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7 12:3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阳山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
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主要说明( )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2.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3.下面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 )
时间 主题 代表文献或译作
鸦片战争后 了解世界 《大英国统志》、《四洲志》、《海国图志》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求强求富 《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等
甲午战争后 救亡图存 《泰西新史概要》、《中东战纪本末》、《文学兴国策》等
20世纪初 民主革命 《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
20世纪初 科学启蒙 《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等
A.社会性质不断变化 B.西学理念逐渐深入
C.民主观念持续更新 D.个人意识逐渐强化
4.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对材料推断最合理的是( )
A.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逐渐趋同 B.佛教被统治者改造成精神统治工具
C.中国佛教与儒家争夺正统地位 D.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
5.苏美尔人利用两河流域丰富的芦苇杆和泥板进行书写,《吉尔伽美什》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莎草制作纸张,阿拉伯人继承融合了周边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世界各地文化是多样的且独立发展 B.不同的生存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
C.世界各地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D.区域文化的发展是与其他区域交流的结果
6.吴于廑、齐世荣在《世界史》里说:“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不分宗教领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聘用人才,尊重和奖励各界学者”。这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融合与吸收 B.交流与改造 C.模仿与超越 D.传承与复兴
7.《拉夫连季耶夫编年史》是俄国编年史中最古老的抄本,于1377年编写。它和完成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伊帕季耶夫编年史》都详尽地记载了12世纪时南部基辅罗斯的历史。文献记载的内容朴实生动,富有戏剧性。通过这两部文献,可以判断( )
A.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B.莫斯科公国统一国家建立
C.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 D.俄罗斯帝国地跨欧亚两洲
8.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前377年)提出:“人的各种疾病皆是生理失调和外界影响所致,排斥宗教迷信,强调明确病因、按人用药”。这些主张( )
A.说明当时宗教神学被摒弃 B.成为近代医学的基础
C.一定程度上蕴含人文精神 D.证明理性主义占主导
9.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因为奴隶没有任何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他不占有主人不能夺取的任何所有物。”这表明( )
A.婆罗门掌握古印度经济大权 B.财产多寡是划分种姓的依据
C.法律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D.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
10.“那时,没有疾病;他们的骨头没有酸疼;那时他们没有发烧;那时他们没有天花;那时他们没有胸疼;那时他们没有腹痛;那时他们没有肺痨;那时他们没有头疼。……可是那些外来者来了,令一切全然改变。”文中的“他们”、“那时”、“外来者”最有可能是( )
A.印第安人、“地理大发现”、以前的西班牙人 B.中国人、鸦片战争、以前的英国人
C.日本人、黑船事件”、以前的美国人 D.埃及人、拿破仑入侵、以前的法国人
11.如表所示是前3000~前1000年印欧人迁移情况表。由此可知,印欧人的迁移( )
时间 迁出地 迁入地 结果
前3000~前1000年 欧洲 欧洲、亚洲 印欧人发展成为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
A.使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了强大的帝国 B.推动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波斯帝国的建立
C.促进了连通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D.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2.马球源于波斯,如图是新疆出土的唐代彩绘泥塑打马球俑。据记载,唐代22个皇帝中18个喜好马球运动,并出现过以李隆基为首的皇家球队与吐蕃球队的竞技比赛。这些可用于佐证唐代( )
A.马球运动盛行于西北地区 B.驯马技术比前代更加娴熟
C.开放、进取和包容的风貌 D.陶瓷造型精巧、神态逼真
13.读下表相关信息。材料可用于说明( )
国别 作家 作品 出版时间 特点
英国 康拉德 《台风》 1903年 都选取近代华工在拉丁美洲的活动作为写作主题
美国 克里斯蒂娜·加西亚 《猎猴》 2003年
古巴 玛尔塔·罗哈斯 《黄色行李》 2009年
A.欧美文学家对中国市场的关注 B.近代西方列强掠夺中国劳动力
C.近现代中外文学交流日益增多 D.拉丁美洲是华工主要流散方向
14.下图是1860--1970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①②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出现①②处情况的原因分别是( )
A.美国取得独立并进行扩张;第--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法西斯势力的威胁
C.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美国内战后南北统--市场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5.1965年,美国《移民法》规定,科学和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移民入境后从事美国人不能或不愿从事的职业,且从事的职业不会引起已经从事此种职业的美国人的失业或工资水平的下降。此规定( )
A.体现实用主义原则 B.促进战后世界经济恢复
C.消除移民歧视观念 D.反映冷战背景下意识形态的对抗
16.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对移民群体的增长速度和高生育率深感不安。他们开始担忧“欧拉伯”(欧洲Europe和阿拉伯Arabia)的出现,开始思考“whoarewe"的问题,开始怀疑若干年后欧洲还能否是欧洲人的欧洲。这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
A.人们否定了社会交往 B.南北方民族融合的发展
