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四单元 活动 探究
任务一
学习演讲词。阅读教材提供的四篇演讲词,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把握演讲词的特;在了解作者和演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演讲。
任务二
撰写演讲稿。在把握演讲词特点的基础上,学习演讲稿的写法,自己撰写一篇演讲稿。
任务三
举办演讲比赛。课外搜集视频或音频资料,了解演讲的基本技巧。以"任务二"撰写的演讲稿为基础,举办一次班级演讲比赛。
阅读
写作
讲演
1、演讲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
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
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
感情上产生共鸣。
2、演讲词演讲词有以下特点:
第一,考虑听众对象,要有针对性。
第二,观点鲜明,态度明确。
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3、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讲演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单元知识小引——演讲词
单元知识小引——演讲的基本特征
三方人物、四重联系、五个环节
主持人
听 众
演讲者
联
系
联
联
联
系
系
系
④
①
②
③
内 容
媒 介
效 果
演讲者是主体,听众是客体,连接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纽带就是内容和传递内容的媒介,内容是最重要的因素,离开它,就没有演讲。
13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旁征博引:广泛地引用材料
汲取(jí):吸取
词不达意: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思
卑劣:卑鄙恶劣。
诬蔑:诋毁和破坏名誉。
捶击(chuí):敲击
蛮横(hèng):强横而不讲道理。
赋予:给予。
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学习任务一 影视观赏,了解“觉醒”时代
闻一多,名家骅,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诗人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活动:阅读资料,了解“觉醒”之子
李公朴1900年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字晋祥,自名公朴。五四运动期间,他在报上揭露一此奸商将口货改贴商标冒充国货的行为而被店主开除。1928年,他考取美国半工半读。留学期间,他对美国及世界各国的教育状况进行考察研究,认为学校“是改善社会环境的策源地”。
李公朴归国后,与邹韬奋、胡愈之等发起筹办《生活日报》,旨在改变店员和青年学生痛苦生活的申报流通图书馆。1934年创办《读书生活》。第一部中译本《资本论》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1935年12月,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他被选为常务委员。1936年11月23日“七君子”事件发生后,35岁的李公朴在庭审中据理力争。宋庆龄、何香凝等发动爱国入狱运动,中外电报声援纷至沓来。被羁押8个多月的“七君子”被无罪释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阴谋发动内战。镇压爱国民主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入李公朴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1946年2月,重庆发生"校场口事件"。国民党特务打伤郭沫若等60多人,李公朴先生当场被特务打伤。
5月初,李先生带伤回到昆明,与闻一多先生一起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对李先生又恨又怕。
7月11日晚十时许,李公朴先生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闻一多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
活动:了解背景,感知“觉醒”时代
这是一个激情的年代,这是一群热血青年,共同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让大写的“人”产生了顶天立地、超越时空的魅力。
学习任务二 问题驱动,体会演讲词特点
1、第一段第一句和其他几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第一、二段中,闻一多先生一再痛斥敌人的卑劣无耻,他是从哪几个方面痛斥的?
3、第三段中最富有感彩的词是哪一个?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感情?
活动1:请同学们朗读第一部分(1-3),思考以下问题:
明确:
1、总分
2、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
②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
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
3、第三段中最具有情感色彩的词语是"光荣"
表明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
的光荣。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他们的赞扬之情。
讲演开始,闻一多先生痛斥敌人的卑劣无耻,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爱憎分明,体现了讲演者鲜明的态度。
追问:试着从课文中画出作者在不同的对象身上所用的不同的词
李公朴 ---- 语气热情,满怀崇敬(“光荣”“宝贵的生命”“不会白
流”“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人 民 ---- 洋溢着激情(“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人民的力量
是要胜利的”)。
敌 人 ---- 充满蔑视、愤怒和仇恨(“在慌”“在害怕”“在恐怖”
“最卑劣最无耻”“完了”)
褒义词
贬义词
小 结
活动2:请同学们朗读第二部分(4-5),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是如何揭露反动派的本质,进而指出反动派末日来临的
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 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3、第四段中的"他们"指敌人,"你们"也指敌人,为什么用了这两种指代 第五段中,谈及特务
时直呼"你们",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这两种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1、首先表达对反对派的强烈愤慨,接着剖析出敌人内心的虚弱:自己在恐怖、慌、害
怕。然后指出他们的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2、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
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明确:
3、"你们"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我们"指的是演讲者和人民。揭露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质,用"你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歌颂人民的力量,用"我们"表示演讲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明确:
演讲词有针对性,面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称谓、不同的态度
小 结
活动3:请同学们朗读第三部分(6-12),思考以下问题:
1、对进步青年,闻一多先生发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2、在讲演的最后,表达出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精神?
