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22 16:31:4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
一、夯实基础
1.2019年5月31日是第32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图标表示的含义即可。
【解答】A.是禁止烟火标志,故A不合题意;
B.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故B不合题意;
C. 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C不合题意;
D. 是禁止吸烟标志,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发生因雷击引起的森林火灾,火灾地点在海拔3800余米左右,地形复杂、坡陡谷深。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导致30位灭火人员不幸牺牲。下列关于火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风为可燃物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B.林下堆积的地面植被、干草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突变风力风向的风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D.在山上取水非常困难,用水灭火主要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解答】A.风加快了空气流动,从而为可燃物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林下堆积的地面植被、干草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木材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不会因为风吹而降低,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山上取水非常困难,用水灭火主要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解答】A.机制炭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不会因为酒精的燃烧而降低,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从而达到机制炭的着火点,将其引燃,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燃烧更充分,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B.氧化反应都伴随着燃烧现象
C.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D.燃烧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A.白炽灯就发光发热,但不是燃烧现象,故A错误;
B.铁生锈就是氧化现象,但是没有发生燃烧,故B错误;
C.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故C正确;
D.燃烧时不但发光发热,还有新物质生成,肯定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5.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没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和图像分析判断。
【解答】A.蜡烛燃烧前瓶内为空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氧气浓度小于16%时,蜡烛就熄灭了,故B正确;
CD.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氧气浓度小于16%,肯定有氧气存在,故C、D错误。
故选B。
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C.如图甲,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D.由图乙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充分;
(3)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性质,不会随便变化;
(4)注意乙图中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解答】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嘴吹来的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A错误;
B.将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再燃烧,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B错误;
C.火柴头斜向下时,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错误;
D由图乙的现象可知,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D正确。
故选D。
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准确位置
B.在逃离火灾现场途中,要关上大门,以降低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
C.若没办法离开现场,要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
D.室内起火时,应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火灾自救的常识分析判断。
【解答】A.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准确位置,确定逃离方向,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逃离火灾现场途中,要关上大门,以降低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若没办法离开现场,要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室内起火时,绝对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免电路故障引起电梯滞留空中,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加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解答】煤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煤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反而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所以越扇越旺;而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灭,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被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解答】A.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可燃物就不能燃烧,故A错误;
B.工厂锅炉用煤被加工成粉末状,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故B正确;
C.室内起火,如果打开所有门窗通风,那么会涌入大量的新鲜空气,从而使燃烧更加剧烈,故C错误;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D错误。
故选B。
10.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解答】A.纸张是可燃物,能够燃烧,故A错误;
B.燃气能够燃烧,说明空气充足,故B错误;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故C正确;
D.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会因为风吹而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11.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爆炸;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均为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 D.②③⑤
【答案】A
【知识点】氧化反应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氧化反应、燃烧等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故①正确;
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②正确;
③急速的燃烧会产生大气的气体,如果在封闭的空间内不能释放出去就会爆炸,如果在空旷的开放空间则不会保证,故③错误;
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故④正确;
⑤白磷的着火点是不变的,故⑤错误;
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均为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故⑥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④⑥。
故选A。
12.(2017·浙江模拟)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   ;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   ;
(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气才能燃烧?   。
【答案】(1)高于 100℃
(2)加热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3)移离蒸气能保证有充足的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必须同时满足;(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压强增大水的沸点会随之增大;(2)物质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达到着火点;(3)燃烧仅仅达到着火点是不能燃烧的,还得有氧气。
【解答】(1)压强增大,水的沸点也会随着增大,由于A处的压强大于标准气压.故烧瓶内的沸水要高于100℃,故本题答案为:高于100℃;
(2)水蒸气从铜管中冒出是温度较高能够是火柴达到着火点,故本题答案为:加热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3)在铜管口水蒸气多,而氧气少,所以移离蒸气是为了有充足的氧气,故本题答案为:移离蒸气能保证有充足的氧气。
二、能力提升
13.用于扑灭图书馆档案着火的物质最好是(  )
A.泡沫灭火器 B.沙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水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可燃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解答】A.使用泡沫灭火器后,在图书档案上会残留大量泡沫,使其遭到污染,故A不合题意;
