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阅读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邓稼先》阅读训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09 09:57: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邓稼先》阅读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邓稼先(节选)
杨振宁
一、“两弹”元勋
①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二、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⑩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一—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延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三、“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穆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四、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选自七年级《语文》下册,有删减)
1.简要分析第二部分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说一说第三部分引用的《吊古战场文》的作用。
3.像邓稼先这样为中华民族作出卓越贡献的人还有很多,如钟南山、袁隆平、杨利伟、屠呦呦、莫言、谷爱凌……他们都是中国最耀眼的“明星”。你心中的。“明星”又是谁呢?请仿照示例,写出理由。
示例:
我心中的“明星”是邓稼先。因为他领导团队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让华夏儿女扬眉吐气,让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节选自《邓稼先》)
【材料二】
邓稼先是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多年来,他为我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地工作着,不计名利,堪称典范。
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意外地得到一张京剧戏票,送票的同志悄声告诉他钱三强所长要和他聊一聊,邓稼先想不到,这一聊竟会决定他三分之二的生命路程,一副历史的重担压在了他还显稚嫩的肩膀上:他被选为研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此后,邓稼先的名字从公开出版物上消失了,群众性的场合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许多亲朋好友都无法寻觅他的踪迹,甚至连他的妻子也不清楚他的具体去向,只知道他在执行一项异常重要的任务。
……
1964年10月16日15时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在场的科学家们都听到了那天崩地裂般威猛的轰鸣,只望见那无坚不摧的冲击波奔雷似的卷动沙浪,掀起了漫天尘雾。作为效应物的坚固建筑着火了,坍塌了,炮艇被冲走,列车被推翻,斗石遍地,蘑菇红云不断爆裂,隆隆升腾,如同怒耸而起的巨人,投影30公里。百米高的铁塔早气化了,蜷缩了,只剩下变细了的几条钢轨,弯曲在化为玻璃体的砾石滩上。这是毁灭,也是新生;是战争的演示,也是最有音响效果的和平宣言。
作为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邓稼先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功绩将记载史册。
(节选自《邓稼先——中国原子弹氢弹之父》)
4.下列关于《邓稼先》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以一百多年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B.选文引述“五四”时期的一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并呼应《邓稼先》全文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背景中。
C.全文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做了详细介绍,还穿插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形式是散的,但主题是集中的。
D.全文分段较多,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简洁精炼、铿锵有力。同时,语言平实,情感真挚。
5.请从本学期所学的课文中,选择像邓稼先这样为祖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仿照下面的例子填写表格。
文章题目 人物 特点
《邓稼先》 邓稼先 鞠躬尽瘁、忠厚平实
6.两则材料在记叙邓稼先事迹中都穿插了环境描写,请分别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分析作用。
三、课外拓展。
追忆“天眼”之父南仁东
2017年9月25日是中国“天眼”竣工一周年的日子。已为“天眼”操劳二十多年的南仁东,却没等到这一天。
“咱们也建一个吧”
“咱们也建一个吧。”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则和几位同仁一起提议,可根据我国国情,建造我们自己的大望远镜。
从这句话开始,南仁东就把自己与“天眼”牢牢绑在了一起。“这二十几年,南老师没干别的。”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说,这些年,南仁东的努力程度常人难以想象。
为了找到最满意的地点,南仁东从几百张遥感地质图像里挑选出所有接近圆形的洼地,闷头钻进贵州的大山里。他要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到现场去勘察,这个洼地合不合适,距离嘈杂的闹市有多远。
“那几年南老师几乎踏遍了当地所有的洼地。”甘恒谦说,南仁东爬的山路连那里的农民看了都摇头。
挑剔的南仁东最终相中了最圆的那个大坑——位于贵州平塘县的大窝凼。然后,他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地形建造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设想。为了推动工程立项,南仁东每次向相关部门汇报项目,都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他担心因为一丁点儿意外而迟到。那段时间,经常需要写个三五千字的项目介绍,要得很急。南仁东就和同事一起在办公室,逐字逐句斟酌,常常弄到凌晨。他怕稍有疏漏,影响项目的进程。
对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夜以继日的付出,让这个恢宏的望远镜工程在南仁东的头脑中逐渐成形。
