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选择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 雾霭(ǎi) 纠正(jiū) 缄默(xián) 迁徙(xǐ)
B. 赌注(dǔ) 撤回(chè) 沼泽(zhǎo) 符合(fǔ)
C. 黑鹂(lí) 预料(yù) 蹼鹬(yù) 弥漫(mí)
D. 喧闹(xuān) 稀疏(shū) 频繁(bīn) 偶尔(ěr)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纠正 迁徒 赌注 目空一切 B. 撤回 瞄准 守猎 一声不响
C. 黎明 喧嚷 邀请 偷偷摸摸 D. 滑翔 凋零 濒繁 有益无损
3.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A.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它保持缄默。
B. 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C. 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
D.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
4. 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 等到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
B. 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
C. 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D. 六年之后,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
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当下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___________。
(2)也只有黄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____________的搏击!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____________。
(4)在人生道路上,____________敢于突破、奋勇前行,____________能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A. 家喻户晓 惊心动魄 销声匿迹 只要……就……
B. 妇孺皆知 惊天动地 销声匿迹 只有……就……
C. 家喻户晓 撼天动地 无影无踪 不仅……而且……
D. 举世闻名 惊心动魄 石沉大海 虽然……但是……
6.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B.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C.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D.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
7. 下列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句中“丰润”是褒义词。
B. “大雁归来”“人间的四月天”两个短语分别是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
C. “科学技术的进步常常加快经济的发展。”其中“发展”是名词。
D. “唐朝的名僧百丈禅师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句中“常常”是定语。
8.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B.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C. 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D. 红军战士坚定的意志,是保证长征胜利与否的关键。
9.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 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B.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 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上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D. 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10.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自然的语言》是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的作品,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B. 《恐龙无处不在》是一篇说明文,作者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阿西莫多。该文指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C. 《大雁归来》的作者是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环保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
D.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比如“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云雾山中出名茶,姜韭应栽瓜棚下”。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1. 大雁属于天鹅类,大型候鸟,喜冷怕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在古代,大雁是人类最早的狩猎禽之一,与人类关系密切。为此,沂蒙中学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举行了以“欣赏大雁,保护鸟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写出与大雁有关的两个故事或者传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词中,大雁是常见的意象,请你写出两句有关大雁的诗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读以下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材料一] 据报道,第24届汉堡国际鸟类学大会宣称,全球约1万种鸟类中,大约2000种鸟类的生存面临危机,仅2005年,175种鸟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第25届巴西国际鸟类学大会上专家警告,在未来的50年内平均每年将有一种以上鸟类从地球上灭绝,鸟类死于非命的数量将逐年增加。第26届东京国际鸟类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曹垒研究员,指出“50%的已知水鸟种群数量下降”。
[材料二] 据科学研究发现,由于噪音,城市中70%以上鸟类出现了变频、仿噪、喑哑等鸣叫异化和遗传劣化的现象,灯光和药物造成了大量鸟类习性被改变、集体中毒、“意外”碰撞死亡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在国际爱鸟日到来之际请你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倡议;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拟写一则公益广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
①在夏秋季节,如果你有幸到青海湖,千万不要忘记去看看斑头雁;在春末或晚秋,假如你能爬上珠穆朗玛峰峰顶,你一定能幸运地听到它们的鸣叫……
②在海拔9000米的云端,在空气只有不到海平面30%的地方,斑头雁——孤标独步,傲视苍穹,成群结队,一掠而过!毫无疑问,它们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儿。
③这种鸟,头部是白色的,后方有两条水平的黑带,形成如斑马状条纹,故名叫斑头雁。一只成年斑头雁的体重是2~3公斤,站立时高度是60~70厘米。每到春天,成群的斑头雁飞向中国青海湖筑巢产卵,生养小雁。在完成生儿育女后,它们就会飞向南方——飞越过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④斑头雁为何拥有强大的氧气获取能力?
