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7 17:0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答案
1-3 D D D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①多方学习吸收语言,做到融会贯通、雅俗兼顾;②创作诚恳无藻饰,贯注着真情实感;③思想通达,人生经历丰富。
8.C
9.①正面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转身、一手捂面,泣不成声”“那天他精神抖擞,向人们讲话……”,写出了周秉义的讲情义和有担当。
②侧面衬托,通过其他人物衬托人物形象。如周秉昆“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衬托了周秉义的重感情和平易近人。
③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周秉义推动光字片改造,建设希望新区,乡亲们不愿搬迁到希望新区,周秉义动员家人,劝说乡亲们。小说在矛盾冲突中写出了周秉义的有情有义和坚守原则。(6分,每点2分)
10.①家人之间的温情。周秉义从北京调回来,冬梅忍不住打听他想干的实事,但充分理解和尊重丈夫的选择;秉昆一家支持哥哥的工作,带头搬迁到希望新区并把户口落在那儿。
②朋友之间的情义。当上了副市长的周秉义回到军工厂家属区,看望曾经的同事常宇怀的遗孀,并动情流泪。
③周秉义对乡亲的情义。他心系乡亲,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下定决心改造棚户区,动员光字片的住户陆续搬迁。(6分,每点2分)
11.C
12.A
13.D
14.(1)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妆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素:一向,向来;遗:送,赠送;宵旰: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黑了还不休息。)
(2)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15、答案:D
16、答案: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③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
1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8、答案:D
19、答案:B
20、答案:B
21、答案:【示例】①我们该怎么做;②除了排出异物;③值得注意的是
22、答案:C
23.解析:
(一)命题意图:
结合教材《先秦诸子》,从教材内到教材外,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侧重古为今用,鼓励学生创造性继承、创新性转化古人的思想财富。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以真实可感、有意义的情境来驱动学生书面表达。
(二)审题立意参考:
(1)从任务类型看,这是一道语言类材料作文。写作这篇作文,要注意规避三个误区:一是脱离语言材料的具体语境意,二是在曲解原意的基础上搞“创新”,三是漠视情境要求,泛泛而谈。
(2)五句话所包含的幸福观诠释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语出老子《道德经》,其所蕴含的对幸福的理解是:幸福与不幸福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语出《论语 述而篇》,其所蕴含的对幸福的理解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获得幸福的基本前提;精神上的幸福大于物质上的幸福;幸福与道德密不可分。
注:孔子并不反对物质上的幸福,比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 里仁》)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语出《墨子 兼爱上》,其所蕴含的对幸福的理解是;天下人彼此相爱才太平幸福,互相仇恨就会混乱而陷入不幸福。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语出《孟子 尽心上》,其所蕴含的对幸福的理解是:家庭和睦相处,亲人俱在则幸福,
无愧于人,内心坦荡则幸福,师长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体会到幸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语出《岳阳楼记》,其所蕴含的对幸福的理解是:作为士大夫,当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以天下为己任而幸福。
(3)审题立意,强调学生的具体语境意识,不可天马行空任意发挥,任何刻意曲解,
为辩证而辩证,为质疑而质疑,可视为“基本符合题意”或“偏离题意”。比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排斥的是“不义”,而非“富且贵”。再如,“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向校文学社社刊《白帆》的“幸福大家谈”栏目投稿”是告诉学生审题立意是要在“谈幸福”范围内。抛开材料五句话的具体语境,孤立地谈幸福,甚至谈其他,可判为“基本符合题意”或“偏离题意”。
(4)鼓励学生利用新时代的新素材写出新意。先贤的幸福观固然有其时代适应性和局限性,但和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必然有共通之处,鼓励学生辩证看待,褒贬适度。学生只要找准结合点,也可以视为一种创新。鼓励学生选取正面典型阐述圣贤言说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对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有所关照与反思,这是重点。拿古人说事的文章原则上不能上42分。
(5)观点及论证均与材料内容及含意无关,忽视任务指令,另起炉灶的,视为“偏离题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