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单元检测 (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单元检测 (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01 20:27:51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单元检测 (基础卷)
一、单选题
(2022高三上·浙江月考)下表为某机构设定的四种情景下土地利用的模拟条件。下图为某地2030年两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情况。完成下列小题。
情景类型 土地利用的模拟条件
Ⅰ自然发展 根据历史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进行模拟
Ⅱ经济发展 根据区域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发展政策进行分析预测
Ⅲ生态保护 严格控制耕地以及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加强对林地、草地、湿地和水源等的保护
Ⅳ可持续发展 追求整体效益,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土地的利用需求
1.该地可能位于(  )
A.内蒙古 B.新疆 C.浙江 D.广西
2.乙种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类型属于(  )
A.自然发展 B.经济发展 C.生态保护 D.可持续发展
【答案】1.B
2.C
【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生态文明及其建设
【解析】【点评】一、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
二、生态保护情境下,我国主要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植树造林等措施,所以耕地面积会较小,草地林地以及水域面积会相应扩大。
1.结合材料,根据该机构模拟的该地土地利用情况,研究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草地、冰川等,由此可知该地可能位于新疆。内蒙古、浙江和广西三省区土地利用类型均不全。选B。
2.根据题干信息,四种情景类型比较,自然发展情景下,保持历史土地利用变化趋势,2030年与2020年比较,应该变化不大;经济发展情景下,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发展,人造地表会增加;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用地规模扩大,裸地等面积缩小;可持续发展情景介于经济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之间。根据图示可知,乙种土地利用变化草地、湿地、水体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扩大,耕地和裸地面积减小,所以应该为生态保护情境下的土地利用变化。选C。
(2022高三上·上蔡月考) 2021年10月12日中国宣布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把发展控制在最低限度,多以保护、教育、观察为主,让其中的自然与人文保持原貌。在2018年进行国家公园试点时,北京长城、香格里拉、钱江源、南山等试点单位并未入选。国家公园建设的同时,也面临着公园与社区居民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自然保护理念的不一致,野生动物袭击人类和牲畜,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居民与国家公园管委会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引发的冲突等问题。高度重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行稳致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  )
A.生态保护 B.发展旅游 C.游憩休闲 D.文化传播
4.北京长城、香格里拉等试点单位最终无缘名单最可能是(  )
A.自然景观单一 B.文化内涵浅薄
C.人类活动频繁 D.服务功能丧失
5.针对国家公园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下列措施能有效缓解的是(  )
①坚持生态优先,杜绝开发,把中国特色国家公园建设成为世代传承的无价遗产
②生态保护与民生共赢,以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和改善民生为要务
③建立健全国家公园安全预警机制,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④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国家公园管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3.A
4.C
5.D
【知识点】生态文明及其建设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根据题干国家公园“ 以保护、教育、观察为主,让其中的自然与人文保持原貌 ”可知,首要功能就是生态保护。降低发展程度。国家公园控制发展,尽量保持其原貌,说明人类活动干预较少的,才能入选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建设的措施主要从问题来有针对性作答即可。
3.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生态保护,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提供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开放程度,游憩观赏区建设,不能影响生态保护这一首要功能。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4.国家公园以原生态保护为主,把发展控制在最低限度,多以保护、教育、观察为主,让其中的自然与人文保持原貌,香格里拉、长城这种开发彻底,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最终无缘名单。C正确。北京长城、香格里拉等试点单位自然景观较多、文化内涵丰富、服务功能没有丧失,ABD错误。故答案为:C。
5.国家公园把发展控制在最低限度,不是杜绝开发,故①错;建设国家公园,既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生态产品;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原住民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让生态保护者不吃亏、有获得感,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统一,②正确;基于生命至上原则,国家公园应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使用摄像机、卫星影像等设备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通过安全预警系统传播信息给居民,降低动物可能造成的生命财产伤害,③正确;从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入手,让社区居民得到组织引领,广泛参与到国家公园的管理中来,才能最大限制度发挥原住民”主人翁意识”,④正确。D正确。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上·南阳月考)发展绿色食品,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绿色食品是指(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7.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答案】6.D
7.B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解析】【点评】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为了和一般的普通食品区别开,绿色食品有统一的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特定图形。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间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
6.绿色食品是指环保、无公害的食品,故不是指绿色植物的食品,故D项正确。不一定是绿颜色、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经济附加值不一定高,故答案为:D。
7.“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是为了减少木材的使用,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其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故答案为:B。
(2022高三上·河北月考)生态系统格局是指能够反映各类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以及自身空间分布规律的地理空间单元的分布配置情况。下表示意1995~2018年安徽省在各驱动力作用下生态系统各类型的面积变化及各驱动力贡献率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驱动力/类型 城镇化 农业开发和农村建设 工业和矿山开发 生态环境修复与改善
生态系统类型变化面积/km2 农田 1934.54 —— 536.85 1188.98
森林 87.95 1227.74 90.63 ——
草地 22.01 244.29 52.5 ——
