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37讲 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自主学习
互动课堂
随堂训练
理知识体系
背史论术语
(1)国民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和农村问题的重要性。
(2)井冈山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3)延安时期,毛泽东系统地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思想得到新的发展。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它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7)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
自主学习
一、毛泽东思想
1.历史条件
(1)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2)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3)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4)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5)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形成与发展
阶段 时间 著作 内容
萌芽 国民 革命 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提出坚持________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形成 土地 革命 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无产阶级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成熟 抗日 战争 时期 《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发展 解放 战争 时期 《论人民民主专政》 (1)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
(2)提出__________的思想
新中 国成 立后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人民民主专政
3.地位与影响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教材补缺]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理论: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创立人民民主专政、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等。
(3)毛泽东思想还包括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方面。
[图示明史] 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及特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基之作——邓小平理论
1.形成
(1)
1978年12月,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2)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过程
阶段 时间 内容
明确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系统概括 1987年中共十三大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走向成熟 1992年“南方谈话”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
形成体系 1992年中共十四大 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终形成 1997年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
3.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教材补缺]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
(4)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5)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7)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10)国家统一:“一国两制”。
(1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世纪之交,中国的___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
(2)提出:2000年春。
(3)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______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意义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
②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改革开放
生产力
2.科学发展观
(1)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________,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地位
①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________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②2007年,在__________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2012年,在________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
怎样发展
中共十七大
中共十八大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内容
①回答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等基本问题。
②总体布局: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________、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____________、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
(2)确立: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地位: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_______________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互动课堂
考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历史概念——“《论十大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论十大关系》
(1)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2)内容:报告在总结新中国经济建设经验和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十大关系,提出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意义: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二)史料探史——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解读] 史料一认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必然选择,强调了军队和根据地建设在革命中的重要性。
史料二 为了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维护革命的三民主义,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从1939年下半年,共产党人连续发表一系列文章,阐明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其中主要有1940年2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解读] 史料二中中国共产党“阐明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张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着眼于“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
史料三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解读] 史料三表明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叙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探究]
(1)史料一体现毛泽东的什么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意义?
(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时代背景。
答案:思想:以农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意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答案: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调整对内政策。
[系统认知]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2)影响
①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②在中国思想史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③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三)史料探史——邓小平理论
史料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探究] 据史料,概括邓小平提出的观点。结合所学,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答案:观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从本本出发”,机械照搬马克思主义,认为这将会导致“亡党亡国”。影响: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读] 史料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主张。本段史料的第一句话表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枷锁对全党的束缚,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系统认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②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③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
④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成果。
⑤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重要意义
①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②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随堂训练
1.[2021·全国乙卷]1934年,毛泽东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当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意在( )
A.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B.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
答案:A
解析:1934年是国共两党对峙时期,此时毛泽东强调改进工作方法是动员群众拥护共产党,从而参加革命战争,故选A;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已经说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排除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以后,1927年随着国民革命的失败已经不复存在,排除C;1934年是局部抗战时期,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间的阶级矛盾,因此他并不是在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抗战,排除D。
2.[2019·全国卷Ⅰ]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毛泽东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而俄国的资产阶级则是革命的对象,其意在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不同于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俄两国革命具有不同的性质,没有涉及借鉴俄国革命经验的信息,A项错误;毛泽东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革命性,意在阐释资产阶级是中国共产党争取的对象,并不是要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党的右倾错误,D项错误。
3.[2019·全国卷Ⅲ]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答案:D
解析: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华》载文认为,只要是“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都知道“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体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思考中国经济性质问题,故选D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众普遍关注经济理论问题,故C项错误。
4.[2019·天津卷]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封建土地所有制已被废除或即将被废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分散的农业、手工业经济仍然存在。由所学可知,该现象发生在解放区土地改革开始后,新中国建立之前。据此可知,该会议应该是1949年春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故选B项。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共八大召开时,封建土地所有制已经被废除,故C、D两项排除。
5.[2018·海南卷]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答案:B
解析: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故A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故B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