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单选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写在答题表内。 (20分)
1.(2023五上·湘潭期末)下面关于暖水瓶构造和材料能有效保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瓶胆是玻璃制成的,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
B.瓶胆是单层结构的,能最有效阻止热传导
C.瓶胆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物质,可以镜面反射辐射
2.(2023五上·湘潭期末)保护我们的大脑,下面行为正确的是( ) 。
A.课间休息仍在学习
B.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
C.坐摩托车不带头盔
D.按时睡觉,保证10小时睡眠时间
3.(2023五上·湘潭期末)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下面方法错误的是( )。
A.沉在水底的橡皮泥球做成小船可以浮在水面
B.往浮在水面的塑料瓶里加重物可以使瓶子沉入水中
C.钢铁材质制作的所有物体都不能在水中浮起来
4.(2023五上·湘潭期末)同学模拟地震实验:手持木棒两端,并用力压弯,继续用力直至折断。会产生的现象是( ) 。
A.听到木棒断裂的“咔嚓”声,手感觉震动
B.没有声音,手感觉震动,有麻木感
C.听到木棒断裂的“咔嚓”声,手几乎没有感觉
5.(2023五上·湘潭期末)关于热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个物体上,热总是从温度低的部分传到温度高的部分
B.紧挨着两个物体,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直至热平衡
6.(2023五上·湘潭期末)用滴管将紫甘蓝汁滴小苏打溶液中,颜色变化是( )
A.红色 B.紫色 C.绿色
7.(2023五上·湘潭期末)“禁止游泳”的标志是( )。
A.
B.
C.
8.(2023五上·湘潭期末)人们受到下面刺激的反应错误的是( )。
A.尝柠檬的刺激反应是口腔里唾液增多
B.光线强弱的刺激反应是眼睛瞳孔大小变化
C.凉水刺激反应是皮肤出汗
D.生活垃圾恶臭刺激反应是恶心、捂鼻子
9.(2023五上·湘潭期末)运用译码本,电报“10,17,15,13,11”传递的正确信息是( )。
A.我学习你玩我玩 B.我上你家玩 C.你上我家玩.
10.(2023五上·湘潭期末)关于信息的传递,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我国在唐朝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中国的汉字是现存世上为数不多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之一
C.北斗系统是世界上唯一具有通信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精度上也更有优势
D.莫尔斯是发明电话的专利人,贝尔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误的打“×”。(20分)
11.(2023五上·湘潭期末)当受到外界环境或身体内部的刺激时,我们会产生反应。( )
12.(2023五上·湘潭期末)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
13.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改变沉浮的。( )
14.(2023五上·湘潭期末)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全部是有利的,没有害处。( )
15.(2023五上·湘潭期末)火山喷发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能改变地表。( )
16.(2023五上·湘潭期末)地球的结构从外到内为地壳、地核、地幔三部分。( )
17.(2023五上·湘潭期末)太阳光的热传递到地球上的方式主要是热辐射。( )
18.(2023五上·湘潭期末)航道浮标锚定在指定水域,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浅滩及碍航物。( )
19.(2023五上·湘潭期末)只要一根手指的位置不动,人用单眼看和用双眼看到的位置是一样的。( )
20.(2023五上·湘潭期末)纸燃烧后发生了变化,构成纸的物质也都发生了变化。( )
三、学习与运用: (27 分)
21.(2023五上·湘潭期末)将人脑结构名称与相对应的功能、图中对应部位分别连线。
22.(2023五上·湘潭期末)将左、右竖格中的物体与中间它在水中的正确状态连线:
蜡烛 回形针
橡皮 在水中下沉 小石头
木块 在水中上浮 兵乓球
铁块 泡沫块
23.(2023五上·湘潭期末)将下面的自然现象、科学发现与对应的推测连线。
湘乡毛田镇贝壳化石群 喜马拉雅山脉以前可能处于海底
地热 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地壳岩层
地震 地球内部有液体状态的岩浆
火山 地球内部温度很高
鱼龙化石 很多年前湘中一带是一片浅海
24.(2023五上·湘潭期末)学习和运用模拟实验,回答问题:
①图1模拟实验,让水从“坡”上流下来,经过一段时间,我们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如果我们看到一条河的河床布满细沙,则可以判断这是河的 (参考选择:上游、 中游、下游)
②图2模拟实验,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我们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2000多年前, 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就采用这种方法破除河道中挡道岩石的。
③ 、 、 、 等都会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四、实验与探究:(33分)
25.(2023五上·湘潭期末)探究物体的传热方式和本领,回答下面问题。
①给下面的金属棒和金属圆盘加热,用“→”在金属棒和金属圆盘上画出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②给水加热(右图)。在液体中,热传递的方式是什么?