B.使用沙子灭火后,也会对图书档案造成严重污染,清理起来十分麻烦,故B不合题意;
C.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后,二氧化碳变成气体跑到空气中,对图书档案没有污染,故C符合题意;
D.使用水灭火后,图书档案会被水浸泡,造成大量损坏,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4.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氢氧化镁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镁,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镁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氢氧化镁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氢氧化镁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氧化镁不易燃烧,是因为它的着火点较高
【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会降低,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氢氧化镁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氢氧化镁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氧化镁不易燃烧,是因为它的着火点较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5.将1根小木棒放到酒精灯焰心位置约3s,然后迅速拿出,观察发现如图所示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两边烧焦部分着火点较低 B.中间未烧焦部分燃烧最充分
C.酒精灯火焰焰心的温度最高 D.物体在酒精灯外焰处升温最快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分析小木棒的燃烧情况,从而对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分布进行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小木棒的中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两边却被烧焦。同样的一根木棒,它的着火点是相同的,在酒精灯火焰中间的木棒没有被烧焦,说明火焰中心温度最低;两边的木棒被烧焦,说明酒精灯的外焰处温度最高,燃烧最充分,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6.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氦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瓷砖喷出的氦气和二氧化碳会覆盖在可燃物的周围,隔断氧气与可燃物的接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7.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布手帕是可燃物,能够燃烧,故A错误;
B.酒精能够燃烧,说明空气充足,故B错误;
C.布手帕的着火点固定不变,不会因为酒精的浸湿而降低,故C错误;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因此手帕没有燃烧,故D正确。
故选D。
18.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试回答:
(1)通过比较图甲装置内   (填字母)两处的实验现象,可推导出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乙中能正确反映气球内气压p随反应时间t而发生的变化的是   (填字母)。
【答案】(1)ab
(2)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会使气体减少,但是温度升高,注意分析温度对装置内气压的影响即可。
【解答】(1)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必须控制温度相同且都与氧气接触,而改变可燃物的种类,故选ab;
(2)磷的燃烧消耗了氧气,但是放出大量的热,因此装置内的气体先升温膨胀后冷却收缩;由于氧气的消耗,最终气体的体积是减小的,故选B。
19.(2018·余姚模拟)如图所示,小敏将较粗的铜丝绕成圈,由上向下罩在燃烧的火焰上,发现虽然并没有隔绝空气,但是火焰明显变小,甚至熄灭。请你说明这个现象其中的道理。
【答案】(1)铜是导热性良好的金属,传热快,火焰产生的热量迅速被铜吸收并传递;(2)当燃烧产生的热量被铜吸收而带走,火焰周围温度降低;(3)当蒸发的蜡油与氧气混合气的温度低于其燃点时,火焰便会变小,甚至熄灭。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可燃物;如木材、天然气、石油等;(2)要有助燃物质,如氧气、氯酸钾等氧化剂;(3)要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解答】蜡烛的熄灭原因在回答过程中,要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去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1)铜是导热性良好的金属,传热快,火焰产生的热量迅速被铜吸收并传递;(2)当燃烧产生的热量被铜吸收而带走,火焰周围温度降低;(3)当蒸发的蜡油与氧气混合气的温度低于其燃点时,火焰便会变小,甚至熄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
一、夯实基础
1.2019年5月31日是第32个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2.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发生因雷击引起的森林火灾,火灾地点在海拔3800余米左右,地形复杂、坡陡谷深。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导致30位灭火人员不幸牺牲。下列关于火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风为可燃物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B.林下堆积的地面植被、干草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突变风力风向的风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D.在山上取水非常困难,用水灭火主要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3.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B.氧化反应都伴随着燃烧现象
C.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D.燃烧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没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C.如图甲,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D.由图乙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准确位置
B.在逃离火灾现场途中,要关上大门,以降低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
C.若没办法离开现场,要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
D.室内起火时,应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8.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加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9.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被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0.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11.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爆炸;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均为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 D.②③⑤
12.(2017·浙江模拟)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   ;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   ;
(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气才能燃烧?   。
二、能力提升
13.用于扑灭图书馆档案着火的物质最好是(  )
A.泡沫灭火器 B.沙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水
14.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氢氧化镁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它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镁,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镁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氢氧化镁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氢氧化镁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氧化镁不易燃烧,是因为它的着火点较高
15.将1根小木棒放到酒精灯焰心位置约3s,然后迅速拿出,观察发现如图所示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两边烧焦部分着火点较低 B.中间未烧焦部分燃烧最充分
C.酒精灯火焰焰心的温度最高 D.物体在酒精灯外焰处升温最快
16.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7.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18.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试回答:
(1)通过比较图甲装置内   (填字母)两处的实验现象,可推导出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图乙中能正确反映气球内气压p随反应时间t而发生的变化的是   (填字母)。
19.(2018·余姚模拟)如图所示,小敏将较粗的铜丝绕成圈,由上向下罩在燃烧的火焰上,发现虽然并没有隔绝空气,但是火焰明显变小,甚至熄灭。请你说明这个现象其中的道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图标表示的含义即可。
【解答】A.是禁止烟火标志,故A不合题意;
B.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故B不合题意;
C. 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C不合题意;
