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王建(768-825):
唐代诗人,字仲初。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 “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代作有《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栖息
栖
qī
结构:左右
组词:栖身 两栖动物
音序:Q 部首:木
乌鸦
鸦
yā
结构:左右
组词:涂鸦 鸦雀无声
音序:Y 部首:鸟
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庭中,庭院中。
歇,休息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秋天的露水
打湿
“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谁家”就是“谁”的意思。“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
同学们想一想“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
不能。因为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写望月,却没有写到月光,从何处体现
“地白”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从侧面突出了月色皎洁。
同学们说一说“树栖鸦”是从听觉还是视觉方面来写的 写鸦雀有什么作用
既有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
同学们想一想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深挚的思乡之情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现他的秋思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然而在表现的时候,却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问。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地白 栖鸦
冷露 湿桂花
十
五
夜
望
月
中秋月色
望月情怀
思亲之情
月明 尽望
秋思 落谁家
诗文板书
诗人通过描写中秋节望月冷清、寂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诗文大意
同学们说一说《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
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