③右图,在烧杯上用“↓↑”画出加热过程中冷水、热水流动情况。
26.(2023五上·湘潭期末)探究物质的变化,回答问题。
(1)观察蜡烛燃烧,写出3个发生的变化或现象。
(2)图1中,我们发现杯子里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 ;图2实验中,我们会发现杯子里的内壁出现 。所以,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新的物质,生成了 。(参选:浑浊、小水珠、二氧化碳、水)
(3)小苏打的样子是 ,白醋的样子是 将5克小苏打与60毫升白醋倒入烧杯中混合,会产生 和 ,然后将燃烧的小木棒伸进这个烧杯里,会出现 现象。(参选:白色粉末、无色透明液体、白色泡沫、气体、火焰熄灭、继续燃烧)
(4)根据下图,完成下面×××小组的科学实验研究报告。
研究问题:铁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吗? . 研究方法: 实验现象: 我们的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水瓶
【解析】【分析】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保温效果。保温瓶的内胆由两层玻璃制成,中间抽成了真空。真空层的主要作用是阻隔热传递,瓶胆是玻璃制成的,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瓶胆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物质,可以镜面反射辐射,AC观点正确,B观点错误。
2.【答案】D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脑是柔软而脆弱的,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但是受到剧烈撞击也会影响脑健康,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分析选项可知,按时睡觉,保证10小时睡眠时间,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大脑,D符合题意;课间休息仍在学习,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坐摩托车不带头盔,不利于保护我们的大脑。
3.【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A、沉在水底的橡皮泥球做成小船,排开水的水量增加,浮力增大,可以浮在水面,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往浮在水面的塑料瓶里加重物可以使瓶子沉入水中,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现代的大型轮船都是钢铁制成的,既坚固又耐用,载重量还很大,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故C符合题意。
4.【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做地震的模拟实验。把几条颜色不同的毛巾叠放在桌上,当作水平岩石层。两手按在“岩层”上,把它慢慢向中间挤压。两手握住一根木棍的两端,用力折树枝,树枝会慢慢的变弯了,当力超过了树枝的承受能力树枝就会折断了,树枝被折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A是正确的选项。
5.【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从高温到低温处传递。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热量就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完全相同为止。
6.【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像紫甘蓝水这样能检验其它物质酸碱性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色,小苏打溶液是碱性的,能使紫甘蓝水变绿。
7.【答案】A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标志牌是提醒注意的牌子。读图可知,A图是禁止游泳标志牌;B是安全通道标志牌,C是禁止吸烟标志牌,故A正确,BC错误。
8.【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受到外界环境或身体内部的刺激时会产生反应,这样可以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分析选项可知,尝柠檬的刺激反应是口腔里唾液增多,光线强弱的刺激反应是眼睛瞳孔大小变化,生活垃圾恶臭刺激反应是恶心、捂鼻子,都属于人们受到下面刺激的反应,ABD不符合题意;C皮肤受到冷水刺激,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结果可使出汗散热受阻,反而会使散热困难、体温升高,人们受到下面刺激的反应错误,符合题意。
9.【答案】B
【知识点】推断
【解析】【分析】收发电报要经过“编码→发送→接受→解码”的过程。运用译码本,电报“10,17,15,13,11”传递的正确信息是“我上你家玩”。
10.【答案】D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
A、信息通过适当的渠道或媒介来传播。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我国在唐朝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选项观点正确;
B、中国所采用的汉字是现存世上为数不多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之一。选项观点正确;
C、北斗系统是世界上具有通信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精度上也更有优势,选项观点错误;
D、莫尔斯是发明电话的专利人,贝尔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选项观点正确。
11.【答案】(1)正确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当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利薄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
12.【答案】(1)正确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这两种气体是空气的主要成分,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3.【答案】(1)错误