湿地 34.96 461.74 12.01 ——
城市用地 —— 2.87 0.5 7.09
农村居民点 187.86 —— 34 68.64
工矿用地 11,06 1.54 —— 2.68
其他 —— 0.18 0.43 0.49
总计 2278.38 1938.36 726.92 1267.88
贡献率/% 36.68 32.21 11.70 20.41
8.1995~2018年,安徽省生态系统变化的首要驱动力是(  )
A.农村建设 B.城镇化 C.矿山开发 D.生态修复
9.对安徽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变化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用地类型是(  )
A.城市用地 B.森林 C.工矿用地 D.农田
【答案】8.B
9.D
【知识点】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解析】【点评】生态环境类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激发了生态问题的产生。
  不利因素
自然
原因 气候 气候干旱,风力大,蕴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危险;水土流失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地形 丘陵、山地陡坡随意开垦,易导致水土流失;地势低洼区,地下水位高,易盐渍化
土壤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易水土流失
水文 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
植被 热带雨林区营养物质集中在生物体内,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干旱区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人为
原因 人口 人口增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大,各种工程设施建设破坏生态环境
工业 矿产资源丰富区,开矿、冶炼等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结构 农业结构单一,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不遵循自然规律,土地退化
能源消
费结构 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引起生态问题;能源富集区,能源开采及开发过程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8.读表可知,1995~2018年,大量农田和部分森林、草地、湿地、农村居民点转化为城市用地,城镇化对安徽省生态系统变化的总体贡献率达到36.68%,是首要驱动力。B正确,农村建设、矿山开发、生态修复分别占32.21%、11.70%、20.41%,ACD错误。故答案为:B。
9.据材料和表中信息可知,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主要与农田有关,说明在农业和生态空间的布局协调过程中,山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对安徽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变化起到重要支撑作用。D正确,城市用地、工矿用地对生态环境修复与改善作用小,AC错误,森林对生态环境修复与改善作用没有体现,B错误。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下·清远期末)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的安吉县,境内金属与非金属矿藏有42种。自20世纪80年代起,安吉县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并发展矿产品粗加工工业,短短20年内造成了山秃、气浊、水浑恶劣的局面。从1998年开始,安吉县整治污染企业和矿山,走上生态立县之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造成安吉县山秃、气浊、水浑恶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发展过快
B.农业发展过程中过度开垦荒地
C.气候变化导致严重的荒漠化
D.矿产开发过程中环保措施执行不力
11.安吉县走上生态立县之路的最终目的是(  )
A.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 B.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C.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 D.资源优势转经济优势
【答案】10.D
11.C
【知识点】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
【解析】【点评】土地资源退化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
概念 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10.从材料中不难发现,安吉县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并发展矿产品粗加工工业,从而导致题干所述状况的出现,与其矿产开发过程中环保措施执行不力或没有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有关,D选项正确,城市化发展过快主要影响城区环境,A错误;农业发展过程中过度开垦荒地主要造成生态破坏,不是环境污染,B错误;气候变化导致严重的荒漠化是生态问题,C错误。故答案为:D。
11.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目的,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下·太原期中)褐马鸡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属于世界濒危鸟类。目前仅分布于山西、河北、北京和陕西的山地森林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褐马鸡在我国的分布说明自然资源具有(  )
A.多用性 B.社会性 C.整体性 D.地域性
13.拯救褐马鸡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建自然保护区 B.减少天敌数量
C.扩大分布范围 D.保护山地森林
【答案】12.D
13.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解析】【点评】褐马鸡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体高约60厘米,体长1-1.2米,体重5千克,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尾巴高高竖起。翅短,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褐马鸡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仅见于中国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1987年调查野生种群仅有数百只,根据2009年文献报道,中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17900左右。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2.考查自然资源的特点,从属性来看,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结合材料,褐马鸡目前仅分布于山西、河北、北京和陕西的山地森林中,说明其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说明自然资源具有地域性,D正确,整体性是指各个自然资源要素有不同程度的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多用性是指大部分自然资源有多种用途;社会性体现在对自然资源的认识、评价、利用等方面,因此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因此保护金丝猴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与建立自然保护区相比,减少天敌数量、扩大分布范围 和保护山地森林三个措施效果没有建立自然保护区突出,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2高二下·清远期末)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是欧洲重要的国际性河流,为沿岸人们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兼有航运功能,同时接纳沿岸生产、生活污水排放。20世纪30~40年代开始莱茵河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20世纪50~60年代莱茵河污染加剧;20世纪50~60年代,沿岸国家通过谈判签署治污公约。20世纪70年代后,各国投资治理,20世纪80~90年代莱茵河生态恢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20世纪30~60年代莱茵河的污染物主要来自(  )
A.农业生产 B.生活排污 C.工业生产 D.城市径流
15.莱茵河污染物转移会威胁下游地区的(  )
A.交通安全 B.生态安全 C.科技安全 D.国防安全
16.莱茵河水污染防治成功得益于(  )
A.国际合作 B.交通 C.产业转型 D.社会关注
【答案】14.C
15.B
16.A
