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1.在图中找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经过的国家及主要城市。
2.“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给重庆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3.议一议,重庆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地理背景有哪些?
课堂导入——探究材料
1.在图中找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经过的国家及主要城市。
途经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等国内段和哈萨克斯坦(努尔苏丹)、俄罗斯(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波兰(华沙)等国际段,最后成功到达目的地:德国(杜伊斯堡),全程经过了6个国家。
2.“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给重庆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促进重庆经济总量的增长;
促进西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促进西南地区贸易的发展;
为西南地区提供了新的进出口通道;
缩短了重庆乃至中国内陆货物出口欧洲的时间;
增强了重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
3.议一议,重庆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地理背景有哪些?
我国对外贸易需求增多;
产品特征对运输时效性要求高,运输瓶颈出现;
其他国家企业对西南地区的关注;
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需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第四章 第二节
国家实行这些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西部
大开发
中部崛起
振兴东北
老工业基地
长江经济带
发展战略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奥港澳
大湾区发展
长三角
一体化
1.区域发展战略: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 和生态环境 作出的整体 。
2.特点:战略性、 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
3.要求:尊重 规律,按照 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发展 保护 谋划
长期
自然 经济
目 录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0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03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01
01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国情:人口数量 、区域差异 、发展 。
2.区域发展战略
(1)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域 发展战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2)改革开放以后,实行 发展战略,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
(3)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
①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②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③加快发展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
不平衡
均衡
非均衡
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多
大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战略示意
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三个阶段
03
02
01
新时期
区域协调发展,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改革开放后
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前
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以优惠政策和大量投资加快内地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一、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长江经济带区域图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图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进入 21 世纪后,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阅读
1、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地形 山环水绕 平原辽阔 北部平原为主(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低山丘陵为主 北部高原、平原为主,南部多山地丘陵。 地形类型多样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南北温差大 多为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西藏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包含 3个:黑、吉、辽 13个: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港、澳、台 6个:晋、豫、皖、湘、鄂、赣 12个:内蒙古、陕、甘、宁、青、新、藏、云、贵、川、渝、桂
1、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四大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西部地区位于地势一、二级阶梯,以高原、山地和内陆盆地地形为主。
其他地区位于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
(1)地形
四大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西北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的亚热带、热带季风区和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区。
其他地区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2)气候
四大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
东北地区能源丰富;
东部地区矿产资源较少。
中西部地区能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3)自然资源
2、对照我国人口分布图和交通分布图,说出四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
四大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差异
分布不均衡;
东部多西部少。
城市、交通分布
2、对照我国人口分布图和交通分布图,说出四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
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农业 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 北部重要旱作农业区;南部季风水田农业,南方低山丘陵区林产品丰富。 北部为旱作农业,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 青藏高原区高寒畜牧业、河谷农业;北部畜牧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南部季风水田农业。
工业 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拥有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体系完善,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能源工业、重工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
交通 铁路运输为主,交通线路密度大。 方式多样,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方式多样,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陆路交通运输为主,线路密度小。
(3)议一议,我国四大地区各有哪些优势和哪些限制性因素?这四大区域应当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统筹谋划科学发展。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地区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工业化、城市化和教育科技水平较高,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 能源、原材料不足,人地关系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北方水资源短缺,江河下游洪涝多。 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中部地区 人口众多,开发较早。雨热同期。能源、水能丰富、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和重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 人地矛盾突出:黄河下游的地上河问题,长江中游的洪涝问题,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发挥能源优势,建设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加强东西交通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西部地区 自然资源丰富,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前景可观。西南水力资源丰富。陆上邻国多,有70%的国境线,潜在市场广阔,利于边境贸易。政府政策支持。社会环境优良。 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工农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开发能源、矿产,建设中国动力基地。
东北地区 平原面积广阔,人均产出粮食多;工农业基础雄厚. 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转型升级困难。 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高产、优质农业基地。
【活动】 西部大开发战略
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发展,1999 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陆地面积 686.7 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 71.6%;2016 年人口 3.74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27.1%;同年地区生产总值 15.68 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20.1%。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突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西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对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为现实优势。
02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提出:2013年,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2.范围:包括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 、贵州、云南等省市, 占全国的21%,人口和 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3.在我国总体发展格局中的地位
(1)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经济带。
(2)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是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是我国 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土地面积
上海
四川
经济
内河
生态文明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范围: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土地面积 205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 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 40%。
腹地的概念:指内地,靠近中心的地区。
经济腹地的概念:指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
1、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条件
(1)地形
西部为高原山地,东中部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地形的复杂也给交通造成不便。
1、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条件
(2)气候
降水角度:降水丰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河流水量大,利于河运发展。但雨季长,降水的变率大,伏旱、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是本流域的不利因素。
气温角度:绝大部分地区暖热,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生物量多,产出快,生物资源丰富。河流无结冰期,四季通航,利于河运发展。
1、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条件
(3)矿产资源
丰富区:四川的天然气;湖北的铁;贵州的煤;东南丘陵、云贵高原的有色金属。
为本流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长三角矿产资源不足。
1、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条件
(4)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与水能资源极其丰富。
为何长江经济带被称为“黄金水道”?