【解析】【解答】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只是由于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重量增加,就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变轻,就开始上浮。因此,潜水艇是通过改变重量来改变沉浮,本题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14.【答案】(1)错误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科技
【解析】【分析】互联网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生活带来方便,也可以毁掉你的一生,让你痛苦不堪。互联网能够开活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学识,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以及一些生活上的小困难;但是互联网也有很多坏处,多上网会对眼睛有害,使到我们的视力下降必然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网玩游戏,一不小心容易上瘾,会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就会走上犯罪道路,因此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害处。
15.【答案】(1)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能改变地表。
16.【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17.【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没有任何物质,但是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太阳光的热传递到地球上的方式主要是热辐射。题干正确。
18.【答案】(1)正确
【知识点】帆船
【解析】【分析】航道浮标锚定在指定水域,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浅滩及碍航物,是浮于水面的一种助航标志。
19.【答案】(1)错误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先分别用单眼观察一根手指位置,再用双眼观察这根手指的位置。发现两个单眼和双眼观察时,手指的位置都不同。这是因为脑要把脑要把双眼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的视觉。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0.【答案】(1)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产生了新物质,纸燃烧发光、发热、冒烟,烧过的纸不同于原来的纸,说明纸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1.【答案】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包括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行为,如进行学习、记忆和判断、推理等活动,可以指挥我们的身体。小脑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能控制呼吸和心跳。
22.【答案】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根据对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认识,蜡烛、橡皮、木块、乒乓球、泡沫块浸入水中时比同体积的水轻,会上浮;铁块、回形针、小石头浸入水中时比同体积的水重,会下沉。
23.【答案】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它们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风的作用和水的作用等也能引起地形的变化,它们属于地球外部的力量。湘乡毛田镇贝壳化石群,体现了很多年前湘中一带是一片浅海;地热表明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地震表明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地壳岩层;火山表明地球内部有液体状态的岩浆;鱼龙化石体现了喜马拉雅山脉以前可能处于海底。
24.【答案】流水冲涮泥沙形成沟壑,下端会堆积许多细沙;下游;小石块破裂;李冰;温度;风;植物;水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①图1模拟实验,让水从“坡”上流下来,经过一段时间,我们会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沉积现象。河流在不同河段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河岸地貌、河床特征不同,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河底石块较大,棱角多;河流的下游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容易发生沉积现象,泥沙颗粒细小;中游河段河水流速较慢,搬运能力减小,河底多是鹅卵石沉积,磨圆度较高。
②岩石加热后浸入冷水中,反复多次,结果是岩石破碎,原因是当岩石整体受热膨胀后,外部的遇到冷水急剧降温并收缩,可是岩石内部短时间内并未遇水降温并收缩,保持膨胀的体积,于是把收缩的外部岩石撑破。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就采用这种方法破除河道中挡道岩石的。
③自然状态下,温度、水、风、植物等都会对岩石的变化产生作用,自然界中的岩石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改变着模样。
25.【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从高温到低温处传递。①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
②热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在液体中,热传递的方式主要是热对流。
26.【答案】(1)蜡烛变短,有熔化的蜡油流下来,产生黑烟,发光发热......
