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4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和金属矿物
一、单选题
1.(2020·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化学与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防腐
C.误服重金属盐可用鸡蛋清解毒
D.直接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
2.(2021·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H2和CH4 点燃后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
B 鉴别钾肥K2CO3和K2SO4 取样,加水溶解后分别加入足量盐酸
C 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CO 通入足量O2,点燃
D 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NaCl 加入适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3.(2021·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一一作除味剂 B.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一一用作化肥
C.洗洁精的乳化作用一一作除锈剂 D.铜具有导热性一一制作电线
4.(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O2中混有HCl气体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B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将润湿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
C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取样,溶解、蒸发、结晶
D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A.A B.B C.C D.D
5.(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与空气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循环过程中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和氮气
6.(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 B.滤液呈无色
C.滤渣只含有Ag D.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7.(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 B.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铜具有导热性——常用作电线 D.白醋显酸性——家庭中可用于除水垢
8.(2021·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9.(2021·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欲探究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准备的下列试剂组中,可行的是
A.Cu、Ag、稀H2SO4 B.Fe、Ag、CuSO4溶液
C.Cu、Ag、FeCl2溶液 D.Ag、FeCl2溶液、CuSO4溶液
10.(2020·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金属资源的利用与防护解释不合理的是
A.在001A型国产航母金属外壳覆盖涂料,主要是为了美观
B.用“烤蓝”的方法处理钢铁表面,可减缓钢铁的腐蚀
C.用铝合金制造国产大飞机C919机壳,是利用铝合金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
D.切菜后的菜刀用清水洗净擦干,可减缓菜刀生锈
11.(2020·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模拟工业炼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硬质玻璃管中红色固体变为银白色
B.用燃着的酒精灯可防止CO污染空气
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
D.实验结束后先移去酒精喷灯,继续通CO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
二、填空题
12.(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6月5日,中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位宇航员将在太空进行长达6个月的科学研究。宇航员舱外服的废气处理系统保障着宇航员的生命。
(1)该系统用装有活性炭的滤网除去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性。
(2)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用含氢氧化锂(LiOH)的滤网吸收,生成碳酸锂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3.(2020·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在疫情期间,非接触红外人体测温仪应用十分广泛,能及时检测体温异常情况,其结构如图。
(1)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
(2)干电池中有金属铜和锌,请写出一个使比较二者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4.(2021·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装置。
(1)上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是:①______,②______。
(2)①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3)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可以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______(填字母),可用E装置收集O2,说明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4)二氧化氮(NO2)是一种红棕色、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实验室用铜和浓硝酸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NO2时,分液漏斗中所盛药品是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NO2,气体应从______(填字母,下同)端通入,多余NO2需用碱液吸收,右边三个吸收装置中最合理的是______。
15.(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作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_________装置。
(3)①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时,装入块状石灰石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②收集CO2不选用C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用固体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若用F装置收集氯气,则气体应从图中的________(选填a或b)端进入,收集到的氯气中含有的杂质气体是_______。
16.(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用三枚洁净无锈铁钉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1)四天后,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试管中铁钉有明显锈迹。
(2)由此实验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7.(2021·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教科书上册141页第10题:将一个用粗铜丝绕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图1),火焰很快就熄灭了。你认为火焰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验证时,意外观察到以下现象:
I、将螺旋状铜丝置于蜡烛火焰的外焰处加热(图2),发现铜丝变黑并有少量黑烟产生;
Ⅱ、将变黑的铜丝移至蜡烛火焰的内焰处加热(图3),发现内焰处的铜丝由黑色变为亮红色,铜丝的其余部分仍然为黑色。
【提出问题】
1.实验I铜丝上黑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2.实验Ⅱ内焰处铜丝由黑色变为亮红色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实验I铜丝上黑色固体的成分:猜想一、CuO:猜想二、C:猜想三、______。
2.实验Ⅱ内焰处的石蜡蒸气与铜丝上的黑色固体发生了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①将实验I中变黑的铜丝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重复多次 铜丝变红,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色,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悬浮物 CuO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②分离出①中的黑色固体悬浮物,灼烧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①②得出结论:猜想______成立。(填“一”、“二”或“三”)
③取适量石蜡于试管中______,将加热变黑的铜丝趁热伸入试管中 变黑的铜丝出现亮红色 【猜想与假设】2成立
【反思与评价】
有同学提出质疑:实验Ⅱ内焰处的铜丝由黑色变为亮红色的原因不止一种。请你写出一种其它可能的原因:______。
五、计算题
18.(2021·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资源和能源。某冶金厂回收了一批废黄铜屑,需测定其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现称取100.0g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无色溶液,产生氢气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分别如图所示。(设该批次黄铜屑只含铜、锌和少量黄铜锈。黄铜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ZnSO4、CO2和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时,样品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______g。
(2)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详解】A. 稀释浓硫酸时,为防止硫酸液滴飞溅,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A不符合题意;
B. 甲醛有毒,可以破坏人体的蛋白质,所以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B不符合题意;
C. 重金属盐会破坏蛋白质结构,所以误服重金属盐可用鸡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解毒,从而不会破会人体蛋白质。故C符合题意;
D. 久未开启的地窖里可能二氧化碳含量超标,所以不能直接进入,需要做灯火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A、氢气和甲烷燃烧都生成水,故点燃后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都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错误;
B、盐酸和碳酸钾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硫酸钾不反应,可以鉴别,正确;
C、通入足量O2,会引入新杂质氧气,错误;
D、硝酸银和氯化钠生成硝酸钠,引入新杂质,错误。
故选B。
3.A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一一可以吸附异味,作除味剂,正确;
B、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一一用作氮肥,错误;
C、洗洁精的乳化作用一一可以除去油污,不是除锈剂,错误;
D、铜具有导电性一一制作电线,错误。
故选A。
4.D
【详解】A、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不能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干燥的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许滴到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不能将pH试纸润湿,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则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液,使溶液的酸碱度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也不能把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防污染待测液,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取样,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除去)蒸发结晶(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选项中缺少过滤操作,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氯化钡与稀盐酸不反应),故D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5.B
【详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氧气通过燃烧或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处于不停循环过程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和氮气,原因是氧气和氮气沸点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分析】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滤渣中一定含有过量的铜和银(硝酸银和铜反应生成),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详解】A、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选项正确;
B、滤液中含有硝酸铜,所以呈蓝色,选项错误;
C、滤渣含有Ag和过量的铜,选项错误;
D、向滤渣铜和银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因为都是氢后金属,选项错误。
故选:A。
7.C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能与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因为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能与小苏打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C、铜具有导热性,可以做铜制火锅等烹饪器材,但不能得出常用作电线的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符合题意;
D、白醋显酸性,家庭中可用于除水垢,因为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能与酸发生反应而被除去,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A. 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B.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C.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A、铜、银与稀硫酸不反应,铜、银金属活动性比氢弱,无法比较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B、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有红色固体析出,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银和硫酸铜溶液不反应,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得出铁>铜>银;
C、铜、银与氯化亚铁溶液都不反应,说明铜、银金属活动性比铁弱,无法比较铜、银金属活动性;
D、银与氯化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都不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弱,无法比较铜、铁的金属活动性;