C.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 D.弱势群体边缘化的加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其中17题20分,18题20分,19题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3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中国、意大利、摩洛哥的旅行家杜环、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都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留下了历史印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材料二 在构建世界文明新秩序的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必定能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蕴含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理念,倡导了合理的人生价值观,培育了积极的人格境界论,体现了健康向上的民族文化精神。具有这样优秀品质的文化,必会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被当今各国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社会大众引以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为各国人民接收中国文化提供了文化心理认同。
——张造群《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根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宋元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谈谈你对“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句话的理解。(8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涵,请用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所作出的贡献。(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5年英国地理学家莱文斯坦在其著作《人口迁移规律》中,针对人口迁徙规律总结出“推拉理论”。他认为,人口迁移并非是完全盲目的无序流动,而是遵循着一定规律。在推拉模型中,“推力”是指原居住地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种种排斥力……“拉力”则是移入地所具有的吸引力。 ——摘编自胡磊、刘胜男《人口迁移行为规律及其理论进展》
材料二 “华工之往美,实由美人之招之使来也。当加罐宽尼省(加利福尼亚)初合并美国之时,急于拓殖,而欧美及美国东部之移民,惮其辽远,来者不易,资本家苦之。及觅得金矿,盛开铁路而劳佣之缺乏更甚,是以渡海而求之于中国。今此,加罐宽尼之繁盛,实吾国人民血汗所造出之世界也。” ——梁启超《新大陆游记》1903年
材料三 从2008年到2017年,我国13批次的“千人计划”,目前共引进人才7千余人。在“千人计划”的引领下,中国各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留学人才5.39万。尤其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各领域专业型人才,例如2013年北京就有合同聘用境外专家22604人,持工作签证者20869人。上海合同聘用专家人数更多,达51805人,持就业签证者也达58911人。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人口“推拉理论”解释晚清时期“华工往美”的“推力”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初国际人才流入中国的“拉力”因素。(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多样性是文明的本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人类文明进入辉煌的“轴心时代”,东方有孔子、孟子、释迦牟尼,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各自文明谱系的基调走势,形成了一派百家争鸣、并行不悖的人类文明生态图景。文明是多样的,也是平等的,任何地区和国家都不应鼓吹“文明优越论”,将文明打上高低贵贱的标签;不应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将自己的文明标榜成绝对真理或普世价值,企图成为世界文明的最终出路。
——摘编自姜江《文明的共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可知,字母文字不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而统一的文字却可以对其起到促进作用,故C选项正确;由材料可知,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小国家的原因之一,A选项“主要原因”的表述明显与材料不符,故A选项错误;文字的艺术性材料并未提及,故排除BD选项。
2.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善书的内容都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容,而儒家思想是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所以善书的流行是在强化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故选B;理学的主导地位在南宋就已经得到确立,排除A;儒家思想就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所以“阻碍”的说法错误,排除C;善书的流行是强化了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冲击,排除D。
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这说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程度逐渐深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性质不断变化,排除A项;“民主观念持续更新”只符合材料部分内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中国的寺院有的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可以看出,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合了中国传统儒学的内容,逐渐实现了本土化,说明佛教深受中国文化浸润利于其传播,D项正确;趋同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是精神统治工具,排除B项;儒学是正统,并不存在争夺正统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由所学可知,在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泥土制成泥板为“纸”,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等做 “笔”,然后直接压刻,诞生了著名的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尼罗河定期泛滥,非常有利于埃及农业生产,埃及的历法根据尼罗河的涨落规律制定,使用的书写材料的原料来自尼罗河中的植物,阿拉伯半岛地处亚、非、欧三洲之间,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有条件吸取三大洲优秀的文化成果,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所以材料主旨是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等的差异,各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也会产生明显的差异,B项正确;A项“独立发展”不符合阿拉伯文明的特点,排除A项; 材料未体现“共同推动”,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区域文化的发展主要靠自身条件,排除D项。 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且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使得这些文化熠熠生辉,并将其发扬光大,这体现了阿拉伯文化融合与吸收的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阿拉伯对异域文化的改造,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阿拉伯对异域文化的模仿与超越,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拉伯对异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故D项错误。
7.A
