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艺术特色(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艺术特色(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7 21:0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艺术特色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1.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
二、阅读高适的《蓟中作》,完成后面的题。
蓟中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2.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小题。
北歌
佚名
北漠清霜雁飞低,狼烟又近起铁衣。
山暗雪凝寒烟冷,沙白风紧孤豺啼。
影孤钟尽音渺渺,灯昏酒浊雾靡靡。
伤心银发遥入梦,家慈门倚乡音稀。
注:①佚名:戍卒名不传。②稀:依稀。
3.简要赏析后两联的艺术特色。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目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①贯之:诗人的朋友。②悰(cóng):快乐。
4.这首诗题五、六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入黄溪闻猿①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江上闻猿
雍裕之②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注:①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②雍裕之: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
5.请简要赏析《入黄溪闻猿》前两句的艺术特色。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玉楼春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②。昔年多病厌芳尊③,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
①钱惟演,北宋临安人。晚年被贬外放,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
②鸾镜:背后饰有鸾鸟的镜子。
6.简析上阕写景、抒情的主要艺术特色。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了。
7、这首词写景状物历来被人称颂,请分析上片的艺术特色。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万之京【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帝、君主的花园。魏万:肃宗上元进士,他是李颀的后辈,和李白很有交情。
8.简要赏析颈联在写景上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答案
1.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以“鸳鸯”喻夫妻(有情人),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如答“化用”,“两面兼写”等亦可酌情赋分。)
2.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诗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透射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语言质朴富有真情实感,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3.①、颈联借景抒情,通过边塞寒夜中孤独的身影、渺渺的远钟、昏暗的灯烛、寒夜的浊酒,渲染(或 烘托)出凄苦的氛围,表达了戍边者孤单凄冷的心境。 ②尾联由现实转入梦境,虚实相映。梦中白发慈母倚门盼儿的模样、依稀熟悉的乡音,现实与梦境对 照,将思念与伤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手法各 1 分,分析阐述各 2 分)
4.颈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的梧桐。颈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
5.①触景生情(1分):作者看到眼前的黄溪小路弯弯曲曲绵延千里,想到了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山中的猿猴声声哀鸣不知来自何处,更勾起了诗人内心的惆怅,(2分)在凄凉,哀婉的氛围中,生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之情。(2分)②视听结合(1分):从视觉上写“溪路”之曲折,从听觉上写“猿鸣”之哀婉,(2分)营造了凄凉,哀婉的意境,抒发了身处逆境的苦闷与悲凉。(2分)(如果从其他艺术角度答,言之成理也可。)
6.视觉、听觉相结合,烟波柳岸、绿杨芳草是视觉描写,黄莺乱语是听觉描写;以乐景衬哀情。作者以明丽的景色反衬自己凄怆的心情。
7、①选取木芙蓉、黄菊、红树等表现“重阳”季节特征的景物,色彩鲜明;②首句写近景,三四两句写远景,由近及远;③视觉嗅觉相结合;④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远村美好的秋色比喻成画。
8.①参考答案(一)视听结合:树色的变化,是从视觉入手;砧声,是从听觉入手。秋色凄凉,树色清冷。傍晚时分,捣衣的砧声更是急切入耳。这样的视听结合,使作者所想象的长安的画面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可感,真切地写出作者对远行的朋友的关切。
或②参考答案(二)想象(虚写):颈联描写的画面是诗人想象魏万到京城之后,已是深秋,面对纷纷落叶,处处砧声,心中一片悲凉;两句推想中,融入了诗人平生感慨,尤其是“催寒近”、“向晚多”更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或者答写出对朋友的关切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