(2)浑浊;小水珠;二氧化碳、水
(3)白色粉末;无色透明液体;白色泡沫;气体;火焰熄灭
(4)研究方法: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放置在潮湿的湿巾上的铁钉生锈了(或者:放置在潮湿纸巾上的铁钉会先生锈)
我们的结论:铁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或水)有关。
【知识点】生锈;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
①观察蜡烛燃烧,会发现蜡烛燃烧发光、发热、冒烟,蜡烛逐渐变短。
②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发现杯子里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2实验中,我们会发现杯子里的内壁出现小水珠。所以,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新的物质,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③小苏打的样子是白色粉末,白醋的样子是无色透明液体;将5克小苏打与60毫升白醋倒入烧杯中混合,会产生气体和白色泡沫,然后将燃烧的小木棒伸进这个烧杯里,会出现火焰熄灭现象,说明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④研究问题:铁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吗
研究方法:取两根相同的铁钉,一根放置在干燥的空气中,一根放置在潮湿的湿巾纸上。
实验现象:放置在干燥空气中的铁钉没有生锈,放置在潮湿的湿巾纸上的铁钉生锈了。
我们的结论:铁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环境越潮湿,铁越容易生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单选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写在答题表内。 (20分)
1.(2023五上·湘潭期末)下面关于暖水瓶构造和材料能有效保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瓶胆是玻璃制成的,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
B.瓶胆是单层结构的,能最有效阻止热传导
C.瓶胆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物质,可以镜面反射辐射
【答案】B
【知识点】水瓶
【解析】【分析】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保温效果。保温瓶的内胆由两层玻璃制成,中间抽成了真空。真空层的主要作用是阻隔热传递,瓶胆是玻璃制成的,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瓶胆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物质,可以镜面反射辐射,AC观点正确,B观点错误。
2.(2023五上·湘潭期末)保护我们的大脑,下面行为正确的是( ) 。
A.课间休息仍在学习
B.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
C.坐摩托车不带头盔
D.按时睡觉,保证10小时睡眠时间
【答案】D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脑是柔软而脆弱的,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但是受到剧烈撞击也会影响脑健康,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分析选项可知,按时睡觉,保证10小时睡眠时间,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大脑,D符合题意;课间休息仍在学习,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坐摩托车不带头盔,不利于保护我们的大脑。
3.(2023五上·湘潭期末)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下面方法错误的是( )。
A.沉在水底的橡皮泥球做成小船可以浮在水面
B.往浮在水面的塑料瓶里加重物可以使瓶子沉入水中
C.钢铁材质制作的所有物体都不能在水中浮起来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A、沉在水底的橡皮泥球做成小船,排开水的水量增加,浮力增大,可以浮在水面,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往浮在水面的塑料瓶里加重物可以使瓶子沉入水中,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现代的大型轮船都是钢铁制成的,既坚固又耐用,载重量还很大,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故C符合题意。
4.(2023五上·湘潭期末)同学模拟地震实验:手持木棒两端,并用力压弯,继续用力直至折断。会产生的现象是( ) 。
A.听到木棒断裂的“咔嚓”声,手感觉震动
B.没有声音,手感觉震动,有麻木感
C.听到木棒断裂的“咔嚓”声,手几乎没有感觉
【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做地震的模拟实验。把几条颜色不同的毛巾叠放在桌上,当作水平岩石层。两手按在“岩层”上,把它慢慢向中间挤压。两手握住一根木棍的两端,用力折树枝,树枝会慢慢的变弯了,当力超过了树枝的承受能力树枝就会折断了,树枝被折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A是正确的选项。
5.(2023五上·湘潭期末)关于热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个物体上,热总是从温度低的部分传到温度高的部分
B.紧挨着两个物体,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直至热平衡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从高温到低温处传递。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热量就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完全相同为止。
6.(2023五上·湘潭期末)用滴管将紫甘蓝汁滴小苏打溶液中,颜色变化是( )
A.红色 B.紫色 C.绿色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像紫甘蓝水这样能检验其它物质酸碱性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色,小苏打溶液是碱性的,能使紫甘蓝水变绿。
7.(2023五上·湘潭期末)“禁止游泳”的标志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标志牌是提醒注意的牌子。读图可知,A图是禁止游泳标志牌;B是安全通道标志牌,C是禁止吸烟标志牌,故A正确,BC错误。
8.(2023五上·湘潭期末)人们受到下面刺激的反应错误的是( )。
A.尝柠檬的刺激反应是口腔里唾液增多
B.光线强弱的刺激反应是眼睛瞳孔大小变化
C.凉水刺激反应是皮肤出汗
D.生活垃圾恶臭刺激反应是恶心、捂鼻子
【答案】C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受到外界环境或身体内部的刺激时会产生反应,这样可以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变化,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分析选项可知,尝柠檬的刺激反应是口腔里唾液增多,光线强弱的刺激反应是眼睛瞳孔大小变化,生活垃圾恶臭刺激反应是恶心、捂鼻子,都属于人们受到下面刺激的反应,ABD不符合题意;C皮肤受到冷水刺激,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结果可使出汗散热受阻,反而会使散热困难、体温升高,人们受到下面刺激的反应错误,符合题意。
9.(2023五上·湘潭期末)运用译码本,电报“10,17,15,13,11”传递的正确信息是( )。
A.我学习你玩我玩 B.我上你家玩 C.你上我家玩.
