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训练------教师形象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弯弯的月亮
袁炳发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们的喜欢。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老师问:“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儿——”年轻的教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
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了手,可是老师没有发现,星子就仍举着手,还喊了一句:“老师!”老师听见后,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晶晶亮的大眼睛,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她对星子说:“你的回答是错误的。全班同学都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儿,你为什么偏偏要说像豆角呢?难道就你特别有见解吗?”
班上的同学一阵哄笑,星子的眼窝里满是泪水。回到家后,星子把这件事告诉了曾做过小学老师的奶奶。奶奶说:“星子,老师的批评是正确的,弯弯的月亮是像小船,我从前教过的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也都是这样回答的。”星子听完奶奶的话,眼窝里又一次含满了泪水。这件事情以后,星子开始变得少言寡语,她很不喜欢这位年轻、漂亮的老师,在课堂上从不敢再向老师提出“特别”的问题……
很快,几年过去,星子考入一所师范学校;又很快地,星子从这所学校毕业,她回到故乡的小镇做了老师。走上讲台第一课,星子老师穿着朴素、整洁的衣服,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首先提一个问题——你们说,弯弯的月亮像什么?”静默一会儿后,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儿——”星子老师没有说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正确,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像探视器似的在同学们的脸上扫来扫去。接着,她又问:“同学们,有没有和这个答案不一样的?”
一个叫田菲的学生举起手,说:“老师,我的答案和他们不一样,我说弯弯的月亮像豆角。”星子老师听后很高兴,说:“田菲同学的回答正确。当然,其他同学的回答也正确。我只是想启发同学们在回答每一个问题时,应该大胆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多想出几个答案。比如弯弯的月亮除了像小船儿,像豆角之外,还像不像镰刀、弓?”学生们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星子老师的脸颊上,浮现出一种从心窝里涌出来的笑容。
……
几十年过后,已退休闲居在家的星子,接到女作家田菲寄来的她自己创作、刚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弯弯的月亮》。星子急忙翻开书,见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
赠给最优秀的老师星子:
感谢您没有扼杀我少年时期富于想象力的天性……
您的学生:田菲
星子看后,脸上又浮现当年那种很愉快的笑容……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作家精品阅读》)
1.小说是如何塑造“星子”这一善于启发、呵护学生想象力的教师形象的?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物复苏的季节
冷清秋
站在北岭的麦田里四下看,经过一冬的沉睡,麦苗们此刻都苏醒过来了。
韭叶一样的叶子绿油油地透着勃勃生机,就像是每一裸麦苗里都暗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秋子姐洞悉这些,她懒洋洋地握着锄头的手在麦垅中间轻轻一划拉。就把那些杂草带走了。
秋子姐说,听——麦苗快要拔节了。我侧耳听听,什么也没听到。
但我信秋子姐的话。秋子姐那么美丽,那么美丽的秋子姐又对我那么好,她说的任何话我都该相信。哪怕她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我是我妈捡来的我也信。为什么不信呢?信秋子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一件事。何况只要跟着我秋子姐,时不时的就有好吃的水果硬糖裹着透明印花的玻璃糖纸变戏法一样从秋子姐的手里安放在我的手心儿。
水果糖是穿白衬衣的小学教师带来的。人们都叫他白老师,我大娘叫他白蘸糖?哈,我才不信,一个大男人凭什么起这样叫人发笑的名字 尽管后来秋子姐说我馋猫,只记得吃我也不信。秋子姐是我大姐。不是亲大姐的亲大姐,虽然我真有个亲大姐,但她拧起我的耳朵一点都不惜力气,即便是为了我的耳朵着想,我也要想着从不拧我耳朵的秋子姐。
秋子姐是我本家大娘家的女儿。但我觉得秋子姐生错了家或者我投错了胎。不然,我就可以时时刻刻保护她。
三忙时的晚上秋子姐拿又杆在麦场上翻麦子,不知怎的她的脚下一滑,整个人就从打麦场飞到了麦场下面的窑洞院子里。躺了三个多月后秋子姐终于可以起来下地走路了。但是她走路的样子好奇怪。整个身子一瘸一拐又一抖,就像是她不是在走路而是在惹人发笑。
大娘早先给秋子姐瞅下的那家好人家自此再无照面。待冬月来时,听说好人家敲锣打鼓迎娶了邻村的赵家姑娘。
本家有嫂子气不过,撺掇着要和秋子姐去闹腾个不好看来看,秋子姐惨白着脸淡淡一笑,再无接腔,转过身儿她自己该忙啥照样忙着。
俗话说,有女不愁嫁。何况秋子姐正当芳华、眉服生得俊悄不说,家里地里地都能拿下,虽说是腿脚略有残疾也不怕。黄了那家有别家,那段时间大娘一趟趟赶着催,隔三差五就有媒人领着男的来相看。可相来相去,秋子姐只是咬着嘴唇冷着脸不说话。
望着越拐越厉害的我秋子姐,我大娘下了狠心。
她得闲就拎着一匣子点心一匣子点心一趟趟朝媒人家里去催,那架势摆明了急着把我秋子姐赶紧立马马上嫁出去。一匣子一匣子点心送过去,终是有了效果,媒人说家里穷倒插门的可行 就我秋子姐一个女儿的我大娘一下子转悲为喜,就像是原本想甩包袱不要呢,不料捡着一个大元宝。