【知识点】水污染及其成因;资源、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解析】【点评】不同类型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危害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含义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对人畜造成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
海洋水体: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害 ①水体中植物死亡;
②鱼类死亡;
③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 ①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
③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④石油氧化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特别提示] 赤潮是海洋中一种或多种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迅速增殖或聚集,引起一定海域范围在一段时间内变色的生态自然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它发生的条件有:纬度较低,水温高;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静水环境。
14.早期莱茵河流域工业发达,且以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为主,所以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
15.莱茵河上游的污染物随水流向下游转移,污染下游河水,威胁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B选项正确。水污染威胁不到交通安全、科技安全、国防安全,ACD错误。故答案为:B。
16.莱茵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流经多个国家,上游河水污染会影响下游所有国家的沿岸地区,所以其水污染的防治必须多国合作方能生效,A选项正确。交通、产业转型、社会关注均不如国际合作防治水污染的效果好,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二下·辽宁月考)冬奥会闭幕,挪威位列奖牌榜第一。作为北欧的发达国家,在冰雪运动以外被人讨论最多的还是其位居全球第一的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挪威的电动汽车主要进口自美国、德国、日韩的几家汽车公司。下图为挪威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挪威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因有(  )
①挪威为发达国家,电动汽车产业基础好②临近北海石油资源丰富但国内油价高
③水能资源丰富,电价低廉 ④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巨大的优惠政策
⑤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气候 ⑥国民环保意识强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18.挪威被称为欧洲的“绿色电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欧洲占主体的清洁能源类型与挪威相同,但是储量少
B.欧洲清洁能源过剩时,挪威政府进口欧洲能源用于储存
C.挪威依托石油资源向欧洲供能
D.挪威位于大西洋的生长边界,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17.C
18.A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资源、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欧洲
【解析】【点评】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避免灾害的发生,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减缓和适应措施。包括减少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提高对全球变暖的适应能力等。具体措施有优化能源结构、优化消费结构、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优化低碳经济建设机制、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等。为进一步减少碳排放,多国的汽车产业将由燃油车生产转向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生产。
17.挪威虽为北欧的发达国家,但“电动汽车主要进口自美国、德国、日韩的几家汽车公司”,说明其电动汽车产业基础不好,①错;挪威临近北海石油资源丰富,但挪威自然资源都是被政府控制,为保护环境,国内油价高,促进了电动车的推广,②正确;挪威的清洁能源技术先进,挪威电力98%都是来自清洁无污染的风力与水力发电,电价低廉,③正确;挪威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支持和扶持,要远早于其他国家,从1991年就开始对电动汽车进行免税或补贴,加强充电网络建设与改造升级,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④正确;挪威市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电动车的续航里程长,⑤正确;挪威人民长久以来形成的环保观念,是挪威能够普及电动汽车的最基本因素,⑥正确。由以上可知,②③④⑤⑥组合正确,故答案为:C。
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占主体的清洁能源类型是水电,欧洲地形多平原,水流平缓,大部分国家水力发电不足,储量少。挪威地形多山地,水电充足,被称为“绿色电池”,A正确;欧洲大部分国家能源短缺,一般不存在清洁能源过剩问题,B错误;石油资源不属于清洁能源,不会因为依托石油资源而被称为“绿色电池”,C错误;挪威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活动不活跃,地热资源不丰富,D错误。故答案为:A。
二、图文分析题
19.(2022高二下·佛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人类活动需求与水、能源、粮食资源供给矛盾突出,面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问题。该区域产水、固碳和粮食生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某学者基于这种差异绘制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格局图,根据“水—能源—粮食”综合生态系统服务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生态源地、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建设区等(如图),以便研究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模式,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1)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水—能源—粮食”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
(2)指出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两个地级市名称,并说明其原因。
(3)为解决生态建设区生态服务价值低的问题,请提出合理性建议。
【答案】(1)人口密度大(或人口增长快),水、能源、粮食需求量大;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能源消耗大;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生产量降低。
(2)江门市和肇庆市;原因:生态源地面积大,多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基础条件好;林地较多,植被覆盖率高,固碳服务和水土保持服务强;耕地面积较多,粮食生产量较高。
(3)加强能源、粮食等资源调入;建设公园、绿地等生态基础设施;限制城镇建设用地占用生态空间,避免城镇用地(或不透水面)无限制增长。
【知识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修复;生态文明及其建设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人类活动需求与水、能源、粮食资源供给矛盾突出”可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活力强,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能源消耗大;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密度较大,对水、能源、粮食资源需求量大;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占用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降低,导致人类活动需求与水、能源、粮食资源供给矛盾突出。
(2)结合材料:“根据“水-能源-粮食”综合生态系统服务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生态源地、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建设区等”,可知综合生态系统服务等级高,也就是划分为生态源地占比大的城市,结合图可知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两个地级市为江门市和肇庆市。结合图可知生态源地林地占比面积高达83.77%,林地较多,植被覆盖率高,固碳放氧能力强,水土保持能力强;两城市多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好;耕地面积较多,粮食生产力强。