【答案】B
【知识点】推断
【解析】【分析】收发电报要经过“编码→发送→接受→解码”的过程。运用译码本,电报“10,17,15,13,11”传递的正确信息是“我上你家玩”。
10.(2023五上·湘潭期末)关于信息的传递,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我国在唐朝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中国的汉字是现存世上为数不多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之一
C.北斗系统是世界上唯一具有通信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精度上也更有优势
D.莫尔斯是发明电话的专利人,贝尔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
【答案】D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
A、信息通过适当的渠道或媒介来传播。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我国在唐朝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选项观点正确;
B、中国所采用的汉字是现存世上为数不多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之一。选项观点正确;
C、北斗系统是世界上具有通信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之一,精度上也更有优势,选项观点错误;
D、莫尔斯是发明电话的专利人,贝尔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选项观点正确。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误的打“×”。(20分)
11.(2023五上·湘潭期末)当受到外界环境或身体内部的刺激时,我们会产生反应。(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当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利薄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
12.(2023五上·湘潭期末)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这两种气体是空气的主要成分,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3.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改变沉浮的。( )
【答案】(1)错误
【解析】【解答】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只是由于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重量增加,就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变轻,就开始上浮。因此,潜水艇是通过改变重量来改变沉浮,本题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14.(2023五上·湘潭期末)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全部是有利的,没有害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科技
【解析】【分析】互联网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生活带来方便,也可以毁掉你的一生,让你痛苦不堪。互联网能够开活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学识,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以及一些生活上的小困难;但是互联网也有很多坏处,多上网会对眼睛有害,使到我们的视力下降必然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网玩游戏,一不小心容易上瘾,会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就会走上犯罪道路,因此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害处。
15.(2023五上·湘潭期末)火山喷发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能改变地表。(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能改变地表。
16.(2023五上·湘潭期末)地球的结构从外到内为地壳、地核、地幔三部分。(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17.(2023五上·湘潭期末)太阳光的热传递到地球上的方式主要是热辐射。(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没有任何物质,但是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太阳光的热传递到地球上的方式主要是热辐射。题干正确。
18.(2023五上·湘潭期末)航道浮标锚定在指定水域,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浅滩及碍航物。(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帆船
【解析】【分析】航道浮标锚定在指定水域,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浅滩及碍航物,是浮于水面的一种助航标志。
19.(2023五上·湘潭期末)只要一根手指的位置不动,人用单眼看和用双眼看到的位置是一样的。(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先分别用单眼观察一根手指位置,再用双眼观察这根手指的位置。发现两个单眼和双眼观察时,手指的位置都不同。这是因为脑要把脑要把双眼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的视觉。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0.(2023五上·湘潭期末)纸燃烧后发生了变化,构成纸的物质也都发生了变化。(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产生了新物质,纸燃烧发光、发热、冒烟,烧过的纸不同于原来的纸,说明纸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三、学习与运用: (27 分)
21.(2023五上·湘潭期末)将人脑结构名称与相对应的功能、图中对应部位分别连线。
【答案】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包括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行为,如进行学习、记忆和判断、推理等活动,可以指挥我们的身体。小脑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能控制呼吸和心跳。
22.(2023五上·湘潭期末)将左、右竖格中的物体与中间它在水中的正确状态连线:
蜡烛 回形针
橡皮 在水中下沉 小石头
木块 在水中上浮 兵乓球
铁块 泡沫块