1、发扬云南光荣历史,继续进行民主和平运动。
2、义无反顾、以身殉职的的斗争精神
明确:
讲演以闻先生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开始,指出这是最卑劣最无耻的事(观点),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接着分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论证)。最后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结论)。全文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充分表现了讲演者坚持正义、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高贵品质,不畏强暴、不怕流血、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对胜利坚信不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小 结
1、有的放矢,考虑听众对象。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烈士追悼会上既有大批的民主人士与进步青年,又有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闻先生对前者发出号召,对后者则严厉痛斥,充分考虑了听众对象。
2、观点集中鲜明。对民主人士与进步青年,鼓励号召;对敌人严厉痛斥。
3、讲演首先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接着分析其虚弱本质,最后发出号召,思路清晰。
4、多种称呼,语言铿锵,语气强烈,爱憎分明。
总 结
这是一篇冷峻如铁、热情如火的讲演词,是声讨反动派的檄文,是赞扬烈士的颂歌,是呼唤斗争的号角。作者在讲演中,揭露什么,歌颂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旗帜鲜明;讲演语言短促犀利,贯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战斗性。
演说词的特点:
学习任务三 品味语言,探讨演讲的语言技巧
(1)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2)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3)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
活动:请同学们朗读并分析下列三个句子分别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1)用了反问的句式,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憎恨情感
和对反动派的蔑视。
(2) 运用设问的句式,表达对反动派的蔑视,对人民力量强大的坚定信心。引起
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观点上的认同。
(3) 这句话由两个感叹句组成,表现闻先生对蛮横无理、凶狠残暴的反动派无比
愤恨。语气强硬,语调斩钉截铁,情绪激愤,面对敌人,形成强大的攻势。
明确:
隐藏情感的句式
(1)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2)“你们杀了一个,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活动:请同学们朗读并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 用反复修辞方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
(2) 用“一个”和“千百万”数量上的悬殊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强大,对未来充满信心。
明确:
喷涌情感的修辞
(1)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2)最近几日,大家听闻,在昆明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比卑
劣、无比无耻的事。
活动:请同学们体会下面两个句子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句子和第二个句子相比更加口语化。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少用单音节词语。
“上口入耳”口语化
明确:
演讲的内容最终是要诉诸于演讲者的口头表达传递给听众,如果语言不上口,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就会使演讲的感染力、说服力受到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少用文言词,多用口语词;少用容易引起歧义的单音词,多用双音词。
这篇讲演,因为是即席讲话,没有稿子,也没有题目。这篇讲演是闻先生的学生唐登岷同志记录整理的,当时本来打算待整理出来以后,送给闻先生亲自定稿。万没有想到当天下午稿子还没有整理出来,闻先生就被特务暗杀了。
-----闻一多做《最后一次讲演》的前前后后
【材料一】
【材料二】
口语吸引注意力
褒贬义词表爱憎
感叹、诘问、呼告……声势壮
排比、反复、反问……力量强
小 结
学习任务四 模拟演讲、感知特点
1、发音正确,声音响亮,不加字、减字、改字,句读分明,不重复,不读破句;
2、突出重音,掌握节奏,读得流畅;
3、演讲不是朗读,要有“讲”的感觉,可以设计一些手势来辅助演讲;
4、根据括号中的一些提示语及时调整语速语调,从而更好地表现情感。
活动:请同学们从以下选段中任选一段进行模拟演讲
演讲指导: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是好汉的站出来!
你出来讲!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厉声,热烈地鼓掌)
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地鼓掌)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示例1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
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李先生倒下了,
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
我们有这个信心!
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
示例2
学习任务五 拓展升华,感受形象
我们看到的闻一多,是这样的一个闻一多,他 ( ) ,比如他说 。
活动:请用下面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感受到的作者形象。
我们看到的闻一多,是这样的一个闻一多,他(不怕牺牲),比如他说“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他说: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教师举例:
闻一多真勇敢,比如他说:“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
闻一多相信人民的力量,比如他说:“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闻一多爱憎分明,比如他说:“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闻一多追求民主,比如他说:“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林则徐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 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 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思想)
今年不幸,有国家大事,责任所在,势有难逃……两大人虽不见男犹见男也。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忠孝二途,本非相悖,尽忠即所以尽孝也,且男在校中,颇明大义,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今日无人作爱国之事,亦无人出爱国之言,相习成风,至不知爱国为何物。当知二十世纪少年当有二十世纪人之思想,即爱国思想也。
男 骅 叩
五月十七日下午
【材料一】《闻一多写给父母的信》
“我希望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热血要流在天安门,流在铁狮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笔尖,流在纸上。" -------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闻一多先生,
是卓越的学者,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 臧克家《说和作──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材料二】
【材料三】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 闻一多《红烛》
【材料四】
红烛的意象,红红的,如同赤子的心。
【析】
这就是闻一多,
他的演说气壮山河。
这就是闻一多,
他的正气长出绿色的藤萝,
净化神州大地的空气污浊。
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民牢记心间,
彪炳史册!
激励年轻一代砥砺前行,
追求民主和正义!
追求真理、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气概和浓烈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