(3)结合图可知:生态建设区林地面积占比明显小于生态服务价值高的生态源地区,耕地、不透水面的面积明显高于生态服务价值高的生态源地区,所以应建设公园、绿地等生态基础设施,使其发挥生态效益,提高生态服务价值;加强能源、粮食等资源调入,避免将林地变为耕地;限制城镇建设用地占用生态空间,避免不透水面无限制增长。
【点评】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导致研究区能源消耗加剧、用水需求紧迫、耕地面积减少,人类活动需求与水、能源、粮食资源供给矛盾突出,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问题,急需对其开展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原本是京外的皇家园林。清末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冬春季节,西伯利亚寒风长驱直入,推动内蒙古浑善达克等沙地沙漠南侵,风沙紧逼北京城。塞罕坝冬长夏短,夏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多大风,气候具有过渡性。
1962年,我国设立塞罕坝林场。林场兴建之初,种树的主要目的是伐木取材,提供木材产品,现在种树的主要目的是增林扩绿、提供生态产品。得益于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立体化火灾预防、监测和扑救体系,塞罕坝林场设立至今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近年来,针对各地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大量绿化苗木,塞罕坝林场建设了5 000多公顷绿化苗木基地,培植1 800余万株多品种、多规格的苗木,成为绿色“聚宝盆”。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位置。
(1)从气候过渡性方面描述塞罕坝地理位置特征。
(2)指出塞罕坝人工育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3)简述塞罕坝万里林场生态治理的经验。
(4)为塞罕坝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塞罕坝地处我国暖温带向中温带、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向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
(2)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较大,气候条件较差;长期植被破坏,沙漠化加剧;土壤较贫瘠,含水量较低;地处山地向高原的过渡地带,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3)加强防火、防虫的监测工作;以生态育林为主,减少木材采伐量;通过发展绿化苗木产业既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提高了环境效益。
(4)综合利用林场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在开发的同时,继续加强火灾防治工作。
【知识点】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解析】【分析】(1)结合塞罕坝的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可知,从气候方面,塞罕坝是我国暖温带向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向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
(2) 塞罕坝人工育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育林需要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也要考虑林木外运条件。塞罕坝是高原山地地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条件较差;沙漠化加剧;土壤较贫瘠,含水量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说明。
(3) 塞罕坝万里林场生态治理的经验,主要从育林检测、育林类型等方面考虑。塞罕坝万里林场生态治理的经验主要是加强监测、以生态育林为主;通过绿化苗木产业既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提高了环境效益。
(4) 塞罕坝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应该从生态环境保护、防火、发展旅游等方面考虑。塞罕坝进一步发展要贯彻生态环保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在开发的同时,继续加强火灾防治工作。
【点评】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对应的含义如下: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区域经济合作,澜沧江位于中国境内,是湄公河的上游河段。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也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性大河。澜沧江的河床落差达4 600米,其干流水能蕴藏量约为2 700万千瓦,极具开发潜力。按照规划,从2001年开始,中国将继续在澜沧江上修建六座大型水电站,形成八座梯级水电站的系列开发群体,总装机容量可达1 555万千瓦。
材料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示意图。
(1)澜沧江水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若在该河上修建大型水库,其综合效益有哪些
(2)澜沧江河段在开发水能资源时,应注意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分析该河在回归线以北和以南的流域范围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地形分析)
(4)湄公河下游栽培有世界著名的“浮稻”(该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浮),浮稻反映了该河的水文特点是什么 这种特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案】(1)原因:流域内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地形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效益:改善航运条件;增加梯级发电能力;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2)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3)回归线以北因流经高山峡谷之中,山高坡陡,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范围狭窄;回归线以南因地势平坦、开阔,汇入支流较多,所以流域范围较宽阔。
(4)河流水位和流量随季节变化大。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资源、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解析】【分析】(1)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方面进行分析,澜沧江流经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多,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流域内落差大,故其水能资源丰富;大型水库的修建的综合效益,可对径流进行调节,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方面分析,故在澜沧江上修建大型水库可以改善航运条件;增加梯级发电能力;减轻下游洪涝灾害等。
(2)澜沧江位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流经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如果开发利用不当会导致水土流失;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平衡易被破坏。
(3)由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北部(北回归线以北)流经地区山高谷深,受地形影响,流域面积狭小;(北回归线以南)南部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流域面积广阔,这与地形有密切的联系。
(4)河流是水文特征,主要受区域的降水影响,湄公河下游地区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水文和流量随季节变化大。
【点评】流域治理与开发的分析模式
由于各个河流流域的地理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流域治理与开发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但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体上是相同的。
(1)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