2007年,FAST终于正式立项。南仁东更拼命了。这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攻克太多难关,南仁东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他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遇到特别有难度的事,南仁东会长时间沉默不语。FAST开始建造时,大家发现,南仁东总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南老师对FAST是如此了解,从最初讨论到每一个细节设计,所有关键技术他都了如指掌。”岳友岭说。
岳友岭参与了FAST工程钢索设计部分。FAST上的钢索需要伸缩变形,这就需要计算钢索的耐疲劳程度。岳友岭记得,刚开始大家根据FAST30年的寿命初步预估,钢索需要承受约600万次拉伸。南仁东却算出了另一个答案:200万次。后来大家经过多次计算模拟,发现南仁东是对的,600万次的估计远远超出寿命所需,是不合理的。
“钢索应该用什么样的钢,钢索接头部分用什么技术解决,用什么样的工艺支撑FAST的外形,南老师都一清二楚。”岳友岭回忆。在设计FAST馈源舱时,最初有4个塔和6个塔等多种设想,但馈源舱的姿态调整一直不能满足科研需求。南仁东曾提出,设计一个带有流体配重的馈源舱。“这是个非常好的构想,需要极有创造力才行。很难有人想到,用这么简单的设计来应对如此复杂的难题。”甘恒谦说,虽然南仁东的提议因为过于超前而最终未被采用,但这件事让他对南老师在工程方面的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
青丝熬成白发
作为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主导和参与了FAST项目每个工程难题,带领FAST渡过一次又一次危机。学生们知道,巨大的“天眼”里,熔铸了南仁东的心血,更熔铸了他的感情。
在2016年9月FAST竣工仪式上,一段宣传片介绍了FAST二十几年来从无到有的历程。岳友岭从视频中看到了南仁东二十多年前的照片,感慨万千:“南老师拄着竹竿,爬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
如今,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已向苍穹睁开“天眼”,而为它把青丝熬成白发的那个人,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也许,他只是太累了。也许,他只想化作星辰,与“天眼”长伴!
7.细阅读文章,将建成“天眼”经历的过程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立项→建造→________
8.文中引用甘恒谦、岳友岭的话,有什么作用?
9.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南老师拄着竹竿,爬山越岭为FAST 选址时,头发和 胡子还是黑的。
10.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南仁东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通过对比,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品质。 2.写出了实验环境的恶劣,衬托出邓稼先等先烈不怕艰难、坚守岗位,献身祖国的顽强意志和奉献精神。 3.示例:我心中的“明星”是钟南山,在疫情肆虐中国大地时,八十高龄的钟南山挺身而出,在恐慌的人们心中打下一针镇定剂,带领人们与疫情作斗争。
【解析】1.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这里通过对奥本海默的描写, 段“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与邓稼先形成对比,联系 段“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可知,在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的品质,也是对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的赞美。
2.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通过《吊古战场文》 段中的“平沙无垠”“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等环境描写,突出实验环境的恶劣,表现了邓稼先等人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等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坚守工作岗位执着精神的赞美和歌颂。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性试题。解答时应围绕“明星”人物的贡献进行解答。
示例:我心中的“明星”是袁隆平,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在数年的时间内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领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美好生活。
4.C 5.《说和做》闻一多:勇敢无畏、实干谦虚
《回忆鲁迅先生》鲁迅:工作严谨、心系国家
《老山界》红军:不怕困难、乐观主义
《谁是最可爱的人》志愿军:坚韧刚强、淳朴谦逊 6.材料一:①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②描写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③烘托出邓稼先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特点,④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材料二:①倒数第二段“那无坚不摧的冲击波奔雷似的卷动沙浪,掀起了漫天尘雾”等句子是环境描写,②描写了引爆原子弹的惊人场面,③烘托出邓稼先等科学家为研发原子弹做出的巨大贡献,④表现出原子弹引爆的激动人心。
【解析】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C.“全文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做了详细介绍”理解有误,文中“‘两弹’元勋”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这是因为: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写这篇包含着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不会着カ于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但很长一段时间分隔大洋两岸,掌握材料不会很多。由此分析,故选C。
5.考查对文章人物形象的分析。注意题干要求:从本学期所学的课文中,选择像邓稼先这样为祖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然后写出人物的性格、品质特征。