⑤原来在斑头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子结构里包含一种对氧原子有特别的亲和力的特殊的氨基酸,这个优势加上斑头雁体内其他几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使得它们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生存资源,可在近9000米的高空安详自在地飞行。
⑥斑头雁体内有数个组织辅助氧气传输系统。一旦氧气进入血液后,它就被输送到飞行肌里。斑头雁的飞行肌里密布着如网络般的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能把负氧离子传送到微型能量生产工厂。斑头雁的肌肉细胞内布满了线粒体,这些微型能量生产工厂就“建立”在线粒体里,其中很多的工厂的位置都处于细胞壁附近,可以从近在咫尺的毛细血管里非常快速地抓取到氧原子,为翅膀提供一次强有力的挥动。
⑦斑头雁翅膀挥动的频率同体格大小相近的鸟儿几乎一样:每分钟225次。所不同的是:斑头雁的翅膀更长。斑头雁单翅伸展的宽度可达1.5米。在稀薄空气中,斑头雁挥动翅膀会产生比同等高飞的鸟类更强的推举力。
⑧正因为斑头雁有最具特点的身体机能和高超的飞行能力,才能完成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
(文/刘君武,选自《课外阅读》2011年第8期,有改动)
(1) 第④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结合第⑤~⑥段内容,说说斑头雁为何拥有强大的氧气获取能力。
(3) 第⑦段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4) 为什么说斑头雁的迁徙是“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绚丽的蝴蝶
①蝴蝶翅上的色泽和图案堪称生物界最为优美和不可思议的组合。其中有一些种类还会在阳光下不时地变换霓裳,就好像随身携带着化妆包,时刻不忘为自己浓妆淡抹一番。
②那么,你知道蝴蝶绚丽的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吗?
物理学的优等生
③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捉到一只美丽的蝴蝶时,轻轻地用手收拢它的翅膀,此时,碰触过蝶翅的手上会沾满许多细小的彩色粉末。没错,这些粉末就是蝴蝶色彩的源泉。科学家管它叫鳞片,那些漂亮的闪闪发光的蓝紫色荧光就是通过这些鳞片的光学反射和折射而产生的。
④若是把鳞片放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则会发现每个鳞片都有数量不等的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使照射其上的光产生折射、反射而形成各种华丽的色彩。在脊纹上还叠合着许多并行的薄片,像竖起来的书的封面一样,脊纹越多,越能闪射出美丽的光芒。通过光学作用产生的色彩叫物理色或结构色,其变化随光照角度的不同而异,呈现出变幻绚烂的彩虹色彩,和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绚丽的光彩的原理是一样的。蝴蝶中的白色同样可由结构色产生,微小的透明颗粒将光分散,其原理与雪呈白色是相同的。
化学界的精灵
⑤拥有了七彩阳光垂爱的蝴蝶依然还不满足,这些大自然的艺术家们还用各种化学颜料将自己涂抹一番,描绘出一幅幅佳作。
⑥蝴蝶的颜料是自己身上的色素,色素可以吸收部分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从而使画面呈现出相应的色彩。
⑦蝴蝶身上的黑色、黄色、红色、绿色也是由色素决定的,不同的是鳞片上的这些色素化合物大部分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当化学性质有所改变时,色素色就会由于氧化或还原反应而褪淡甚至消失。
⑧蝴蝶翅色中最常见的颜色是黑色,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而成的新陈代谢产物。黄色、红色、橘红色则是由类胡萝卜素、花青素、花黄素等色素产生的,它们都是蝴蝶还是毛虫宝宝时从食物中摄取来的。
⑨多数蝴蝶的鳞片中都含有蝶呤素,这是一种荧光色素。白蝶呤、黄蝶呤、红蝶呤、金蝶呤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出绚丽的色彩。
为了生存,所以美丽
⑩拟态是一种自我防卫的方式,枯叶蛱蝶是世界著名的拟态昆虫。它的前后翅合起来,极像阔叶树的枯叶,翅上的斑纹更像一张枯叶上的主脉、支脉和真菌斑点,混杂在枯叶堆中,极难发现。眼蝶科蝴蝶的眼斑,常常可以吓跑捕食的小鸟或转移攻击目标,使身体较重要的部位免遭袭击。灰蝶的眼斑配合翅尾,可以模仿头部,同样起到引开敌人注意的目的,避免真正的头部受到致命袭击。
除了恐吓与转移目标,蝴蝶还是隐藏自己的高手,它们利用保护色和环境融为一体起到隐身的效果。比如,柑橘凤蝶的终龄幼虫变成和叶片相同的绿色,它们若化蛹在叶片附近,则蛹为绿色,若化蛹在离叶片较远的树枝上,则变成褐色蛹。
保护色让蝴蝶尽可能地消失在敌人眼前,与此相反,那些味道难吃的蝴蝶则尽量使自己翅膀的颜色鲜艳耀眼,宣布自己的存在。这些蝴蝶体内含有有毒成分或不良味道的体液,它们用明显的花纹警告捕食者,自己的味道很糟糕,敢吃我,后果自负,这样就让捕食者在尚未攻击之前,即能辨识而退避三舍。
(文/君竹,选自《青年科学》2007年第10期,有改动)
(1) 选文主要介绍了与蝴蝶相关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试作简要概括。
(2) 如何理解蝴蝶是“物理学的优等生”?