(2)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内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进行评价,找出影响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3)根据优势条件确定流域(或某一河段)发展的方向及其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制约因素因地制宜探寻治理的对策。
1 / 1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单元检测 (基础卷)
一、单选题
(2022高三上·浙江月考)下表为某机构设定的四种情景下土地利用的模拟条件。下图为某地2030年两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情况。完成下列小题。
情景类型 土地利用的模拟条件
Ⅰ自然发展 根据历史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进行模拟
Ⅱ经济发展 根据区域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发展政策进行分析预测
Ⅲ生态保护 严格控制耕地以及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加强对林地、草地、湿地和水源等的保护
Ⅳ可持续发展 追求整体效益,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土地的利用需求
1.该地可能位于(  )
A.内蒙古 B.新疆 C.浙江 D.广西
2.乙种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类型属于(  )
A.自然发展 B.经济发展 C.生态保护 D.可持续发展
(2022高三上·上蔡月考) 2021年10月12日中国宣布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把发展控制在最低限度,多以保护、教育、观察为主,让其中的自然与人文保持原貌。在2018年进行国家公园试点时,北京长城、香格里拉、钱江源、南山等试点单位并未入选。国家公园建设的同时,也面临着公园与社区居民经济地位的不平等、自然保护理念的不一致,野生动物袭击人类和牲畜,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居民与国家公园管委会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引发的冲突等问题。高度重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行稳致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  )
A.生态保护 B.发展旅游 C.游憩休闲 D.文化传播
4.北京长城、香格里拉等试点单位最终无缘名单最可能是(  )
A.自然景观单一 B.文化内涵浅薄
C.人类活动频繁 D.服务功能丧失
5.针对国家公园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下列措施能有效缓解的是(  )
①坚持生态优先,杜绝开发,把中国特色国家公园建设成为世代传承的无价遗产
②生态保护与民生共赢,以提升社区居民获得感和改善民生为要务
③建立健全国家公园安全预警机制,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④完善乡村治理体系,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国家公园管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高二上·南阳月考)发展绿色食品,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绿色食品是指(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7.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2022高三上·河北月考)生态系统格局是指能够反映各类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以及自身空间分布规律的地理空间单元的分布配置情况。下表示意1995~2018年安徽省在各驱动力作用下生态系统各类型的面积变化及各驱动力贡献率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驱动力/类型 城镇化 农业开发和农村建设 工业和矿山开发 生态环境修复与改善
生态系统类型变化面积/km2 农田 1934.54 —— 536.85 1188.98
森林 87.95 1227.74 90.63 ——
草地 22.01 244.29 52.5 ——
湿地 34.96 461.74 12.01 ——
城市用地 —— 2.87 0.5 7.09
农村居民点 187.86 —— 34 68.64
工矿用地 11,06 1.54 —— 2.68
其他 —— 0.18 0.43 0.49
总计 2278.38 1938.36 726.92 1267.88
贡献率/% 36.68 32.21 11.70 20.41
8.1995~2018年,安徽省生态系统变化的首要驱动力是(  )
A.农村建设 B.城镇化 C.矿山开发 D.生态修复
9.对安徽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变化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用地类型是(  )
A.城市用地 B.森林 C.工矿用地 D.农田
(2022高二下·清远期末)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的安吉县,境内金属与非金属矿藏有42种。自20世纪80年代起,安吉县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并发展矿产品粗加工工业,短短20年内造成了山秃、气浊、水浑恶劣的局面。从1998年开始,安吉县整治污染企业和矿山,走上生态立县之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造成安吉县山秃、气浊、水浑恶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发展过快
B.农业发展过程中过度开垦荒地
C.气候变化导致严重的荒漠化
D.矿产开发过程中环保措施执行不力
11.安吉县走上生态立县之路的最终目的是(  )
A.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 B.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C.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 D.资源优势转经济优势
(2022高二下·太原期中)褐马鸡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属于世界濒危鸟类。目前仅分布于山西、河北、北京和陕西的山地森林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褐马鸡在我国的分布说明自然资源具有(  )
A.多用性 B.社会性 C.整体性 D.地域性
13.拯救褐马鸡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建自然保护区 B.减少天敌数量
C.扩大分布范围 D.保护山地森林
(2022高二下·清远期末)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是欧洲重要的国际性河流,为沿岸人们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兼有航运功能,同时接纳沿岸生产、生活污水排放。20世纪30~40年代开始莱茵河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20世纪50~60年代莱茵河污染加剧;20世纪50~60年代,沿岸国家通过谈判签署治污公约。20世纪70年代后,各国投资治理,20世纪80~90年代莱茵河生态恢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20世纪30~60年代莱茵河的污染物主要来自(  )
A.农业生产 B.生活排污 C.工业生产 D.城市径流
15.莱茵河污染物转移会威胁下游地区的(  )
A.交通安全 B.生态安全 C.科技安全 D.国防安全
16.莱茵河水污染防治成功得益于(  )
A.国际合作 B.交通 C.产业转型 D.社会关注
(2022高二下·辽宁月考)冬奥会闭幕,挪威位列奖牌榜第一。作为北欧的发达国家,在冰雪运动以外被人讨论最多的还是其位居全球第一的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挪威的电动汽车主要进口自美国、德国、日韩的几家汽车公司。下图为挪威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挪威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因有(  )
①挪威为发达国家,电动汽车产业基础好②临近北海石油资源丰富但国内油价高
③水能资源丰富,电价低廉 ④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巨大的优惠政策
⑤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气候 ⑥国民环保意识强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18.挪威被称为欧洲的“绿色电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欧洲占主体的清洁能源类型与挪威相同,但是储量少
B.欧洲清洁能源过剩时,挪威政府进口欧洲能源用于储存
C.挪威依托石油资源向欧洲供能
D.挪威位于大西洋的生长边界,地热资源丰富
二、图文分析题
