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互动探究教学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互动探究教学课件(部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08 11:1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长期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观察七年级历史单元主题,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历史与延续
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联系,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
汉朝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比如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唐朝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
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等。
清朝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结合以下图文材料,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西汉
唐朝
元朝
清朝
西域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新疆:伊犁将军
西藏:驻藏大臣
台湾:台湾(府)省
西藏:宣政院
台湾:澎湖巡检司
文成公主入藏
张骞出使
西域
魏晋南北朝
北魏孝文
帝改革
土尔扈特部东归
(蒙古族一部)
回族形成
温故知新
1、背景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格局。
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阅读教材60页,回答以下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在哪些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自治区域有哪些不同级别?
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的依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权限
2.含义:
3、形成过程
1954
1984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49
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地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最早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自治区域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三级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最晚的)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4、五个民族自治区
材料一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发展。
材料三
②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5、 意义:
二、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是对民族繁荣很不利的条件。我们必须把这些不利的条件逐步地去掉。我们新中国就是要帮助各民族发展,这就必须实行一个根本性的措施,就是进行社会改革。 ——周恩来
佤族翁丁寨
佤族人民
处于奴隶社会的彝族
饱受农奴制压迫的藏族人民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二、共同繁荣发展
2、共同繁荣发展之举措
(1)政治: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西藏民主改革)P15
1959—1961年西藏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成为自己命运和社会的主人。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全国各地援疆示意图
智力援藏示意图
(2)经济上: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援藏干部孔繁森
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
1979年和1988年两次进臧,
1993年工作期满,继续选择留在西藏。
被誉为:
“新时代的雷锋”
“90年代的焦裕禄”
国家重视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
柯尔克孜族史诗
《玛纳斯王传》
②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③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①按照自愿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3)文化: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
①按照自愿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蒙文
维文
壮文
藏文
②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大修工程
工程总投资7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1989—2009年
二、共同繁荣发展
西气东输
西电东输
青藏铁路线路图
青藏铁路
全国脱贫攻坚战
(4)战略上:20世纪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兴边富民行动
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②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③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3、效果:
主要措施 具体表现 结果
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政治上) 废除封建剥削和压迫 翻身做主人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上) 给予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保护民族文化 (文化上) 创制文字、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战略 (国家战略) 建设大批项目(青藏铁路) 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兴边富民行动 (国家战略) 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二、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共同繁荣
发展
实施共同繁荣发展的背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
历史因素
现实因素
保障权利
维护统一
共同繁荣
经济上
发展的不平衡
实施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
政治上
文化教育上
国家战略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提出
法律地位确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五个民族自治区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人民当家作主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课堂小结
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用实际行动去维护民族团结?
议一议:
1.坚决拥护和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2.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事业;
3.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4.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