答案:B。
10.A
【详解】A、在001A型国产航母金属外壳覆盖涂料,除了美观,更重要的是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起到防锈的目的,符合题意;
B、用“烤蓝”的方法处理钢铁表面,可以隔绝氧气和水,减缓钢铁的腐蚀,不符合题意;
C、铝合金是铝的合金,具有质轻、硬度大,耐腐蚀等特点,故可用铝合金制造国产大飞机C919机壳,不符合题意;
D、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切菜后的菜刀用清水洗净擦干,保持菜刀表面干燥,可减缓菜刀生锈,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A
【详解】A.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色的氧化铁被还原成黑色铁粉而不是银白色。故A符合题意;
B. 没有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直接通入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可以用一只燃着的酒精灯将一氧化碳燃烧掉。故B不符合题意;
C. 赤铁矿颜色是红色的,因为其主要成分氧化铁为红色固体。故C不符合题意;
D. 实验结束后先移去酒精喷灯,继续通CO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目的是让还原出来的铁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如果先停止通一氧化碳,后移去酒精喷灯,还原的铁粉又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1)吸附
(2)
【详解】(1)装有活性炭的滤网除去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锂(LiOH)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 塑料外壳
【详解】(1)据图可以看出,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外壳;
(2)比较铜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可以将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证明锌的活动性强于铜,化学方程式为。
14.(1) 酒精灯 集气瓶
(2) 把带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满了
(3) A 密度大于空气
(4) 浓硝酸 a H
【详解】(1)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①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②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满了。
(3)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可以制取氧气,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可用E装置收集O2,说明O2具有的性质是密度大于空气。
(4)实验室用铜和浓硝酸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NO2时,分液漏斗中所盛药品是液体浓硝酸;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若用D装置收集NO2,气体应长进短出,从a端通入;多余NO2需用碱液吸收,右边三个吸收装置中最合理的是H,装置中是由导致漏斗可以增大气体吸收面积且可防止倒吸。
15.(1) 试管 集气瓶
(2) B C
(3) 将锥形瓶平放,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放入锥形瓶口,然后再把试管缓慢的竖立起来,使块状石灰石慢慢滑落到锥形瓶底部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4) a 氯化氢##HCl
【详解】(1)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为固液常温型,应选用B作发生装置;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收集,但是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可能混有空气,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C装置排水法收集。
(3)①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时,装入块状石灰石的操作方法是将锥形瓶平放,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放入锥形瓶口,然后再把试管缓慢的竖立起来,使块状石灰石慢慢滑落到锥形瓶底部;
②收集CO2不选用C装置排水法的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4)若用F装置收集氯气,由于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氯气应该是长进短出,则气体应从图中的a端进入;
实验室用固体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故收集到的氯气中含有的杂质气体是氯化氢。
16.(1)a
(2)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1)a试管中与水和空气都接触,b试管中只与空气接触,c试管中只与水接触,所以四天后,a试管中铁钉有明显锈迹。
(2)a试管中铁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b试管中铁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a试管中铁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c试管中铁只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由此实验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17. 铜丝将热量导出,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C和CuO 蓝 三 加热使石蜡变为石蜡蒸气 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合理即可)
【详解】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将一个用粗铜丝绕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图1),火焰很快就熄灭了,是因为铜丝将热量导出,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蜡烛熄灭。
猜想与假设:
结合猜想一、二可知,铜丝上黑色固体的成分可能为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故猜想三: C和CuO。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①,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溶液,故实验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实验步骤②,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合①②可知,固体中含有碳和氧化铜,则猜想三成立;
实验步骤③,结论为【猜想与假设】2成立,实验Ⅱ内焰处的石蜡蒸气与铜丝上的黑色固体发生了反应。则实验操作为取适量石蜡于试管中加热使石蜡变为石蜡蒸气,再将加热变黑的铜丝趁热伸入试管中。
反思与评价:
石蜡不完全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故其它可能的原因是: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合理即可)。
18.(1)267.0
(2)62.5%
(3)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详解】(1)由图可知,完全反应时,样品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267.0g;
(2)取100.0g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无色溶液,说明溶液中不含硫酸铜;铜不与稀硫酸反应;黄铜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ZnSO4,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单质;从图像可知,剩余固体质量为样品中铜单质和铜锈中铜元素质量之和,即样品中铜元素质量为62.5g,故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由图像可知,生成1.0g氢气消耗稀硫酸245.0g,过程见答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