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专题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的分子加上21,要是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 )。
A.加上21 B.乘4 C.乘3 D.加上38
2.有一个分数(a,b均为非0自然数),进行如下的约分: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1次,用5约了一次。最后约分成了一个最简分数。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60 B.a是4的倍数
C.b是15的倍数 D.a和b只有2、3、5三个公因数
3.淘气和笑笑按照同样的语速,同时开始报数,淘气按照1、2、1、2……的顺序报,笑笑按照1、2、3、4、1、2、3、4……的顺序报,当他们各自报了36个数时,有( )次报的是相同的数。
A.8 B.9 C.18 D.4
4.田径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田径队有女生11人,男生13人 B.田径队女生如果增加2人就和男生一样多
C.田径队男生人数不到总人数的一半 D.田径队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5.五(2)班现有45人,其中男生有25人,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A. B. C. D.
6.两根一样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m,第二根用去。关于剩下的长度,正确的是( )。
A.第一根剩下的长 B.第二根剩下的长
C.两根剩下的一样长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7.如下图,上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假分数,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带分数。
8.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25分=( )时 150公顷=( )平方千米
1379平方米=( )公顷 3kg250g=( )kg
9.一张长方形纸条长17厘米,平均分成3段,其中一段的长度是( )厘米,这一段长是17厘米的。
10.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下侧的长方形,长a和宽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 )米,5段占全长的( )。
12.在括号里填上“>”“<”或“=”。
( ) ( ) 2.4÷1.2( )2.4
13.16的因数有( ),24的因数有( ),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 )。
14.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的分子增加为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 )。
三、判断题
15.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16.分母是10的最简真分数有4个,它们的和是2。( )
17.做同样的作业,笑笑用了时,淘气用了时,淘气的速度快些。( )
18.五(1)班的近视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五(2)班的近视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两个班的近视人数相比较,五(2)班近视的人数多。( )
19.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 )
四、计算题
20.写出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4和5 (2)6和9 (3)4和8
21.把下列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2.先通分、再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和 和 和
五、解答题
23.一块长方形木板,长24分米,宽18分米。把它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木板(不得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最少可以截成多少块?
24.爷爷养了50只鸡,其中公鸡有12只。
(1)公鸡数量占这些鸡的几分之几?
(2)公鸡数量占母鸡的几分之几?
25.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圆满发射成功。当天,有两个航天科普公众号都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这一盛事。已知这两个公众号一个每3天发表一次文章,另一个每4天发表一次文章。这两个公众号再次同一天发表文章要到几月几号?
26.三人赛跑,路程相等,甲跑完全程用时分,乙跑完全程用时分,丙跑完全程用时分,他们中谁是冠军?
27.小军和小可从学校的图书馆各借了一本一样的《数学故事》,小军看了这本书的,小可看了这本书的,小军和小可谁看的页数多?
28.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需要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某小学举办了科学知识问答竞赛,参赛的男生有24人,女生有20人,现在要将男、女生分别排成两个长方形队伍,如果两个队伍每排的人数刚好相等且没有剩余,每排最多排多少人?
