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专题总结提升
专题知识结构
专题知识纵横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历程 地位 原因
春秋战国儒学创 立和发展时期 儒家思想受到 统治者的冷落 “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需要
秦朝儒学处 于受压制时期 “焚书坑儒”,儒家 思想受到压制 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循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
汉代儒学改造时期 儒学处于 独尊的地位 在继承先秦儒学“仁”“仁政”等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宋明儒学处于 转型和成熟时期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 经朱熹、王守仁等人汲取佛、道的精华,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儒家思想走向了极端,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明清之际 的批判继承 传统儒学遭到怀疑,但未动摇正统地位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
维新变法时期 借助儒家思想宣传变法思想 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减小变法阻力
新文化运动时期 受到猛烈抨击,正统地位动摇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逆流,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解放人们的思想
“文化大革命”期间 儒家思想进一步遭到批判 对儒家文化进行全民的、规模最大的破坏,儒家思想在我国的影响进一步减弱
二、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
项目 科技 文学艺术
先秦时期 开始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技 《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书法、绘画等出现
秦汉时期 出现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在数学等其他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出现反映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汉赋,书法艺术初步发展
魏晋时期 数学、农学成就特别突出,出现祖冲之等数学家和《齐民要术》等农学巨著 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隋唐时期 医学成就比较突出,出现药物学巨著《千金方》,火药和雕版印刷术发明 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唐诗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水平
宋元时期 四大发明已全部出现,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宋词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明清时期 传统科技继续发展,但未转化为近代科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小说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深化理解] 古代中国的文学、书画、戏曲艺术成就所反映的时代特色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整理编订《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出气势恢弘的时代。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华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山水画开始形成;书法逐渐进入自觉阶段。
(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绘画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风格多样;楷书、草书书法艺术成就辉煌。
(5)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元代统治的黑暗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元曲成为主要艺术形式,戏曲走向成熟。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曲走向繁盛;抒发个人心意的文人画盛行。
三、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特点的差异
(1)中国的传统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传统科技严格上讲是经验科学、描述科学。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传统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传统科技善于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但缺少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机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但缺乏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大都重视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方法。
(4)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四、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欧洲启蒙运动
政治条件 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受到封建制度束缚 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思想条件 明清之际理学和心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性质 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地位 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
内容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影响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
主观大题培优
[热点聚焦]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刻认识当前我国文化建设规律的基本遵循。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大变局中化文化资源为文化自信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典例] [2020·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2分)
[解题示范]
第一步:定论点(书名)
材料通过列举表现宋朝时代特征的一些书名,直观地反映出不同作者对宋朝时代特征的理解。而本题要求我们就某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进行论述。这里的“书名”实际上就是我们小论文的论点。首先,要确定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再确定其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最后用史实进行论证。历史时期的选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建议大家选统一的朝代,相对容易作答,如汉、唐、明、清等。因为统一的朝代,时代特征更明显,也更容易去论证。
例如,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和大一统国家的奠定时期,据此可以确定题目为《大一统王朝的初步奠定:秦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合理组织语言展开论述,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明清时期,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白银货币化,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文化上,理学的发展和僵化,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据此,可以确定题目为《封建社会的逐步衰落及新时代的曙光:明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总之,开放思维,发现问题,从不同角度宏观把握中国古代各朝代的时代特征是本题的核心要求。一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越明显,能够证明的史实就越准确,作答也就越容易。
第二步:选论据
(以《大一统王朝的初步奠定:秦汉》为例)灭掉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1.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把郡县制推向全国。
2.西汉时期郡国并行制引发王国问题,汉武帝通过颁布“推恩令”“附益之法”等解决了王国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和王朝的统治。
3.汉承秦制,汉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
4.秦汉时期,推行了统一度量衡、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编户齐民等经济措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控。
5.秦朝通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等加强了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6.通过战争中交往、和亲、武力征服、设置管理机构、贸易交往、民间往来等方式使中国境内各民族不断交流、融合,秦汉时期汉民族逐渐形成。
第三步:形成答案,规范语言作答
示例:秦汉时期书名:《大一统王朝的初步奠定:秦汉》(2分)。
论证:秦汉时期是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初步确立和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建立的时期。
政治上,秦汉时期,经过争霸兼并和开疆拓土,最终形成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一统国家,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借助由皇帝任免官员的行政管理体制,国家权力由上而下延伸到基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成为秦以来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经济上,政府通过授田、抑制土地兼并和重农抑商等举措,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推动了封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并通过编户齐民和赋税徭役的征发,以及盐铁官营等举措,集中掌握大量财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文化层面,秦汉王朝先后通过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举措,推动了思想由百家争鸣向大一统的局面发展,最终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并通过“表彰六经”、重用儒生、推行察举等方式加速了社会层面的变革。
此外,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交融,秦汉时期汉民族也逐渐形成。(8分)
总之,秦汉时期在国家统一的基础上,推进了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认同与统一,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统一的历史发展基本面貌,也成为后世进一步统一的基础。(2分)
[名师评题]
2020年是新课改推进的关键之年,该题借起书名考查考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既有形式上的新颖,又有内容上的常规,给学生留有不小的发挥空间,符合特殊时期求稳的特征。总之,该题总体呈现出形式灵活而实质平和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