于是,很快家里就多了自愿倒插门的我一贫如洗的白老师白姐夫。
白老师姓白,清清白白的白,白玉无瑕的白。他除了会教书居然还会吹笛子。星子洒满夜空的晚上,大娘家小院里嘈杂的人声渐渐会随着悠长辽阔清凉的笛音慢慢静下来,一颗一颗心追着笛音跑出去老远老远,到了小河边也徜徉着不愿回来。有时,甚至会随着笛音到了天上,软软附在云朵上不下来。
但令人惊奇的不止这些,最惊讶的是和白老师结婚后我秋子姐的瘸腿竟然不治而愈了。
秋子姐每天挎着篮子或扛着锄头跟着白老师下地或者赶集,一对儿人儿就那样默默无语地一前一后走在路上,谁也没有说更多的话,但即便是傻子也看出来俩人之间的脉脉情意。
春季天寒。清晨白衬衣姐夫拎着水桶去井边打水,多嘴的二嫂子亦步亦趋地追着问:哎,白蘸糖——白蘸糖,你俩是不是之前就认识 人家都说是你们使的是苦肉计 有人之前赶集见过你和秋子在后墙站。
打好水的白衬衣并不接话,只是叫声二嫂子说,你褂子穿反了。
二嫂子“哎呀”一声低头看.骂上一句就急匆匆地朝回走。待走几步再回头,白衬衣已经消失在拐角了。
那时,热辣辣的太阳升起来老高了,照耀着村东头的大槐树和大槐树新生的嫩叶,照耀着大槐树下面的辘轳和井台,以及井台上湿漉漉的水印子。村子的小道上偶有坦然漫步的黄狗懒洋洋地望你一眼望他一眼,即便是有扑棱翅膀的鸡子路过,彼此双方也相安无事。
春天是美丽的季节,注定会有许多美丽的事情发生。
譬如送葬队伍息鼓凝声避让到松树林里为一支迎亲队伍让出阳光大道;譬如炊烟袅袅的小院里响起娃嘹亮的啼哭;譬加一枝漫着红晕的西红柿正悄悄躲在叶子后面窥视着这个喧嚣的尘世;譬如厚厚的云朵后面藏着许多许多急于奔泻的雨。
当幸福来临时,不需要做任何准备。
就像苹果恰好从树上掉下来。
2.小说在塑造白老师的形象时,善于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逍遥游
聂鑫森
江南大学是一所老资格的大学,中文系又是江南大学的名系。中文系之所以声名赫赫,是因为有一批久负盛名的老教授,在许多专业上可以说是一言九鼎,领风气之先。
贺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专长是古籍校勘与论证,最为人所钦服的是《庄子》研究,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字“散木”,也是取自《庄子》书中,自谦为无用之材,但“不材”即可免遭斤斧之苦而尽天年。
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
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
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陶淘说:“是,是。”
“文化大革命”说来就来了。
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地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
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
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
贺先生说:“好吧。”
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
推开门,陶淘在矮屋的梁上上吊了。
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
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
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
“贺先生,您不该救我!”
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
陶淘哭了,说:“我愿受教于先生。”
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地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
贺先生讲课时,喜欢闭着眼睛,讲到他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便睁开眼问:“陶淘兄,你认为如何?”陶淘慌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学生心悦诚服,确为高见!”
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
世道终于清明了。
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
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
(有删改)
3、请概括贺先生的形象特征,并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答案
小说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塑造“星子”这一善于启发、呵护学生想象力的教师形象。(一)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方面(原文示例略)(二)侧面对比衬托:星子包容多元思维与老师的一言堂对比:星子的多元思维与奶奶的教条单一对比:星子回答的“另类”与同学们回答的整齐划一对比;星子与学生们的对比;星子被否定与田菲的被肯定对比:田菲创新思维与同学们的从众单一思维对比。
(1)侧面烘托。小院里嘈杂的人声随着笛音静下来,人们的心随着笛音徜徉高飞,写出了笛音的动听迷人,从侧面表现白老师才艺的高超。(2)对比反衬。秋子姐摔残后,对象再无照面,竞至抛弃了她,而白老师不嫌弃秋子姐,甘愿倒插门,在反衬中突出了白老师的真心真意,纯洁朴实。(3)侧面衬托。秋子姐结婚后瘸腿竟然不治而愈,从侧面表现白老师对她付出了真爱和用心的关照。
3、①学识渊博: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向陶淘讲述庄子,书和讲义全装在肚子里。②从容镇定:中文系着火,他不慌不乱。③洒脱随性:“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他毫无沮丧之色,从容自在。④责任感强:他在困境中坚持写完书,收陶淘为关门弟子,以传承文化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