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有理数[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6-09-15 14: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武安市中学学科中心备课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主备:贺进镇中学 王维宙
第二周
2.4 有理数的加法(2)
课题 有理数的加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导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并能利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化计算。能利用有理数加法的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一些具体数的计算,合情推理,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鼓励学生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让学生养成求简意识。
学导重点 探索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
学导难点 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学导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 教师指导过程
一 自主先学,交流信息完成下列计算。1.(-8)+(-9) (-9 )+(-8) 2.4+(-7) (-7)+43.6+(-2) (-2)+64.[2+(-3)]+(-8)(-8)+ [2+(-3)]5.10+[(-10)+(-5)] [(-10)+(-5)] + 10二 整体感知,自主定向计算。31+(-28)+69+28(-13)+11+(-17)+39(-5/2)+(+5/6)+(-0.5)+7/6三 自主学习,集体交流练一练:教材第50页随堂练习第1题.四 自主学习,释疑解难练一练。教材第50页随堂练习第2 题。十袋大米称重,每袋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97、101、98、99、104、103、101、102、102、98。问:(1)这10袋大米的总质量是多少?(2)平均每袋大米的质量是多少? 一 情境导入,交流信息通过以上计算把你的发现用字母表示出来。在有理数的运算中,加法的运算律还成立吗?再换一些数试一试。二 整体感知,自主定向教材第49页例3。教材中提供了例3的两种解法,解法一是学生熟悉的,易完成。学生完成解法一后,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医药10个数据的特点:都在454上下波动。要求学生利用这一特点,简化计算。三 自主学习,集体交流对有困难的学生可适当提示。如第一听的质量达到标准吗?比标准多多少,或少多少?超过的用正数表示,不足的用负数表示。四 点拨归纳,质疑求异小结:通过以上三题可以看出,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适当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可以简化计算,使计算既快又对。特别是第3小题. 课堂小结。学生谈体会和收获。教师总结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布置作业。习题2.9
板书设计 2.4 有理数的加法(2) 例3计算。31+(-28)+69+28(-13)+11+(-17)+39(-5/2)+(+5/6)+(-0.5)+7/6
教学反思
教学建议:
注意让学生合情推理得出结论,注意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
贺进镇中骨干教师:张建兵
2.5 有理数的减法
课题 有理数的减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导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能利用有理数减法法则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能利用有理数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从生活中的情景抽象出数学知识,充分进行探索。通过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学导重点 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学导难点 减法转化为加法后的符号的变化。
学习准备 投影仪 自制投影片 自制温度计模型
学导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 教师指导过程
一 自主先学,交流信息通过演示,让学生得出5比-5高10这一结论。问:5-(-5)=?学生可以通过刚才的演示直接得出答案:也可以通过加减互为逆运算:求5-(-5)=x, 既求x +(-5)=5二 整体感知,自主定向利用刚才的经验,计算下列各题:50-20= 50+(—20)=50-10= 50+(-10)=50-0= 50+0=50-(-10)= 50+10=50-(-20)= 50+20=计算下列各题。9-(-5)= (-3)-1=3-11= (-4)-(-7)= 0-8=(-5)-0= 0-(-2)=(-10)-(-2)=三 自主学习,集体交流有理数减法的应用。例1 教材第54页例2。本题是有理数减法的应用。在学生完成解答后可以问:9003米有多少层楼高?教材第三步54页例3。四 自主学习,释疑解难练一练。教材第54页随堂练习。 情境导入,交流信息某地一天的最高温度为5,最低温度为-5,这天该地区的温差为多少?怎样计算?演示温度计模型。二 整体感知,自主定向解略。有理数的减法实际上是转化成加法来运算,在转化的过程中,符号的变化对学生来说是难点。计算过程中,须要求学生写出,减法变加法同时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的过程。三 自主学习,集体交流有理数减法的应用。例1 教材第54页例2。本题是有理数减法的应用。在学生完成解答后可以问:9003米有多少层楼高?教材第三步54页例3。四 点拨归纳,质疑求异有理数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课堂小结。先让同学回忆有理数加法法则,再总结概括有理数减法法则,教师补充和强调关键。布置作业。 习题2.6第1 题的(1)、(2)、(3)小题,第2题,第3题的第(1)(2)小题,有兴趣的同学完成第5题。
板书设计 2.5 有理数的减法计算下列各题。 例1 9-(-5)= (-3)-1=3-11= (-4)-(-7)= 0-8= 例2(-5)-0= 0-(-2)=(-10)-(-2)=
教学反思:
教学建议:
例2与例3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数感,除了用楼房,教师还可利用山高与人高做比较感受9003这个数。
贺进镇中骨干教师:张建兵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课题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导目标 能进行小数或分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具体问题,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化计算。通过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再将加法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这一过程,体会“代数和”。通过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将加减混合运算改写成“代数和”,进一步体会“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渗透转化思想。