参考答案:
1.B
【分析】分子加上21后是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分母也扩大原来的几倍,分数的大小才不变。
【详解】7+21=28
28÷7=4
12×4=48
因此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加21,分母乘4即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这一性质解答即可。
2.D
【分析】约分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分子分母的公因数,把分数化成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最简分数;
因为一个分数(a,b均为非0自然数),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1次,用5约了一次,所以a、b的最大公因数是2×2×3×5=60,而60的因数就是a、b的公因数。
【详解】A.因为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1次,用5约了1次,所以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2×2×3×5=60,选项说法正确;
B.因为用2约了两次,2×2=4,所以a是4的倍数,选项说法正确;
C.因为用3约了1次,用5约了1次,3×5=15,所以b是15的倍数,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用2约了两次,用3约了1次,用5约了一次,所以a和b的公因数有1、2、3、4、5、6、10、12、15、20、30、60,共12个公因数,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约分的方法,以及因数倍数的意义,还有找两个数公因数的方法。
3.C
【分析】根据题意,1、2、1、2、1、2……1、2、3、4、1、2、3、4……4个数为一个报数周期,每个周期中,有2次报数相同,再求出36个数中有多少个报数周期,就有多少个2次,即他们报的数字中每4个数字中有2个数字相同。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2和4最小公倍数是4,所以4个数为一个报数周期,每个周期中,有2次报数相同(前2个数);
36÷4=9(组)
9×2=18(次)
所以共有18次报的是相同的数。
故答案为:C
【点睛】关键是求出多少个数是一个报数周期,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4.D
【分析】根据题意,田径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说明女生人数占11份,男生人数占13份,不代表人数;总人数有11+13=24份,男生人数超过总人数的一半;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据此选择。
【详解】A.田径队有女生11份,男生13份,原题说法错误;
B.田径队女生如果增加2份就和男生一样多,原题说法错误;
C.田径队男生人数超过总人数的一半,原题说法错误;
D.田径队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的意义的应用。
5.B
【分析】以五(2)班45人为单位“1”,利用男生人数除以总人数即可得男生为数占全班人数的分率。
【详解】25÷45=
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6.D
【分析】第一根用去m,第二根用去,因为这两根铁丝的长度未知,所以第二根用去的长度未知,那么剩下的长度,无法确定长短。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因为这两根铁丝的长度未知,则剩下的长度,无法确定长短。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加减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明确“m”和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7.见详解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把1大格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每份用分数表示;上方的第一个空占5个小格,即5份,用假分数表示;上方的第二个空占9个小格,即9份,用假分数表示;下方的第一个空比1多1个小格,用带分数表示;下方第二个空比3多1个小格,用带分数表示。
【详解】由分析可知:如下图所示:
【点睛】本题考查假分数和带分数,明确每个小格表示是解题的关键。
8.
【分析】将25分化为小时数,用25除以进率60得小时;将150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数,用150除以进率100得平方千米;将1379平方米换算成公顷数,用1379除以进率10000得公顷;将3kg250g换算成kg数,先将250g换算成kg,再加上3kg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得:
25分=时;
150公顷=平方千米;
1379平方米=公顷;
3kg250g=kg。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单位间的换算及分数的化简,牢记进率是解题的关键。
9.;
【分析】求每段的长度,平均分的是总长,用总长÷份数;求一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平均分的是单位“1”,用单位“1”÷份数;据此解答。
【详解】17÷3=(厘米)
1÷3=
所以其中一段的长度是厘米,这一段长是17厘米的。
【点睛】解答次类问题要明确所求是分率还是具体的长度,求分率平均分的是单位“1”,求具体的量,平均分的是总量。
10. b a
【分析】由于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b是2个小正方形的边长,a是6个小正方形的边长,由此即可知道a是b的3倍,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时候,它俩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据此即可填空。
【详解】由分析可知:
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下侧的长方形,长a和宽b的最大公因数是b,最小公倍数是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关键是根据图找出a和b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1.
