业革命以后,随着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了《选举改革法》之后,托利党演变为保守党,辉格党演变为自由党,由此才正式形成英国议会制的两党政治。
(二)史料探史——“光荣革命”的历史地位
史料一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①。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②,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③。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史料二 处死查理一世的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④,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⑤。
——摘编自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指什么?
(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的观点。
“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①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②避免了过度革命,保持了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连续性。
“光荣革命”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作用上,起到了革命的作用,同时也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反革命”指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结合①英国代议制确立的方式及其影响分析“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结合④英国“光荣革命”的妥协性来分析“革命”“反革命”的真正含义。
① “光荣革命”的遗产:和平和渐进的改革
② 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
③ 英国成为世界工业文明中心
④ “光荣革命”具有妥协性
⑤ 英国创造了近代宪政新体制
[系统认知]
“光荣革命”的历史地位
(1)反封建:“光荣革命”是英国长达几十年的国王与议会斗争的最终解决方式,消灭了“专制王权”,为和谐政局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2)法治建设:“光荣革命”也是一场法治革命,为英国现代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3)宗教革命:“光荣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新教彻底战胜天主教的宗教革命。
(4)妥协与渐进:“光荣革命”实现了两种对立因素相互兼容的历史运行模式,确定了英国开始走一条和平、渐进的发展道路,奠定了英国和平变革模式的历史基础,促使英国政局长期和谐稳定发展。
(三)史料探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史料一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摘编自《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①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②
1641年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③
1679年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④
1689年 《权利法案》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⑤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⑥
史料二'“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⑦。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探究] 据史料一、二,归纳近代英国宪政确立过程展现的特点。
答案: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史料一汇总了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和发展的过程。①②③④说明在1689年《权利法案》制定前,宪法性文件已经开始限制王权。⑤⑥主要说明了王权进一步受到宪法性文件的限制,议会主权取代了君主专制,法治取代人治。
史料二反映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君主立宪制亟待改革与完善。⑦说明了英国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结合史料一、二所获取的信息从时间的长度和权力转移上分析。
[系统认知]
1.责任制内阁的特点
(1)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2)组阁: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
(3)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
(4)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
2.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①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的特点。
②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性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③创新性: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2)趋势
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②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四)家国情怀——“妥协”在英国政治中的作用
(1)渐进——妥协是英国政治发展最典型的模式之一。1215年的《大宪章》、1258年的《牛津条例》和1688年的“光荣革命”,都可被视为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妥协。
(2)英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发展常常是借助政治妥协得以实现的。斗争与妥协使英国专制君主制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使议会从一个权力较小的封建等级会议,转变为国家的权力中心,使英国的政治文明缓慢但稳定而有序地向前发展。
(3)妥协是现代民主制度内生的一种常见现象,现代民主社会需要的是一颗对待妥协的平常心,对中国亦然。
考点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影响
(一)读图明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①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的混合体。国王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③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④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二)纵引横联——从创新角度认识英国社会的变革
1.“革命”创新:“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
2.“政治”创新: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政党政治,率先完成了政治的近代化。
3.“技术”创新:最早爆发了工业革命,发明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火车等,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科学”创新: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和达尔文进化论推动了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归纳总结——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影响
项目 内容 影响
政治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维护了政局的稳定
经济 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障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对外 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中期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扩大了对外殖民扩张
文化 相对宽松的环境推动科技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等 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随堂训练
1.[2022·新高考北京卷,12]英国议会最初由封建教俗贵族组成,旨在协助国王解决财政困难。1265年骑士和城市市民代表首次参加议会,并于1341年起单独议事,最终组成议会下院。通过议会,国王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金钱和人力的支持,而议会亦可向国王提出请愿。关于中世纪英国议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王可不经议会同意而加征新税
B.下院形成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
C.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
D.贵族通过议会掌握了国家行政权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国议会下院由骑士和城市市民组成,单独议事,一定程度上支持国王,即城市市民是国王联合的重要对象,故选C项;14世纪,议会取得批准征税、进行立法等重要权力,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增加新税,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排除B项;英国下议院的成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议会,而且当时的贵族议会并未掌握国家行政权,排除D项。
2.[2020·浙江7月,17]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答案:B
解析:根据“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可知,这个“选择”指的是光荣革命。英国的光荣革命结束了国王专制,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英国结束了国王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并没有推翻君主制度,排除A项;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不是民主共和制,排除C项;光荣革命否定的是王权高于议会权力,而不是教会高于国家,排除D项。
3.[2019·北京卷]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  )
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
答案:B
解析:材料所示,英国工党政府将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其提出的谴责动议视为不信任案,根据英国的政治体制,工党政府可以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故B项正确。
4.[2019·天津卷]“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答案:D
解析:英国在“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仍存在议会席位买卖、贿选行为,说明英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D项正确。最高权力归属与议会席位买卖、贿选行为无关,A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前,英国还没有推行普选权,B项错误;“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C项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