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总结提升7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总结提升7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7 22:4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专题总结提升
专题知识结构 
专题知识纵横
一、近代中国的五种经济形态
经济形态 产生背景 发展历程 地位/影响
小农经济 封建土地制度;封建政治制度 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被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在近代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外国资本 主义经济 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为主要表现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消亡 凭借其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经济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覆灭 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运动;只学技术,不变制度;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发展曲折,1953~1956年间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和动力
官僚资本 主义经济 1927年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而形成,抗战期间迅速膨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人民政府没收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互关系 自然经济在其他经济发展中不断走向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夺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1.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中国近代工业化艰难起步。
2.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20世纪初,“实业救国”思潮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爱国的进步性,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4.中华民国成立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5.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官僚资本主义的迅速膨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官僚资本的压榨和国民政府出卖主权的险恶环境下,民族资本主义陷入了发展困境。
[深化理解]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与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关系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百日维新挽救民族危亡奠定了基础,也促成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
(2)民国初期兴办实业高潮,为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扩大了阶级基础。
(3)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发展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表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支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国民政府后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困境迫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对国民党的幻想,走上了同共产党合作的道路。
三、近代西方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
西方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
发展 进程 从18世纪以来,世界工业化经历了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三个主要阶段 鸦片战争后的工业化进程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和阻碍,进程曲折缓慢
领导 力量 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和金融寡头 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很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
资金 来源 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缺少资本原始积累,资金严重不足
工业化 次序 先从轻工业开始,再发展重工业 一开始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轻工业是辅助,工业结构极不合理
四、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
变迁 时间 历史背景 表现
第一 次 鸦片战 争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等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变化尤其明显
第二 次 辛亥革 命以后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带有民主平等色彩的服饰、称呼、婚丧礼仪逐渐推广
第三 次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 立以后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了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
第四 次 改革开 放以后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深化理解]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变迁的影响及其认识
(1)影响
①政治上:有利于近代中国反封建制度变革的开展,推动了资产阶级社会改良和民主革命的进程。
②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推陈出新,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增添文明科学内涵。
(2)认识
①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进步。
②受帝国主义影响和封建势力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留有遗憾。③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色彩。
主观大题培优
[典例] [2019·全国卷Ⅱ·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
[素养透视] 本问以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科学解释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本题的潜在价值是用历史事实讲述不变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丧权辱国,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中华民族只有奋发自强,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尝试解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
第一步:审准题目,避失误
1.答题限定语→要求回答“变化”和“原因”。(“变化”强调事物被另外的事物取代,需要说明事物原来是怎样的,后来是怎样的,即“由……到……”的变化。“原因”要结合内因、外因、历史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角度思考)
2.答题提示语→“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简析”。(注意,答案要利用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回答,“概括”要求语言简练,条目清晰,“简析”要求言简意赅,有理有据)
第二步:透析材料,抓关键
1.变化
比较项目 获取材料关键信息 解读信息
康熙、乾 隆时期 1843年
是否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 “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 “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
海关税率的高低 “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 “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压低……税率” 晚清海关税率比鸦片战争前降低
2.原因
获取材料关键信息 解读信息
材料一中“设立四处海关”“寓禁于征”“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
材料二中“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列强获取协定关税特权,中国海关主权丧失
 第三步:联准教材,细思量
1.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2.清代康熙、乾隆时期虽然出现了盛世景象,但也是落日余晖,中国社会的发展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3.明清时期中国对外长期实行“海禁”“闭关”政策。
4.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迫切要求得到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对外推行殖民侵略、扩张政策。
第四步:形成答案,规范语言作答
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每点3分,共6分)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每点3分,共9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