【分析】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求每段长,用这根绳子的长度除以平均分成的段数;把这根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5段占全长的(或用5段除以8段)。
【详解】5÷8=(米)
5÷8=
每段长米,5段占全长的。
【点睛】解决此题关键是弄清求的是“分率”还是“具体的数量”,求分率:平均分的是单位“1”;求具体的数量: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要注意:分率不能带单位名称,而具体的数量要带单位名称。
12. > > <
【分析】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小,分数值越大;假分数大于真分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大于1的数,结果小于原数。
【详解】> > 2.4÷1.2<2.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商的变化规律。
13. 1、2、4、8、16 1、2、3、4、6、8、12、24 8
【分析】根据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应有顺序地写,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根据最大公约数的意义可知:最大公约数是两个数公有质因数的乘积;据此先把16和24分解质因数,然后求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即可。
【详解】16的因数有:1、2、4、8、16;
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16=2×2×2×2
24=2×2×2×3,
所以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
2×2×2
=4×2
=8
【点睛】此题考查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学生需熟练掌握。
14. 11 14
【分析】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最小的质数是2,把2化成假分数,再减去,它的分子是几,就加上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的分数单位是;
2=
-=,
(3+6)÷3
=9÷3
=3
7×3-7
=21-7
=14
的分数单位是,再加上11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的分子增加为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14。
【点睛】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质数的含义、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
【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
【分析】分子和分母互质的分数叫最简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是真分数,据此写出所有分母是10的最简真分数,再加起来即可。
【详解】分母为10的最简真分数有:,,,,共有4个;
+++
=++
=+
=2
分母是10的最简真分数有4个,它们的和是2。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分数、真分数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17.×
【分析】做同样的作业,谁用的时间少谁做得快,据此解答。
【详解】=,<,所以<,笑笑用时少,做的快,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8.×
【分析】五(1)班的近视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是以五(1)班全班总人数为单位“1”; 五(2)班的近视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是以五(2)班全班总人数为单位“1”。两个班各自的总人数未知,则近视人数无法比较。
【详解】两个分率的单位“1”不同,且单位“1”各自表示的总人数未知,则近视人数无法比较多少。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明确两个分率的单位“1”不同是解题的关键。
19.×
【分析】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直接判断。
【详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注意叙述时不要漏记(0除外)。
20.(1)1;20;
(2)3;18;
(3)4;8
【分析】(1)互质数的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l,最小公倍数即这两个数的乘积。
(2)对于一般的两个数来说,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连乘积是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
(3)对于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时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为较小的数,较大的那个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详解】(1)4=1×4
5=1×5
4和5的最大公因数是:1;
4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4×5=20;
(2)6=2×3
9=3×3
6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3,
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2×3×3=6×3=18。
(3)8是4的倍数,
4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4,
4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8。
21.8;;
【分析】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到的商和余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当假分数的分子为分母的倍数时,能化成整数。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得到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详解】=32÷4=8
==
=34÷9=
22.>;<;>
【分析】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通分,分母相同,分子大则分数大,据此解答。
【详解】
,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及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23.6分米;12块
【分析】由题意可知,要求每块小正方形边长最长是几厘米,就是求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分别用24和18除以最大边长,得到的商相乘即是截成的正方形的个数。
【详解】24=2×2×2×3
18=2×3×3
所以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6分米。
24÷6×(18÷6)
=4×3
=12(块)
答: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6分米,最少可以截成12块。
【点睛】根据题意,理解正方形的最大边长即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解题关键。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求他们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
24.(1)
(2)
【分析】爷爷养了50只鸡,其中公鸡有12只,则母鸡有(50-12)只。
(1)用公鸡的只数除以总只数。
(2)用公鸡的只数除以母鸡的只数。
【详解】(1)12÷50=
答:公鸡数量占这些鸡的。
(2)12÷(50-12)
=12÷38
=
答:公鸡数量占母鸡的。
【点睛】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25.6月17日
【分析】求出两个发表文章的时间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同时再乘发表文章间隔的天数,再根据起点时间+经过时间,求出下次再次同一天发表文章的时间。
【详解】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3×4=12
6+12=17;下次两个公众号再次同一天发表文章要到6月17日。
答:这两个公众号再次同一天发表文章要到6月17日。
【点睛】熟练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乙是冠军
【分析】根据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由于路程相同,则用的时间越少,速度越快,根据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先通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甲:=
乙:=
丙:=
因为>>
乙用时最短,因此乙是冠军。
答:乙是冠军。
【点睛】明确路程相同,则用的时间越少,速度越快,以及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7.小可
【分析】根据题意,小军和小可读的页数的单位“1”都是《数学故事》的总页数,只要比较和的大小,谁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分率大,谁就看得多。
【详解】==
==
<
答:小可看的页数多。
【点睛】本题考查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根据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解答。
28.4人
【分析】根据题意,如果两个队伍每排的人数刚好相等且没有剩余,则每排的人数是24和20的公因数。求每排最多排多少人,就是求24和20的最大公因数,用短除法即可解答。
【详解】
24和20的最大公因数是2×2=4。则每排最多排4人。
答:每排最多排4人。
【点睛】本题考查最大公因数的应用。理解“求每排最多排多少人,就是求24和20的最大公因数”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