19.(2022高二下·佛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人类活动需求与水、能源、粮食资源供给矛盾突出,面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问题。该区域产水、固碳和粮食生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某学者基于这种差异绘制了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格局图,根据“水—能源—粮食”综合生态系统服务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生态源地、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建设区等(如图),以便研究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模式,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1)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水—能源—粮食”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
(2)指出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两个地级市名称,并说明其原因。
(3)为解决生态建设区生态服务价值低的问题,请提出合理性建议。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原本是京外的皇家园林。清末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冬春季节,西伯利亚寒风长驱直入,推动内蒙古浑善达克等沙地沙漠南侵,风沙紧逼北京城。塞罕坝冬长夏短,夏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多大风,气候具有过渡性。
1962年,我国设立塞罕坝林场。林场兴建之初,种树的主要目的是伐木取材,提供木材产品,现在种树的主要目的是增林扩绿、提供生态产品。得益于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立体化火灾预防、监测和扑救体系,塞罕坝林场设立至今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近年来,针对各地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大量绿化苗木,塞罕坝林场建设了5 000多公顷绿化苗木基地,培植1 800余万株多品种、多规格的苗木,成为绿色“聚宝盆”。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位置。
(1)从气候过渡性方面描述塞罕坝地理位置特征。
(2)指出塞罕坝人工育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3)简述塞罕坝万里林场生态治理的经验。
(4)为塞罕坝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区域经济合作,澜沧江位于中国境内,是湄公河的上游河段。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也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性大河。澜沧江的河床落差达4 600米,其干流水能蕴藏量约为2 700万千瓦,极具开发潜力。按照规划,从2001年开始,中国将继续在澜沧江上修建六座大型水电站,形成八座梯级水电站的系列开发群体,总装机容量可达1 555万千瓦。
材料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示意图。
(1)澜沧江水能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若在该河上修建大型水库,其综合效益有哪些
(2)澜沧江河段在开发水能资源时,应注意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分析该河在回归线以北和以南的流域范围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地形分析)
(4)湄公河下游栽培有世界著名的“浮稻”(该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浮),浮稻反映了该河的水文特点是什么 这种特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生态文明及其建设
【解析】【点评】一、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
二、生态保护情境下,我国主要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植树造林等措施,所以耕地面积会较小,草地林地以及水域面积会相应扩大。
1.结合材料,根据该机构模拟的该地土地利用情况,研究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草地、冰川等,由此可知该地可能位于新疆。内蒙古、浙江和广西三省区土地利用类型均不全。选B。
2.根据题干信息,四种情景类型比较,自然发展情景下,保持历史土地利用变化趋势,2030年与2020年比较,应该变化不大;经济发展情景下,城市建设用地快速发展,人造地表会增加;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用地规模扩大,裸地等面积缩小;可持续发展情景介于经济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之间。根据图示可知,乙种土地利用变化草地、湿地、水体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扩大,耕地和裸地面积减小,所以应该为生态保护情境下的土地利用变化。选C。
【答案】3.A
4.C
5.D
【知识点】生态文明及其建设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根据题干国家公园“ 以保护、教育、观察为主,让其中的自然与人文保持原貌 ”可知,首要功能就是生态保护。降低发展程度。国家公园控制发展,尽量保持其原貌,说明人类活动干预较少的,才能入选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建设的措施主要从问题来有针对性作答即可。
3.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生态保护,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提供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开放程度,游憩观赏区建设,不能影响生态保护这一首要功能。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4.国家公园以原生态保护为主,把发展控制在最低限度,多以保护、教育、观察为主,让其中的自然与人文保持原貌,香格里拉、长城这种开发彻底,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方,最终无缘名单。C正确。北京长城、香格里拉等试点单位自然景观较多、文化内涵丰富、服务功能没有丧失,ABD错误。故答案为:C。
5.国家公园把发展控制在最低限度,不是杜绝开发,故①错;建设国家公园,既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生态产品;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原住民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让生态保护者不吃亏、有获得感,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统一,②正确;基于生命至上原则,国家公园应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使用摄像机、卫星影像等设备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通过安全预警系统传播信息给居民,降低动物可能造成的生命财产伤害,③正确;从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入手,让社区居民得到组织引领,广泛参与到国家公园的管理中来,才能最大限制度发挥原住民”主人翁意识”,④正确。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6.D
7.B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解析】【点评】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为了和一般的普通食品区别开,绿色食品有统一的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特定图形。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由三部分构成: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间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标志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安全。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
6.绿色食品是指环保、无公害的食品,故不是指绿色植物的食品,故D项正确。不一定是绿颜色、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经济附加值不一定高,故答案为:D。
7.“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是为了减少木材的使用,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其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故答案为:B。
【答案】8.B
9.D
【知识点】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解析】【点评】生态环境类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激发了生态问题的产生。
  不利因素
自然
原因 气候 气候干旱,风力大,蕴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危险;水土流失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地形 丘陵、山地陡坡随意开垦,易导致水土流失;地势低洼区,地下水位高,易盐渍化