(3) 作者把蝴蝶喻为“化学界的精灵”,说明了蝴蝶的哪些特点?
(4) 蝴蝶是如何利用色彩生存下来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音的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解答】
A.“缄默(xián)”读作“jiān”;
B.“符合(fǔ)”读作“fú”;
C.正确;
D.“频繁(bīn)”读作“pín”;
故选C。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要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解答】
A.“徒”应改为“徙”;
B.“守”应改为“狩”;
D.“濒”应改为“频”;
故选C。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解答】
A.缄默:闭口不说话。使用正确。
B.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使用正确。
C.凋零:(草木)凋谢零落。使用正确。
D.洗心革面:指消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坏人物彻底悔改。对象误用。
故选D。
4.【答案】D
【解析】“大雁集会”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主教雀歌唱”也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最后发言”同样采用了拟人的修辞。
5.【答案】A
【解析】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根据句意,(1)句应选“家喻户晓”。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根据句意,(2)句应选“惊心动魄”。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句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无影无踪: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石沉大海:像石头掉到大海里一样,不见踪影,比喻始终没有消息。显然,(3)句应选“销声匿迹”。(4)句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故选“只要……就……”。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首先,要理解语句的含义。其次,选择合适的修辞格来介绍、描述这一事物,要看这一修辞的运用是否合理,要结合语境去考虑。再者,要掌握中考必须掌握的各种修辞格的特点。
【解答】
D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感彩、辨析词性、分析句子成分和短语类型的能力。词语感彩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词性指以词的特点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根据各词性的特点做出判断即可。明确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及各成分所在的位置。辨析短语类型,先了解常用的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述补短语、主谓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等;再根据构成短语的词语的词性及词语间的意思综合判断。知道了这些,回答这道题就不难了。
【解答】
D.表述不正确,“唐朝的名僧百丈禅师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句中“常常”是状语。故选D。
8.【答案】D
【解析】一面对两面,应删去“与否”。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
A.改为: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加引号表示引用。故A标点有误。
B.改为: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加破折号以便解释说明。故B标点有误。
C.改为: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上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故C标点有误。
D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与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及文化常识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ACD三项表述正确;B项表述有误,《恐龙无处不在》作者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多,不是英国作家。故选B。
11.【答案】答案 (1)汉代苏武牧羊时靠鸿雁传书救了自己;惊弓之鸟的故事。
(2)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由于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多重污染和人类的捕猎,造成了鸟类生命异化、遗传劣化、种类不断减少、数量急剧下降的后果,保护鸟类刻不容缓。
(4)活动倡议:(示例1)举办校园鸟巢、鸟食悬挂安放活动。(示例2)宣传鸟类科普知识,让人们了解鸟类,知道鸟类对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示例3)开展植树造林或养护树木活动,保护鸟类的家。
公益广告:(示例1)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示例2)鸟类是生态平衡的维持者,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鸟类。(示例3)鸟是大地的精灵,大自然的智者,是人类的良师益友。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常识的积累。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写出与大雁相关的两个故事或传说即可。注意内容的正确性,不可张冠李戴。比如“惊弓之鸟”的故事,其中的“鸟”就是大雁。
