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余干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考物理试卷(昱鸿班)(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余干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考物理试卷(昱鸿班)(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4-07 11:4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余干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考
物理试卷(昱鸿班)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杨氏弹性模量是表征弹性限度内物质材料抗拉或抗压能力的物理量,当一条长度为L、横截面面积为S的金属丝在力F作用下伸长时,叫应力,叫应变,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即弹性模量,由以上信息可以推断弹性模量的单位应为( )
A. B. C. D.
2. 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安全“到站”,着陆乌托邦平原,红色火星第一次留下了中国印迹。在发射探测器的过程中,探测器绕地球在轨道1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1(图a),绕火星在轨道2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2(图b).地球与火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二者均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在相同时间内,探测器与地球球心连线扫过的面积为S1与火星中心连线扫过的面积为S2,则是
A. B. C. D.
3.两卫星均在地球赤道平面自西向东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半径为R,卫星B为近地轨道卫星,引力常量为G。若测得卫星A的周期是卫星B的2倍,且从两卫星与地心共线开始,每隔时间t两卫星就与地心再次共线,由此可知(  )
A.卫星B的周期为 B.卫星A距地面的高度为R
C.地球的平均密度为 D.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4.中欧班列在欧亚大陆开辟了“生命之路”,为国际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某运送防疫物资的班列由40节质量相等的车厢组成,在车头牵引下,列车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时,第2节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若每节车厢所受摩擦力、空气阻力均相等,则倒数第2节车厢对最后一节车厢的牵引力为(  )
A.F B. C. D.
5.美国宇航局2011年12月5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外第一颗类似地球的、可适合居住的行星——“开普勒—226”,其直径约为地球的2.4倍。至今其确切质量和表面成分仍不清楚,假设该行星的密度和地球相当,根据以上信息,估算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等于(  )
A. 1.9×104m/s B. 3.3×103m/s C. 7.9×103m/s D. 1.2×104m/s
6.如图甲所示,物块A 与木板B 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现给物块A 一初速度,1s后两物体相对静止一起匀速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乙图所示, A、B 两物体的质量比为( )
A.4:3 B.2:1 C.3:2 D.5:2
7.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有固定转动轴O,杆可在竖直面内绕转动轴O无摩擦转动;质量为m的物块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使小球靠在物块的光滑侧面上,轻杆与水平面夹角45°,用手控制物块静止,然后释放物块,在之后球与物块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与物块分离前,杆上的弹力逐渐增大
B.球与物块分离前,球与物块的速度相等
C.球与物块分离前,物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球与物块分离时,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二、多选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8.一辆汽车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平直的路面上匀速正常行驶,某时刻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小孩正在横穿马路,于是他立即刹车,汽车刹车后第1s内的位移大小为16m,第3s内的位移为1m,若将汽车刹车后的运动看作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忽略司机的反应时间和制动系统的响应时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7.5m/s2 B.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8m/s2
C.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大小为20m/s D.汽车刹车后第2s末的速度为15m/s
9.如图甲所示,小球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绕固定点O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此时绳子的拉力大小为FT,拉力FT与速度的平方v2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图像中的数据a和b,包括重力加速度g都为已知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数据a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B.数据b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C.比值只与小球的质量有关,与圆周轨迹半径无关
D.利用数据a、b和g能够求出小球的质量和圆周轨迹半径
10.如图1所示,一轻弹簧竖直固定于水平桌面上,另一相同的弹簧下端与光滑固定斜面底端的挡板相连,物体P、Q分别从两弹簧上端由静止释放,加速度a与弹簧压缩量x的关系分别如图2中实线、虚线所示。则
A.光滑斜面的倾角为37°
B.P、Q向下运动达到最大速度
时两弹簧的压缩量之比为
C.P、Q的质量之比为
D.P、Q向下运动过程中的最大
速度之比为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11.为了更好地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潇潇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滑轮质量不计)
(1)操作本实验时,以下操作步骤正确的有________;
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B.为减小实验误差,改变砂和砂桶质量时,必须要满足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C.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D.为保证纸带上打点的清晰度和点的数量,小车释放时要靠近打点计时器,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若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
(3)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像是一条直线,图线与横坐标的夹角为θ,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__。
A.k B. C. D.
12.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实验中:
(1)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检查轨道末端槽口是否水平 B.每次由不同位置静止释放小球
C.每次必须等距离下降并记录小球位置
D.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
(2)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7.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所示,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v0=___________m/s,小球在b点的速度大小vb=_____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13小题12分,14小题15分,15小题15分,共42分)
13. 如图所示,BC是半径 m且竖直放置的光滑细圆管,O为细圆管的圆心,在细圆管的末端C连接倾角为45°、动摩擦因数μ=0.6的足够长粗糙斜面。一质量为m=0.5 kg的小球从O点正上方某处A点以v0水平抛出后,恰好能垂直OB从B点进入细圆管,小球从进入圆管开始受到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5 N的作用,当小球运动到圆管的末端C时作用力F立即消失,小球能平滑地冲上粗糙斜面。(取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
(1)小球从A点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0为多少;
(2)小球在圆管中运动时对圆管的压力是多少;
(3)小球在CD斜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多少。
14.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足够长的质量为M=4kg的长木板,在长木板右端有一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长木板与小物块间动摩擦因数为μ=0.2,长木板与小物块均静止。现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木板上,则
(1)外力F至少多大可以使二者发生相对滑动?
(2)若F=18N,经时间t=1s撤去水平恒力F,求1s末长木板和小物块的速度分别为多大?
(3)在(2)的条件下,最终小物块距离长木板右端多远?
15.如图所示,水平高台右侧有倾角的斜面,斜面连接有平行斜面且足够长的传送带。一物块从高台右端以速度大小水平抛出,刚好无碰撞滑上斜面。已知斜面顶端A到传送带顶端B的距离,物块与斜面、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
(1)若传送带静止,求物块沿传送带下滑的最大距离;
(2)若传送带沿逆时针匀速转动,物块最终静止在斜面上距A点的位置,求传送带速度大小及物块从抛出到静止所用的时间。
余干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考
物理试卷(昱鸿班)参考答案:
1.B
【详解】由题意知应力的单位为
应变无单位,故应力与应变比值的单位即应力的单位。
故选B。
2.A
3.C
【详解】A.每隔时间t,两卫星与地心共线一次,则有