土壤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易水土流失
水文 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
植被 热带雨林区营养物质集中在生物体内,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干旱区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人为
原因 人口 人口增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大,各种工程设施建设破坏生态环境
工业 矿产资源丰富区,开矿、冶炼等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结构 农业结构单一,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不遵循自然规律,土地退化
能源消
费结构 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引起生态问题;能源富集区,能源开采及开发过程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8.读表可知,1995~2018年,大量农田和部分森林、草地、湿地、农村居民点转化为城市用地,城镇化对安徽省生态系统变化的总体贡献率达到36.68%,是首要驱动力。B正确,农村建设、矿山开发、生态修复分别占32.21%、11.70%、20.41%,ACD错误。故答案为:B。
9.据材料和表中信息可知,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主要与农田有关,说明在农业和生态空间的布局协调过程中,山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对安徽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变化起到重要支撑作用。D正确,城市用地、工矿用地对生态环境修复与改善作用小,AC错误,森林对生态环境修复与改善作用没有体现,B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0.D
11.C
【知识点】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中国区域生态环境及其防治途径
【解析】【点评】土地资源退化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
概念 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10.从材料中不难发现,安吉县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并发展矿产品粗加工工业,从而导致题干所述状况的出现,与其矿产开发过程中环保措施执行不力或没有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有关,D选项正确,城市化发展过快主要影响城区环境,A错误;农业发展过程中过度开垦荒地主要造成生态破坏,不是环境污染,B错误;气候变化导致严重的荒漠化是生态问题,C错误。故答案为:D。
11.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目的,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12.D
13.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解析】【点评】褐马鸡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体高约60厘米,体长1-1.2米,体重5千克,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尾巴高高竖起。翅短,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褐马鸡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仅见于中国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1987年调查野生种群仅有数百只,根据2009年文献报道,中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17900左右。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2.考查自然资源的特点,从属性来看,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结合材料,褐马鸡目前仅分布于山西、河北、北京和陕西的山地森林中,说明其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说明自然资源具有地域性,D正确,整体性是指各个自然资源要素有不同程度的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多用性是指大部分自然资源有多种用途;社会性体现在对自然资源的认识、评价、利用等方面,因此ABC错误, 故答案为:D。
1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因此保护金丝猴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与建立自然保护区相比,减少天敌数量、扩大分布范围 和保护山地森林三个措施效果没有建立自然保护区突出,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4.C
15.B
16.A
【知识点】水污染及其成因;资源、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解析】【点评】不同类型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危害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含义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对人畜造成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
海洋水体: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危害 ①水体中植物死亡;
②鱼类死亡;
③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 ①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
③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④石油氧化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特别提示] 赤潮是海洋中一种或多种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迅速增殖或聚集,引起一定海域范围在一段时间内变色的生态自然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它发生的条件有:纬度较低,水温高;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静水环境。
14.早期莱茵河流域工业发达,且以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为主,所以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
15.莱茵河上游的污染物随水流向下游转移,污染下游河水,威胁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B选项正确。水污染威胁不到交通安全、科技安全、国防安全,ACD错误。故答案为:B。
16.莱茵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流经多个国家,上游河水污染会影响下游所有国家的沿岸地区,所以其水污染的防治必须多国合作方能生效,A选项正确。交通、产业转型、社会关注均不如国际合作防治水污染的效果好,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7.C
18.A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应对措施;资源、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欧洲
【解析】【点评】为应对全球变暖的不利影响,避免灾害的发生,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减缓和适应措施。包括减少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提高对全球变暖的适应能力等。具体措施有优化能源结构、优化消费结构、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优化低碳经济建设机制、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等。为进一步减少碳排放,多国的汽车产业将由燃油车生产转向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生产。
17.挪威虽为北欧的发达国家,但“电动汽车主要进口自美国、德国、日韩的几家汽车公司”,说明其电动汽车产业基础不好,①错;挪威临近北海石油资源丰富,但挪威自然资源都是被政府控制,为保护环境,国内油价高,促进了电动车的推广,②正确;挪威的清洁能源技术先进,挪威电力98%都是来自清洁无污染的风力与水力发电,电价低廉,③正确;挪威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支持和扶持,要远早于其他国家,从1991年就开始对电动汽车进行免税或补贴,加强充电网络建设与改造升级,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④正确;挪威市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电动车的续航里程长,⑤正确;挪威人民长久以来形成的环保观念,是挪威能够普及电动汽车的最基本因素,⑥正确。由以上可知,②③④⑤⑥组合正确,故答案为:C。