【详解】材料中显示,两份文献主要记载了12世纪基辅罗斯的历史,而基辅罗斯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可能在文献中有所反映,故选A;莫斯科公国是在反抗金帐汗国的统治中建立起来的,16世纪初,建立起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排除B;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到17世纪末,俄罗斯扩张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的帝国,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记载了12世纪时南部基辅罗斯的历史”,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8.C
【详解】材料“强调明确病因、按人用药”体现的是希波克拉底反对宗教迷信,重视人的生命,蕴含人文精神,C项正确;当时宗教神学并未被摒弃,排除A项;材料与近代医学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精神,非理性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对所有权的规定上,《摩奴法典》对不同的种姓有着截然不同的规定,婆罗门的特权被法典保护,说明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D项正确;种姓制度是世袭的,与财产多寡无关,排除B项;法律只保护高种姓者的财产,排除C项;题干表明法律允许婆罗门剥削首陀罗,并没有体现婆罗门掌握了经济大权,排除A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在外来入侵者进入到这一地区之前,相关的疾病都不存在。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西班牙人支持的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并对这一地区进行殖民掠夺,并带去了疾病,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存在天花等疾病,排除B项;“黑船事件”以前的日本有与外界交流,因此也存在相关的疾病,排除C项;拿破仑入侵以前的埃及也有相关疾病的存在,排除D项。
11.D
【详解】据材料“前3000~前1000年印欧人迁移情况表”可知,印欧人迁入欧洲、亚洲,印欧人发展成为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了强大的帝国,排除A项;前六世纪地跨亚欧三大洲的波斯帝国的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东西联系,史称“凿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源自波斯的马球活动在唐代较为流行,而且出现过以李隆基为首的皇家球队与吐蕃球队的竞技比赛,这说明唐代的文化呈现出开放、进取和包容的风貌,C正确;从材料判断,当时马球不仅仅在西北地区流行,排除A;B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关于陶瓷技术,排除D。
13.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史中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署的《北京条约》,使华工出国合法化,西方列强通过种种手段欺骗华工出国,出国的华工辗转流散到拉丁美洲,因此材料中的文学作品都以近代华工在拉丁美洲的活动为写作主题就是这一事实的反映,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欧美的文学家对中国市场的关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中外文学的交流,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①涉及的时间是在20世纪初,这一时期移民美国出现高潮主要是因为美国此时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②对应的时期是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移民美国陷入低谷,主要由于美国此时正处在大危机时期,C项正确;美国独立的时间是在18世纪末,②对应时间20世纪30年代,涉及战争应该是二战,排除A项;20世纪初美国仅仅是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但并不是世界经济霸主,排除B项;材料①涉及的时间是20世纪初,美国内战是在19世纪中后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依据材料“科学和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可知,美国优先考虑科技人才和熟练工人,体现实用主义原则,A项正确;材料说的美国,不是世界,排除B项;“消除”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意识形态的对抗,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大量移民涌入欧洲引发欧洲民众的担忧,甚至忧虑欧洲有可能被移民同化和占据,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和文明之间的交流依然存在矛盾和困境,即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故选C;材料主要反映了欧洲民众的担忧,而不是否定社会交往,排除A;外来移民和欧洲民众不属于南北方民族融合,排除B;欧洲民众在外来移民面前不属于弱势群体,排除D。故选C。
17.(1)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经济重心的南移;航海技术与造船技术的进步;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3点,每点2分,共6分)
理解: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分)
内涵:重视以人为本,提倡民本思想;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3点,每点2分,共6分)
贡献: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为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提供了理论素材;中国的佛教传入东西的朝鲜与日本等国,对其宗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力大,形成了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3点,每点2分,共6分)
18.(1)晚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尖锐;近代以来沿海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民众生活困苦;国内人地矛盾突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允许华工出国。(每点2分,4点共8分)
(2)中国社会安定,投资、工作环境相对稳定;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领先世界,吸引力强;中国政府重视人才引进,创造条件服务引才;中国经济转型期对高端人才的客观需求。(每点3分,4点共12分)
19.论题: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12分)
阐述:古代世界:古巴比伦王国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古代西亚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和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有古老的象形文字;古代印度人在天文、历法、数学和医学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影响深远。
近代世界: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美国建立联邦制共和政体,德国建立形式上的君主立宪制等,各自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政体。(言之成理即可)
总之,文明因国情和地域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
(“示例”仅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