解得
A错误;
B.因卫星B的轨道半径,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解得
故卫星A距地面的高度为
B错误;
C.对卫星B,有
解得

联立解得
C正确;
D.卫星B的运行速度即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第2节车厢对第3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因为每节车厢质量相等,阻力相同,故第2节对第3节车厢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设倒数第2节车厢对最后一节车厢的牵引力为F1,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故选C。
5.A
6.B
7.D
【详解】AD.对小球和物块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杆的弹力F,地面的支持力FN,如图1所示,
在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分离后物块的加速度为零,可知在球与物块分离前,物块的加速度逐渐减小,而小球水平方向的分加速度与物块的加速度相等,所以物块的水平方向分加速度逐渐减小,而逐渐增大,所以弹力逐渐减小,当恰好分离时,水平加速度为零,弹力为零,球只受重力,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故A错误,D正确;
B.设球的速度为v,球与物块分离前,物块与球的水平速度相等,球的速度与杆垂直向下,如图2所示,
将球的速度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分速度,由图可知,球的速度大于物块的速度,故B错误;
C.由于地面光滑,杆对物块的弹力始终向左,物块的加速度始终向左,所以物块一直加速,故C错误。
故选D。
8.BC
9.AD
【详解】A.由题图乙可知,当v2=a时,此时绳子的拉力为零,小球的重力提供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即,与小球的质量无关,故A正确;
B.当v2=2a时,对小球受力分析,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即b与小球的质量有关,故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与小球的质量有关,与圆周轨迹半径也有关,故C错误;
D.由上述可知

故D正确。
故选AD。
10.CD
11. C 0.72 B
【详解】(1)[1]AB.本实验中小车受到的拉力可直接由弹簧测力计测出,所以不需要测量砂和砂桶的质量,也不需要满足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AB错误;
C.将线的拉力视为小车的合外力,所以本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可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为力,故C正确;
D.小车释放时要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故D错误。
故选C。
(2)[2]根据逐差法可得加速度为
(3)[3]对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可知图线的斜率为

故选B。
12. AD##DA 3.00 3.25
【详解】(1)[1]
A.为保证小球离开轨道之后做平抛运动,轨道末端槽口必须保持水平,A正确;
B.为保证每次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等,必须保证每次由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小球,B错误;
C.进行数据处理时,不需要竖直方向位移等距变化,所以不需要每次等距离下降并记录小球位置,C错误;
D.为减小小球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D正确。
故选AD。
(2)[2]小球在平抛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满足
竖直方向满足
解得
[3]小球在b点时,竖直方向分速度为
则b点的速度大小为
13.【答案】(1)2 m/s (2)5 N (3) m
【详解】(1)小球从A运动到B为平抛运动,有
rsin 45°=v0t
在B点
tan 45°=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v0=2 m/s
(2)在B点根据平抛运动的速度规律,有
vB==2m/s
对小球受力分析,小球在管中受三个力的作用,因为重力与外加的力F平衡,所以小球所受的合力仅为管的外轨对它的压力,即小球在管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圆周运动的规律知圆管对小球的作用力为
FN==5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对圆管的压力
FN′=FN=5N
(3)小球在CD上滑行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45°+μmgcos 45°=ma
解得
a=8 m/s2
因为小球在圆管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小球运动到圆管末端C时的速度大小为
vC=vB=2 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公式,有
x==m
14.(1);(2),;(3)
【详解】(1)设受到至少的力为 ,对于整体
对于小物块
解得
(2)F=18N时对木板
则经过1s长木板的速度
撤去 F前小物块的加速度
过1s小物块的速度
小物块相对木板向左的位移为
解得
即刚撤去F时,小物块离长木板右端1m
(3)撤去F后,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
最终速度为
解得
在t′内,小物块相对木板向左的位移为
解得
最终小物块离长木板右端距离为
15.(1);(2),
【详解】(1)一物块从高台右端以速度大小水平抛出,刚好无碰撞滑上斜面,可知物块在顶端A的速度大小为
若传送带静止,物块在斜面和传送带的加速度大小均为
物块从A到B的过程,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解得
设物块沿传送带下滑的最大距离为,则有
解得
(2)若传送带沿逆时针匀速转动,物块最终静止在斜面上距A点的位置,设物块从传送带返回到B点速度为,物块沿斜面上滑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
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
解得
可知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向下做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再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到与传送带共速,之后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做匀速运动回到B点;则传送带速度大小为
设物块从抛出到顶端A的时间为,则有
解得
物块从顶端A向下做匀减速运动到速度为零所用时间为
物块从速度为零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到与传送带共速所用时间为
此过程物块通过的位移为
物块在传送带上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物块从B点滑上斜面到停下所用时间为
则物块从抛出到静止所用的时间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