长江流域河运发达,河港城市众多。
01
长江长度长,支流多,南北对称分布,横贯东西,联系南北,江海联运,营运里程长。
03
长江水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四季通航。
02
长江流域,工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运输需求量大,河运廉价。
04
2、长江经济带的意义(4点):
(1)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沿线交通便利
2、长江经济带的意义(4点):
(2)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长江经济带沿线工业发达
2、长江经济带的意义(4点):
(3)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整体空间格局呈现:
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示意
2、长江经济带的意义(4点):
(4)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统筹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生态流量充足、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
习题
1. 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2. 议一议,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习题
1. 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资源丰富,种类多。丰沛的淡水资源,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
交通便利,海陆空运输方式齐全。长江内河航运货运量全球之首;南北铁路干线交织;高速公路、高铁完备;上海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港。
产业优势,工农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工业部门齐全,产业结构合理,东、中、西合作协调发展。重要的工业走廊,农业基础地位高
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市场广阔。居民收入高,消费市场需求大。
人力资源优势。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习题
2. 议一议,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丘陵、高原、山地地形条件复杂。
沿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
产业同质化。
上、中、下游之间经济联系薄弱。
环境污染严重,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不断恶化,水污染严重。
围湖造田、填湖造陆,湖泊萎缩,调节径流的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部分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旱涝、台风灾害多发。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回答1~2题。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是( )
A.横贯东、中、西三大区域
B.廉价便利的黄金水道
C.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条件
D.与“一带一路”衔接
2.下列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定位的是( )
A.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B.形成东、西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C.形成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D.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D
D
习题
0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发展背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同属华北要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
、文化 ,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2.规划: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 机制、生态环保 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3.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 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
,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一脉
一体
协同 联动
非首都
一体化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同属华北要地,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 1 亿,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京津冀地形分布
京津冀交通分布
京津冀人口密度分布
1、京津冀的发展背景(5点)
(1)自然条件优越
以冲积扇、冲积平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开阔;西、北山地阻挡冬季风,缓解冬季寒冷,东南临渤海,利于夏季风深入,降水多;河流扇形入海,水源充足。
(2)战略地位突出
京津冀地形分布
三面环山,易守难攻;东出渤海,西进黄土高原,南达华北平原,北至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四通八达,华北要冲。
1、京津冀的发展背景(5点)
(3)交通便利
北京、天津、石家庄铁路枢纽;天津、唐山、秦皇岛优良海港,交通便利。
京津冀交通分布
1、京津冀的发展背景(5点)
(4)人口稠密
本区人口超一亿,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高。
京津冀人口密度分布
1、京津冀的发展背景(5点)
(5)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2、战略内容(2点):
一方面是具体的;另一方面是抽象的。
3、战略定位图:
4、议一议,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和限制性因素有哪些?其主要措施又有哪些?
项目 优势 限制性因素
北京 产业层次高、旅游资源丰富 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 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日趋严重;
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高,城市化问题突出
天津 沿海土地资源较丰富; 有北方最大综合性港口; 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多; 制造业基础雄厚;对外开放程度高 水资源严重短缺;
专业化高端人才相对缺乏
河北 人力资源丰富; 传统工业、农业基础好; 地理位置优越,矿产、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 科技水平、产业层次、经济发展水平低
探究题
2017 年 4 月,国家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良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充裕。雄安新区规划重点承接北京疏解的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功能,优先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量子技术、超级计算等尖端技术产业,建设国家医疗中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旨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探究题
(1)说明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
①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地理位置优越;
②立体化的交通便捷通畅;
③坐落于华北最大的湿地白洋淀周围,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④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探究题
(2)议一议,设立雄安新区,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①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②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利于区域的分工和合作;
④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问题。
作业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一直较快。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完成1~2题。
1.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 )
A.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 农业基础薄弱
C. 水土流失严重 D. 自然资源不足
2.我国政府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A
B
东西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一是开发性投资,二是发挥地区优势,引进人才。
作业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京津冀都市圈图”完成第3题。
3.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两地的优势有( )
①资金 ②土地资源 ③环境承载力 ④科技、人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