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占主体的清洁能源类型是水电,欧洲地形多平原,水流平缓,大部分国家水力发电不足,储量少。挪威地形多山地,水电充足,被称为“绿色电池”,A正确;欧洲大部分国家能源短缺,一般不存在清洁能源过剩问题,B错误;石油资源不属于清洁能源,不会因为依托石油资源而被称为“绿色电池”,C错误;挪威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活动不活跃,地热资源不丰富,D错误。故答案为:A。
19.【答案】(1)人口密度大(或人口增长快),水、能源、粮食需求量大;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能源消耗大;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生产量降低。
(2)江门市和肇庆市;原因:生态源地面积大,多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基础条件好;林地较多,植被覆盖率高,固碳服务和水土保持服务强;耕地面积较多,粮食生产量较高。
(3)加强能源、粮食等资源调入;建设公园、绿地等生态基础设施;限制城镇建设用地占用生态空间,避免城镇用地(或不透水面)无限制增长。
【知识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修复;生态文明及其建设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人类活动需求与水、能源、粮食资源供给矛盾突出”可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活力强,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能源消耗大;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密度较大,对水、能源、粮食资源需求量大;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占用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降低,导致人类活动需求与水、能源、粮食资源供给矛盾突出。
(2)结合材料:“根据“水-能源-粮食”综合生态系统服务等级由高到低划分为生态源地、生态保护区和生态建设区等”,可知综合生态系统服务等级高,也就是划分为生态源地占比大的城市,结合图可知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两个地级市为江门市和肇庆市。结合图可知生态源地林地占比面积高达83.77%,林地较多,植被覆盖率高,固碳放氧能力强,水土保持能力强;两城市多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好;耕地面积较多,粮食生产力强。
(3)结合图可知:生态建设区林地面积占比明显小于生态服务价值高的生态源地区,耕地、不透水面的面积明显高于生态服务价值高的生态源地区,所以应建设公园、绿地等生态基础设施,使其发挥生态效益,提高生态服务价值;加强能源、粮食等资源调入,避免将林地变为耕地;限制城镇建设用地占用生态空间,避免不透水面无限制增长。
【点评】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人口密度较大、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导致研究区能源消耗加剧、用水需求紧迫、耕地面积减少,人类活动需求与水、能源、粮食资源供给矛盾突出,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问题,急需对其开展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20.【答案】(1)塞罕坝地处我国暖温带向中温带、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向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
(2)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较大,气候条件较差;长期植被破坏,沙漠化加剧;土壤较贫瘠,含水量较低;地处山地向高原的过渡地带,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3)加强防火、防虫的监测工作;以生态育林为主,减少木材采伐量;通过发展绿化苗木产业既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提高了环境效益。
(4)综合利用林场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在开发的同时,继续加强火灾防治工作。
【知识点】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解析】【分析】(1)结合塞罕坝的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可知,从气候方面,塞罕坝是我国暖温带向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向大陆性气候区的过渡地带。
(2) 塞罕坝人工育林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育林需要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也要考虑林木外运条件。塞罕坝是高原山地地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条件较差;沙漠化加剧;土壤较贫瘠,含水量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说明。
(3) 塞罕坝万里林场生态治理的经验,主要从育林检测、育林类型等方面考虑。塞罕坝万里林场生态治理的经验主要是加强监测、以生态育林为主;通过绿化苗木产业既提高了经济效益,也提高了环境效益。
(4) 塞罕坝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应该从生态环境保护、防火、发展旅游等方面考虑。塞罕坝进一步发展要贯彻生态环保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在开发的同时,继续加强火灾防治工作。
【点评】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对应的含义如下:
21.【答案】(1)原因:流域内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地形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效益:改善航运条件;增加梯级发电能力;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2)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3)回归线以北因流经高山峡谷之中,山高坡陡,支流汇入少,所以流域范围狭窄;回归线以南因地势平坦、开阔,汇入支流较多,所以流域范围较宽阔。
(4)河流水位和流量随季节变化大。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资源、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解析】【分析】(1)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方面进行分析,澜沧江流经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多,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流域内落差大,故其水能资源丰富;大型水库的修建的综合效益,可对径流进行调节,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方面分析,故在澜沧江上修建大型水库可以改善航运条件;增加梯级发电能力;减轻下游洪涝灾害等。
(2)澜沧江位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中上游地区,流经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如果开发利用不当会导致水土流失;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平衡易被破坏。
(3)由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北部(北回归线以北)流经地区山高谷深,受地形影响,流域面积狭小;(北回归线以南)南部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流域面积广阔,这与地形有密切的联系。
(4)河流是水文特征,主要受区域的降水影响,湄公河下游地区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水文和流量随季节变化大。
【点评】流域治理与开发的分析模式
由于各个河流流域的地理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流域治理与开发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但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的基本程序大体上是相同的。
(1)分析该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
(2)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内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进行评价,找出影响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3)根据优势条件确定流域(或某一河段)发展的方向及其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制约因素因地制宜探寻治理的对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