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孟子〉三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孟子〉三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8 18:1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讲巧练
《〈孟子〉三章》
【要点存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文章的主旨句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强调守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6.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7.文中写民心向背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富贵不能淫》(孟子)
1.《富贵不能淫》的中心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体现孟子的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文中体现“大道之行,为公天下”思想,与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只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才能做到真正的大丈夫。
5.作者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入世后的处世原则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6.孟子认为大丈夫的做法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8.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以顺为正者。
9.儒家经典让我们受益匪浅,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发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豪情壮志,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10. 《富贵不能淫》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中国历代知识份子品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练,其中思想上要“苦其心志”,行为上要“行拂乱其所为”,在行动生活上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4.作者所摆的事实论据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5.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6.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一个人经过磨难砥砺的益处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9.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0.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上天对“天将降大任者”进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种种考验的目的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文化常识】
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精选习题】
一、句子默写
1.(2021秋·江苏无锡·九年级统考期中)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019秋·江苏无锡·九年级统考期中)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2020秋·江苏无锡·九年级统考期中)根据课文默写
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孟子》)
4.直接性默写填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百里奚举于市。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益其所不能。
(4)困于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直接性默写填空《富贵不能淫》
(1)一怒而诸侯惧,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违夫子!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天下之大道。
(4)得志,__________________;不得志,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6.直接性默写填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__________________,地利不如人和。
(2)__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以天下之所顺,__________________。
二、情景默写
7.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大丈夫的理解,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最后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理解性默写填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或: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这些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理解性默写填空。《富贵不能淫》。
(1)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当具备的道德操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理解性默写填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将“寡助”和“多助”进行对比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默写
(1)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的关系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为浩然正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三章)自我坚守的人格品质。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亡国的两个条件,值得统治者警惕。
12.(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根据提示默写。
(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为华为在技术领域的领先,就采取针对企业的限制措施,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
(2)孟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
(3)“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让我辈经受磨炼,增长才干。
13.(2019·河北·中考真题)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2)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3)________________,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__。”孟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
14.填空。
(1)《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 ) (学派)经典之一。孟子,名( ),( ) (时代)中期思想家、教育家。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 ),(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 ),( )。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
失道者寡助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孙叔敖举于海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衡于虑而后作入则无法家拂士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傅说、版筑、敖、筋骨、拂、衡”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5.安居而天下熄往之女家必敬必戒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与民由之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熄、戒、淫、贫贱、威武”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6.天时不如地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攻亲戚之所畔
【解析】本题中“域”“疆”“戚”“畔”“芦管”“雁”“乾坤”等是易错字词,作答时要注意。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考查对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淫、贱、威、武、曾”这几个字的写法。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重点字“忧患、拂、筋、饿、空乏、拂、曾、恒、衡、喻、舜、畎、傅说、版筑、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的书写。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解析】本题中“淫”“贱”“威武”“屈”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重点字“利、故、矣”的书写。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注意“淫、威武、拂、士”等字词的书写。
1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解析】默写古诗文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寡、淫、威武、筋骨、拂几个易错的字形。
13.(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3)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涯”“饥”“歇”这几个字的写法。
14.儒家轲战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文学常识的掌握以及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两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分别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定要熟练掌握,不能出现错别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