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2014年中考科学预测专辑1化学部分物理部分物理部分例1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作图题;压轴题.
分析:(1)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与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由欧姆定律可以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根据该电流选择电流表量程;(2)根据电压表内阻与电流表内阻对测量结构的影响大小,判断选择哪一个电路;(3)根据电源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根据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电流选择电流表量程;电源、滑动变阻器、灯泡、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4)①a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使电路中的阻值最大;b、连接完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灯泡额定电压,然后逐渐降低灯泡两端电压,进行测量;②电流表示数保留两位小数,只有第三组的电流值0.2保留一位小数,则该数据记录错误;③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然后根据所描点做出图象.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确定电流表量程、实验电路的选择、连接实物电路图、实验操作、作U-I图象等问题,考查的问题较多;实验电路的选择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理解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与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根据实际分析出分压与分流哪种情况对实验的影响较小,是小题的难点,也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 一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度为零,先对物体施加一向东的恒力F ,历时2秒钟, 随即把此力改为向西,大小不变,历时2秒钟,接着又把此力改为向东,大小不变,历时2秒钟,如此反复,只改变力的方向,共历时1分钟。在此1分钟内 ( ▲ )
A.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
B.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
C.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继续向东运动
D.物体一直向东运动,从不向西运动,在1分钟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类题模拟C1例2分析:分析:例3解:(1)由图可知在2~3s内,重物做匀速运动,v3=2.50m/s,拉力F3=40N,∵从动滑轮上直接引出的绳子股数(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速度v3′=3v3=3×2.50m/s=7.5m/s,拉力做功功率(总功率):P总=W总t=F3s3t=F3v3′=40N×7.5m/s=30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Gh3F33h3×100%=100N40N×3×100%≈83.33%.(2)在1~2s内,拉力F2=50N,重物上升高度h2=1.25m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s2=3h2=3×1.25m=3.75m,拉力做的功:W=F2s2=50N×3.75m=187.5J;(3)设动滑轮重为G动,∵F3=13(G物+G动),∴动滑轮重:G动=3F3-G=3×40N-100N=20N,在0~1s内,拉力F1=30N,把动滑轮和重物看成整体,则这个整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支持力以及三根绳向上的拉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F支+3F1=G+G动,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支=G+G动-3F1=100N+20N-3×30N=30N,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重物对地面的压力:F压=F支=30N,对地面的压强:P=F压s=30N5×10?2m2=600Pa.答:(1)在2~3s内,拉力F的功率为30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3%;(2)在1~2s内,拉力F做的功为187.5J;(3)在0~1s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强600Pa.例4解:(1)在4~6s内,GB=27?N,A和B均做匀速运动,A向左滑行的距离s3=4m,A受水平绳的拉力:F3=12(GB+G)=12(27N+10N)=18.5N,WF3=F3s3=18.5N×4m=74J;(2)在2~4s内,重力GB=50N,A向左滑行的距离s2=2m,B下降的距离h2=12s2=12×2m=1m,WGB=GBh2=50N×1m=50J,功率P=WGBt2=50J2s=25W.(3)在0~2s内,A和B均静止,GB=20N,水平绳的拉力F1=12(GB+G)=12(20N+10N)=15N,A在水平方向受拉力和静摩擦力作用,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1=F1=15N;在4~6s内,由力的平衡条件得f3=F3=18.5N由题意,A在2~6s内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所以A在2~4s内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f2=f3=18.5N.答:(1)在4~6s内,水平绳对A的拉力做的功为74J.(2)在2~4s内,重力GB做功的功率为25W.(3)在0~2s和2~4s两段时间内,A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15N、18.5N.类题对比化学部分有关天平平衡例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硫酸,向左边烧杯中加入56g铁,向右边烧杯中加入58g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天平保持平衡,则参加反应的铁与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类题模拟例2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将混合液过滤,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稀盐酸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银C.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银,可能含铜和氯化银例3分析:加入镁无气体生成说明镁不过量.则滤出的金属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无镁,C是正确的.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镁,可能有硝酸铜和硝酸银加了盐酸后,若盐酸过量,则滤液中还可能含有盐酸,盐酸不过量则可能有硝酸银;所以AB是正确的然后再看滤渣和滤液之间的冲突:若有铜,则无硝酸银(因为铜比银活泼,二者还可以继续反应),无硝酸银则加盐酸后不会产生氯化银.所以D不对;例4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氢气不易溶于水,通过排水法把水排入量筒内,量筒内水的体积就是收集到氢气的体积分析;(2)在测量氢气体积时,为了使测量更为准确,要注意上下移动水准管,使左右两管的液面相平,以使量气管中的气压与大气气压相等,读数时视线应与左管内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以减少观察误差.
解答:解:(1)利用等量代替的方法,量筒内水的体积就是收集到氢气的体积可知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b接c;(2)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应于量气管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每次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是为了防止水的压强造成的误差;故选AB.故答案为:(1)b接c;(2)AB.相关知识点:1.洗气(长进短出) 当制得的气体不纯时,或者要埘气体进行除杂时,都要想办法去掉杂质气体,这就是所谓的“洗气”,洗气瓶内装有吸收杂质的液体,混合气从长端进、短端出 (即长进短山或深入浅出)。如除去CO中混有的 CO2和水蒸气,应先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混合气体从A端进,两次洗气后CO从B端出(如图)。 2.集气(贮气) 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如图所示):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O2或CO2等),气体从a端通入,空气从b端导出。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等),气体从b端通入,空气从a端导出 ②排水法收集气体(如图所示) 瓶中盛满水,气体从b端进,水从a 端出。 2014年中考科学预测专辑2By “The Gravity Of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