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沉郁顿挫风格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其一)①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②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③共云山④。
羯胡⑤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⑥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③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④共云山:共居处。⑤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⑥庾信:南北朝诗人。侯景之乱,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到了暮年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
1.“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重要的风格特色。何谓“沉郁顿挫”?清人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杜诗提要》)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请你说说本诗是如何体现“沉郁”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蜀中离席①
唐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②,松州犹驻殿前军③。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④仍是卓文君⑤。
【注】①此诗为临行前饯别宴席上所作。此时,正值爆发贫民起义,唐王朝与吐蕃、党项关系也很紧张。②天外使:唐朝往来吐蕃的使者。③殿前军:本指禁卫军,此借指戍守西南边陲的唐朝军队。④当垆:面对酒垆,指卖酒者。⑤卓文君:汉代女子,因与司马相如相爱而被逐出家门,而后卓文君在临邛亲自当垆卖酒。此处用卓文君喻指卖酒的女子。
2.本诗是在模拟杜甫诗歌所作,体现出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请结合全诗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夜 坐①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
3.有人认为《夜坐》诗沉郁顿挫,颇有杜甫诗歌的特点。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这看诗、对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加以对比分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4.杜甫的诗有“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指感情深厚博大,“顿挫”指表达感情时停顿转折。结合这首诗,分析杜甫诗的这种风格。
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①。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②。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③。且莫思身外④,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释:①溅溅:流水声。②化用了白居易被贬九江时所写《琵琶行》里的诗句,来表达诗人的心情。③修椽:长椽子。燕子寄寓在房梁的长椽上。④身外:身外事,指功名利禄。
5.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此词:“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请结合本词下阕,说说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6.冯煦《阳春集序》评冯延巳说“郁抑怆悦”,饶宗颐说:“余诵正中词,觉有一股莽莽苍苍之气。《鹊踏枝》数首尤极沉郁顿挫。”请就此赏析划线句。
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存殁口号二首
杜甫
其一
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
玉局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
其二
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
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
[注]口号:古诗标题用语,表示随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席谦:吴人,善弹棋。毕曜:善为小诗。郑公:郑虔,唐代文学家、书画家,善画山水。曹霸:唐代最有名的鞍马人物画家之一,开元间的名画家。四人皆为杜甫老友,时席、曹二人尚存,毕、郑二人已殁。
7.有人评价说这两首诗“写情沉郁顿挫,字字滴泪,动人心弦”,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8.“沉郁顿挫”是杜诗的风格,“沉郁”是指内容深广,感情深沉,请结合诗的后两联谈谈“沉郁”的特点有怎样的表现。
答案
1.①本诗不但叙写了安史之乱国家蒙难,自己漂泊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杂处的事实,还指出了安禄山的狡诈反复的特点,最后以庾信的经历照应词客应有“哀时”之心,心念国家,内容博大深广。
②写背景时,“天地间”“淹日月”意境雄浑,低徊起伏,境界深沉阔大。
③整首诗,对自身坎坷遭遇悲愤满怀,感伤时乱悲怆沉郁。
2.①表情达意顿挫跌宕。如首联点出“离席”。一开头的反诘句,泛言人生离别,在所难免。后半句笔锋一转,转到“世路干戈”这个大背景上,道出了在干戈中离别的沉重感伤。
②情感深沉悲慨,“雪岭”两句,紧承上文“世路干戈”,写出了当前的动荡局势。简洁醒目地勾勒出西北边境历年战乱的紧张局面,更饱含着诗人无限忧国伤时之情。
3.(1)《夜坐》诗渲染出悲秋的情感基调。但在万物萧索的季节,被迫归山的作者痛感岁月空逝、吾道之孤。但他并非一味悲叹不遇,而是不甘寂寞,时时有一展胸襟之志。
(2)《登高》一诗,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情与景交融相洽。
4.作者身处逆境,心中的雄才大略却没有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激励着他,这种感情博大深厚。在表达感情时,开篇写江城之大,山城之高,起笔豪迈;接着写岸风夕浪、舟雪寒灯,由豪迈转为伤感,写天涯漂泊的愁苦;接下来由身处逆境,却毫不气馁,转为豪迈;最后自比鲲鹏,将感情推向高潮。
5.①下片开头,以社燕自比,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去,从海山漂流至此,寄身人家长椽,表现出漂流宦海,行踪不定。②“且莫思”,姑且不去考虑身外的得失,个人的荣辱,还是长期亲近酒樽,借酒浇愁,词人似乎想从苦闷中挣脱。③“不堪听”,宦海漂流已感疲倦憔悴的江南客,虽想撇开身外种种烦恼,向酒宴中暂寻欢乐,但盛宴当前,丝竹纷陈,又令人徒增伤感。④“容我”句,措辞婉转,写出了无可奈何、惟有借醉遣愁。
6.划线句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描写了千万片的梅花好像天上的雪花随风旋转飘舞,明知已落,但“犹自多情”地奋力挣扎,更加有力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郁抑悲伤之情和那股沉郁顿挫之气。
7.①对友人的深深怀念(或浓烈的友爱之情)。席谦近来没有接近,可诗人心中却十分想念他。毕曜已殁,杜甫仍然十分关注他生前的诗的流传,一直关念死去的诗人。(或通过“笑”和“悲”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曾经生活、曾经好友的追思,感伤之情自然流露。②对友人的才华和艺术追求真切地的赞叹。悲叹郑公的彩色图画成了绝笔,对其的山水画给予高度的评价;还赞扬了曹霸把毕生精力献给艺术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③为郑虔、曹霸这些德才兼备的人才的身世和不幸遭遇鸣不平。“白杨今日几人悲”“人间不解重骅骝”,死后受冷落、活着不重视,像郑虔、曹霸这样的有真才实学、德艺双馨的人得不到社会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埋没,杜甫由内心深处生发出深沉的悲怨。
8.①杜甫流落三峡,却心系战乱中的百姓,个人的悲痛源于对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
②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的情绪。
③相比现实生活中民不聊生,作者的寂寥孤独无足轻重,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