(2)本题考查古诗词名句的积累。根据平时对课内外古诗词的积累,写出有关大雁的诗句,并书写无误即可。
(3)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探究。题干给出两则材料,材料一,以具体的数据表现地球上的鸟类大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材料二,指出噪音、灯光、药物等正改变着鸟类的生活习性。将这两条信息用一句话表述出来,并点明保护鸟类的工作刻不容缓即可。
(4)本题考查活动倡议的提出与公益广告的拟写。注意题目的要求,活动围绕保护鸟类展开,如:举办校园鸟巢、鸟食悬挂安放活动等。广告围绕鸟类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来拟写,如: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等。语言要简洁形象,符合主题即可。公益广告的拟写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求美。结构要匀称,能给人以视觉的整齐美。第二,求精。广告要简明醒目,通俗易懂,以极少的字词传递极多的信息量。第三,求巧。构思要新颖巧妙,善于运用一切手法和修辞创造出惊人的广告。
12.【答案】【小题1】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飞越过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引出下文对“拥有强大的氧气获取能力”的原因的说明,使文章浑然一体。②采用设问形式,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2】①斑头雁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分子结构里包含一种对氧原子有特别的亲和力的特殊的氨基酸。②斑头雁体内有数个组织辅助氧气传输系统。
【小题3】作比较、列数字。具体准确地突出了在稀薄空气中,斑头雁具有更强推举力的原因。
【小题4】因为斑头雁的迁徙要飞越珠穆朗玛峰,而那里的环境极为恶劣,而且需要具有高超的飞行能力,所以说这是“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结合语段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作答。一般情况下,处于文章中间的段落的作用有: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写什么做铺垫、为下文写什么埋下伏笔、起对比或烘托作用等。阅读文本可知,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是:首先,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飞越过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引出下文对“拥有强大的氧气获取能力”的原因的说明,使文章浑然一体。其次,采用设问形式,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3.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型,先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再结合句子所写内容、所在的位置及与前后句的关系等来答题即可。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3.【答案】【小题1】蝴蝶绚丽色彩产生的原因。蝴蝶对色彩的运用。
【小题2】蝴蝶绚丽的色彩是它身上的鳞片经光学反射和折射的结果。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蝴蝶“擅长运用”物理原理,所以称它是“物理学的优等生”。
【小题3】①蝴蝶自身的色素吸收部分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从而呈现出相应的色彩。②鳞片中的蝶呤素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出绚丽的色彩。
【小题4】利用色彩拟态来恐吓与转移目标;利用保护色和环境融为一体隐藏自己;尽量使自己翅膀的颜色鲜艳耀眼,让捕食者知难而退。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分析可知,选文主要介绍了与蝴蝶相关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蝴蝶绚丽色彩产生的原因。蝴蝶对色彩的运用。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对文中句子“每个鳞片都有数量不等的脊纹,它们具有很好的折光性能,使照射其上的光产生折射、反射而形成各种华丽的色彩”分析可知:蝴蝶绚丽的色彩是它身上的鳞片经光学反射和折射的结果。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蝴蝶“擅长运用”物理原理,所以称它是“物理学的优等生”。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对文中句子“蝴蝶的颜料是自己身上的色素,色素可以吸收部分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从而使画面呈现出相应的色彩”“不同的是鳞片上的这些色素化合物大部分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当化学性质有所改变时,色素色就会由于氧化或还原反应而褪淡甚至消失”分析可知,作者把蝴蝶喻为“化学界的精灵”,说明蝴蝶具有两个特点:①蝴蝶自身的色素吸收部分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从而呈现出相应的色彩。②鳞片中的蝶呤素以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出绚丽的色彩。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先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对文中句子“除了恐吓与转移目标,蝴蝶还是隐藏自己的高手,它们利用保护色和环境融为一体起到隐身的效果”“那些味道难吃的蝴蝶则尽量使自己翅膀的颜色鲜艳耀眼,宣布自己的存在”分析可知,蝴蝶是这样利用色彩生存下来的:利用色彩拟态来恐吓与转移目标;利用保护色和环境融为一体隐藏自己;尽量使自己翅膀的颜色鲜艳耀眼,让捕食者知难而退。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