示例一:《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方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勇敢无畏的精神。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几年苦历,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闻一多的这些言行和成就体现了他谦虚实干的精神。据此作答即可。
示例二:《回忆鲁迅先生》鲁迅:根据原文“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到整整齐齐……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鲁迅先生的习惯与别人不同,写文章用的材料和来信都压在桌子上,把桌子都压得满满的,几乎只有写字的地方可以伸开手,其余桌子的一半被书或纸张占有着”可知,鲁迅工作严谨,细微之处,也认真细致;根据“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不久书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又都摆起来了,果戈里的《死魂灵》又开始翻译了”可知,鲁迅心系他人,认真工作,笔耕一生,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示例三:《老山界》红军:根据原文“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可知,翻越老山界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还是坚决地完成了任务,体现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乐观主义精神。
示例四:《谁是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根据原文“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可知,志愿军战士意志坚韧刚强,气质淳朴谦逊,胸怀美丽宽广。
6.考查对环境描写的赏析。材料一“《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属于环境描写,巧妙地写出自然环境的恶劣,显示出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工作的艰辛,增加了邓稼先精神的悲壮色彩。充满深情地将邓稼先与改写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转折联系起来,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射到历史深处,以突出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材料二:第④段“只望见那无坚不摧的冲击波奔雷似的卷动沙浪,掀起了漫天尘雾……百米高的铁塔早气化了,蜷缩了,只剩下变细了的几条钢轨,弯曲在化为玻璃体的砾石滩上”,属于环境描写,生动细致地描绘出了引爆原子弹的惊人场景,壮观,激动人心。突出了邓稼先等科学家为研发原子弹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之情,也表达出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7. 提议; 选址; 竣工 8.甘恒谦是南仁东的学生,岳友岭是南仁东的同事,他们更熟悉南仁东的生活、工作状况,引用他们的话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南仁东制造“天眼”的不易和他精益求精、迎难而上的可贵精神。 9.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岳友岭的感慨侧面表现了南仁东为造“天眼”付出的艰辛之大。 10.①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南仁东就提议“咱们也建一个吧”,体现了他胸怀祖国、敢为人先、具有远见卓识的优秀品质。②不辞辛苦,亲自到贵州大山勘察;为了节省时间,中午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体现了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③汇报项目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会场,对细节了如指掌,多次计算模拟,体现了他鞠躬尽瘁、科学严谨的优秀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7.纵读文章后提取内容即可。第一部分“咱们也建一个吧”是“提议”和“选址”。第二部分“对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是“立项”和“建造”。第三部分“青丝熬成白发”是“竣工”。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时,必须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文章,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概括时语言简洁即可。
8.首先要答出他们的身份,只有熟悉南仁东的人,才有发言权。引用他们的话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南仁东制造“天眼”的不易和他精益求精、迎难而上的可贵精神。注意,这是对南仁东的侧面描写。
点睛:本题考查语段作用的分析能力。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有其用途和作用的,我们在理解文章内容时,要整体把握文章,这样不仅理解了其内容,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甚至是构思上的精妙之处,也可以领会到了。
9.“南老师拄着竹竿,爬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运用的是典型的语言描写,通过岳友岭的感慨侧面表现了南仁东为造“天眼”付出的艰辛之大。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的艰辛。
点睛:“南老师拄着竹竿,爬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运用的是典型的语言描写,通过岳友岭的感慨侧面表现了南仁东为造“天眼”付出的艰辛之大。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的艰辛。
10.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文本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咱们也建一个吧”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敢为人先、具有远见卓识的优秀品质。从中午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的描写,可概括出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所以首先要读懂情节和描写。
点睛: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章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