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2课时 认识米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认
识
米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使用尺子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都是怎样测量黑板长度的?
用数学课本测量的。
用厘米尺测量的。
测量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测量时,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测量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物体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 1厘米。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回顾知识
用厘米尺和书本测量黑板的长度,你有什么感受?
这样测量太慢了而且很麻烦。
cm
新的测量工具—米尺。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认 识 米 尺
cm
请一位同学用米尺测量一下黑板的长。
用米尺测量又快又方便。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小组讨论:如何测量操场的长。
用米尺测量。
1.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尺;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
2.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米尺是以“米”为单位的,可以用字母“m” 表示。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cm
观察厘米尺和米尺,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厘米尺
米尺
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单位不同。
厘米尺长度大概是十几厘米,米尺长度一般是 1 米。
不同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思考
感知 1 米有多长
拿一把米尺,看看 1 米有多长。
我两只胳膊打开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从地面到我的脖子,长度大约是 1 米。
我的身高比 1 米多一些。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洗衣机的高度大约是 1 米。
窗户的高度大约是 1 米。
讲桌的高度和宽度大约是 1 米。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可以用身体做尺子去测量。
0
10
20
30
40
60
70
80
50
90
100
1小格代表 1 厘米。
1大格代表 10 厘米。
1 米
2.米尺的1小格代表 1 厘米,1大格代表 10 厘米。米尺上一共有10 个大格,就是 100 厘米。
观察米尺上的刻度,你发现了什么?
1.我发现米尺上一共有100个刻度。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探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总结: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1 米=100 厘米 或者 1 m =100 cm
厘米可以用字母“cm” 表示,1 厘米可以写成 1 cm。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 米可以写成 1 m。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估一估绳子的长,看谁估的准。
分组合作:
拿一根绳子,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操作:量一量
1.用“米”或“厘米”填空。
教室长 8( )。
数学书长 20( )。
跳绳长 2( )。
奶奶身高 162( )。
铅笔长12( )。
课桌高1( )
米
米
厘米
厘米
厘米
米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练习
2.我 会 填。
①一般量物体的长度要用( )和( )作单位。
②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作单位。
③1米=( )厘米
厘米
米
厘米
100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 ) 米( )厘米。
3.操 作 练 习。
(2)分小组合作测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然后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练习
3.米尺上的 1 小格代表 1 厘米,1 大格代表 10 厘米。米尺上一共有 10 个大格,就是 100 厘米。
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用“米”作长度单位。“米”也是国际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 1 米= 100 厘米或者 1 m = 100 cm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
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