学导重点 能进行小数或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导难点 把加减混合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并进行计算。
学习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学导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 教师指导过程
一 自主先学,交流信息讨论:两种算法的依据分别是什么?结果为什么相同?学生通过两种算法的比较,进一步体会“减法可以转变成加法”,更深地理解减法法则。二 整体感知,自主定向问题1:比较以上算法,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第二个算式可以转化成第一个算式吗?试试看。这说明了什么?三 自主学习,集体交流小组讨论教材第57页“议一议”。四 自主学习,释疑解难练一练。教材第58页随堂练习。 情境导入,交流信息下图是一条河流的水位图。 汛期水位2.35米 年平均水位0米 枯水期水位-1.23米问:汛期水位比枯水期水位高几米?算法一:2.35-(-1.23)= 3.58算法二:2.35+1.23=3.58二 整体感知,自主定向算法一:飞机四次变化分别可以记做: +4.5 -3.2 +1,1 -1.4问习机四次变化后比起习点高了多少?实际上就是求四次变化的和,于是有: (+4.5)+(-3.2)+(+1.1)+(-1.4)=1千米算法二:从“形”的角度,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习机上升4.5千米,高度应加4.5千米,而下降3.2千米,…于是有:4.5-3.2 +1.1-1.4=1千米三 自主学习,集体交流例题1、2题见课本–2+3.2-2.7–6.5-1.9-0.1+2.3例题中第1、2题,鼓励学生用两种算法,体会“把加减混合运算”改写成“代数和”的形式给计算带来的方便。第3、4题让学生尝试用“代数和”进行计算,并适当运用算律,如第4题,可先求-1.9与0.1的和得-2。四 点拨归纳,质疑求异鼓励学生用两种算法,体会“把加减混合运算”改写成“代数和”的形式给计算带来的方便。让学生尝试用“代数和”进行计算,并适当运用算律. 布置作业。2.7第1、2、3题。课堂小结。谈一谈你的收获的体会。习题
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例题1、 3、–2+3.2-2.7 (+4.5)+(-3.2)+(+1.1)+(-1.4)=1千米2、 4、–6.5-1.9-0.1+2.3 4.5-3.2 +1.1-1.4=1千米
教学反思:
教学建议:
在提出问题1:比较以上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和问题2:第二个算式可以转化成第一个算式吗?试试看。这说明了什么?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贺进镇中骨干教师:张建兵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课题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导目标 会熟练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利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简化计算。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再将加法写成省略加号的形式,体会代数和。经历两种算法的比较,感受把加减混合运算改写成代数和的形式给运算带来的方便。
学导重点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导难点 把加减混合运算改写成代数和的形式、适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学习准备 写有有理数的红白两色小卡片。
学导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 教师指导过程
一 自主先学,交流信息游戏学习,交流知识. 二 整体感知,自主定向例题。1.例1 计算见课本例2(2)-(-0.25)+(-3/4)-(-0.125)+(+0.75)2/5-1/2-3/4+3/5-17/5-9/4+1/5-7/4三 自主学习,集体交流例2 某线路检修小组乘汽车沿东西走向的公路检修路,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某天从0点出发到收工时所走路线(单位:千米)为:+3、-4、-2、-1、+6、+2、+8、+2、-6、-7。问收工时距离出发地0点多远?在0点的什么方向?若汽车每千米耗油量为0.2千克,问从0点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千克?四 自主学习,释疑解难练一练。教材第61页随堂练习。 情境导入,交流信息小组活动。比比谁的结果大!游戏目的: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巩固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材料:学生自制写有有理数的红白两色卡片。游戏安排:学生四人一组,每次由1 人游戏,另三人监督。游戏规则:每人每次抽取4张卡片,如果抽到白色卡片,那么加上卡片上的数字,如果抽到红色卡片,那么减去卡片上的数字。比较四人所抽4 张卡片的计算结果,结果大的为胜。多此几轮,看谁出的次数多?如:甲 红2 白3 红-3 白-4则 -2+3-(-3)+(-4)=0 乙 白3.2 白-2.7 红-6 白-2则3.2 +(-2.7)+(-6)+(-2)=4.5所以乙胜出二、二 整体感知,自主定向在解答例题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的应适当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律。可能的话可让学生比较运用运算律与不运用运算律的不同,感受运用运算律给计算带来的不便。同时,引导学生尝试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并改写成省略加号的形式。不过,在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应注意边同数字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三 自主学习,集体交流本题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第(1)问是求各数的代数和,第(2)问是求各数不胜数的绝对值的和,解题时注意让学生区别理解。四 点拨归纳,质疑求异你能用最快的速度做出那些习题吗 有无规律 四.布置作业 习题2.8第1题的(3)——(6)、第二题的(3)(4)、第3题。
板书设计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1.例1 计算 例2: (2) -(-0.25)+(-3/4)-(-0.125)+(+0.75)2/5-1/2-3/4+3/5-17/5-9/4+1/5-7/4
教学反思:
教学建议:
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师注意语言激励,另注意课堂组织教学。
贺进镇中骨干教师:张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