【答案】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物体在液体中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根据对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认识,蜡烛、橡皮、木块、乒乓球、泡沫块浸入水中时比同体积的水轻,会上浮;铁块、回形针、小石头浸入水中时比同体积的水重,会下沉。
23.(2023五上·湘潭期末)将下面的自然现象、科学发现与对应的推测连线。
湘乡毛田镇贝壳化石群 喜马拉雅山脉以前可能处于海底
地热 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地壳岩层
地震 地球内部有液体状态的岩浆
火山 地球内部温度很高
鱼龙化石 很多年前湘中一带是一片浅海
【答案】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它们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风的作用和水的作用等也能引起地形的变化,它们属于地球外部的力量。湘乡毛田镇贝壳化石群,体现了很多年前湘中一带是一片浅海;地热表明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地震表明地球表面有坚硬的地壳岩层;火山表明地球内部有液体状态的岩浆;鱼龙化石体现了喜马拉雅山脉以前可能处于海底。
24.(2023五上·湘潭期末)学习和运用模拟实验,回答问题:
①图1模拟实验,让水从“坡”上流下来,经过一段时间,我们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如果我们看到一条河的河床布满细沙,则可以判断这是河的 (参考选择:上游、 中游、下游)
②图2模拟实验,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我们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2000多年前, 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就采用这种方法破除河道中挡道岩石的。
③ 、 、 、 等都会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
【答案】流水冲涮泥沙形成沟壑,下端会堆积许多细沙;下游;小石块破裂;李冰;温度;风;植物;水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①图1模拟实验,让水从“坡”上流下来,经过一段时间,我们会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沉积现象。河流在不同河段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河岸地貌、河床特征不同,上游河段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河底石块较大,棱角多;河流的下游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容易发生沉积现象,泥沙颗粒细小;中游河段河水流速较慢,搬运能力减小,河底多是鹅卵石沉积,磨圆度较高。
②岩石加热后浸入冷水中,反复多次,结果是岩石破碎,原因是当岩石整体受热膨胀后,外部的遇到冷水急剧降温并收缩,可是岩石内部短时间内并未遇水降温并收缩,保持膨胀的体积,于是把收缩的外部岩石撑破。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就采用这种方法破除河道中挡道岩石的。
③自然状态下,温度、水、风、植物等都会对岩石的变化产生作用,自然界中的岩石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改变着模样。
四、实验与探究:(33分)
25.(2023五上·湘潭期末)探究物体的传热方式和本领,回答下面问题。
①给下面的金属棒和金属圆盘加热,用“→”在金属棒和金属圆盘上画出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②给水加热(右图)。在液体中,热传递的方式是什么?
③右图,在烧杯上用“↓↑”画出加热过程中冷水、热水流动情况。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热传递主要存在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只要在物体内部或物体间有温度差存在,热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从高温到低温处传递。①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
②热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在液体中,热传递的方式主要是热对流。
26.(2023五上·湘潭期末)探究物质的变化,回答问题。
(1)观察蜡烛燃烧,写出3个发生的变化或现象。
(2)图1中,我们发现杯子里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 ;图2实验中,我们会发现杯子里的内壁出现 。所以,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新的物质,生成了 。(参选:浑浊、小水珠、二氧化碳、水)
(3)小苏打的样子是 ,白醋的样子是 将5克小苏打与60毫升白醋倒入烧杯中混合,会产生 和 ,然后将燃烧的小木棒伸进这个烧杯里,会出现 现象。(参选:白色粉末、无色透明液体、白色泡沫、气体、火焰熄灭、继续燃烧)
(4)根据下图,完成下面×××小组的科学实验研究报告。
研究问题:铁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吗? . 研究方法: 实验现象: 我们的结论:
【答案】(1)蜡烛变短,有熔化的蜡油流下来,产生黑烟,发光发热......
(2)浑浊;小水珠;二氧化碳、水
(3)白色粉末;无色透明液体;白色泡沫;气体;火焰熄灭
(4)研究方法: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放置在潮湿的湿巾上的铁钉生锈了(或者:放置在潮湿纸巾上的铁钉会先生锈)
我们的结论:铁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或水)有关。
【知识点】生锈;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
①观察蜡烛燃烧,会发现蜡烛燃烧发光、发热、冒烟,蜡烛逐渐变短。
②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发现杯子里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2实验中,我们会发现杯子里的内壁出现小水珠。所以,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新的物质,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③小苏打的样子是白色粉末,白醋的样子是无色透明液体;将5克小苏打与60毫升白醋倒入烧杯中混合,会产生气体和白色泡沫,然后将燃烧的小木棒伸进这个烧杯里,会出现火焰熄灭现象,说明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④研究问题:铁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吗
研究方法:取两根相同的铁钉,一根放置在干燥的空气中,一根放置在潮湿的湿巾纸上。
实验现象:放置在干燥空气中的铁钉没有生锈,放置在潮湿的湿巾纸上的铁钉生锈了。
我们的结论:铁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环境越潮湿,铁越容易生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