D. 是禁止吸烟标志,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解答】A.风加快了空气流动,从而为可燃物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林下堆积的地面植被、干草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木材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不会因为风吹而降低,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山上取水非常困难,用水灭火主要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解答】A.机制炭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不会因为酒精的燃烧而降低,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从而达到机制炭的着火点,将其引燃,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燃烧更充分,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A.白炽灯就发光发热,但不是燃烧现象,故A错误;
B.铁生锈就是氧化现象,但是没有发生燃烧,故B错误;
C.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故C正确;
D.燃烧时不但发光发热,还有新物质生成,肯定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和图像分析判断。
【解答】A.蜡烛燃烧前瓶内为空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氧气浓度小于16%时,蜡烛就熄灭了,故B正确;
CD.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氧气浓度小于16%,肯定有氧气存在,故C、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充分;
(3)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性质,不会随便变化;
(4)注意乙图中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解答】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嘴吹来的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A错误;
B.将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再燃烧,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B错误;
C.火柴头斜向下时,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错误;
D由图乙的现象可知,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火灾自救的常识分析判断。
【解答】A.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准确位置,确定逃离方向,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逃离火灾现场途中,要关上大门,以降低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若没办法离开现场,要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室内起火时,绝对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免电路故障引起电梯滞留空中,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解答】煤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煤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反而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所以越扇越旺;而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灭,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解答】A.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可燃物就不能燃烧,故A错误;
B.工厂锅炉用煤被加工成粉末状,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故B正确;
C.室内起火,如果打开所有门窗通风,那么会涌入大量的新鲜空气,从而使燃烧更加剧烈,故C错误;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
【解答】A.纸张是可燃物,能够燃烧,故A错误;
B.燃气能够燃烧,说明空气充足,故B错误;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故C正确;
D.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会因为风吹而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A
【知识点】氧化反应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氧化反应、燃烧等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故①正确;
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②正确;
③急速的燃烧会产生大气的气体,如果在封闭的空间内不能释放出去就会爆炸,如果在空旷的开放空间则不会保证,故③错误;
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故④正确;
⑤白磷的着火点是不变的,故⑤错误;
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均为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故⑥正确。
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④⑥。
故选A。
12.【答案】(1)高于 100℃
(2)加热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3)移离蒸气能保证有充足的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必须同时满足;(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压强增大水的沸点会随之增大;(2)物质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达到着火点;(3)燃烧仅仅达到着火点是不能燃烧的,还得有氧气。
【解答】(1)压强增大,水的沸点也会随着增大,由于A处的压强大于标准气压.故烧瓶内的沸水要高于100℃,故本题答案为:高于100℃;
(2)水蒸气从铜管中冒出是温度较高能够是火柴达到着火点,故本题答案为:加热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3)在铜管口水蒸气多,而氧气少,所以移离蒸气是为了有充足的氧气,故本题答案为:移离蒸气能保证有充足的氧气。
13.【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根据可燃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解答】A.使用泡沫灭火器后,在图书档案上会残留大量泡沫,使其遭到污染,故A不合题意;
B.使用沙子灭火后,也会对图书档案造成严重污染,清理起来十分麻烦,故B不合题意;
C.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后,二氧化碳变成气体跑到空气中,对图书档案没有污染,故C符合题意;
D.使用水灭火后,图书档案会被水浸泡,造成大量损坏,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会降低,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氢氧化镁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氢氧化镁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氧化镁不易燃烧,是因为它的着火点较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分析小木棒的燃烧情况,从而对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分布进行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小木棒的中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两边却被烧焦。同样的一根木棒,它的着火点是相同的,在酒精灯火焰中间的木棒没有被烧焦,说明火焰中心温度最低;两边的木棒被烧焦,说明酒精灯的外焰处温度最高,燃烧最充分,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6.【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氦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瓷砖喷出的氦气和二氧化碳会覆盖在可燃物的周围,隔断氧气与可燃物的接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7.【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布手帕是可燃物,能够燃烧,故A错误;
B.酒精能够燃烧,说明空气充足,故B错误;
C.布手帕的着火点固定不变,不会因为酒精的浸湿而降低,故C错误;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因此手帕没有燃烧,故D正确。
故选D。
18.【答案】(1)ab
(2)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会使气体减少,但是温度升高,注意分析温度对装置内气压的影响即可。
【解答】(1)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必须控制温度相同且都与氧气接触,而改变可燃物的种类,故选ab;
(2)磷的燃烧消耗了氧气,但是放出大量的热,因此装置内的气体先升温膨胀后冷却收缩;由于氧气的消耗,最终气体的体积是减小的,故选B。
19.【答案】(1)铜是导热性良好的金属,传热快,火焰产生的热量迅速被铜吸收并传递;(2)当燃烧产生的热量被铜吸收而带走,火焰周围温度降低;(3)当蒸发的蜡油与氧气混合气的温度低于其燃点时,火焰便会变小,甚至熄灭。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可燃物;如木材、天然气、石油等;(2)要有助燃物质,如氧气、氯酸钾等氧化剂;(3)要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解答】蜡烛的熄灭原因在回答过程中,要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去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1)铜是导热性良好的金属,传热快,火焰产生的热量迅速被铜吸收并传递;(2)当燃烧产生的热量被铜吸收而带走,火焰周围温度降低;(3)当蒸发的蜡油与氧气混合气的温度低于其燃点时,火焰便会变小,甚至熄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